走遍河南吃遍河南,哈嘍大家好,今天特意為吃貨們整理了一篇美食攻略,開篇肯定是我大河南的省會鄭州啦!吃遍河南的每一個城市!有木有很激動呢?以後每天都會發布一篇18個地市的美食攻略,小夥伴們記得關注哦!歡迎轉載。
NO1:河南燴麵
如果用一道菜代表一個省份,那麼燴麵絕對是當之無愧的代表!燴麵是河南的特色食品,歷史悠久,口感勁道;燴麵漢魏時期亦稱湯餅,唐以後名稱漸變,宋代汴京食店便有"插肉麵、大奧面"的供應,取其筋軟光滑、湯醇性溫。享譽中原,遍及全國。
燴麵的精華全在於湯,用上等嫩羊肉、羊骨一起熬煮,下七八味中藥,煲出來的湯白白亮亮,猶如牛乳一樣。輔料以海帶絲、豆腐絲、粉條、香菜、鵪鶉蛋、海參、魷魚等,上桌時外帶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
PS:你以為河南燴麵就這一種嘛?看看又草率了吧!?我大河南地大物博,勞動人民的智慧無窮無盡,創造出了三大派系的燴麵,分別是:鄭州燴麵,方城燴麵和尉氏燴麵,就算是土生土長的河南人未必知道其區別在哪裡,關注我,下期揭秘哦!
NO2:方中山胡辣湯
上過舌尖上的美食欄目胡辣湯,絕對是河南人的早餐的扛把子。據說明朝嘉靖年間,嚴嵩為了討皇帝歡心,從一個高僧手中得到一付助壽延年的調味藥獻給皇帝,以燒湯飲之。該湯美味無窮,龍顏大喜,命名為"御湯"。明朝亡後,御廚趙紀攜帶此藥逃至河南逍遙(今西華縣逍遙鎮),將此方傳到了該地。該地人因此湯辣味俱全,遂改名為"胡辣湯"。又美名曰:"宮廷御錦湯"。
胡辣湯由多種天然中草藥按比例配製的湯料,再加入胡椒和辣椒,又用骨頭湯做底料的胡辣湯,特點是湯味濃鬱、湯色靚麗、湯汁粘稠,香辣可口,早已經發展成為河南及周邊省市人民喜愛的早點啦。
PS:其中以方中山,逍遙,北舞渡三大胡辣湯最為名氣最大,最為正宗。
NO3:葛記燜餅
葛記燜餅是河南省鄭州市的特色小吃之一,也是「京都老號」葛記罈子肉燜餅館獨家經營的一種傳統特色小吃。燜餅時,鍋內用青菜鋪底,放上餅條和罈子肉,加高湯稍燜即成。其肉香醇厚,肥而不膩,其餅柔軟適口,老少皆宜。
燜餅時配菜用豆芽,蒜苔、小白菜、四季梅、茭白等。燜餅用的肉湯,燜出的餅軟香不膩,鮮美爽口。
PS:據《鄭州飲食行業志》記載,葛記燜餅館的創業人葛明惠是清朝滿族鑲黃旗人,生於1882年,曾在北京珂王府做事,常到王府膳食房幫廚,熟諳烹調技藝。有一天,王爺回到府中,感到腹中飢餓,葛明惠便用罈子肉為王爺燜了一盤餅,又用榨菜、芫荽沏了一碗湯,餅軟肉香,清湯爽口,王爺大加讚賞。
民國初年,戰亂紛紛,葛明惠攜兩子來河南謀生,經朋友幫忙在鄭州火車站附近開了「罈子肉燜餅館」,葛明惠去世後,長子葛去祥繼續經營,他繼承發揚父親的烹調技術,使烹製的罈子肉一開壇便香氣四溢,經其多年苦心經營,遂使葛記燜餅成為聞名遐邇的風味小吃。
開壇時濃香四溢,過往行人聞香止步,素有「開壇香」之美溢。
NO4:老君烤雞
燒雞吃慣了,可曾吃過老君烤雞?被譽為「中原名菜」。它選材考究,做工精細,外形美觀,色彩鮮豔。湯裡加入了十多種中草藥,具有很好的滋補作用。
NO5:黃河大鯉魚
紅燒黃河大鯉魚是河南省的傳統名菜,緊挨黃河天然的地理優勢,鯉魚堪稱天下上品。
通常以黃河中超過2斤的鯉魚為主料,配以香菇絲、冬筍絲、蔥、姜、蒜、雞蛋等輔料蒸製而成。
菜品色澤紅亮、味濃、肉質細嫩。肥而不膩、口感軟糯、唇齒留香、肉質筋軟、鮮鹹味美。
作為從浙江沿海過來旅遊的朋友也表示,這個鯉魚味道超級棒,番茄豆腐味道也很棒,桂花魚肚這個包餅皮的吃法也非常驚喜。十分推薦了。
NO6:炸紫酥肉
炸紫酥肉是河南省特色傳統名菜,屬於豫菜系。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此菜以豬硬肋為主料,經過煮、醃、蒸和反覆炸制而成,具有色澤棕黃,光潤發亮,外焦裡嫩,肥而不膩之特點,配以蔥段,甜麵醬佐食,其味更佳。它以色澤棕黃髮紫的特點而得名,其風味甚至可與烤鴨媲美,故又有"賽烤鴨"之譽。
NO7:蔡記蒸餃
蔡老先生早年在北京皇宮裡幫廚,辛亥革命之後,蔡士俊流落於北京街頭,為了養家餬口,在幫朋友的幫助下,在北京前門外開一小飯店,經營蒸餃、餛飩,生意倒還紅火。幾年後,蔡士俊攜家眷輾轉來到鄭州。 1919年在西二街開店重操舊業,定名為"京都老蔡記餛飩館"。蔡士俊去世後,其子蔡永泉繼承父業,並於1949年遷德化街繼續經營,堅持質量第一,薄利多銷,因此,蔡記蒸餃、餛飩成為鄭州有名的風味品種,近八十年來久賣不衰。
PS:提前透露一下,下一期我們要去開封品嘗美食啦,關注我一起為去尋找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