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變法失敗被殺,專家:難怪只有商鞅變法能成功!

2020-12-21 騰訊網

戰國時期,各國混戰,要想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生存不至於滅國,就得修煉內功,提高自身實力。於是各國相繼開始變法,以圖強國。最先變法而強大的當屬地處中原的魏國。例如著名的李悝變法和吳起變法,幫助魏國建立了強大的魏武卒,也使得魏國成為進入戰國後第一個稱霸的國家。

吳起變法並非只在魏國開展過,由於吳起在魏國受到猜忌,不得已逃往楚國,受到楚悼王的重要,同時著手開始在楚國的變法。然而,由於在變法中觸碰了貴族的利益,最後落得個在楚悼王屍體旁被射殺的結局,這也宣告了吳起在楚國變法的最終失敗。那麼,吳起變法幾十年後的秦國也開展了一場變法,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兩者的差異如此巨大呢?

國家現狀

楚國是南方的大國,不僅沃野千裡,同時人口眾多。在這樣的一個大國裡要想實行變法的難度要相對較大,即使有問題存在,人們也認識不到,更加不會願意去改變,同時改變是需要自己付出利益受損等代價的。而當時的楚悼王,已經十分年邁了,雖然他在政治上給予吳起一定的支持,但是也並不是有多大的信任。

而變法前的秦國則不同,秦國在當時尚屬弱國,且在多年的秦魏戰爭中多次失敗,被佔去大片土地。因此作為當時君王的秦孝公改革的決心十分強烈,一心想著要使秦國變強大。以至於商鞅跟他說「王道」他根本聽不進去,最後商鞅和他說「霸道」他聽得津津有味,選擇讓他來主持秦國的改革,雖然也有很多世族在改革中使絆子,但是由於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並沒有給變法帶來多大阻力,最多也就是「撓撓癢」而已。由於商鞅變法從秦孝公繼位後不久開展,一共進行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在這二十多年裡,秦孝公對於商鞅的支持一點沒有改變,這給了商鞅充足的時間進行改革。

2.變法範圍

在戰國時期的變法,往往很多國家關注的是軍事領域,例如前文提到的吳起變法等,都是從某一塊進行的。即使是當初的魏國變法,也只是改革軍隊,在其他方面比較少。而所謂的牽一髮而動全身,改革並不是單一的,改革會影響到國家的方方面面,如經濟、文化、商業等。因此,相比較而言商鞅變法要更加徹底。

商鞅變法涉及的範圍非常廣,從法治建設、經濟領域、軍事領域等都進行了較為完整的銜接。但是,商鞅變法也抓住了關鍵,那就是「耕」和「戰」。畢竟當時屬於農業社會,農業的發展決定了一個國家能夠養活多少人,人口的數量又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實力。首先就是要解決好農業發展的問題,商業通過「重農抑商」、改革戶口制,大力獎勵農業發展,為國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糧食供應。

而在軍隊建設方面,商鞅通過建立軍功制,簡而言之就是能否升遷,完全看你在戰場的表現,你能夠斬一個敵人就能晉爵一級。從而改變了以往將官世襲,平民無法晉升的現狀,大大地刺激了士兵建功立業之心,充分地提高了軍隊的戰鬥能力,也通過這種方式為國家選拔了很多優秀的將才。之後,「虎狼之師」這個名號就在各國廣為流傳。

3.社會環境

一個較為穩定的「國際」環境對於變法來說是十分必要的。秦國自變法之後,並沒有發生過大的戰爭。秦魏之戰以秦的失敗後,秦國屈辱的籤訂了割地條約,為秦國贏得了較多的變革時間。同時,因為魏國一直「瞧不上」秦國,認為秦國是蠻夷之邦、西陲小國,根本不值得花時間去對付他們,同時也懶得管他們,只要他們不鬧事就好。

魏國的戰略是要在中原稱霸,在這期間,發生了兩次著名的戰爭——馬陵之戰和桂陵之戰。也正是由於這兩場戰爭的慘敗,使得魏國走向了衰弱的道路。而對於秦國來說,這對他們更加有利,自己靠著變法逐漸變強,而有「世仇」的魏國逐漸衰弱,一方面為他們繼續變法圖強贏得了更多的時間,也使得魏國沒有多少精力和實力再去挑戰正在變法中的秦國。

商鞅變法是歷史上少有的能夠成功的變法案例,他通過一代人的努力讓秦國從一個邊陲小國成為戰國不可忽略的力量,並最終推動秦國統一六國,完成大一統。

相關焦點

  • 吳起變法沒成功,為何屈原變法也失敗了?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各種思想互相碰撞出激烈的火花,但這個時期不僅僅是思想的碰撞,也是國與國之間博弈的關鍵時期,各國試圖通過變法圖強,楚國也不例外,但是歷經吳起、屈原變法失敗之後,楚國終於滅國。吳起平民出身,屈原貴族出身,為何變法都未成功,就讓我們探究一下原因吧。
  • 吳起變法:文武偏科的短暫改革
    吳起擔任令尹之後,也不含糊,立即著手開始籌備變法。第一步要做的規定動作,就是取信於民。吳起採用「倚車轅」的方法,即搬得動車轅的人,就能夠得到獎賞。後來商鞅的「徙木立信」,就是從吳起這兒學過去的。02 沒有培養新的集團歷史上的變法,想要獲得成功和延續,都必須要在原有的舊勢力之外,樹立起一個新的利益集團,這樣才能保證在變法者本人不在之後,變法本身能夠延續下去。而那種變法者單挑整個利益集團的變法,其結果一定是人亡政息。
  • 戰國秦國—商鞅變法
    商鞅從年輕的時候就特別喜歡刑名法術之學,受到魏國李悝,吳起的影響很深,畢竟他們是哪個時代的英雄!後來商鞅受到魏國國相公叔座的賞識,於是商鞅便暫時投靠到了公叔座的顧下任中庶子。後來公叔座病重,在最後時刻他向魏國國君魏惠王君公叔座建議,商鞅有大才可以繼承我的位置,希望魏惠王重用商鞅。
  • 他才是商鞅變法的核心
    但是在戰國初期,天下只有戰國六雄,秦國是西北邊陲一個貧困弱小的國家,被當時的第一強國魏國欺壓。當時的秦國為了生存,連年與魏國徵戰,接連失敗。歷史來到了公元前362年,秦國第29位君主秦獻公卿率步騎二十餘萬,大軍進攻河西要塞少量地。這是一場決定秦兩國命運的生死大戰,更是後來改變天下格局的一場大戰。
  •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均有改革,為什麼只有商鞅變法成功了?
    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主要集中在戰國七雄之中,幾乎每個國家都實行過變法或者改革。比如:魏國變法、齊國鄒忌改革、楚國吳起變法、燕國的樂毅改革、趙國胡服騎射、韓國申不害變法、秦國商鞅變法等等。在這些變法或者改革之中,秦國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是最徹底、最成功的。其它六國的變改都不怎麼成功,原因是什麼呢?在秦穆公時期,秦國滅掉西方戎人國家,稱霸西戎,開闢近千裡國土,囊括大片遊牧區。從民族性格上來說,秦國君民都受到了遊牧民族那種狼性性格的影響,具有剽悍、進取、剛毅、頑強、堅剛勇猛等特點。
  • 同樣是變法的商鞅和王安石:為什麼前者成功而後者卻失敗了?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改革家除了秦國的商鞅,就數宋朝時期的王安石了,然而哪怕商鞅最後被五牛分屍而死,但是他的變法卻是成功的,為了大秦帝國做出了不朽功績,而同樣是變法的王安石卻失敗了。如果王安石變法成功,大宋王朝的基業我認為至少可以再延續幾百年沒有問題,因為王安石變法時期成功阻擋了金國以及遼人的南下,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戰績,所以說宋朝並不是沒有強大過,而是放棄了強大的機會。
  • 商鞅—商鞅變法
    商鞅在位執政19年秦國大治,他輔佐秦孝公,在當時積極實行變法,使得秦國在之後有了巨大的一個轉變,讓秦國成為了一個實力強大的國家,後世我們稱之為「商鞅變法」再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商鞅都有不朽的功績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後,商鞅被誣陷為謀反戰敗生死,屍體被運往鹹陽車裂全家被殺。
  • 商鞅是如何變法的?變法到底是對是錯?
    商鞅變法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說正是靠著商鞅變法,秦國的社會發展才會快速進步,它創造了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為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基礎。從歷史角度來講,它順應了歷史潮流,促進了歷史的發展。但是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商鞅所頒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規其實是很殘忍的。
  • 同樣是變法,吳起在楚國的變法與李悝在魏國的變法有何差別
    在公元前402年,楚聲王因過於暴虐被殺。自此以後,楚國的國運開始走下坡路,不斷有新興的勢力和國家來挑戰、攻擊,在內憂外患之下,楚國根本就無法阻擋這一歷史大勢。楚軍接連失敗在這種急需改變的情勢下,楚國上下都希望能夠振興政體,來使這個國家繼續煥發生機和活力。在這時,吳起因為受到魏國當局的排擠,來到了楚國。
  • 歷史上著名的變法有哪些?變法之始李悝變法,經典變法商鞅變法
    一個國家到了進行變法的時候而最終沒能進行改革或是改革失敗、改革不徹底、不符合,最終的結局就是被吞併、或是覆滅。相反改革的成功且符合國情可以使國家變強。比如戰國時期秦國的商鞅變法,就使得秦國得到了重大的發展,到最終秦王政一統六國,建立多民族、大一統、中央集權的秦朝。
  • 沒有秦國和商鞅變法,其他諸侯國能統一六國嗎,華夏會是什麼樣子
    韓趙魏三家分晉後,最強的是魏國,魏文侯復用李鞅變法,成為戰國時代的第一次變法,李鞅的變法使魏國統治戰國近百年,可謂是一次成功的變法,但自魏文侯、魏武侯之後,魏國自魏惠王以來,便衰弱無力,楚國自吳起也有過這樣的變法,但僅維持了幾年,楚悼王死後,變法便被廢除。
  • 商鞅變法:以生命為代價,換大秦百年統一盛世
    這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設計趕走了吳起,終於把欣欣向榮的魏國帶進了溝裡。當然他也不是個不講道理的人,他喜歡一個年輕人叫做衛鞅。在衛鞅的身上似乎看到了未來的希望。他魏惠王說,衛鞅這人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殺了。還沒有等魏惠王弄明白這事,公孫痤就死了。那衛鞅會留在魏國嗎?
  • 商鞅變法給秦國帶來了什麼改變?為何他的死讓秦惠文王抱恨終生
    《墾令》是商鞅來到秦國以後下的第一道變革法令,目的很簡單,就是讓全秦國的人都做老農民。商鞅固執地認為只有老農民才是好人,民風淳樸,其他什麼商人、漁夫都是刁民,只會剝削國家的財富,必須讓他們都去種地,如果有人不願意去種地或者比較懶惰,那就把他歸到惡農這一塊,給他穿小鞋,非要把他整成良民不可。
  • 戰國初期變法紛起,成功的變法有哪些特質?
    進入戰國後,各諸侯國都有不同程度的變法, 齊國有鄒忌的改革,魏國有李悝變法,楚國有吳起變法,韓國有申不害變法,秦國商鞅變法,縱觀變法的各國,都曾因變法而盛極一時,但能維持變法效果的,只有秦國, 如果我們把變法成功與否定義為 「使國家強盛,且長期強盛」的話,什麼樣的變法才能成功呢?
  • 商鞅變法,獲得了什麼效果?
    商鞅變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秦國的經濟與政治得到發展,政權得到鞏固,武力得到增強,秦國開始強大起來。公元前355年,魏惠王與秦孝公在杜平相會,從此結束了中原各國長期不與秦會盟的局面,顯示了秦國地位的提高。
  • 戰國七雄都先後變法圖強,為何楚國吳起變法最後半途而廢?
    於是,戰國七國分別在李悝、申不害、商鞅、鄒忌、吳起、趙武靈王等開始通過一系列的新法來改變自己窘迫的現狀。整個戰國時代的中前期都是變法的時代,持續一百多年。 不得不佩服他們的遠見卓識,但是這個改變存在一個巨大的不確定因素,一旦國君死亡或者受到嚴重的挫折,那麼這次變法最後肯定以失敗而告終。
  • 為何古代變法多以失敗告終?
    古代的變法多以失敗告終,這僅僅是在古代中國,其他文明國度則不同。古代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變法事件有: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齊國的鄒忌改革、韓國的申不害變法、秦國的商鞅變法、南北朝的劉裕改革和孝文帝改革、宋朝的王安石變法、明朝的一條鞭法、清朝的戊戌變法等。
  • 變法就是與舊勢力做鬥爭,困難重重,商鞅變法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但是,變法是需要根據當時的國情而制定,無法效仿古代,同時,變法必然會觸碰到原有權力階層的利益,成為變法的阻礙者,使得變法很難成功。中國歷史上,唯有商鞅變法最為成功,最為徹底,那麼,商鞅變法之所以能夠成功的秘訣到底是什麼呢?
  • 春秋戰國時期,變法運動屢次失敗,為何還會有人組織變法?
    商鞅變法是很出名的,也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但是令人痛心的是商鞅變法運動在秦孝公死去以後,就沒有多大的進展,甚至連主張和推動變法的商鞅,也遭受了車裂之刑。還有,吳起為了讓國家儘快強大起來,也開始主張變法運動,但是也沒有取得成功,而且最終也賠上了自己的性命……可以看得出來,在這一時期主張變法的政治家或者軍事家,幾乎沒有一個好下場的,但讓人覺得奇怪的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就算有人為了變法運動付出了生命代價,但卻依舊有人前僕後繼,推動變法運動的開展,這是為什麼呢?
  • 笑侃大事件·商鞅變法
    戰國前期,諸侯們都不太喜歡春秋的那套規矩了,打算換換套路,魏和楚分別進行了李悝變法和吳起變法。 老百姓們都給我老老實實種地去,別老想著東奔西跑就把錢賺了(重農抑商); 大體就是這個樣子,後來為了能和東方六國愉快的玩耍,秦孝公把國都搬到了鹹陽,又開始繼續搞事情了,主要有以下幾點: 1.你們這些老貴族把土地統統給我交出來,想買的就買,想賣的就賣。(廢除井田制,土地私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