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有色寶鋁年報——宏觀大變局,後疫情時代

2020-12-12 中鋁網

  第一部分、2019年鋁價行情回顧

  2019年鋁價波動幅度放緩,整體維持價格重心下降的大區間震蕩。總體看年初上漲至14500附近,隨後展開長達一年的區間波動。低點13500,高點14500附近。整體價格高點不斷下滑,整體表現仍然偏弱。

  第二部分、產業鏈分析

  一、上遊原料供應:鋁土礦三大產地穩定供應;氧化鋁繼續過剩,價格圍繞成本

  1、鋁土礦:來源更替,供應充足,對外依存繼續升高

  2019年中國鋁土礦進口來源地仍然呈現幾內亞、澳大利亞、印尼三國三足鼎立局面,佔總進口量的94%以上。其中,幾內亞依然保持著我國進口鋁土礦最大來源國的地位,幾內亞低溫礦石儲量豐富、性價相對較高,為山東、晉豫地區低溫線礦石使用的主力,2019年我國共進口來自幾內亞的礦石4444.53萬噸,同比增長16.49%。

  澳洲礦石2019年共進口3604.13萬噸,同比穩增21.08%,山東沿海地區、內蒙、重慶等地氧化鋁廠為主要使用廠家。

  印尼礦石繼2018年解禁出口以來,佔比明顯抬升,2019年共計進口印尼鋁土礦1441.12萬噸,同比大增91.16%,山東及山西地區部分氧化鋁廠主要使用。

  除此三國外,2019年我國進口自其他國家的礦石佔總進口量的6%,來自於馬來西亞、巴西、所羅門、黑山、牙買加、印度、土耳其、加納、越南等。

  根據中國海關,2019年全年中國共進口鋁土礦10066.39萬噸,同比增加21.91%,年度進口量首度破億噸水平。

  鋁土礦供應整體維持充足,價格保持穩定。各大鋁廠提前布局海外鋁土礦資源地區,擴充進口來源,或在海外加工轉為氧化鋁進口。隨著中國鋁業公司幾內亞鋁土礦等項目的開展,預計2020年,中國鋁土礦進口量仍將繼續保持在1億噸以上,幾內亞、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仍然是最大的出口國。

  2、氧化鋁:價格下滑,繼續過剩

  近年國產礦山整頓和環保督查形勢嚴峻化,內地企業開始改良進口低溫線技改工藝。 根據了解,中鋁中州鋁業、國電投山西鋁業、香江萬基三家企業已完成技改產能約 370 萬噸。

  從投產計劃來看, 2019-2020年氧化鋁投產壓力仍然接近1000萬噸,但由資金、工藝、效益、礦石等綜合因素考慮,實際能落地的產能或較為有限。從政策角度看, 由於多數企業已經達到排放標準,因此2020年環保對氧化鋁的產量影響不大,預計採暖季期間對氧化鋁市場供需關係相對平穩。

  2019年中國氧化鋁產量為7247.4萬噸,同比下降1%。受海外鋁土礦供給寬鬆影響,氧化鋁產能加速擴張,2019年底建成產能突破8700萬噸,進一步加劇產能過剩局面。預計2021年全球氧化鋁產能達到17313萬噸左右。

  由於國內氧化鋁價格不斷下滑,出口量幾乎降至為零,氧化鋁已由去年的淨出口恢復為淨進口狀態,國內氧化鋁市場悲觀預期疊加海外緊張局勢有所緩解, 2020 年氧化鋁或恢復少量淨進口狀態。

  總體來看,隨著國內產能受環保驅動不斷改良工藝至低溫線,上遊企業對進口鋁土礦需求不斷增大;2020-2021年氧化鋁行業產能過剩局面料繼續延續,但隨著氧化鋁產能集中度提高,無序投產可能性較低,氧化鋁開工率料將受成本擾動,一旦價格有所反彈整體產量會快速增加,而一旦價格跌破成本則開工會快速減緩。氧化鋁價格對電解鋁成本支撐效用減弱。

  二、中遊電解鋁供應:政策導向繼續引導產能轉移

  1、產能產量:過剩局面繼續。產量受價格調節

  截至2018年底產能指標交易結束後,除發改委特批產能再難出現新增電解鋁產能計劃,電解鋁產能天花板基本確定。2019年中國電解鋁減產產能約300萬噸,其中大部分產能由北方地區向西南地區轉移。河南省今年已退出約60萬噸電解鋁產能。宏橋集團也計劃在未來2-3年內將200萬噸電解鋁產能轉移至雲南。減產產能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南。

  2019 年新增產能主要在內蒙、廣西、雲南,主要是西南地區。

  2020 年電解鋁供給壓力仍大,計劃投產產能仍然超過300萬噸,但結合具體電價和鋁價綜合考慮,預計 2020 年電解鋁最終新增產能實際投產150萬噸左右。

  截止2019年12月底國內鋁冶煉企業建成產能4517.4萬噸,運行產能3411萬噸,產能運行率為75.51%。

  在產能天花板確定、產能指標交易結束之後,新增產能總量基本成為確定性因素,開工和產量情況則由上遊鋁廠綜合環保政策、市場化經濟效益等因素調控。據國家統計局,2019年1-12月全國電解鋁總產量為3504萬噸,同比下滑0.9%。

  2、中遊顯性庫存:進入低水平,價格彈性增大

  2019年電解鋁行業最大的變化出現在中遊顯性庫存端。鋁錠庫存終於結束了接近3年的常規庫存超過100萬噸的局面,年末現貨庫存回落至60萬噸左右的中低庫存水平。顯性庫存維持150萬噸左右的情況下鋁價彈性較小且下沉概率較大。而維持60萬噸左右的庫存水平,價格想像力較大,容易引起期現貨資金炒作興趣。

  總體來看,2019年成本端繼續偏向進口鋁土礦低溫生產線,氧化鋁產能過剩,價格持續下滑至圍繞成本附近,對鋁錠價格支撐作用削弱;電解鋁行業產能天花板固定,產能置換繼續從山東河南像內蒙西南進行,新增、復產產能保持年均100萬噸左右水平。中遊顯性庫存成為最大亮點,在價格窄幅波動中消化了超過150萬噸的現貨庫存。給未來幾年鋁錠價格提供了較大想像空間。在鋁錠綜合成本基本維持13000左右的情況下,未來鋁錠價格料難以長期運行在13000之下。但2020年在鋁錠產能仍保持過剩且新增產能並未充分釋放的前提下,鋁錠上方空間仍然不大。

  三、下遊需求:後疫情時代,關注政策扶持恢復情況

  1、鋁材:環保檢查過後,產量開始恢復

  2019年中國鋁材產量為5252.2萬噸,同比增長7.5%。其中分項統計鋁擠壓材2008萬噸、鋁板帶材1136萬噸、鋁箔材400萬噸、鋁線材430萬噸、鋁粉16萬噸、鋁鍛件和其它材20萬噸。隨著中國疫情逐步消退,下遊復產復工逐步正常,疊加國家新出臺的汽車、家電消費刺激政策,下遊需求有望部分恢復正常水平。

  隨著滬倫比值的大幅修復,疊加內外基本面供需預期的逆轉,以及各國對中國鋁材展開反傾銷措施,鋁材出口量在逐月下滑,2019年1-12月中國鋁材出口量為515萬噸,同比下降1.6%。隨著中美關係惡化,海外疫情蔓延,外需預期較為悲觀,預計 2020 年鋁材出口量將會繼續下滑。

  2、房地產:從嚴調控,遏制過熱發展

  2019年1—12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32194億元,比上年增長9.9%, 2019年,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893821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8.7%。房屋新開工面積227154萬平方米,增長8.5%,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比上年回落8.7個百分點。房屋竣工面積95942萬平方米,增長2.6%。

  2019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71558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1%。

  2019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49821萬平方米,比11月末增加600萬平方米,比上年末減少2593萬平方米。

  展望2020年,整體市場調控政策依舊保持從嚴基調,在因城施策、一城一策下,房地產市場整體仍將平穩運行。房地產政策方向整體料繼續保持新開工、銷售等與鋁下遊密切相關的經濟數據相對穩定。

  3、汽車產銷:等待政策扶持

  2019年,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72.1萬輛和2576.9萬輛,同比分別下降7.5%和8.2%。產銷量降幅比上年分別擴大4.2和5.4個百分點。連續兩年的加速下滑,疊加疫情重擊,2020年一季度汽車銷量腰斬。發改委已經出臺新的汽車稅費、消費下鄉刺激等相關扶持政策,汽車產銷料將逐步保持穩定。

  總體來看,2019年消費端整體而言保持疲弱。房地產調控政策從嚴,大基建轉為刺激主要增長點,汽車消費下滑,家電保持穩定。展望2020年,疫情突發,短期重創國內建築型材開工、汽車消費、基建復工等領域。而海外疫情周期稍晚於中國,在中國逐步走出復產復工、消費穩步回升之際,海外疫情開始蔓延,從歐洲北滿蔓延至南半球南美印度,以及中美關係不斷惡化,外需不斷萎縮。型材出口料進一步下滑。中央財政、貨幣政策轉為重視內需,持續出臺汽車、家電優惠、減免稅費、下鄉等等優惠政策,同時出臺大基建刺激政策,出臺穩健寬鬆的貨幣政策,保持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運行。整體2020年電解鋁下遊需求方面並不樂觀,同時也並不悲觀。重點關注外部環境是否有改善可能還是繼續惡化。

  第三部分、跨市場(期現貨、滬倫鋁)分析

  1、期現貨、國內外套利關係

  2019年國內期現貨鋁價整體波動幅度下降,基差逐步走強,長江鋁價結束常規貼水轉為升水盤面,而南海升水不斷擴大至900左右。現貨市場受庫存不斷下滑影響逐步走強,而期貨盤面受遠期不確定性影響逐步偏弱。

  倫鋁受外部環境不斷惡化繼續走弱,而滬鋁整體保持區間波動,滬倫比恢復至7.5附近。

  2、期貨庫存

  2018年LME庫存整體保持120萬噸左右,註銷倉單佔比保持30%左右。

  上海期貨交易所鋁庫存全年幾乎單邊下滑,與現貨庫存基本保持同步,去庫存進展良好,庫存處於常規年份偏低水平。給鋁錠價格提供較好的支撐和想像空間。

  第四部分、圖表技術分析

  倫鋁整體在長期上升支撐線之上持續緩慢回落,中期支撐線處買盤逐步減弱,有繼續回落的可能。關注後續回落至斜向支撐後的走勢情況,有望延續長期上漲趨勢。因此倫鋁2020年有先跌後漲的可能。


  滬鋁長期較倫鋁持續偏弱,中期保持緩慢下降通道中盤整。2019年反彈弱於前期走勢,保持下跌通道繼續下滑可能性較大。下方支撐12700附近值得關注能否止跌。

  第五部分、2020年鋁價展望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開始席捲全球的疫情突然爆發,輪番重創全球經濟活動。在此背景下中美對抗不斷升級,原有的國際貿易合作局面突然中斷。此大背景之下,全球經濟活動關聯度下降,全球各經濟體經濟數據不同程度下滑。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個大規模爆發的地區,同時也在一季度結束後基本第一個進入復甦過程。但海外疫情意外蔓延,南北半球接力爆發,除中國外主要經濟體數據不同程度受創。中國兩會定調今年發展方向,及時將發展目標從保增長、外貿拉動轉為穩內需、保就業、助力復甦等更為務實的方向。後續應繼續觀察兩個重要方面:中美關係走向和全球疫情走向以及各國出臺的刺激政策如何對衝疫情影響。

  行業基本面來看,國內鋁市繼續保持供需寬鬆局面,與2018、2019年相比,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電解鋁平均成本保持13000附近,基本封殺鋁價中期低於此價格的可能;中遊去庫存進程良好,庫存降至偏低水平,增強鋁價彈性。下遊需求在疫情打擊後逐步開始恢復正常,關注刺激扶持政策如何落地以及後續持續性。房地產行業繼續保持偏緊跳空,行業熱度繼續下降,保持穩定為主;汽車、家電消費疲弱,但料在刺激政策尤其是下鄉消費助力下有望回升。

  綜上所述,2020年宏觀面相對複雜,鋁價下行空間被鋁廠成本和調控預期封鎖;而上行空間受過剩產能、出口堪憂等因素困擾缺乏動力,庫存保持偏低水平的情況下鋁價波動料將增大。全年鋁價區間預期13000-14500。在市場環境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的大背景下,預測準確性偏低,而跟蹤主要多空博弈邏輯走向、關注重要因素變動的意義相對更大。

  值得關注的重要風險點:中美貿易摩擦繼續惡化;疫情年內難以控制甚至繼續擴大反覆;中國刺激政策持續性不足等。

(責任編輯:簡兒)

標籤:有色寶鋁年報

此信息僅供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相關焦點

  • 共話後疫情時代廣告與品牌之變局
    2020年7月30日-31日,由中國廣告協會、吉林省市場監管廳、長春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第十六屆)中國廣告論壇在吉林省長春市舉辦。本屆論壇以「後疫情時代——廣告與品牌之變局」為主題,來自政府部門、行業組織、高等院校和廣告企業、研究機構、媒介機構、營銷機構的專家、學者,以及一線營銷實戰者濟濟一堂,通過「廣告與品牌的發展趨勢」「廣告與品牌創新」「廣告與品牌建設」「品牌直播時代(長春)新機遇峰會」等板塊,共同探討廣告行業的趨勢動向、規則變化、方法創新,深刻揭示變化背後的核心邏輯,為後疫情時代廣告行業的發展尋找可行之道。
  • 後疫情時代變局與新局 廣發證券舉辦「前瞻2021」在線總量論壇
    近日,由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後疫情時代變局與新局——前瞻2021總量論壇」,別開生面地以直播方式在雲端召開。此次論壇邀請到宏觀經濟、國際政治領域的重磅專家,與廣發證券總量團隊的首席分析師,一起分析後疫情時代變局的特點,展望中長期可以把握的確定性機會。
  • 有色金屬後市走勢如何?聽聽大咖們怎麼說
    在5月29日—6月1日舉行的「2020年上期金屬論壇線上第一期」活動中,業內著名分析師及相關專家對有色金屬市場走勢及期貨避險功能發揮進行了精彩的分享。儘管受疫情影響有限,國內電解鋁產量增速也是不及預期的。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統計,2020年4月,國內電解鋁產量為296.7萬噸,1—4月累計產量為1183萬噸,同比增長2.36%。從庫存方面來看,他表示,當前全球鋁錠庫存水平相對偏低。
  • 銅博士歸來、鋁創新高、鋅鋅向榮!有色漲勢洶洶的背後邏輯是什麼?
    銅市宏觀面與供需面共振,短期銅價或仍呈偏強走勢。鋁中國11月製造業PMI升至52.1,鋁錠社會庫存降至60萬噸以下,宏觀同基本面雙料刺激鋁價現貨價格達到16770元/噸,12合約價格達到16620元/噸。鋁價的接連上漲,鋁棒價格也維持相對強勢,廣東90鋁棒加工費仍在400元/噸。
  • 《變局中的新局》序言:什麼是2020年的底色?
    疫情讓數以萬計的人痛失我愛;經濟的不景氣讓很多企業活得掙扎;而當對抗、炫耀,甚至鼓吹脫鉤,這些與歷史前行背道而馳的言論成為一股潮流時,人類又似乎顯得缺乏對等的約束力。但我想,比「悲觀」更合適描述2020年的一個詞,是「撕裂」。這是一個全球化撕裂的時代,經濟的繁榮曾經讓我們以為全球化是一個不可爭辯的共識。
  • 有色沸騰,鋁銅攜手大漲!資深機構大佬解讀來了,有色板塊行情才走了...
    各類有色金屬後市將如何演繹?騰訊財經邀請大成基金期貨投資部總監李紹、招商證券有色金屬首席分析師劉文平、東興證券林莎共聚《雲端策略會》,一起探討有色行業的投資機遇。回顧歷史, 2015年屬於一輪周期大底部,之後整個有色金屬開啟了一輪補庫存周期,一直持續到2017年的年底。2018年之後,整個有色金屬行業都進入去庫存階段,一個是中國去槓桿,對大宗商品的需求端負面影響比較大,而在去槓桿還沒結束時,又發生了中美貿易摩擦,加速了整個行業去庫存。所以,2019年年底大宗商品整體上漲已經啟動。
  • 首現大調整!有色金屬趨勢性上漲還會繼續嗎?期銅牛市是否來臨?
    展望後市,市場交易的權重將逐漸由宏觀過渡至微觀,當然,宏觀因素將繼續左右方向,但微觀因素將決定幅度與節奏本輪銅價反彈持續時間或相對較長,微觀層面,需求端恢復的節奏將快於供給恢復的節奏,市場庫存在今年四季度或逐漸開啟第二輪去化,屆時微觀或宏觀將形成共振,驅動銅價繼續震蕩上行。
  • 首現大調整!有色金屬趨勢性上漲還會繼續嗎?除了期貨、股票,還有...
    展望後市,市場交易的權重將逐漸由宏觀過渡至微觀,當然,宏觀因素將繼續左右方向,但微觀因素將決定幅度與節奏本輪銅價反彈持續時間或相對較長,微觀層面,需求端恢復的節奏將快於供給恢復的節奏,市場庫存在今年四季度或逐漸開啟第二輪去化,屆時微觀或宏觀將形成共振,驅動銅價繼續震蕩上行。
  • 2020有色金屬觀點匯總
    未來基本面環比改善超預期和宏觀面連動共振向好,才能更好的推動銅價,在不考慮全球大規模再次爆發疫情的背景下,預計2021年LME銅價將運行於6400-7600美元/噸,國內48000-56500元/噸。(三)鋁:SMM預計全球原鋁消費量將在2021年完全恢復,反彈量將比2019年增加近300萬噸。
  • 長江有色:供應增長需求偏淡 14日現鋁或下跌
    原標題:長江有色:供應增長需求偏淡 14日現鋁或下跌   今日鋁市摘要:美聯儲稱疫情打壓經濟復甦前景,隔夜倫鋁收跌13美元,鋁錠社會庫存近期連續上升,供應穩定增長而需求偏淡
  • 全球有色市場復甦前景可期 除了「銅博士」市場還看好這一品種……
    來源:期貨日報作者: 董依菲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金融市場及大宗商品市場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不少有色金屬品種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價格波動幅度。日前在蘇州舉行的2020有色金屬行業年會上,國內外有色行業專家就全球有色金屬市場在疫情下的變化與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深入探討。
  • 沈明高:2021宏觀變局五問
    2019年3月22日,美國三個月與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利差出現倒掛,這是2007年8月以來的第一次。在上次利差倒掛後的一年左右,即2008年下半年,次貸危機爆發,將美國經濟拖入衰退周期,甚至引發了全球金融危機;這次利差倒掛的一年之後,2020年3月開始美國經濟再次陷入衰退,除中國之外,2020年全球主要經濟體均將出現負增長。
  • 「後疫情時代」的政策退出——2021年宏觀政策展望
    2020年政策回顧貨幣政策:以確定應對不確定2020年以來,面對疫情帶來的巨大衝擊,貨幣政策維持總量政策適度、融資成本下降、支持實體經濟三大確定性方向,以制度和政策的確定性應對不確定性,並收到了良好效果。
  • 有色板塊異動?樂觀情緒高漲 基本面情況究竟如何?
    有色板塊異動?樂觀情緒高漲,基本面情況究竟如何?在樂觀情緒發酵下,近期有色金屬板塊輪番拉漲,展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當前,滬銅已觸及16個月高位,站上50000元/噸關口;滬鋁延續強勢攀升態勢,鋁價回歸至14000元/噸線上;滬鋅近兩日強勢補漲,突破17000元/噸關口。鋅價強勢補漲,後繼上行乏力?
  • 《變局中的新局》鳳凰網財經峰會發布:2020後,世界向何處去?
    2月5日,由鳳凰網財經主編、人民日報出版社發行的《變局中的新局:全球經濟與政策選擇》亮相鳳凰網財經峰會,正式發售。《變局中的新局:全球經濟與政策選擇》一書脫胎於2020年5月的鳳凰雲財經峰會。本書選取的中外37位作者,指點時代,激揚文字,從宏觀到微觀,從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調整,到都市圈的建設、中小企業的發展,圍繞全球經濟與政治的選擇,發表了精深洞見與前瞻思考。「2020年全球處於動蕩不安之中,遭遇百年未遇之變局,並影響到地緣政治和全球政治經濟格局。
  • 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大疫情、大變局呼喚大團結、大作為
    本文轉自【外交部網站】;2020年12月5日,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出席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暨第六屆新型智庫建設學術研討會並發表主旨演講。他指出,百年大疫和百年變局不期而遇、疊加共振,深刻改變世界。
  • 中國有色金屬加工工業協會發布分品種鋁材產量
    2019年中國鋁材綜合產量為4010萬噸,其中鋁擠壓材2008萬噸、鋁板帶材1136萬噸、鋁箔材400萬噸、鋁線材430萬噸、鋁粉16萬噸、鋁鍛件和其它材20萬噸。表3:2019年中國分品種鋁板帶材產量表4:2019年中國分品種鋁箔材產量本次發布分品種鋁材產量在國內尚屬首次,關於發布背景、分類原則、統計方法、行業意義等,中國有色金屬報首席記者劉京青對加工協會進行了專訪
  • 報名| 北大管理論壇 「大變局時代的文化和企業領導力」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節點上,中國企業正遭遇著經濟全球化的激蕩和衝突,常態防控環境下的新冠疫情起起伏伏,國內國際經濟雙循環的新格局調整,5G、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衝擊。這一切既是對企業生存能力的挑戰,更是對企業領導者領導力的考驗。
  • 疫情後修複式增長: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截至目前累計確診人數逾5400萬,成為重塑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的重要歷史性變量,除中國之外的主要經濟體將全部同時陷入衰退。根據IMF的最新預測,2021年全球有望迎來低基數的衰退後復甦,經濟增速回升至5.2%,但相較2019年實際增長僅不到0.6%。
  • 三千年一遇之世界大變局 「意識經濟時代」悄然來臨
    2020年即將結束。中國國學與未來學研究者、中華互親文化倡導者、《新世界修養》新書作者李儒奇在網絡發布2021年新年致辭微視頻,題目為《三千年一遇之世界大變局》,提出人類正面臨著三千年一遇之世界大變局,一個無比嶄新的「意識經濟時代」正悄然來臨。此前不久,他參加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關於《重塑中國家庭教育世界話語權》的發言,引發多家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