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記載了5位上古人首蛇身的神,你知道哪一個?

2020-12-21 說說歷史傳承

《山海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怪談,其中記載了無數的奇珍異獸,從大家熟知的女媧娘娘到不是非常熟知的異獸猾褢,每一個都是精彩絕倫,值得大家來研究討論的。

今天我們來聊聊,在上古神話中,人首蛇身的神有哪些。說道人首蛇身,想必大家不管是在影視劇中,還是怪誕異志裡,首先想到的就是創造了人類的女媧娘娘,但是除了女媧娘娘,還有四位比較有名的人首蛇身的神。

第一位女媧。女媧,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

又稱媧皇、女陰,史記女媧氏,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傳女媧造人,一日中七十化變,以黃泥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人類社會並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間天塌地陷,於是熔彩石以補蒼天,斬鱉足以立四極,留下了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

女媧不但是補天救世的英雌和摶土造人的女神,還是一個創造萬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廣大化生萬物 ,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 。她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 ,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

第二 位是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相傳伏羲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佔卜八卦,創造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曲子。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

第三位是水神共工。共工,為氏族名,又稱共工氏。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列子·湯問》:"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

共工是古代傳說中神農氏的後代、屬於炎帝一族,身為水神,共工有人的面孔、手足和蛇的身體。在黃帝的繼承人顓頊治世的時代反叛,被顓頊擊敗,共工怒而頭撞不周山(傳說中支撐世界的支柱),造成世界向東南傾斜。之後共工仍不斷地作亂(代表洪水的爆發),最後被禹治成(指治水成功)。

第四位是后土。后土,又稱后土。源於母系社會自然崇拜中的土地與女性崇拜。全稱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只,是道教尊神"四御/六御"中的第四位天帝,她掌陰陽,育萬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

相傳她是最早的地上之王。後與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合,為主宰大地山川的的女性神。

第五位是九嬰。九嬰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兇獸之一。出自《淮南子·本經訓》。它是水火之怪,能噴水吐火,它的叫聲如嬰兒啼哭,有九頭,故稱九嬰。堯時出,作害人間,被羿射殺於北狄兇水之中。《中國神話傳說詞典》認為:"當是九頭怪獸、怪蛇之屬,能噴水吐火以為災。

我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僅是《山海經》中,就有著數不清的神話傳說,但是不得不說,細細研究真的會有別樣的樂趣。

隨著科技不斷的發展,《山海經》中記載的很多事情都不斷的被證實,所以《山海經》是非常覺有歷史意義以及研究價值。

如今看《山海經》中所描繪的一切,初讀只是覺得荒誕不經,但是細思下來,的確可能是有所根據的。

雖然世界史上關於五千年前的文化幾乎沒有任何記載,留下的只有各種各樣的神話傳說。但不可否認的是,《山海經》是一本包羅萬象的天書。

它囊獲文獻、地理、神話、奇幻等的研究價值,是華夏文明第一寶典,擁有著破解上古文明歷史的魔力,對我國乃至世界都有深遠影響。

所以我們也應該多看看《山海經》。因為它不僅僅是一本神話故事,也十分受專家學者的歡迎,是中學課本的常客,在現行的中學語文地理必學的《水經注》中,有數十處引用了《山海經》。

這裡給夥伴們推薦一本《山海經》,這本是全注全譯白話文版本。

全書一套共六冊,內容易懂好理解,書中文言文與注釋,也有白話文解析,是了解山海經的最佳途徑,如果只是單一的白話文,反而沒有什麼樂趣,其中配圖也比較真實還原。是古籍中值得一讀的書。可以增加我們閱讀時的樂趣。包裝也非常的精緻,可以用來收藏。

全書價格也很划算,就一頓飯錢,但是當你熟讀之後,不僅可以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消遣,或者是自己的興趣研究,還可以給家裡的小朋友講講中華文化傳統故事。

在科技發展到今天的地步,有些東西我們還要記住的,因為時至今日,我們其實真的還是停留於很多事物的表面而已。

點擊下方連結就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山海經》中四大行為可疑的古神,一看就有秘密
    眾所周知,《山海經》以其神奇詭異的內容,被大家稱為「上古奇書」,很多人都覺得,其中肯定隱藏著很多秘密,等待我們去發掘研究。確實,對於《山海經》記載的內容,真實性十分耐人尋味。比如經過很多專家研究,發現《山海經》中的很多內容,可以在現實中找到原型。但也有很多內容,讓人覺得過於離奇、荒誕,不明所以。今天就說一說,《山海經》中四大行為可疑的古神,一看就有秘密。
  • 從《山海經》看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人首蛇身形象
    作為以神話為主流,包羅萬千學科種類的,被尊為一部奇書的《山海經》而言,其間描述有大量的荒誕離奇的人或事,而蛇也在其中佔據一席之地。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人首蛇身的女媧、伏羲等。其實細心觀察,自古以來,好像我們中國的遠古神話傳說中的「神」或是「神人」等為人們所崇敬的、比較有社會影響力的神話傳說中人物其形象大抵都為「人獸蛇身」。
  • 兩種長有蛇身的上古神獸,騰蛇和肥遺
    傳說,上古時代,在天地的孕育的之下,誕生了很多神獸,每個神獸都體型各異,性格不同,有好有壞,比如我們熟知的瑞獸,鳳凰、麒麟,也有一些兇獸,犼、騰蛇。長有蛇身的異獸也很多,比如王者榮耀裡面的東皇太一,人類的祖先,女媧和伏羲,這些都是人首蛇身,今天帶領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長有蛇身的騰蛇和肥遺。
  • 如果你是這5個姓之一,很有可能是《山海經》中,不死族的後人
    《黃帝內經》中有記載:上古時期的人們,縱使是短命之人也都能夠活過百歲,長壽之人更是可以活過千歲。平均年齡下來也有2、3百歲,這到底是何願意呢?《山海經》作為上古奇書,裡面記述著許多的「奇事」,其中就有這樣的一個記載:軒轅國在此窮山之際,其不壽者八百歲,在女子國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 我國傳說中的始祖女媧原型是什麼,為何人首蛇身
    女媧,是我我國神話故事中造人的始祖。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偉大的存在,卻和我們人類不一樣,因為她是人首蛇身。因此後來者就推測出了各種猜測,甚至於女媧來自外星,是個外星人的說法也有很多人接受。然而根據我的查閱,發現女媧的原型和起源來自以下幾點。女媧的原型和起源是什麼?
  • 如果你是這7姓之一,就有可能是《山海經》中記載的不死族後人
    不過,長壽之事在古籍中偶有透露。《黃帝內經》中就曾記載:「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意思是說:上古時候的人,年齡都能超過百歲,而且行動、勞作不比年輕人差。在上古奇書《山海經》中,也有很多關於長壽族甚至不死族的記錄。
  • 《山海經》和《聖經》的記載驚人一致,巧合背後或隱藏著歷史!
    然而,隨著現代考古的發掘,很多考古發現與書中記載不謀而合,讓人驚呼不可思議。甚至有人發現,《山海經》與基督教經典《聖經》中存在不少驚人的巧合,這不禁讓人沉思,難道二者記錄的是同樣的傳說?崑崙山與伊甸園崑崙山在《山海經》中是很著名的神山,在我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山海經》中的許多古神居住在那裡,比如天帝帝俊。
  • 為何《山海經》中也有記載
    文/公子唯晨如今一說到帝王,給人的感覺就是至高無上,說出來你可能不願意相信,在很久之前,稱帝的很可能只是一個「村長」。上古時期,部落的領袖會被稱為「帝」,他們一般是某個種族的領袖,比如說燧皇就是燧人氏的老大。據說三皇是指天、地、人三皇。經過多年的相傳人們普遍認為三皇分別是,伏羲,神農和黃帝。
  • 《山海經》與《聖經》記載相同的歷史,人類起源是同一個故事嗎?
    在《山海經》中人類的祖先成了伏羲和女媧,伏羲女媧本來是一對兄妹,但他們也是夫妻。山海經中記載,女媧和伏羲曾向天詢問,如果允許他們結合,則將天上的雲彩聚在一起,如果他們不能結合,那麼就讓天上的雲都散開。結果天上的所有白雲瞬間聚到了一起,二人也就結成了夫妻。山海經中記載,女媧與伏羲均為蛇身人首,所謂蛇身即為「之」,配上人首即為「道」字。
  • 《山海經》與《聖經》中記載的或是相同的歷史和傳說?
    說起《山海經》,它是是中國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奇書。《山海經》傳世版本共計18卷,包括《山經》5卷,《海經》13卷,各卷著作年代無從定論,其中14卷為戰國時作品,4卷為西漢初年作品 。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裡、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
  • 漢墓壁畫中的伏羲和女媧:人首蛇身 對稱出現
    伏羲和女媧,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神,華夏民族人文始祖。從古至今,一直流傳著有關他們的神話傳說。不僅如此,許多古代文獻中還記載了伏羲和女媧的相貌,說他們是「人首蛇身」。那麼,在先民的心目中,我們的祖先到底是什麼樣的呢?讓我們從洛陽地區出土的漢墓壁畫中一窺他們的神採吧!
  • 《山海經》中記載的怪獸都是真的嗎?是神話、科學亦或是現實
    全書記載了約40個國家,550座山,300條水道,100多位歷史人物,400多個動物,該書的特色是按照地區分類來記錄各種事物,而不是時間順序,所以一度被認為,這本書是由各個朝代的能人"補完"的。  書裡的記錄,基本上的順序由南開始,然後向西,再向北,最後到達九州中部。九州四圍被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圍。這個順序也就猶如一個先天八卦的順勢走勢。
  • 《山海經》中的異獸,到底是真實的存在,還是人們的傳說?
    在上古三大奇書中,《山海經》在其中佔有一席之地,能流傳至今,不得不說這與它本身的魅力有關。在人們的心目中,從來對於那些神秘的現象,以及人力所不能及的,或者是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都有一種天然的好奇。特別是對於自己一知半解的,想要知道,但是沒有辦法知道的東西,越發地想要弄個明白,探個究竟。《山海經》剛好就符合了人們的這一心理。總的來說,《山海經》除了記述一些地理、神話之外,還具體地記載了許許多多的異獸。這些異獸,都有各自的特點。有些像人,有些像龍,有的像我們熟知的一些動物,有些則完全超乎我們的想像之外。
  • 《山海經》記載的是,地外文明尼比魯星人治下的歷史?
    這一期呢,我們詮釋一下《山海經》當中的那些神氐為何幾乎全是人首蛇身或者說龍首人身。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除了這些經常出來的神氐之外,《山海經》當中那些神氐,諸如燭九陰、猰貐等等一些神,也是這副模樣,只是顯得更奇怪一些,或者說它們的某種血統更純正一點,我們步入正題。
  • 上古神話中奈何橋上的孟婆什麼來歷?《山海經》記載她另一層身份
    在我國上古神話當中存在著三界,分別是人界、天界和冥界。其中冥界作為人死之後重新投胎轉世的地方,在此之前需要過奈何橋,而在奈何橋上會有一位神婆賜予一碗湯,喝完湯後就會忘卻前世的種種恩怨情仇而後脫胎換骨重新做人。神婆是孟婆,湯自然就是孟婆湯了。
  • 《山海經》中記載,上古時期有一種動物,以夢為食,專吃噩夢
    在《香蜜》中有一種極為討人喜歡的可愛寵物,它便是潤玉的魘獸,特效團隊將它做成了一隻小鹿形象,模樣呆萌可愛,不少人在追劇後表示想要得到同款萌寵。這種魘獸的原型卻比不上劇中那般呆萌,它是《山海經》中的異獸,名字叫貘。在《山海經·西山經》中記載:「猛豹即貘豹也,貘豹、猛豹聲近而轉。」
  • 《山海經》與《聖經》同時記載了相似的事件,這是巧合嗎?
    聖地《山海經》中的聖地名叫崑崙山,而在《聖經》中,同樣記載了一個聖地,名叫伊甸園。更令人意外的是,據典籍記載,崑崙山位於西方,而伊甸園位於東方,難道是同一個?只是叫法不同?或者派系不同?天界與人界的通道《山海經》中記載有通向天界的崑崙虛,建木。《聖經》中記載的是巴別塔。兩本奇書都表明在當時,天界與人界是互通的,但之後由於各種原因,天界與人界徹底斷絕了來往。
  • 女媧為什麼是人面蛇身:《紅樓夢》那塊石頭背後有話
    這則神話流傳非常廣泛,在史料中也有很多記載。比如在上古奇書《淮南子·覽冥訓》裡就寫到:「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列子·湯問》中也有非常類似的記載:「天地亦物也。
  • 如果《山海經》的記載都是真的!對地球而言,那麼人類才剛剛開始
    《山海經》中記載:"西南有巴國,有黑蛇,青首,食象,三歲而出其骨。"指在西南方向的巴國,曾有條黑色的巴蛇會吃大象,並且在3年之後才會把象牙吐出。3、青銅鳥和鸞鳥三星堆出土的所有文物中,就出現了青銅鳥和青銅雞。
  • 《山海經》四海之神,古典中的四海龍王,神話傳說的媽祖,誰更強
    中國的古典籍《山海經》雖然言簡意賅,但若細讀歸納,天地諸神、上古神靈一個不缺。較之西方神話裡記載的宙斯和雅典娜等十二主神,更為全面。至於西方神話裡的「海王」波塞冬,我們雖找不到「一個」對應角色,但是我們可以找出「無數個」。華夏民族對於上古神話的記載和對世界、自然的認知,從不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