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海經》看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人首蛇身形象

2020-12-16 初策吾

縱觀各類神話傳說的相關書籍,我們不乏都能在其中看到有不少有關於蛇的神話傳說。作為以神話為主流,包羅萬千學科種類的,被尊為一部奇書的《山海經》而言,其間描述有大量的荒誕離奇的人或事,而蛇也在其中佔據一席之地。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人首蛇身的女媧、伏羲等。其實細心觀察,自古以來,好像我們中國的遠古神話傳說中的「神」或是「神人」等為人們所崇敬的、比較有社會影響力的神話傳說中人物其形象大抵都為「人獸蛇身」

看到這裡我想大家都會不由生出疑問,為何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或是「神人」現象都以「人面蛇身」來代表呢,為何多以選擇「蛇身」而非「人首馬身」或是其他動物的身呢,難不成與日本大和民族那樣存在有「蛇信仰」。但顯然是不可能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民族代表,民族圖騰便是龍了。因此,我認為選擇蛇身也許就是與蛇和龍那極其相似的形體有關。但猜測往往會帶有鮮明的個人色彩,個人觀點。那麼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以史為據,去探尋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人首蛇身形象。

一、《山海經》中人首蛇身的人神形象

《山海經》是我至始至終最愛看的一本書,裡面的每一個荒誕離奇的故事及人物都深深吸引著我。裡面的人首蛇身(龍身)的複合型人蛇神形象也使我感到十分好奇。好奇心則驅動行動力。一般而言,神話故事的產生往往與當時期人們的生活環境,人文精神、民族性格等因素存在著密切的關係。而剖析《山海經》裡面對於蛇的描寫,我們能夠看出在當時人們的眼裡蛇是一種非常兇殘的動物,人們怕它,漸漸的也就對其敬而遠之。這也應了一句話:因懼生敬

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蛇又有了另一種改觀,蛇在人們的心中逐漸被神化。懦弱是人的天性,人們在自己能力有限或無能為力的時候,往往會將某寄望寄託於某物身上。在人們心中,蛇不僅生性兇殘,冷酷無情,但又有著人們所期盼的起死回生功能——脫皮即再生。就這樣蛇被人們所慢慢神話,並心生神會保護我們,而兇悍的蛇自然不會傷害我們的。當然,這顯然是人們一廂情願的,蛇可是全然不知情呢。神不會死,而蛇蛻皮後又可再生,人們刻畫出的「人面蛇身」似乎也是能說得通了。

二、人首蛇身、龍身複合型人神蛇形象有何關聯?

其實對於「人首蛇身」的組合神形象還是有人存在質疑的,甚至認為應該是「人首龍身」才對。有這種想法其實也沒什麼不對,因為「龍」在我國才是「神」的象徵,而且是我們一直以來公認的民族圖騰標誌。而在我國,也有許多的學者認為,蛇只不過是龍等虛幻動物的原型罷了。比竟它們在形體上就比較相似。

但也有人認為,蛇本來就是遠古原始圖騰,作為靈祖的蛇被神化無可厚非,何來替代之說。總之對於蛇身龍身的爭議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蛇在自古在中外的神話傳說中都佔據著較為重要的地位,而原始時期人們對蛇心生敬畏也確有其事。總之,蛇確為遠古時期人們對於權力和實力的象徵,而它也常被人們與神聯繫在一起。

三、「人首蛇身」型人神是「人化」的過渡嗎?

神話故事中所描繪的這種人與動物相結合的半人半獸的神型,不得不讓人心生懷疑,在古人們心中「神」究竟是何種樣子的。一般而言,神在人們心中是帶有鮮明的神秘色彩的。而從神話故事中查看,人們將人面獸身之物稱之為神,這明顯就是人們逐漸形成人獸同體的神祇觀念。而這一觀念的顯現是人們開始將神具體化、形象化。人們便這樣通過神話故事賦予神形似人類的外表,甚至是賦予神人 性格、意志、欲望等等,而在這個過程,人們便是將神逐漸普遍化,「人性化」。人們漸漸在神身上加上「人」的要素,將人變成神的一部分。這裡面有著人們對於神的崇敬,更有著人們將社會生活融入神話傳說的可能性。總而言之,「人首蛇身」是遠古人們從進化論的角度,將人、神、獸的結合,這裡面所體現的是人們對於人的神化的寄寓。

結語:

綜上所述,神話故事中所描述的「人面蛇身」是由於遠古人們對於蛇這類動物的崇敬之情最後促使產生的。而人、獸、神的結合也是人們對於神性向的理性轉變。其中「人面蛇身」形象的形成和演變過程便是原始古人們最好的精神體現

參考文獻:

劉 偉.略論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人首蛇身」形象[J].嘉應學院學報

範慧莉.《山海經》中的蛇形象

相關焦點

  • 《山海經》中記載了5位上古人首蛇身的神,你知道哪一個?
    《山海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怪談,其中記載了無數的奇珍異獸,從大家熟知的女媧娘娘到不是非常熟知的異獸猾褢,每一個都是精彩絕倫,值得大家來研究討論的。今天我們來聊聊,在上古神話中,人首蛇身的神有哪些。說道人首蛇身,想必大家不管是在影視劇中,還是怪誕異志裡,首先想到的就是創造了人類的女媧娘娘,但是除了女媧娘娘,還有四位比較有名的人首蛇身的神。第一位女媧。女媧,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又稱媧皇、女陰,史記女媧氏,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 九首人面,龍尾劃地成河,古代詭異文獻《山海經》,怪獸細思極恐
    這本文獻是中國古代一部極為詭異的文獻,很多人都覺得這本書是一本神話色彩的書籍,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漸漸發現這本書裡出現的很多神話一般的生物,其實很可能是真實的存在,而這本書就是鼎鼎大名的《山海經》。我們知道《山海經》這本書裡的內容包括了古代的山脈傳說、地理地勢、民族還有藥物、古代祭祀等,當然這些都還屬於比較正常的記載,稍微隱晦一點的就是,古代中國的一些傳說和隱晦的宗教、生物等,比如夸父逐日,這個肯定很多人認為是神話。
  • 蛇在古代為什麼被作為圖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著什麼?
    而在聖經裡記載著蛇是邪惡的象徵,那麼在兩種古代文明中 蛇又是怎樣的形象?為什麼在中國古代會產生對蛇的崇拜? 在西方的文化體系中,伊甸園中蛇因引誘夏娃吃下禁果而被趕了出來,殃及亞當,是惡毒、誘惑的象徵。在東方,神話傳說中的「女媧」也是人首蛇身,出土的很多文物都有女媧伏羲蛇身交纏的圖畫,創造了後來的人類,受到膜拜。可以說蛇在東西方文化中崇拜與遭受唾棄並存,這讓蛇類在當今各地區傳統文化裡有著亦正亦邪的角色。
  • 揭秘神話傳說中的女媧後人因何是半人半蛇
    女媧後人:女媧,又稱媧皇、女媧娘娘,史記中稱女媧氏。女媧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神話中的創世女神。
  • 漢墓壁畫中的伏羲和女媧:人首蛇身 對稱出現
    伏羲和女媧,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神,華夏民族人文始祖。從古至今,一直流傳著有關他們的神話傳說。不僅如此,許多古代文獻中還記載了伏羲和女媧的相貌,說他們是「人首蛇身」。那麼,在先民的心目中,我們的祖先到底是什麼樣的呢?讓我們從洛陽地區出土的漢墓壁畫中一窺他們的神採吧!
  • 蛇年解蛇:是遠古圖騰標記 伏羲女媧均是人首蛇身
    影片中博士在公園裡偷偷繁育的各式恐龍,便是遠古時代爬行動物最煊赫最霸氣的代表之一。只不過,在後來的地球演變中,兇猛霸道的恐龍沒能活過晚於它出現的蛇,永遠地留在進化樹的分支上,而各種蛇類則一直生活到今天。  中國古代有「蛇吞象」的諺語,它最早出於《山海經·海內南經》。文曰:「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
  • 女媧後人 揭秘神話傳說中的女媧後人因何半人半蛇
    女媧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女媧人首蛇身,為伏羲之妹,與伏羲兄妹相婚,以泥土造人,創造人類社會並建立婚姻制度。  遊戲《仙劍奇俠傳》中的女媧  神界因盤古身體崩解而成型之後,由於天地五靈清濁之氣失衡,神界三皇(仙劍中指:伏羲、女媧、神農)經過商議,制定了一整套解決天地間靈力失衡的方略。
  • 古代神話中的4大神龍,你認識幾個呢?
    在上古神話時代出現過四條威震天下的超級神龍,四大神龍實力驚人威勢滔天,是龍族中最頂級的存在。 2、蒼龍又稱青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四象之一,身似長蛇、麒麟首、鯉魚尾、面有長鬚、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蒼龍不僅在形體上是與祖龍最為相似的,同時也是除祖龍之外,龍族中最強大的存在
  • 我國傳說中的始祖女媧原型是什麼,為何人首蛇身
    女媧,是我我國神話故事中造人的始祖。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偉大的存在,卻和我們人類不一樣,因為她是人首蛇身。因此後來者就推測出了各種猜測,甚至於女媧來自外星,是個外星人的說法也有很多人接受。然而根據我的查閱,發現女媧的原型和起源來自以下幾點。女媧的原型和起源是什麼?
  • 女媧為什麼是人面蛇身:《紅樓夢》那塊石頭背後有話
    在西方宗教體系中,人們用「上帝造人」的傳說來解釋人類生命的起源,而在中國,則有女媧造人的神話來解釋生命來源的奧秘。在《山海經》裡,女媧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段記載:「女媧之腸: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慄廣之野,橫道而處。」
  • 從《山海經》中的山神形象與祭祀文化,看《山海經》的杜撰性
    絕對令人大失所望,山神多形象怪誕不經,無疑皆兇神惡剎。這些神還是少招惹為好,保持良好的關係,這是人類祭祀的智慧。祭祀怎麼做,有什麼要求?《山海經》中皆有備述。這篇文章,我們重點來談談山神的形象和祭祀的文化。一、諸山神形象,完全是一場基因變異的災難性後果。諸山皆有神,諸神皆不同。然大概不出基因混雜與變異兩種情況。要麼動物雜配,要麼人與動物雜配。
  • 《山海經》中記載的怪獸都是真的嗎?是神話、科學亦或是現實
    在早期的中國,《山海經》還作為參考類史書資料,各個朝代的史學家以它作為藍本,來研究上古時期的文明。司馬遷在編纂《史記》的時候,曾寫道:"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從這句話中表明,他對《山海經》中的記錄,抱有相信的態度。認為這些上古的歷史、地理、植物、動物等都是真實存在過的,都具有研究的價值。
  • 《山海經》:神話故事中的女性形象之美及對後世的意義
    《山海經》作為一部包羅萬象的古代奇書,具有民俗、歷史、科學、文學等多方面的研究價值。它共有十八卷,記載了約40個邦國,550座山,300條水道,100多位歷史人物,400多個神怪畏獸。《山海經》由《山經》和《海經》組成。
  • 中國神話體系大盤點
    中國神話故事體系眾多,有上古神話、《山海經》、《封神榜》、《西遊記》等多種神話故事的描述。今天就和小編看下,這些神話中到底有哪些大神呢!盤古是人的老祖宗,也是神話中最強大的神,以力證道成聖,持上古神器開天斧!女媧造人
  • 日本的《百鬼夜行》與中國的《山海經》及其他神話傳說
    在日本傳說中,逢乾旱時,雨女會幫人們帶來降雨,如同巫山雨神一樣擁有神力。相對來說,帝之二女給人們帶來的不一定是甘霖,還有可能是災難。《山海經·中次十二經》記載,帝之二女住在洞庭山,二人出入時常伴有狂風暴雨。燭陰又叫燭龍,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山海經》中記載,居住在鐘山的神名叫燭陰,身長千裡,人面龍身,周身赤紅。
  • 《山海經》與《聖經》中記載的或是相同的歷史和傳說?
    說起《山海經》,它是是中國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奇書。《山海經》傳世版本共計18卷,包括《山經》5卷,《海經》13卷,各卷著作年代無從定論,其中14卷為戰國時作品,4卷為西漢初年作品 。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裡、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
  • 270個山海經故事,300幅玄幻精美插畫,讓孩子也能讀懂神話
    全書共有3萬餘字,涉及到古代歷史、地理、宗教、神話、水利、礦產、民俗等諸多方面,堪稱一部「博物志」。豐富奇特的內容,瑰麗奔放的想像,讓每個讀過的人都驚嘆不已。之前火爆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三頭六臂」的形象,最早就來源於《山海經》。還有電視劇三生三世裡的九尾狐、青丘國、畢方等也來自《山海經》的記載。
  • 中國神話中,能力最強的十位「神獸」,有幾位很少人知道
    白澤白澤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獸,它知道天下所有鬼怪的名字、形貌和驅除的法術,所以從很早開始,就被當做驅鬼的神獸和祥瑞來供奉。這白澤牛了,他能知道這些事情必然是有手段的,要不然早就死了,試問這些鬼怪兇獸會允許一個弱雞知道這些事情嗎?
  • 《山海經》中的西王母是什麼形象?
    我們可以發現,其中刻畫了大量神話內容及神怪形象,多取材於《山海經》,如西王母、女媧、日月神話、風雨雷虹、河伯、女魃,或與《山海經》中的描述一脈相承,如龍、鳳、虎、熊、神荼鬱壘等。以下便對這些神怪分別在《山海經》與漢畫像石中的形象進行比較研究,以觀察《山海經》中的神怪形象的流變過程。
  • 山海經中明明是中國土生土長的異獸,卻成了日本的三大妖怪之首?
    天狗是古代神話中的異獸,在《山海經》中記載的天狗,形象長得像狸貓,頭部是白色的,叫聲像貓一樣,它能夠助人逢兇化吉。天狗的形象是如何慢慢傳入到日本,成為日本有名的神靈呢?天狗在中國的神話形象:其實,在起初《山海經》文本中描述的天狗是一隻御兇的瑞獸,可能是真實存在的生物,而並非天上的狗。在郭璞《山海經》註解中,開始引入天狗是彗星的看法——「天狗所止地盡傾,餘光燭天為流星,長數十丈,其疾如風,其聲如雷,其光如電」,認為天狗是古代的流星或者彗星隕落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