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裡挑一#
久坐,缺少運動,會損害健康。明白這個道理後,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會擠出時間相約鍛鍊。但是,缺少健身經驗的人,參加訓練後,第2天會出現肌肉酸痛,起床、走路,都覺得困難。這是受傷的表現嗎?需要把鍛鍊計劃停下來嗎?有什麼辦法可以破解呢?咱們現在來解析。
參加運動後,出現肌肉酸痛,分為3種類型。第1種是急性肌肉酸痛,通常在運動時或運動後的短時間內發生,這種現象,多數發生在那些偶然參加劇烈運動的人群中,從生理機制看,是肌肉本身具有的保護作用,能夠阻止過度運動對肌肉造成的進一步傷害。
曾經有學者對肌肉纖維進行研究,觀察運動之前、運動後24小時及48小時的情況,繪製了肌肉結構圖。結果發現,劇烈運動時,鈣水平升高,肌肉纖維內出現鈣堆積而成的空泡,使肌肉變得脆弱,並且會在身體疲勞時產生疼痛。對於急性肌肉酸痛的應對措施,第1是在運動後1到2小時內,促進乳酸快速代謝,在運動前充分熱身,運動後對目標肌群做及時的拉伸,可以有效減少酸痛發生;第2種方法是冰敷酸痛肌肉或直接用10到15攝氏度冷水,泡澡15到20分鐘。有研究指出,冷水澡對長距離跑步後的酸痛,是有效的緩解方法。
運動後肌肉酸痛的第2種類型,是延遲性肌肉酸痛。通常出現在運動後的12到48小時,在運動中和運動後沒什麼感覺,晚上睡覺,第2天醒來後,出現強烈的酸痛。延遲性肌肉酸痛的原因複雜,有學者認為,自由基損傷、肌肉痙攣、炎症等,是促發因素。還有學者認為,這種酸痛是肌肉不習慣造成。因為,每個人的運動,都有特定的肌肉習慣,如果參加新的運動或者採用新的運動方式,就會產生延遲性肌肉酸痛,有些人會在運動適應後,不再出現酸痛。
延遲性肌肉酸痛,有4個應對方法。第1是養成運動前熱身的習慣,並在運動後的第2天及第3天,對目標肌肉進行充分的牽拉放鬆;第2是熱水衝泡目標肌群或者直接衝熱水澡,特別是睡前用熱水洗澡,可以有效緩解酸痛;第3是運動後及時補充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第4是充分睡眠,這樣可以保證蛋白質合成以及體內排毒的順利進行。
運動後肌肉酸痛的第3種類型,是急性扭傷或拉傷。這種酸痛的特點,是在運動中或運動後,產生局部的劇烈疼痛,或者是在肌肉輕微活動時,產生撕裂痛,而且會伴有關節不穩、運動能力下降等表現。出現這類疼痛,首先是停止運動,立即進行冰敷,將受傷的部位抬高,防止瘀血過多。如果沒有皮膚外傷,可以使用緩解疼痛的噴劑或膏藥,並且需要及時就醫。
預防運動後肌肉酸痛,需要注意6個要點。第1是循序漸進,執行新的運動規劃的時候,應該緩慢適應,給肌肉適應過程,並且留下足夠的恢復時間;第2是做好熱身,通過刺激肌肉,做好準備,可以有效防止運動損傷;第3是運動後拉伸,可以增強肌肉的延展性以及關節活動範圍,有效減緩運動後的肌肉酸痛及運動損傷;第4是運動後恢復,通過行走等方式,讓心跳及呼吸逐漸放慢,血流量恢復正常,讓身體從運動過程過渡到靜止狀態;第5是學會適應,肌肉酸痛一般會持續3到5天,可以在疼痛感基本消失後再進行鍛鍊,重複多次,身體就會自然適應;第6是量力而行,避免過度運動,特別是平時缺乏鍛鍊或者是更改運動類型的時候,需要按身體的適應情況,安排運動計劃,逐漸增加運動強度和時間。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