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學家警告:受殺蟲劑等威脅,昆蟲正加速滅絕_中國_唐山環渤海...

2020-12-21 環渤海新聞網

  據西班牙《公眾報》網站10月21日報導,西班牙專家指出,昆蟲的滅絕速度比哺乳動物、鳥類或爬行動物快8倍。

  西班牙昆蟲學協會和非營利組織「生態學家在行動」聯合發起了「沒有昆蟲,就沒有生命」運動,呼籲對昆蟲進行更多的研究和保護,強調昆蟲在地球生命中的重要性。根據研究人員提供的數據,地球上已知昆蟲有約100萬種,佔地球生物多樣性的80%。

  參加這場運動的有西班牙昆蟲學協會主席愛德華多·加蘭特、馬德裡康普頓斯大學生物多樣性系教授康塞普西翁·奧諾薩、馬德裡自治大學動物學教授、「生態學家在行動」協調員特奧·奧博胡貝爾等專家。

  奧博胡貝爾提到了2017年在德國進行的一項研究,該研究表明,超過75%的飛行昆蟲生物量已經消失,且在該報告發布後,一些國家發布了相似的文件,得出了相似的結果。

  受到最大威脅的昆蟲種類是蝴蝶、蜜蜂、蜻蜓和甲蟲。奧博胡貝爾,這些種類的昆蟲生物量的減少主要是由於農業用途造成的棲息地喪失。他指出:「昆蟲面臨的威脅主要有農藥的使用、病原體的出現和氣候變化。授粉昆蟲的情況尤為糟糕,有40%瀕臨滅絕。」

  運動中提到的最大問題之一是相關信息和研究的匱乏。愛德華多·加蘭特在講話中批評科學界在宣傳昆蟲對維護地球重要性上的不作為。

  「從科學角度說,如果昆蟲消失了,地球上的生命將在幾周後崩潰。」加蘭特表示。

  專家強調,昆蟲的存在與其他生物的存在息息相關,因為昆蟲是哺乳動物或爬行動物的捕食對象,還可以作為水質或環境質量的指標。

  專家認為,昆蟲未得到重視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將昆蟲視為令人討厭的動物,是製造蟲害和傳播疾病的罪魁禍首。因此,加蘭特認為「沒有昆蟲,就沒有生命」這類運動對於提高社會認知至關重要。

  康塞普西翁·奧諾指出,人類的糟糕表現導致昆蟲種群減少。例如,過去30年中蝴蝶的生物量減少了30%,熊蜂屬中有24%的種類消失了。

  參與運動的專家敦促人們提高對昆蟲重要性的認識,並將解決昆蟲滅絕問題置於與氣候變化或其他物種滅絕相同的高度。

  為此,他們要求主管部門採取措施,例如停止破壞昆蟲棲息地、減少殺蟲劑的使用、恢復退化的生態系統以增加花的品種和數量等。最後,應將更多的昆蟲種類納入受特殊保護的瀕危物種目錄。(編譯:韓超)

相關焦點

  • 比起掠食者 大型食草動物更有可能滅絕
    邁阿密大學的生態學家Mauro Galetti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由於人類狩獵和棲息地的破壞等活動,許多動物已經瀕臨滅絕,數量之多令人警醒。領導這項工作的猶他州立大學生態學家特麗莎·阿特伍德說,在保護生物學領域普遍持有的觀點是,諸如老虎和北極熊等頂級捕食者可能尤其處於危險之中。
  • 廣譜殺蟲劑滅蚊蠅:藥霧所到之處,昆蟲也紛紛飄落!「世界蜜蜂日」關注
    攝/志願者)他表示,由於昨天看到綠會生物防治工作組起草了《大力扶持生物防治事業並納入我國防災減災應急工作》(2020兩會提案建議稿)(該建議已由政協委員提交給2020全國兩會),很受鼓舞,因此特此發來信息反映這一情況。
  • 中國昆蟲病毒殺蟲劑暨生物農藥綠色防控高峰論壇在宜春舉行(圖)
    中國江西網/宜春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李曉陽報導:為推進農作物綠色、安全生產,加快我國生物防治技術和產品與有機綠色種植用戶的信息互通,促進國內生物農藥的快速發展,11月9日,由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昆蟲病毒生物農藥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聯合主辦,江西新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六屆中國昆蟲病毒殺蟲劑暨生物農藥綠色防控高峰論壇在江西宜春舉行
  • 櫻花樹或將滅絕
    專家警告稱,日本櫻花樹正面臨著老鼠和其它捕食者的威脅,如果繼續下去櫻花樹或將滅絕。鹿兒島縣外的大島和德久之島有一種瀕臨滅絕的老鼠——琉球長毛鼠。它們通常以橡子為食,然而,今年,這些老鼠一看到櫻花樹就開始大吃特吃。Amami博物館的Tatsuya Hiragi說:「在過去的幾年裡,橡子越來越少,但我們卻不確定是什麼原因。
  • 生態環境惡化 阿根廷750種動植物瀕臨滅絕
    新華網布宜諾斯艾利斯5月29日電(記者沈安) 阿根廷生態學家28日警告說,生態環境惡化使這個國家的500種動物和250多種植物瀕臨滅絕。  據阿根廷生態學家調查,目前生活在阿根廷沿海的南極鯨和拉普拉塔海豚,生活在內地的潘帕斯鹿、烏埃穆爾鹿、食蟻獸、一種名叫「亞瓜雷特」的美洲豹和安第斯貓等阿根廷特有珍稀動物數量急劇減少,已經接近滅絕的危險界線。  此外,隨著森林面積的縮少和植被的破壞,阿根廷一些特有的植物也呈現萎縮狀態,如米西奧內斯省的一種棕櫚樹和胡胡伊省特有的一種仙人掌,都已成為瀕危植物。
  • 全球昆蟲拉響大滅絕警報,27年數量下降3/4,唯獨這種生物倖免
    海豹跳崖、北極熊消瘦、人類正逐步將動物逼上滅絕的邊緣。然而,這僅僅是人們關注到的物種,那些未被注意到的昆蟲,可能正以比這更快的速度消失。 全世界的昆蟲大約有100多萬種,佔動物界種類的2/3,是構成生態系統的重要基石。它們傳播花粉,分解垃圾,作為生態平衡的關鍵「聯結點」,連接著動植物以及微生物。
  • IUCN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物種信息更新
    IUCN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目前收錄128918個物種,其中35765個物種面臨滅絕威脅。 然而,不斷增加的滅絕物種名單正提醒我們迫切地擴大保護工作。我們應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保護行動,並納入所有經濟部門,以應對全球威脅,如不可持續漁業、林地用途變更、物種入侵等。 IUCN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全球主任Jane Smart指出,本次紅色名錄的更新提供了許多成功的保護案例,證明世界能夠制定並實現有雄心的生物多樣性目標。
  • 科學家發現新解毒機制 你用的殺蟲劑或許對昆蟲無效
    科學家發現新解毒機制 你用的殺蟲劑或許對昆蟲無效新知米糰花,是喜馬拉雅特有的一種唇形科植物。通過層層解析,研究人員由此破解了昆蟲的一種新解毒機制。該團隊黎勝紅研究組的郭凱博士介紹,他們近期發現,米糰花中含有豐富的細胞毒活性芳香松香烷二萜,這是一類普遍存在於植物體中的天然物質,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以及顯著的生態學功能。
  • 科學家:生物大滅絕或會出現
    還記得小時候家喻戶曉的兒歌「兩隻小蜜蜂,飛在花叢中……」蜜蜂作為很常見的昆蟲,人們對它還是很熟悉的。但正是因為熟悉,才往往容易被忽視。如果蜜蜂消失在這個世界中,後果會是什麼呢?蜜蜂是昆蟲,而且還是完全變態昆蟲。正如同人類要經過幼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一樣,蜜蜂也要經歷它們生命中至關重要的四個階段:卵、幼蟲期、蛹、成蟲期。
  • 致命性病毒在野生兔群中肆虐,多物種將受威脅
    中國科學報6月23日消息,當前,新冠疫情在人類社會傳播,而一種致命性病毒則在野生兔群中肆虐。據《科學》報導,該病毒為2型兔出血症病毒,正在北美西南部的野兔群中迅速傳播,已對野兔種群和瀕危兔種造成威脅。近日,這種導致野兔出血性疾病的病毒又傳到了南加州地區。
  • 25位專家警告說,毒病可能威脅到世界上三大猿類的種群
    據美聯社報導:隨著冠狀病毒(Covid-19)大流行遍及全球,感染了成千上萬的人,一些科學家警告說,這種病毒可能會從人類傳播到猿猴,這可能是致命的一擊,可能導致滅絕。25位專家在周二的一封信中警告說,冠狀病毒病可能威脅世界上三大猿類的種群。
  • 白鱘只是其中一種,陸棲昆蟲或步後塵
    未能進入2020年的中華白鱘而這並不是第一種因為人類的行為而瀕臨滅絕的生物,2020年開始之前,便有研究人員公布,長江白鱘(又叫中國劍魚)於2019年12月23日滅絕,未能順利進入2020年,這條消息在前幾個月的時候曾引起眾人注意。
  • 人類真的在「引爆」生物大滅絕?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在地球上,生物的種群非常大,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受到的威脅很小,而在人類一系列的活動之下,不少的科學家都在警告地球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可能已經出現,並且正在加速之中
  • 宣布滅絕的物種又重新出現,地球環境在變好?
    另外地球上還有很多生物由於適應不了地球的高溫環境,已經處於了瀕臨滅絕的狀態,據調查顯示,從1500年前開始,超過320個陸棲脊椎動物物種滅絕,剩餘物種也表現出了平均25%的衰退。有專家表示,在脊椎動物當中,全球估計有16%到33%的物種遭受威脅或者瀕危,而大象、長頸鹿等大型動物面臨著最高的衰退率。
  • 研究人員認為,地球正處於一場現代的、人為的、第六次滅絕之中
    據估計,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99%的物種現在已經滅絕。滅絕是生命歷史的一部分,單個物種的滅絕一直在發生。隨著時間的流逝,失去的物種最終會隨著自然選擇對倖存者的影響而被替換,從而進化出新的物種。地質記錄中的物種大滅絕指的是生物多樣性在短時間內(從地質學角度來說)大量消失,比如幾百到幾千年。古生物學家在化石記錄中發現了五次大滅絕事件。在大約4.43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估計有86%的海洋物種消失了。在大約3.6億年前的泥盆紀末期,75%的物種滅絕了。在大約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發生了迄今為止最嚴重的滅絕事件,滅絕率高達96%。
  • 澳洲專家:本世紀人類有六分之一機率將會滅絕,新冠不是最大威脅
    據《每日星報》5月1日報導,澳洲一位專家近日發出警告稱,本世紀人類有六分之一的機率可能會滅絕。在接受天空新聞採訪時,澳大利亞哲學家託比奧德在談到由新冠肺炎引起的「生存危機」時做出了這一悲觀預測。周五(5月1日),託比在接受採訪時闡述了自己的理論,稱現有的威脅是對人類整體長期發展的威脅,可能導致文明永久崩潰或者大滅絕事件。託比說:「像新冠肺炎這樣的病毒不太可能導致人類的滅亡。我最擔心的是基因工程病原體,比如來自生物戰或恐怖組織的病原體,或者來自人工智慧的威脅。」
  • 北極熊或將在2100年滅絕 科學家:地球正經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北極熊或將在2100年滅絕,人類活動引起全球變暖是徹頭徹尾的偽命題,請問第四季冰川消融是恐龍造成的嗎?保護環境倒是沒錯,也不能這麼絕對,但是保護環境真的是人人有責感興趣的話跟著小編一起一趟究竟吧!
  • 熊蜂為何無法交配瀕臨滅絕?因為它們太胖了……
    而由於過多的雄蜂感染了真菌,身體因充滿孢子而臃腫不堪不能交配,鏽斑熊蜂和幾種親緣接近的熊蜂都接近滅絕。富蘭克林熊蜂(Bombus franklini)已經有近十年沒人見過了,我們認為它現在已經滅絕了。實際上自從歐洲殖民者飄過大西洋把蜜蜂帶來,蜜蜂在美洲的商業養殖就開始了。但是熊蜂的大規模養殖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才開始。
  • 極危無亞種,「中國大鳥」消失60年找到了,如今怎麼樣了?
    ,科學家們已經多次發出警告。不然生物的滅絕遲早都會發生,自然狀態下可能也只有人類的活動幹預最大了。各種威脅已經在讓「中國大鳥」處於極危模式,加上主要以魚類為食的鳥也因為沿海的環境發生改變,藻類植物已經逐步減少它的食物量,這也對它們產生了巨大威脅,「重重壓力之下」生物滅絕確實在進行之中。
  • 38年前宣告滅絕,標本就拍到20萬元,這種形似屎殼郎的昆蟲又增多
    有一種看上去烏黑髮亮的甲殼類昆蟲,見者大多都會認為是屎殼郎,但是卻有著一對長長的前足,其背部肩部等常有彩色光澤或斑點,如下圖,這種昆蟲其實並非屎殼郎,而是彩臂金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