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科大突破人造視網膜 5年內可讓人復明

2020-12-14 中國科技新聞網

原標題:5年內讓人復明,港科大的人造眼有啥不一樣?

「當我睜開眼睛,發現自己竟然什麼也看不見,眼前一片黑暗時,我像被噩夢嚇到一樣,驚恐、悲傷極了,那種感覺讓我今生永遠難以忘懷。 」

海倫·凱勒寫下的這段話是多少後天失明者久久難以忘懷的夢魘。

「如果給我三天光明,我會看見多少東西啊!」這又是多少盲者的期盼。

近日,香港科技大學範志勇團隊在Nature上發布的一款3D人工眼球給盲人帶來了新的福音。該團隊打造了一款完全模仿人眼結構而來的電化學眼睛(EC-EYE),直徑約為2cm,與人眼大小相當。這也是世界上首個3D人工眼球。

EC-EYE外觀示意圖

「除了在結構上與人眼相似外,這款半球形的人造眼球視網膜的納米線陣列密度比人類視網膜的光感受器密度高得多,因此有可能實現更高的圖像解析度。」團隊在論文中介紹。

不僅如此,實驗結果顯示,EC-EYE具有比人眼更強的感光度和靈敏度。經過進一步提升設計,它甚至可以消除人的視野盲點。

「看諸如《星際迷航》、《機器人》等科幻電影時,我曾想過要製作出一種『超人眼』,用於人形機器人和有視覺障礙的人。那時候,我的學生們認為這是教授的又一個瘋狂主意。」如今,範志勇顯然離自己的夢更近了一步。

「如果一切都按計劃進行的話,那麼該技術有可能在5年內落地應用。」

「超級眼」團隊,右三為範志勇

每年,全球有700萬人失明

對於人類來說,80%的環境信息要通過眼睛獲取,足見雙眼的重要性。但遺憾的是,視覺障礙如今仍然是全球範圍內沒有完全解決的難題。

世界衛生組織(WHO)去年發布的《世界視力報告》指出,全球至少有22億人正在承受視力受損或失明的痛苦,盲人數量每年增加700萬。其中至少10億人本可以預防或通過必要的醫療或護理服務來解決近視、遠視、青光眼、白內障等問題。

WHO設在日內瓦的防盲及防聾規劃主任Thylefors強調,每年在中國約有45萬人失明,這意味著幾乎每一分鐘就會出現一個新的盲人。

即便隨著科技進步,越來越多的醫療手段正在出現,如矯正近視的飛秒手術。但視網膜色素變性、老年性黃斑變性等永久性的功能損傷,還是會逐漸剝奪患者眼前的世界,直到漆黑一片,最好的眼科醫生看著這一切的發生也無能為力。

好在,科學家們一直在堅持研發仿生眼,且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

所謂仿生眼,實際上就是打造一個視網膜假體,通過一系列光電信號轉化,將信號傳遞給視神經,並傳導入大腦。隨後,這些信號會被解析為圖像,仿生眼就能成功「看」到了。

在EC-EYE之前,一家名為Second Sight的美國醫療產品公司已經推出了仿生眼設備Argus II,並於2013年獲美國食藥監局(FDA)批准上市銷售。

仿生眼早就有了,但一戴就得戴一套

從外觀上看,Argus II是一副帶有微型攝像頭的眼鏡。攝像頭拍到的畫面會傳送到處理器上進行解析,轉換為大腦可以理解的信號,該信號經無線傳輸給植入眼球內部的人工視網膜,後者將其送往大腦。

雖然Argus II還有很大的缺憾,比如使用不便,以及使用者只能模模糊糊看到黑白的輪廓和光影,就像給世界打了一層厚厚的馬賽克,再比如高達15萬美元的售價,但這仍讓後天失明的人感覺十分滿足。

2015年是68歲的美國老人艾倫·澤拉德失明的第十個年頭。患上嚴重視網膜色素變性的他,在10年前與妻子結婚時,甚至沒來得及看上一眼自己的新婚妻子。在被植入Argus II的人工視網膜並戴上了整套設備後,艾倫首次看到了妻子的容顏。

佩戴了Argus II的艾倫

「親愛的,你真美。」驚呼後,艾倫痛哭失聲。

距離Argus II上市已經過去了七年,雖然科學家們一直希望能夠打造一款能夠直連大腦的眼球性人造眼,但苦於主流的商用電荷耦合器件(CCD)和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圖像傳感器均為平面結構,將之組裝為視網膜那樣的半球形極為困難。

而只有半球形的視網膜才能因為透鏡原理,實現正常聚焦的成像。

港科大突破人造視網膜

範志勇團隊的3D人工眼球之所以引人關注,正是因為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可以將人工視網膜製造成半球形狀,從而在外觀上完全仿造人眼的設計。如果能夠臨床應用,將能讓失明者更容易、也更清晰地重新見到這個世界。

具體從構造上來看,團隊通過在半球形氧化鋁膜上排布高密度鈣鈦礦納米線(nanowires)陣列來模擬人類視網膜上的光感受器,其背面連接的液態金屬線用來模擬人類視網膜後的神經纖維,以此實現了人造半球形視網膜的設計。

而後,團隊將人造視網膜裝入由矽聚合物做成的眼窩中,前半側則是由鋁和鎢膜支撐的半球形殼體,內部充滿離子液,與人眼玻璃體的存在相似。

具體結構

除外觀外,直接排布在半球形膜層上的納米傳感器密度更高,可達4.6×10^8/平方釐米,是正常人眼視網膜光感受器細胞密度的40餘倍,理論上完成更高解析度的成像。

不僅如此,實驗得到的數據與人眼對比的結果也給人們帶來極大驚喜。一方面,EC-EYE對光的敏感度與人眼相當;另一方面,人工視網膜對光的敏感度更高。納米線陣列受到光信號刺激後,會在19.2毫秒內響應並生成電流,是人眼反應時間的一半。

EC-EYE的圖像傳感演示

不過,EC-EYE雖有突破,卻還存在很大的限制。比如生產工藝上,液態金屬導線如何進一步減小直逕到與其連接的納米線相匹配,而這種微小零件帶來的量產的麻煩也很難解決,製造成本將極為高昂。

再者,一個常識是,電化學元件性能會漸漸變弱。團隊在論文中也指出,在離子液濃度較高的情況下,液體中光透射的性能會下降。因此,人工視網膜能工作多久也尚未可知。

最重要的是,目前EC-EYE只能做到讓計算機識別電信號,至於如何讓感光設備安全地與大腦交互生成影像,即真正完成「看見」的動作,是範志勇團隊面臨的下一項重大挑戰。

話說回來,即便這款人造眼球最終沒能幫人重見光明,但科幻照進現實本身就令人興奮,不是嗎?

相關焦點

  • 5年內讓人復明,港科大的人造眼有啥不一樣?
    該團隊打造了一款完全模仿人眼結構而來的電化學眼睛(EC-EYE),直徑約為2cm,與人眼大小相當。這也是世界上首個3D人工眼球。EC-EYE外觀示意圖「除了在結構上與人眼相似外,這款半球形的人造眼球視網膜的納米線陣列密度比人類視網膜的光感受器密度高得多,因此有可能實現更高的圖像解析度。
  • 人造軟性視網膜問世 侵入性低副作用小
    參考消息網5月6日報導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5月4日報導稱,研究人員首次在實驗室裡製造出人造軟組織視網膜。它由軟水滴狀物和生物細胞蛋白質構成,可以發現並對光做出反應,形成灰度圖。這項研究將徹底改變仿生移植行業和降低侵入性技術的發展,幫助治療退行性眼病,例如可能導致失明的色素性視網膜炎。
  • 光敏納米線、半球形視網膜:特別像人眼的仿生眼
    原文作者:Hongrui Jiang最新報導的人造眼擁有一個仿生視網膜的半球形組件,上面密集排布了納米級光傳感器。這個人造眼的部分感覺能力可與生物眼睛相媲美。科幻小說中經常出現擁有人造眼的機器人,還有能與人腦結合的仿生眼,給盲人帶來光明。
  • 香港科大推出世界首個3D人工眼球!預計5年內讓百萬人重見光明
    讓失明的人重見光明將不是夢!5月25日,據外媒報導,香港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出了世界上第一個3D人工眼球,如果一切順利的話,該眼球將在5年內能夠真正投入使用,可以幫助數百萬人重見光明。
  • 科學家研製出絲心蛋白人造視網膜
    新型人工視網膜的細胞附著在非常纖薄的絲心蛋白生物膜(一種與人體組織100%兼容的生物材料)上,塗上凝膠可以在眼科手術中保護它們,並使其能在移植後的載體組織上存活所需的時間。為了製造這種人造視網膜,研究人員研製出絲心蛋白膜,其機械特性類似於支撐視網膜的眼球血管膜內層。隨後,科學家對其進行調整,旨在視網膜細胞可以附著在絲心蛋白膜上,上皮細胞和神經細胞也能在絲心蛋白膜上生長。
  • 科大訊飛拾音領域實現新突破,「諦聽」可識別30分貝超小音量
    據了解,科大訊飛諦聽系列配備了32路麥克風,主打全自動聲源定位、自適應波束形成和混響抑制技術以及基於深度學習的噪聲抑制和語音自動增益調節算法,可實現室內說話人自動定位、噪聲與混響抑制、音量自動調節等功能,從而達到精準拾音的目的。自動追蹤聲源,精準拾取30分貝超小音量近日,某科技博主的一支關於拾音器的評測視頻引發關注。
  • 研究人員設計出全球首個3D人工眼球,可模仿人類視網膜當做人眼?
    5 月 25 日訊,香港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出世界上第一個 3D 人工眼球,或將比人眼成像更清晰。若一切順利的話,預計將在 5 年內讓數百萬人重見光明。報導稱,人造眼球通過各種微型傳感器來創建圖像,這些微型傳感器模擬了人類眼球的光檢測感光細胞。
  • A.I.智城 賦能未來 | 全球中文學習平臺落戶暨科大訊飛未來港啟幕...
    2020年12月3日,全球中文學習平臺落戶暨科大訊飛未來港啟幕儀式在青島市科大訊飛未來港隆重舉行。此次儀式在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指導下,由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主辦,青島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山東科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承辦。
  • 世界首個3D人工眼亮相:完全複製人眼結構、視網膜媲美人類
    很多科學家一直都想設計出人工眼睛,而這個工作挑戰還是很大的,畢竟人眼的結構及其複雜。據最新消息,香港科技大學(HKUST)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團隊開發出了世界上首款3D人工眼,這款『電化學仿生眼』,首次複製了人眼的曲面結構,為視覺類人機器人和視力障礙患者帶來了新希望。
  • 科大訊飛X2 Pro福建4099元-科大訊飛 X2 Pro_廈門電子教育行情...
    感興趣的朋友可直接前往廈門市思明區嘉禾路新景數碼港負一樓電梯口A064店詳詢,關於科大訊飛X2 Pro電子教育的促銷信息也可諮詢(聯繫電話:13850003737 QQ:1357437108 )該商家。
  • 港科大「牽手」廣州南沙建科創高地
    中新社廣州12月21日電 題:港科大「牽手」廣州南沙建科創高地作者 王堅 羅瑞嫻「我們從全球1800多個團隊中奪下唯一一個冠軍席位,拿到了百萬現金(人民幣,下同)。」據了解,創賽總決賽自2016年起移師南沙,參賽團隊範圍從香港擴充到世界各國。創賽舉辦十屆以來,共計有5803個項目參賽,培育出了眾多優秀的創業公司及創業家,其中不乏大疆無人機、雲洲無人船等知名企業。「通過創賽發掘人才和團隊,有潛力的團隊受邀進入孵化器,經過兩年左右的孵化,再將團隊往產業方面推。」
  • 全球中文學習平臺暨科大訊飛未來港落戶青島研創中心
    12月3日,在教育部、國家語委的指導下,全球中文學習平臺落戶暨科大訊飛未來港啟幕儀式在青島市西海岸新區青島研創中心舉行,中電光谷青島園區產業運營平臺再結碩果。圖 | 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田學軍講話「全球中文學習平臺是教育部國家語委應對新時代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革命的重要的舉措,是落實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的重要任務,切實服務了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構建
  • 科大訊飛翻譯機3.0福建3299元
    感興趣的朋友可直接前往廈門市思明區嘉禾路新景數碼港負一樓電梯口A064店詳詢,關於科大訊飛翻譯機3.0翻譯機的促銷信息也可諮詢(聯繫電話:13850003737 QQ:1357437108 )該商家。
  • 查詢更專業科大訊飛阿爾法蛋詞典筆Q3促-科大訊飛 詞典筆Q3_太原...
    感興趣的朋友可直接前往賽格數碼港二層扶梯左轉向東226.227號詳詢,關於科大訊飛詞典筆Q3翻譯機的促銷信息也可諮詢(聯繫電話:13934117600 0351-7555321 QQ:30437355 )該商家。
  • 視網膜手術「乘風破浪」,清晰再現「往日榮光」
    據普瑞眼科醫院集團眼底病學組組長 楊海軍院長介紹,李先生這種情況屬於嚴重的眼底疾病,通常病情複雜,藥物治療不能復明,必須通過玻璃體切除手術進行視網膜復位。黃斑前膜剝除+黃斑裂孔修復+矽油填充術,手術非常順利,脫離視網膜復位,視力從術前的指示提高到了正常視覺。
  • 兩院院士評選2018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新聞
    2018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1、 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自1996年第一隻克隆羊「多莉」誕生以來,20多年間,各國科學家利用體細胞先後克隆了牛、鼠、貓、狗等動物,但一直沒有攻克與人類最相近的非人靈長類動物克隆的難題。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孫強團隊經過5年努力,成功突破了世界生物學前沿的這個難題。利用該技術,科研團隊未來可在一年時間內,培育出大批基因編輯和遺傳背景相同的模型猴。
  • 港科大「牽手」廣州南沙建科創高地——中國新聞網·廣東
    中新社廣州12月21日電 題:港科大「牽手」廣州南沙建科創高地  作者 王堅 羅瑞嫻  「我們從全球1800多個團隊中奪下唯一一個冠軍席位,拿到了百萬現金(人民幣,下同)。」2020香港科技大學百萬獎金(國際)創業大賽(下稱「創賽」)全國總決賽冠軍思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劉召軍肩上繫著金色肩帶,興奮地接受採訪。
  • 「人造太陽」成功放電!中國核聚變獲重大突破,專家:前景光明
    中國正是為了實現該目標,著力於在能源困境問題上的突破,所以才啟動了「人造太陽」的一攬子計劃。據悉,所謂的「人造太陽」其實就是我國最新研發的「可控核聚變裝置」,代號為HL-2M。而之所以將其稱為「人造太陽」,主要是由於該設備的原理是通過核聚變的方式,完成質量向能量的轉換,這與太陽的發光發熱原理相同。
  • 研究人員利用絲素蛋白和視網膜細胞開發了第一個生物雜交人工視網膜
    赴美醫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由馬德裡孔普盧坦斯大學領導的一項國際研究進一步解決了老年性黃斑變性(AMD)引發的過敏性問題,這是第一種由絲素蛋白和視網膜細胞構成的生物雜交人工視網膜。 生物混合視網膜是一種細胞療法,通過將健康細胞植入病人的眼睛,重建受損的視網膜。」
  • 中國可控核聚變取得突破,這次不是50年了!可壓縮到15年內!
    所以在這玄關之內的密封效果還是很不錯的,儘管自己撕心裂肺,但外面人絲毫聽不見裡面的動靜。看著空蕩蕩的一切,王員外一臉慘白,但他還是讓忍住內心的憤怒,緩緩走出,對著周圍的人說道「你們這些人如果不在三天內將我丟失的錢找回來,我就殺了你們」聽到員外如此猙獰的表情,眾人紛紛一愣,隨後連忙點頭,但丟失了到底多少錢,這是士兵都不知道的事情,但他們也不敢問,直接低著頭然後慢慢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