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婪是人之本性,古往今來,無數人因為過於貪婪而家破人亡。即便如此,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貪婪之人隨處可見。人生在世,面對最多的就是各種各樣的選擇。按照常理,人們都會從自身考慮,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事和物。但是人的欲望是無窮的,因此很難得到滿足。對待貪慾,需要辯證的看待,只要是合理的貪慾,對人有一定的激勵作用,也是人們生活的動力。但是人心一旦過於貪婪,有可能走向毀滅的深淵。老祖先曾經說過:人貪四項、一生白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其實仔細一樣,也不無道理。
第一、貪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酒文化也是其中一部分。古往今來,飲酒之人無數。有人說酒並不是好東西,其實應該辯證的看待。酒雖然只是一種飲品,但是在不同的場合都會發揮不同的作用。古人行軍打仗,行軍之前,為了給將士們送行,朝廷會賞賜將士們美酒、美食,開懷暢飲,戰爭勝利了會犒賞三軍。適當地飲酒會激勵將士們的士氣,增加戰爭勝利的概率。但是將士們過於貪杯,註定會打敗仗。在戰場上,軍紀森嚴,如果將士們只顧著喝酒,一旦敵人發動奇襲,自家老窩都會被敵人給端掉。從古至今,因為貪杯而引發禍端的事情不在少數,比如三國時期的張飛。張飛就十分的貪杯,而且酒品出奇的差,他一旦喝多了,對於手底下的士兵,不是打就是罵,一點不尊重手下。最後,他手底下的士兵趁著月黑風高,進入屋內,殺了正在睡夢中的張飛。
第二、貪財。人活在這個世上,大部分時間都在為生活奔波。金錢以及其他的物質是生活的基礎,所以金錢對人們有著強大的誘惑力。古人也常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必須用合法的、符合道義的方式方法來獲得錢財。因為錢財的誘惑力巨大,所以古往今來不乏貪財之人,這些人為了獲得更多的金錢,甚至忘記了禮義廉恥等基本的做人標準。比如清朝的和珅,他為了斂財不擇手段。嘉慶皇帝上位之後,和珅的苦日子到頭了,當時從和珅家中搜出了大量財物,這些錢財後來被充公,和珅也受到了懲罰,後來被賜死。人這一輩子,為了生活而追求錢財可以理解,但是人性是無法滿足的,尤其是對於金錢的渴求。
金錢對於人們的刺激是巨大的,在現實生活中,金錢可以換成很多物品,甚至可以解決人生中的大部分煩惱。所以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對於金錢有著執著的追求。但是在追求物質財富的時候,不能過於貪財,否則會引發一些禍端。俗話說"人為財死",過於貪婪只會毀了自己。而且金錢並不能和幸福劃等號,人生在世,我們在追求物質財富的時候,還要追求精神財富,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第三、貪色。美色常人都無法拒絕,人喜愛美色是天性,人的天性是很難改變的。但是過於貪戀美色會引發禍端,凡事都有個度,一旦超出這個度就不好了。西周時期的周幽王,為了博得美人一笑,不惜點燃烽火臺,最後各路諸侯趕到之後發現這是一個玩笑,最終失去了臣子們的信任。作為一國之君,為了美色居然這樣對待臣子,簡直荒淫無度。清朝的曾國藩對待美色是另一種態度,曾國藩就坦言自己喜好美色。
當時曾國藩有個朋友娶了一位漂亮的小妾,曾國藩覺得此女子非常好看,甚至入了迷。後來他覺得自己有這樣的心思簡直是"禽獸",他為了戒色想出了很多辦法,比如加強工作,他每天為了平靜內心,工作到很晚,用努力工作的方式來戒除淫慾。除此之外,曾國藩還寫日記記錄戒色這件事,並讓朋友們監督。曾國藩一生功勞卓著,他在生活中嚴格約束自己,最終成為晚清時期的封疆大吏。
第四、 氣度格局太小。古人這句話中的"四貪",主要是指酒色財氣四大類,最後一項是氣度。在古人眼中一個人能不能成大事和他的氣度有關,而氣度也相當于格局。格局小的人做什麼事情都畏首畏尾,格局大的人往往能夠看得長遠,做什麼事情都有打算。所以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了他日後的發展狀況,古往今來成大事的人都是格局比較大的人,他們有著長遠的目光,做什麼事情都謀定而後動,因此才能取得豐功偉業。總之,古人的很多俗語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作為後人,我們要明白其中的道理,進一步將古人的智慧運用於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