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小行星,一種從太陽系形成之後開始出現的小型天體,其形成原因很有可能太陽系形成之初,一些原始行星遭遇碰撞之後,有些被融合成為新的天體,而有些則因為沒有被選擇,而成為獨立運行的天體,後來隨著太陽系的天體越來越多,受到各行星的引力推動,最終來到火星和木星的運行軌道之間,或去到太陽系的邊緣深處柯伊伯帶。
相比起小行星而言,行星所擁有的資源更多,質量和體積更大,因此,更有可能發生一些小行星無法出現的現象,例如,像地球一樣衍生出生命。除了無法像行星一樣擁有豐富資源,就連衛星的資源,小行星也比不上。
因此,如果說,人類想要探索地外生命,那麼,目標定在行星或衛星上面即可,至於小行星或許難以形成生命,所以暫不列為探索地外星球的隊列之中。但在5月20日時,有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具有奇怪現象的小行星,如果,這種現象不是偶然的話,或許將改變我們對小行星的看法。
小行星上出現奇怪現象,或將改變人類認知
在2020年5月20日,來自夏威夷大學的科學團隊利用ATLAS(小行星地表撞擊最後警報系統)發現了一顆位於木星前方的小行星,這顆小行星的直徑並不大,但卻擁有「塵埃尾巴」,是的,一般只有在彗星上才會出現的塵埃尾巴,竟然在這顆小行星首次發現。
從編號2019年LD2來看這是一顆於2019年發現的小行星,換句話說,距離目前已經發現了1年有餘,而夏威夷大學的研究團隊也表示,他們確實在這一年中了解到2019年LD2小行星都存在塵埃尾巴,這種十分活躍的現象,讓不少天文學家都感到匪夷所思。
這並不是一顆正常的小行星會出現的現象,如果說真的出現了這種現象,無非有這種情況,那就是這顆小行星上有冰的存在,因為有冰,所以當太陽風衝擊該星球的時候,會將這些冰意外形成氣體,進而形成塵埃形狀的尾巴。早在2019年的時候,夏威夷大學的研究團隊就猜測這顆小行星的表面之下有大量冰存在,只是因為當時的證據不足,無法公示,當然,目前這個說法也僅僅是猜測,不過,可能性比較大。
小行星能否成為生命星球?
如果說,這個猜測將成為現實的話,那麼將意味著小行星也並不是一無是處,就像前文提到的,因為多數小行星都是在太陽系形成之後逐漸殘留下來的,所以,很多資源都非常匱乏,無法形成優越的環境是常態,因此,科學家忽視它們的存在也是正常的。
但如果,小行星都如同2019年LD2小行星一樣,那麼,也不排除小行星會有出現生命跡象的可能性,畢竟,宇宙之大,形成生命的方式也不僅僅只有地球這種,像我們是碳基生命,那麼其餘的星球或許就有可能出現鐵基生命或是矽基生命,只是我們不了解罷了。
參考資料:《環球網》5月22日文章《天文學家發現首顆帶有類似彗星尾巴的木星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