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從我們以往觀測天體的經驗中發現,彗星在運行的時候由於受到太陽風的影響,會形成帶尾巴的現象出現,而這種現象,也經常被我們稱呼為彗星尾巴。
像這類現象,以往我們只是在彗星上發現過,但隨著5月20日,來自夏威夷大學的天文學家們發現一顆名為2019年LD2號小行星也出現了類似彗星形狀的尾巴。這是研究人員通過小行星地面撞擊情況發現的,一開始,它們只是想要觀測下最近的近地小行星的活動情況,但沒想到竟然有意外收穫。
2019年LD2號小行星和地球一樣同屬太陽系,但對於這顆小行星為什麼會擁有彗星尾巴現象,科學家表示不解,目前正在研究分析當中。
2019年LD2號小行星是什麼?
根據資料顯示,這是一顆位於木星前方圍繞著太陽運行的小行星。眾所周知,在火星和木星之間存在一條小行星帶,2019年LD2號小行星就存在於這個區域,但由於它位於木星附近,所以看上去更像是木星前往太陽的前方衛士,抵禦了不少來自太陽的太陽風。
在太陽系中發現小行星並不足以讓人奇怪,但是能夠出現一顆擁有彗星尾巴現象的小行星,卻足以引起科學家的注意。畢竟,小行星和冰彗星是存在明顯區別的,首先,在稱呼上,我們就可以了解到這兩種天體的不同,例如,專家定義小行星的時候,一般會認為這是由太陽系演變過程中所產生的巖石碎片,而定義冰彗星的時候,會認為這只不過是塵埃和氣體產生的冰雪球子而已。
為什麼2019年LD2號小行星會有彗星尾巴?
相比起冰彗星,小行星是不太可能出現彗星尾巴的,而且,根據觀測的時間來看,從2019年,ATLAS機構就已經發現了2019年LD2號小行星,到了2020年,這顆小行星仍舊活躍,換句話說,2019年LD2號小行星保持彗星尾巴的現象持續了一年之久。
如果是在一般的情況下,即使小行星會出現彗星尾巴,但是也不太可能持久那麼久的時間,具體原因是和它這顆星球上的物質有關,像冰彗星上多數是塵埃和氣體,因此,面對太陽風的時候,塵埃會被吹走,從而形成我們看到的彗星尾巴現象,而小行星上多是巖石,面對太陽風時,可以保持較高的穩定性。
所以,科學家猜測這顆小行星很有可能是表面之下存在大量的冰,所以在面對太陽風的時候,才會出現這麼多的塵埃尾巴,從目前來看,也只有這個可能性才會讓這顆小行星保持塵埃尾巴的狀態達到一年之久。
這個小行星對於地球會不會有害呢?
從ATLAS的分析來看,2019年LD2號小行星對於地球的危害基本為0,因為它們並沒有可能接近地球,所以,看上去儘管神秘,但和地球仍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所以我們並不用去擔心這顆小行星。
小行星上有冰的存在,是否意味著上面存在生命?
但是這顆小行星的出現卻給予了我們一個新的發現,那就是小行星的表面之下或許也存在冰,那麼像這種情況,有沒有可能存在液態水呢?那麼會不會有生命形成的可能呢?其實這顆小行星上出現生命的概率非常小,一顆星球要想誕生生命,除了有液態水存在之外,還需考慮大氣層、磁場、壓強等條件,只有這些條件全部滿足,星球上才有可能誕生生命,因此,這顆小行星上是否能形成生命,這個目前無法定論。
總結:
2019年LD2號小行星之所以出現類似彗星尾巴的現象,目前看來很有可能是上面有冰的存在,但究竟是否如此,還需要天文學家進一步的觀測和了解。
參考資料:《環球網》5月22日文章《天文學家發現首顆帶有類似彗星尾巴的木星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