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首次發現帶尾巴的小行星,恰處太陽系內,其上有冰層存在

2020-12-23 奇點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從我們以往觀測天體的經驗中發現,彗星在運行的時候由於受到太陽風的影響,會形成帶尾巴的現象出現,而這種現象,也經常被我們稱呼為彗星尾巴。

像這類現象,以往我們只是在彗星上發現過,但隨著5月20日,來自夏威夷大學的天文學家們發現一顆名為2019年LD2號小行星也出現了類似彗星形狀的尾巴。這是研究人員通過小行星地面撞擊情況發現的,一開始,它們只是想要觀測下最近的近地小行星的活動情況,但沒想到竟然有意外收穫。

2019年LD2號小行星和地球一樣同屬太陽系,但對於這顆小行星為什麼會擁有彗星尾巴現象,科學家表示不解,目前正在研究分析當中。

2019年LD2號小行星是什麼?

根據資料顯示,這是一顆位於木星前方圍繞著太陽運行的小行星。眾所周知,在火星和木星之間存在一條小行星帶,2019年LD2號小行星就存在於這個區域,但由於它位於木星附近,所以看上去更像是木星前往太陽的前方衛士,抵禦了不少來自太陽的太陽風。

在太陽系中發現小行星並不足以讓人奇怪,但是能夠出現一顆擁有彗星尾巴現象的小行星,卻足以引起科學家的注意。畢竟,小行星和冰彗星是存在明顯區別的,首先,在稱呼上,我們就可以了解到這兩種天體的不同,例如,專家定義小行星的時候,一般會認為這是由太陽系演變過程中所產生的巖石碎片,而定義冰彗星的時候,會認為這只不過是塵埃和氣體產生的冰雪球子而已。

為什麼2019年LD2號小行星會有彗星尾巴?

相比起冰彗星,小行星是不太可能出現彗星尾巴的,而且,根據觀測的時間來看,從2019年,ATLAS機構就已經發現了2019年LD2號小行星,到了2020年,這顆小行星仍舊活躍,換句話說,2019年LD2號小行星保持彗星尾巴的現象持續了一年之久。

如果是在一般的情況下,即使小行星會出現彗星尾巴,但是也不太可能持久那麼久的時間,具體原因是和它這顆星球上的物質有關,像冰彗星上多數是塵埃和氣體,因此,面對太陽風的時候,塵埃會被吹走,從而形成我們看到的彗星尾巴現象,而小行星上多是巖石,面對太陽風時,可以保持較高的穩定性。

所以,科學家猜測這顆小行星很有可能是表面之下存在大量的冰,所以在面對太陽風的時候,才會出現這麼多的塵埃尾巴,從目前來看,也只有這個可能性才會讓這顆小行星保持塵埃尾巴的狀態達到一年之久。

這個小行星對於地球會不會有害呢?

從ATLAS的分析來看,2019年LD2號小行星對於地球的危害基本為0,因為它們並沒有可能接近地球,所以,看上去儘管神秘,但和地球仍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所以我們並不用去擔心這顆小行星。

小行星上有冰的存在,是否意味著上面存在生命?

但是這顆小行星的出現卻給予了我們一個新的發現,那就是小行星的表面之下或許也存在冰,那麼像這種情況,有沒有可能存在液態水呢?那麼會不會有生命形成的可能呢?其實這顆小行星上出現生命的概率非常小,一顆星球要想誕生生命,除了有液態水存在之外,還需考慮大氣層、磁場、壓強等條件,只有這些條件全部滿足,星球上才有可能誕生生命,因此,這顆小行星上是否能形成生命,這個目前無法定論。

總結:

2019年LD2號小行星之所以出現類似彗星尾巴的現象,目前看來很有可能是上面有冰的存在,但究竟是否如此,還需要天文學家進一步的觀測和了解。

參考資料:《環球網》5月22日文章《天文學家發現首顆帶有類似彗星尾巴的木星小行星》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發現一條貫穿太陽系新的「星際高速公路」
    》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條貫穿太陽系的新的「星際高速公路」,它可以在未來加快太空飛行器從地球到太陽系遙遠部分的旅行時間,並監測和了解可能與地球碰撞的近地物體。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太陽系中各種天體的軌道,並計算出它們如何相互配合和相互作用。新發現的星際高速公路使彗星和小行星在太空中的傳輸速度比以前想像的要快得多,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就可從木星旅行到海王星。為了發現這些天體高速公路,研究團隊研究了空間流形——從太陽系邊緣延伸出來的隱藏拱門的連接。
  • 科學家在小行星上發現奇怪現象,或將改變人類認知,正朝太陽而去
    小行星,一種從太陽系形成之後開始出現的小型天體,其形成原因很有可能太陽系形成之初,一些原始行星遭遇碰撞之後,有些被融合成為新的天體,而有些則因為沒有被選擇,而成為獨立運行的天體,後來隨著太陽系的天體越來越多,受到各行星的引力推動,最終來到火星和木星的運行軌道之間,或去到太陽系的邊緣深處柯伊伯帶。
  • 美國探測器在太陽系矮行星上發現海洋,專家:或存在生命
    這一天,德爾塔II型火箭將「黎明號」送上了期待已久的太空,它的主要目的就是造訪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兩顆天體——灶神星和穀神星,兩顆天體佔了小行星帶45%的總質量。在2014年的時候,科學家利用赫歇爾望遠鏡首次確探測到穀神星(Ceres)向太空噴湧出羽狀水蒸氣,這些水蒸氣來自穀神星表面顏色較深的區域。水蒸氣的量並不大,約為每秒6千克,研究人員推測,水蒸氣冒出的具體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太陽照射使穀神星表面的冰被迅速加熱所致,二是穀神星內部仍有能量。科學家推測可能擁有液態水的海洋。
  • 太陽系中發現多顆軌道異常天體,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真的存在?
    很多人對於太陽系的結構很模糊,太陽系可以分為三層,一部分是內太陽系,主要包含行星和小行星;另一部分是外太陽系,有些天體就在海王星軌道以外繞太陽公園,它們構成了柯伊伯帶,其他一些天體距離太陽更遠,軌道平面也更為傾斜,它們構成了所謂的離散盤。而在離散盤以外,還存在一大群小天體,構成了奧爾特雲,最遠可以延伸到大約10萬億公裡以外,有將近1光年之遙!
  • 太陽系「柯伊伯帶」究竟是什麼?天文學家發現相互「糾纏的星球」
    2001年8月,太空人用最先進的望遠鏡在柯伊伯帶搜尋行星形成過程中留下的碎片,柯伊伯帶是太陽系遙遠邊緣的廣闊空間,科學家們在太空中觀察這些天體,試圖描繪出行星系統的演化,他們跟蹤了一個被稱為2001QW322的小物體,將它的坐標輸入望遠鏡控制系統,望遠鏡旋轉指向天空的那一部分,他們得到了一個圖像
  • 科學家在木星周圍軌道發現19顆來自太陽系外的小行星
    據外媒報導,在過去的幾年裡,天文學家們已經開始意識到,我們的太陽系被星際天體造訪的頻率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更高。現在,法國CNRS和巴西UNESP的研究人員追溯了被稱為半人馬小行星(Centaurs)的天體的奇怪軌道,並且還發現了其中19個在被太陽引力捕獲之前來自另一顆恆星的天體。
  • 19顆星際來客全被留在太陽系?軌道與黃道面傾斜,機會來了
    法國研究人員在太陽系內發現19顆特殊小行星,懷疑它們來自於星際空間,最後全被留在太陽系內。或許你聽說過奧陌陌這個名字,一個來自星際空間的小天體,2017年,當奧陌陌開始轉身離去時,天文學家才首次發現了它,並對其進行了一系列研究。
  • 靈神星任務首次瞄準巨型全金屬小行星
    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宣布,旨在對小行星靈神星(Psyche)展開探索的任務已進入最後設計和製造階段,其目標是在2022年年底前發射,在2026年前抵達。研究團隊稱,在太陽系家族中,靈神星以「大」「醜」「富」而出名。靈神星任務將是人類首次探索一顆金屬天體,發回的照片將進一步向我們揭示行星的構成,並最終了解太陽系早期的情況。
  • 天文學家發現了「天上的高速公路」,可以加速通過太陽系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條穿越太陽系的「天體高速公路」,其速度比以前可能的要快得多。這一發展提高了在廣闊的太空中快速發送太空飛行器的前景。這個非凡的高速公路網是由來自塞爾維亞和美國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的。這條路線可以在十年內將彗星和小行星運送到接近木星到海王星的距離,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內將運送到驚人的100個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大概是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大概是1·5億公裡。木星和海王星之間的距離接近25個天文單位。
  • 「專題-太陽系」你所不知道的太陽系-柯伊伯帶
    上幾期,我們介紹了火星與木星之間的主小行星帶和對人類威脅最大的近地天體,並且離開了內太陽系,在海王星內天體中探索了一番,了解了半人馬小行星。它的形狀如同甜甜圈,其中星體的軌道傾角大都在10度以內(經典柯伊伯帶天體)。據天文學家估計,柯伊伯帶中有超過上億顆天體。
  • 太陽系中發現新的星際高速公路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馮衛東)據《科學進展》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條貫穿太陽系的新的「星際高速公路」,它可以在未來加快太空飛行器從地球到太陽系遙遠部分的旅行時間,並監測和了解可能與地球碰撞的近地物體
  • 太陽系發現未知第九大行星?且慢下定論
    太陽系發現新行星是公眾很感興趣的話題,但這幾年都有類似成果聲稱太陽系可能存在未知行星由於柯伊柏帶天體運行軌道與預期不符,有天文學家提出,太陽系內 柯依伯帶以遠的區域內可能存在未知的大行星。由於這些區域又冷又暗,未知行星反射的太陽光極為微弱,要通過觀測確證未知行星非常困難。但未知行星一旦確 證,將改變太陽系的疆界,行星的定義可能又要重新修改,太陽系形成模型也要修改。
  • 首次發現「瓦提拉級」小行星!2020 AV2會給科學界帶來什麼貢獻?
    太陽系內那麼發現了2020 AV2小行星,會給科學界帶來什麼樣的貢獻呢?且聽筆者細細道來,根據發表在《Bad Astronomy》博客上的文章顯示,來自加利福尼亞的茲維基臨時觀測設施了解到,2020 AV2小行星是目前距離太陽最近的小行星,這有效地顛覆科學家的認知。眾所周知,在水星、金星的周邊都是沒有衛星存在的,這是因為水星和金星距離太陽太近,導致只要有天體接近水星和金星,就會被太陽的引力所捕獲,最終被瓦解。
  • 它逃逸太陽系,中國科學家發現其被遺棄!
    2017年天文界有一件大事,人類發現了首位來自太陽系外的星際訪客,根據光譜變化分析以及刁鑽的運行軌跡,科學家判斷其是一顆雪茄形的飛行器,並且它將不會在太陽系內停留!2017 U1(奧陌陌)是2017年10月18日夏威夷的泛星一號望遠鏡發現的,因此被命名為奧陌陌(夏威夷土語意遠方來的客人),當時距離地球約0.2AU(3000萬千米),處在一條極端雙曲線的軌道上運行,早先認為它是一顆彗星,但經過長時間的觀測後發現其既不是彗星也不是小行星,2017 U1的軌道離心率是1.1922 ± 0.00268,這是太陽系內天體軌道離心率第二高的
  • 神秘的柯伊伯帶!它是如何形成的呢?第九大行星或許就藏在裡面!
    許多天文學家認為:由於冥王星的個頭和柯伊伯帶中的小行星大小相當,所以冥王星應該不可以算是行星的,所以科學家們又把冥王星歸入了柯伊伯帶小行星的行列當中。那麼柯伊伯帶為什麼會存在呢?太陽系原始星雲有個邊界,大概是海王星的位置,也就是距離太陽約30天文單位的地方。
  • 地球有了第二個月亮?天文學家發現被地球引力捕獲的小行星
    天文學家最近發現了一顆小行星,該小行星已被吸引到圍繞地球旋轉的近地軌道上。這種小汽車大小的小行星暫時充當了地球的迷你衛星。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資助的天文觀測項目,卡特琳娜太空調查(CSS)表示,它最近發現了一顆小行星,將其命名為「2020 CD3」,該小行星於三年前被地球引力拖入了地球軌道。
  • NASA專家發現,第九行星存在太陽系邊緣,質量比冥王星重5000倍
    在1930年,羅威爾天文臺新招聘的觀測助理克萊德·湯博,在寒冷的亞利桑那州高原上,經過了8個月艱苦的巡天式觀測和仔細對比後,第一次發現了冥王星。這是首次由美國天文學家利用美國的觀測設備發現的新行星,是標誌世界科學中心從歐洲大陸轉移到美國的重要事件之一。美國人對此充滿自豪,並親切地稱冥王星為「美國行星」。
  • 星際訪客到來,穿越太陽系,有什麼驚喜?
    根據一周的觀察結果,歷史上第二個星際天體「到訪」了我們太陽系。但是這個新的「到訪者」與第一個星際穿越天體「奧陌陌」有什麼不同之處呢?自從天文學業餘愛好者鮑裡索夫在第一次發現彗星C/2019 Q4(鮑裡索夫)後,科學家們都期望能對它有更多的了解。後續的觀察結果明確地證明它的軌跡起源於外太陽系。
  • 太陽系中發現新的星際高速公路從木星旅行到海王星僅需十年
    原標題:太陽系中發現新的星際高速公路從木星旅行到海王星僅需十年據《科學進展》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條貫穿太陽系的新的「星際高速公路」,它可以在未來加快太空飛行器從地球到太陽系遙遠部分的旅行時間,並監測和了解可能與地球碰撞的近地物體。
  • 俄科學家稱:太陽系內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若真發現無需驚訝
    來自俄羅斯科學院空間研究的物理學家彼得魯·科維奇接受媒體採訪,談到外星文明的時候,他很篤定地說即使發現外星文明也不要太過於驚訝,也許地外生命在太陽系內就廣泛存在,只不過我們目前沒有發現它們而已。科維奇還特地說了幾種可能性,例如在金星的大氣層之上、火星的液態鹽水湖中以及四顆遠日行星的大衛星,如土星和木星的衛星,很多都是表面上覆蓋有冰層,冰層之下是比地球海洋還要深的液態水,最典型的如木衛二歐羅巴。這是木星的一顆重要衛星,是伽利略在17世紀發現的,因此還被稱為伽利略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