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景區模式向全域旅遊轉變 華僑城助力雲南打造「詩與遠方」

2020-12-18 中國經濟網

改造昆明世博園,升級祿豐恐龍谷,建設騰衝文旅小鎮,修繕保護古漁村……入滇三年來,華僑城集團(下稱「華僑城」)紮根全域旅遊,文化旅遊聯動發展,助推雲南旅遊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同時,也開啟了華僑城跨越式發展之路。

改造昆明世博園

2017年,雲南省制定了全域旅遊創建實施方案,提出「大企業引領、大項目帶動、大資金介入」三大戰略。當年4月,華僑城戰略入滇,重組雲南世博集團和雲南文投集團,深度參與雲南旅遊開發。

昆明世博園是中國第一個A1級世博園。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業態單一、觀賞性有餘而參與性不足等發展瓶頸日益突出,這也是全球世博園區普遍面臨的「後世博」新課題。華僑城入滇後,把「昆明世博園改造提升項目」作為重點項目,備受社會各界關注。

華僑城雲南集團副董事長程大厚說:「華僑城對昆明世博園改造提升,首先是傳承世博文脈、保留世博記憶;其次是保持世博園生態,將其與城市融為一體。要打開世博園大門,讓人們來享受這裡的美好環境。」

新的昆明世博園將打造世博園門戶區文旅綜合體、世博湖畔酒店、世博之窗小鎮、主題樂園、雲南民族藝術中心、世博記憶群落等在內的新業態。

目前,昆明世博園改造提升項目已進入全面建設階段,首批文旅項目將於2021年呈現。全新的昆明世博園將是一個能夠滿足各個年齡段市民、遊客遊玩的全業態片區,一個開放式的5A景區。

深耕全域旅遊

滇池邊的烏龍古漁村有600多年歷史,村裡有270多棟清朝和民國時期的古建築。「一顆印」「四合五天井」「三合院」「走馬轉角樓」等老民居,吸引了眾多攝影愛好者前來拍攝。

烏龍古漁村是華僑城又一個重點項目。該項目以滇池生態保護、古建築風貌再現、歷史文化傳承為核心,打造成一個承載農耕漁獵原鄉文化、展示昆明鄉愁記憶的「露天博物館」。

目前,修繕維護工作正加緊進行,項目一期即將開放,承載昆明人鄉愁記憶的「漁浦星燈」不久將再現。華僑城雲南集團表示,將還原古漁村曾經的模樣,找回失落鄉愁,打造成網紅打卡地。

華僑城雲南集團總經理葛寶榮說,雲南省提出推進旅遊文化建設從傳統景區模式向全域旅遊發展方式轉變。華僑城沿著滇東南、滇西等經典旅遊線路,實現文化和旅遊產業要素聯動,推動文旅產業發展。

目前,華僑城已在雲南布局77個項目,涵蓋文化旅遊、美麗鄉村、特色小鎮、文化演藝、康養旅居、景區景點、旅遊交通等方面,規劃投資超2200億元,已完成投資逾700億元。

楚雄祿豐世界恐龍谷旅遊區是華僑城又一個重點項目。該景區是集遺址保護、科普科考、主題遊樂、溫泉度假、養生康體為一體的綜合性主題休閒度假區。恐龍遺址公園、恐龍時空樂園等已於2019年6月開業運營。

華僑城集團企業文化部總經理蔣坤堯說,華僑城深耕全域旅遊,始終遵循「生態環保大於天」原則,積極踐行「兩山論」,烏龍古漁村、恐龍谷等項目都能看到對生態保護的堅守。

助滇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

在「極邊第一城」騰衝,雲南文投集團規劃建設健康養生和休閒旅遊文旅綜合小鎮,打造夢幻騰衝演藝綜合體、兒童主題公園、文化演藝主題街區、林間溫泉酒店以及康養小區等多元化的業態。

雲南文投集團總經理遊煒說,該集團還打造了精品旅遊演藝項目《夢幻騰衝》,以騰越歷史、風情為主題,反映地域特色。開演至今已演出5000餘場次,接待觀眾280萬餘人,已成騰衝文化新形象和旅遊新產品,成為騰衝融入雲南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點。華僑城下一步將在騰衝落地更多康旅項目。

程大厚表示,雲南擁有康養旅居、溫泉康療、鄉村休閒、民族醫藥和生物保健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結合雲南省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部署,華僑城將以康旅產業為新的著力點,持續加大投資力度。

華僑城計劃沿「昆明—西雙版納—普洱—德宏—騰衝」這一世界級黃金康養走廊,構建西雙版納雨林新城、華僑城普洱茶康養小鎮、華僑城德宏生態田園康養新城等多元化康旅產品矩陣。同時在雲南原有的演藝、景區、特色小鎮、非遺產品等特色旅遊基礎上,導入「文化+景區」「文化+演藝」「文化+影視」「文化+美麗鄉村」等創新形式,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蔣坤堯介紹,華僑城將紮根雲南全域旅遊土壤,錨定在雲南建設100個項目的目標,致力成為推動雲南旅遊跨越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助力雲南書寫好「詩與遠方」的美好篇章。

來源:經濟參考報

相關焦點

  • 華僑城集團:東部華僑城旅遊度假區推動全域旅遊發展
    隨著大眾旅遊時代的到來,華僑城集團發展全域旅遊,將一定區域作為完整旅遊目的地,以旅遊業為優勢產業,統一規劃布局、優化公共服務、推進產業融合、加強綜合管理、實施系統營銷,不斷提升旅遊業現代化、集約化、品質化、國際化水平,更好滿足旅遊消費需求。華僑城集團打造東部華僑城旅遊度假區,更好的推動全域旅遊的發展。
  • 全域旅遊丨景城相融,以文促旅 屯溪區全域旅遊邁向新高度
    在省文化和旅遊廳大力指導下,屯溪區以爭創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契機,致力從「景點遊」邁向「全域遊」,促進旅遊和餐飲、住宿、購物、交通、娛樂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實現了由「旅遊集散中心」向「全域旅遊目的地」的華麗轉變,走出了「景城相融,以文促旅」的全域旅遊發展模式。
  • 冬季到雲南去旅遊
    「雲南只有一個景區,這個景區叫雲南。」雲南氣候立體、環境多樣,是中國野生生物種類資源和生態系統最豐富的地區,也是中國民族最多的地區之一,被譽為中國最美省份。2017年,應雲南省推動全域旅遊之勢,華僑城集團戰略入滇,深度參與旅遊大開發。
  • 人民日報點讚華僑城,泰久信息打造的智慧旅遊項目「榜上有名」!
    2016年至20202年,可以說也是智慧旅遊高速發展的一個時期,眾多像故宮、敦煌等知名旅遊目的地都在這一時期走上了智慧化旅遊道路。從2014年與華僑城達成深度合作開始,泰久信息技術、產品和服務團隊憑藉過硬的實力和貼心的服務能力,持續協助「十三五」時期的華僑城在智慧旅遊發展道路上始終快人一步。
  • 利川:「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利川市榜上有名全域旅遊示範區本著「整體布局,全域規劃」的全域旅遊發展戰略,旨在推動旅遊業由「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發展模式轉變,推動旅遊業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利川市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以來,把旅遊業作為利川經濟發展的引擎產業來打造,創新路徑,提質增效,陸續打造了一批在省內外有影響力的景區景點及精品旅遊線路。並全面優化旅遊發展環境,走全域旅遊發展的新路子,逐步構建起全域旅遊新格局,旅遊經濟呈現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一、全域旅遊+美食
  • 全域旅遊的「盤城實踐」:匠心育葡萄 逐夢山水間
    近年來,盤城街道加快推進環境衛生和城鎮秩序的長效化管理,促進全域環境質量提升,作為南京首批垃圾分類示範街道,以「垃圾不落地」為理念,加強制度設計,2018年11月率先完成垃圾分類全域覆蓋。產業加速融合,釋放「葡萄節」品牌效應在全域旅遊的導向下,傳統農業與鄉村旅遊協調發展不僅可以提升農業資源綜合效益,更推動了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 從華僑城打造五大旅遊項目看徐聞房地產之未來!
    從華僑城打造徐聞等五大旅遊項目看徐聞房地產之未來華僑城國內最大的文化旅遊集團年接待旅遊達4000萬,居亞洲第一旗下歡樂谷連鎖主題公園全球馳名深圳世界之窗、東部華僑城、歡樂海岸對很多湛江小夥伴們來說並不陌生2018年10月
  • 金湖:讓全域旅遊成為全面小康的詩路驛站
    近年來,金湖縣實現了旅遊業態、公共服務從跟跑者到引領者的精彩蝶變,產生了以旅先行、百業興旺的綜合帶動效應,走出了一條與傳統經濟發展歷程不同的生態文明之路,讓全域旅遊成為全面小康的詩路驛站。近年來,金湖縣利用淮河入江水道防汛大堤,打造成串聯核心景區的300公裡風景綠道,並沿著綠道建設驛站、打造鄉村、布局產業,吸引沿線眾多老百姓主動開辦農家樂、採摘園。成功打造全域綠道、萬畝荷花蕩、森林一線天、高空玻璃棧道、向日葵花海、堯想國沉浸式演藝等一批旅遊項目,300公裡綠道成為名副其實的旅遊大道、產業大道、富民大道,形成了顯著的金湖特色。
  • 喜報丨華泰眾城成功中標華僑城劍州小鎮項目
    從1989年建成中國首座主題公園「錦繡中華」至今,華僑城不斷創新旅遊產品,從靜態微縮、互動體驗、生態度假、都市娛樂,到今天的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華僑城實現了產品從單一到混合形式的演變,強化集群優勢。目前集團在全國運營和管理景區60餘家,累計接待遊客量超過5億人次,年接待遊客量突破1億,是全球主題公園集團四強,位居亞洲第一。
  • 厚植「大地」土壤 華僑城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國家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副司長刁新育;海南省商務廳副廳長崔劍;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廳全域旅遊處處長朱悅曠;文昌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黃心勇;海南省開放型經濟研究院院長李世傑;華僑城集團黨委副書記薛麗軍;華僑城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張立勇;華僑城股份公司副總裁,華僑城華南、海南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倪明濤等華僑城集團、股份公司領導,總部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各相關二級集團負責人,以及來自海南各市縣
  • 「天然文成」,藏著你嚮往的「詩和遠方」!
    另外,圍繞立體交通建設,積極推進文青高速、溫武吉鐵路、通用機場等項目前期,文成正從溫州乃至全省的交通末端逐步向溫州西部交通樞紐轉變。旅遊輻射半徑實現倍級拓展「十三五」時期是文成旅遊迭代推進的加速期,2016年立足溫州積極推進「雁楠飛」旅遊一體化,2017年加快融入長三角和海西區旅遊一體化,2018年全力創建劉伯溫故裡5A級景區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2019年全力打造國際化休閒旅遊目的地。
  • 【資訊】激發文旅消費潛力 打造全域旅遊新亮點
    深圳市南山區 逐步完成了從傳統工業區到創新之都、宜居之城、魅力之灣的蝶變。作為深圳的旅遊產業基地,南山擁有豐富的濱海資源,目前已形成集主題公園遊、都市觀光遊、歷史古蹟遊、度假休閒遊、郊野生態遊等多種產品互補、並存的旅遊格局。
  • 智慧輸出助力鄉村振興 華僑城遇見美好生活節將啟幕
    2020年12月28日由華僑城集團主辦的 「大地的迴響——華僑城遇見美好生活節」將於深圳歡樂海岸創展廣場啟幕,活動上將發布《華僑城美麗鄉村模式白皮書》,展現出華僑城堅持以鄉村振興戰略方針為指導,踐行央企社會責任,建設美麗鄉村的成果答卷。
  • 銀川:從「景點旅遊」走向「全域旅遊」
    "十三五"以來,銀川市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市為契機,通過完善旅遊業態,整合旅遊資源,深挖消費熱點,使全市旅遊產業逐漸實現由單一產品向多元產品、小旅遊向大旅遊、自我發展向聯合發展轉變
  • 雲南大滇西旅遊環線上的騰衝瑪御谷暢想
    這是助推騰衝旅遊從「流量模式」向「高附加值模式」轉型的示範項目;這是助推大滇西旅遊環線上資源價值向體驗價值轉變的成功探索;這是助推旅遊業從門票依賴向新產品、新業態、構建新型服務體系的滇企實踐。
  • 發展全域旅遊 建設詩畫電白
    關鍵詞全域旅遊「十三五」期間,伴隨粵西集體邁入「動車時代」,濱海旅遊資源優勢成倍放大,電白髮展全域旅遊駛入快車道。圍繞打造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的目標,電白區加快旅遊業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實現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
  • 華僑城北方集團,2021煥新美好生活啟程
    嚴格景區管理,採取科學防疫、有序復工等相關舉措,努力克服疫情影響;發布《2020華僑城文化旅遊節北方集團文旅白皮書》,剖析旅遊業疫後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為疫後文旅產業振興提供破題路徑。 北京歡樂谷 隨著旗下項目的快速推進,華僑城北方集團以更紮實的產業布局踐行「文化+旅遊+城鎮化」創新發展模式,在全域旅遊的時代背景下,以開放、合作、多元的形式,將文旅融合與城鎮化深度結合。
  • 傳統技藝「蝶變」生活潮品 「詩和遠方」觸手可及
    原標題:傳統技藝「蝶變」生活潮品 「詩和遠方」觸手可及「只有想不到,沒有用不到!」16日開幕的2020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上,觀眾們面對琳琅滿目的文化創意產品發出驚嘆。在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國各地文旅資源以及傳統技藝「蝶變」成為好看、實用、有故事的生活潮品,在滿足老百姓消費需求的同時,讓「詩和遠方」走進人們日常生活。
  • 聆聽「大地的迴響」 2020華僑城美好生活節即將啟幕
    徜徉在三亞天涯小鎮、雲南烏龍古漁村、成都安仁南岸美村、常熟沙家浜時光小鎮......一個個如詩如畫般美麗鄉村,滿目皆景:遍地散落「黃金甲」的古老村落、映入眼帘的綠水青山、淳樸自然的民族風情、串點成線的稻田咖啡廳,讓人心曠神怡。
  • 新增四星級景區!全面開掛!山西全域旅遊新格局!
    景區以天涯山優美獨特的自然景觀為依託,以2600多年前歷史人物介子推的「精忠純孝」精神為主題,將生態觀光旅遊與現代文化體驗有機結合起來,著力打造全省一流的風景旅遊休閒度假區。 ,隨後山西將把全省作為完整旅遊目的地進行整體規劃布局,全域旅遊發展再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