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是什麼其實很多人都說不清楚,國內的潮流文化都還在摸索階段,不過就經常看到有文案寫「國潮復興」,復興不就是說曾經輝煌過嗎,國潮都沒有興盛過哪來的復興。更有新興品牌和天貓、京東合作,或者去紐約時裝周走一趟,就喊出了「國潮崛起」的口號,崛起就真的這麼容易嗎?
國潮品牌第一件讓人頭疼的事就是品牌讀音,幾乎所有品牌都起了個非常難念的英文名,在網上都難找到正確的發音,列舉幾個品牌讓大家開開眼界:Unawares(2014年創立,走利落簡潔風)、PROS BY CH(專注挖掘傳統元素)、vermicelli(東莞品牌)、Roaringwild(創立於深圳的先鋒品牌)、UMAMIISM(擅長結構主義)、Randomevent(主打街頭潮流),一直很好奇國內潮牌為什麼都清一色地選擇英文名,難道看起來比較高級嗎?
除品牌發音外,國內品牌的抄襲、打板、山寨同樣是另一大槽點。其中阿迪王、喬丹、新百倫這幾個就是大名鼎鼎的山寨品牌,其他抄襲、打板的更是明目張胆。
蘇無口推出這個系列,自稱諷刺國內抄襲現象
而一些號稱原創的國潮大軍,其設計無外乎有這幾個特點:印大大的中文字、大紅大紫的撞色、龍鳳虎豹等圖騰的使用和松松垮垮的工裝。
中文是我們國家的象徵,代表著中華文化,在設計上使用中文字體無可厚非,在表達中國潮流上,這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不過似乎國潮品牌並沒有認真地去想怎樣使用這個元素,就是隨便的地衣服上印上中文字或者印上幾句口號就了事,而且遍布帽子、上衣、褲子、鞋襪等所有單品,真是毫無美感。
黃色、紅色、紫色等色調也是我們傳統文化所喜愛的顏色,隨處可見,不過國潮品牌對中國色的駕馭也是不成熟的。它們把這幾種顏色就是全用上,胡亂地拼接、大面積地撞色,就像打翻了調色盤一樣,那叫一片奼紫嫣紅,花紅柳綠,好不熱鬧。
圖騰也是被國潮品牌運用比較多的元素,對於他們是使用上也和中文字類似,就是把他們大面積地添加在單品上,用上了就是國潮,象徵中國,而且有時還會在旁邊點綴幾個中文字,好不累贅。且不說這些元素疊加在一起對整個單品的和諧度上有何影響,就是他們對圖騰的製作工藝上都不成熟,經常看到一些圖騰被製作成四不像,令人啼笑皆非。
說起潮流就不能不談工裝,工裝以其用料舒適,剪裁簡潔大方,配色自然,實穿好搭等核心元素屹立在潮流圈,今天不說一些國內潮牌對國外品牌的模仿痕跡有多重,而是來看他們對工裝進行的「改造升級」,不是松松垮垮地剪裁,就是各種不規則的設計,還有在輪廓巨大的上衣、外套、褲子等單品上點綴幾條飄逸的帶子,或者突兀地加了很多個口袋,毫無設計感可言。
還有更令人匪夷所思的就是潮牌和各行各業進行粗暴的聯名,嚴重影響觀感。
我覺得要想撐起「國潮」這塊招牌,品牌一定要有文化的沉澱,找到自身的精神價值,還有設計者要有藝術概念和態度,在設計上和版型上革新,而不是把所有中國元素堆積在一起,或者簡單地抄襲,衷心希望國潮能夠真正地崛起,而不是一句響亮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