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中期的一次重大帝統更迭,濮議之爭「叫父親還是伯父」?

2020-12-17 騰訊網

一、北宋中期的又一次重大帝統更迭;

開創「仁宗盛治」在位四十一年的宋仁宗趙禎,卻一直沒能生育出子嗣繼承他千秋大業,這無疑讓仁宗感到遺憾。而這個遺憾也把宗室子弟,宋太宗第四子商王趙元份的第三子濮安懿王趙允讓之子趙曙推向了大宋帝王寶座,趙曙就是後來的宋英宗;宋英宗的繼位可謂一波三折、著實有點無奈,因宋仁宗早年無子,景祐二年(1035年)幼年的趙曙就被仁宗接入皇宮(賜名為趙宗實),交給曹皇后撫養;可是趙曙在皇宮內沒待幾年,寶元二年(1039年)仁宗的親生兒子趙昕(其實是仁宗第二子,長子趙昉出生即夭折)出生,趙曙也被送出皇宮又重新回到生父趙允讓身邊。

宋仁宗

正當仁宗感嘆江山社稷終於後繼有人之時,次子趙昕和三子趙曦卻相繼於康定二年(1041年)、慶曆三年(1043年)夭折;大臣們從江山社稷穩定考慮,都勸諫仁宗早立繼承人,仁宗一再推脫;嘉祐四年(1059年)汝南郡王趙允讓去世,朝廷追封其為濮王,諡號安懿(故趙允讓又稱濮安懿王);於此同時,晚年宋仁宗的身體也每況愈下,許多大臣都勸諫仁宗早立皇太子定國本,仁宗還是希望能有自己的子嗣承繼大統,這個時候後宮妃嬪又傳來懷孕的消息,仁宗非常高興以此為由、一再推遲大臣們選立繼承人的提議;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後宮妃嬪順利產下皇子,但是是個女孩。朝廷給趙曙加授官職,但趙曙以正在守喪期間為由拒絕一再推辭朝廷授予的官職;身體每況愈下的宋仁宗在宰相韓琦以及包拯、範鎮、司馬光等大臣一再勸諫下,終于于嘉祐七年(1062年)立趙曙為皇子,趙曙不但不高興反而一再推辭當皇子,最後仁宗不同意,趙曙才進宮做皇子,臨行前,他還囑咐府裡人:「好好照看我的房屋家裡,以後皇上有了後嗣,我就回來」,趙曙為人篤孝、節儉不僅在於他對自己的生父,還在於他對待晚年的仁宗、服侍照顧仁宗,直到仁宗病逝。嘉祐八年(1063年)仁宗病逝,召命皇子趙曙承繼帝位,這就是宋英宗;

繼位的英宗趙曙曾想為仁宗守喪三年,但遭到大臣反對,才打消了這個念頭;英宗繼位不久就生病,曹太后垂簾聽政,宦官挑撥兩宮關係,幸而大臣韓琦和歐陽修等人調解緩和兩宮矛盾,不久英宗病體康復,曹太后歸政。而關於宋英宗給生父趙允讓的名分和稱號問題,在朝廷內外引起了激烈爭執,史稱濮議之爭,以呂誨、範純仁、呂大防、司馬光為首的「皇伯」派主張英宗趙曙稱生父濮王為「皇伯」,以韓琦、歐陽修為首的「皇考」派則主張英宗趙曙稱生父濮王為「皇考」,這次事件背後除了有英宗的情感因素外,實際是英宗與曹太后(仁宗朝)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與衝突,最終曹太后同意英宗尊生父趙允讓為皇考,濮安懿王趙允讓稱「皇」,他的三位夫人(英宗生母仙遊縣君任氏、譙國夫人王氏、襄國夫人韓氏)則並稱為「後」,但是宋英宗僅僅在位四年就病逝,根本沒時間來得及給父母上諡號,所以趙允讓的諡號仍為「王」,三位妻妾則並稱「王夫人」;英宗在位時間很短政績也就不突出,不過司馬光能編修《資治通鑑》,最終在英宗子神宗朝編篡成,最初卻離不開宋英宗的重視與召命司馬光設局專修《資治通鑑》。禮議尊號之爭歷代似乎都有過,幾百年後的大明王朝更是爆發了著名的「大禮議事件」,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更是倔強任性,因大行皇帝明武宗朱厚照早逝無子,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以藩王嗣子入主帝位,關於給生父興獻王的尊號,更是在朝廷上引起了激烈衝突,還引發了「左順門慘案」,最終這次事件以嘉靖帝的勝出告終,嘉靖帝不僅完成了從武宗朝到世宗朝的權力交接過度,稱生父興獻王為「皇考」,興獻王也成了獻皇帝,最終還被供入太廟成了「明睿宗」,也正因如此,本是明太宗的朱棣也因「昭穆」太廟制度成了明成祖朱棣;明世宗嘉靖帝:「我管我爸叫爸,哪能叫伯父啊?」.....

明嘉靖帝

二、北宋的三次重大帝統更迭;

自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北宋(改元建隆元年),到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北宋滅亡,北宋王朝有過三次帝統重大更迭:第一次是北宋從太祖創建,「燭影斧聲」太祖離奇暴斃,太祖成年的皇子未能承繼大統,太宗靈前繼位;北宋經太宗、真宗、仁宗三朝大宋王朝步入興盛;然後仁宗無子、英宗繼位,歷經神宗、哲宗進入王朝的中期,雖然北宋王朝充滿隱患但王朝一直呈現一派繁榮景象;最後一次帝統重大更迭,正是元符三年(1100年)25歲的宋哲宗趙煦病逝,因哲宗無子,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端王趙佶繼位,這就是歷史有名的極具藝術天賦的書畫藝術皇帝宋徽宗,也正是這位皇帝窮奢極欲、寵信奸佞把北宋王朝快速帶向了滅亡。靖康元年(1126年)金國大軍兵臨城下,宋徽宗禪位給太子趙桓,是為宋欽宗;次年靖康二年(1127年)金軍攻破都城東京(即東京開封府,也稱汴京),宋徽宗與宋欽宗趙桓以及宗室一起被金人擄去;在外勤王的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同年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縣南)登基稱帝(是為宋高宗),改元建炎,史稱南宋。

宋徽宗

三、北宋皇帝關聯大事件;

太祖(北宋開國,基本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戰亂局面);太宗(滅北漢)、真宗(鹹平之治、澶淵之盟)、仁宗(仁宗盛治、慶曆新政);英宗(司馬光編修《資治通鑑》)、神宗(熙寧變法即王安石變法)、哲宗(收取青唐、兩敗西夏);徽宗(方臘、宋江等農民起義,靖康之變、北宋滅亡),欽宗(靖康之變、北宋滅亡)。

宋太祖

相關焦點

  • 《清平樂》:皇帝管誰叫爹可是個大問題!
    雖然皇帝乃九五之尊,動不動就說自己的天子,但總不能伸長脖子管天叫爹。於是乎,「皇帝管誰叫爹」,「誰管皇帝叫爹」就成為歷朝歷代最重大的事情之一。根據王國維先生《殷周制度論》極富洞察力的觀點,周取代商的革命性措施之一,就是確立了「嫡長子繼承制」,以此來保證權力的平穩傳遞。
  • 伯父的圓滿
    八十四歲的良伯父安靜祥和地躺在那裡,宛若一呼一吸就從那微啟的唇間出入,而事實是他不再呼吸這陽世間的空氣。那一刻,我覺得死是一件多麼祥和自然的事情,就像一片樹葉悄然飄落,寂靜、安然。    良伯父沒有兒子,家族中十多個侄兒又仿佛都是他的兒子。其實五個女兒也並非他親生,是我三伯父的女兒。三伯父過世甚早,留下三伯母和五個嗷嗷待哺的女兒,當初還是單身的良伯父一肩扛起了哺育這五個侄女的擔子。
  • 高岐命斷父親、伯父、堂兄弟刀下:是大義滅親還是滅絕人性?
    而手刃高岐的兇手,竟然他是親生父親與他的伯父及堂兄弟。俗話說「虎毒不食子」,這得犯多大的過錯,才能讓父親不顧血濃於水的親情,手刃兒子?原來,高岐被牽連到了一起謀反案中。這事得先從一起謀殺案說起。皇后武則天很信任法師明崇儼,此人多次建議廢掉太子李賢。
  • 我的兩個伯父
    可能在二伯父和父親之間有孩子夭折的原因吧,父親比二伯小了8歲多。       在父親較小的時候,兩個伯父已長大成人了。那時還沒分家,三弟兄都住在下地窯裡。        大伯名叫左心智,個子較高,有一米七八左右,是三弟兄中最高的,隨了我爺爺(我的五個爺都是一米八以上的大個子)。我婆個子小,父親和二伯隨了我婆,個都不高,沒上一米七。
  • 大宋皇帝的「父親」名義保衛戰
    還是電影《美麗人生》中父親在生命最後一刻給兒子留下的那個鬼臉?亦或是朱自清《背影》中蹣跚著翻過月臺只為給兒子買幾個橘子的父親?當代網友將自己在家和媽媽相處與和爸爸相處的區別做成了表情包,其中八張是和媽媽的日常交流,而和爸爸的交流則千言萬語彙聚成一句「爸,我媽呢」。
  • 北宋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軾四位大師的恩怨情仇
    歐陽修對司馬光、王安石、蘇軾有推薦之恩 歐陽修是北宋文壇領袖,以「好賢」著稱,一生薦才無數,而且推薦的人才如王安石、司馬光、文彥博、包拯等都成為北宋政局的主宰者,這些人大多繼承了歐陽修的政治人格,所以說歐陽修的「好賢」對北宋政局影響很大。
  • 大伯父不用擔心
    葉蓁強忍著翻白眼的衝動:「三叔,這些錢回去後都要交給祖母的,您還是別打注意了。」您這也太明目張胆了吧?不提她父親,就說大伯父還在這車上坐著呢,你就不怕他告密嗎?想啥呢真是!「怎麼可能呢?蓁丫頭這是誤會三叔了,三叔就是想著,你一個小娃子,帶著這多錢不安穩,還是交給三叔幫你先拿著,回去交給你祖母!」葉正立一臉正色的說道。
  • 宋神宗是明君還是昏君?北宋滅亡是他的錯嗎?
    在許多人印象中,北宋經濟、文化高度繁榮,所以北宋皇帝手中的江山都美得像幅畫一樣,可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北宋是中國歷史上最富庶的朝代,這是事實,可北宋由於制度問題造成的財政支出極高也是事實。從北宋中期開始,朝廷財政收支便時常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到了宋神宗即位後,北宋國庫早已捉襟見肘。
  • 宿白:佛畫雕印在北宋時期的重大變化
    自仁宗中期起,版畫的更大發展是盛行刊刻世俗的內容。《圖畫見聞志》卷六記:「景祐初元(1034年),上敕待詔高克明等圖畫三朝盛德之事,人物才及寸餘,宮殿山川鑾輿儀衛鹹備焉,命學士李淑等編次序贊之,凡一百事,為十卷,名《三朝訓鑑圖》。圖成,復令傳摹鏤板印染,頒賜大臣及近上宗室。」
  • 白石道:和伯父喝酒
    但我老回家陪伴老父母之餘,愛去伯父家喝酒聊天,聽他談談村子的事情。 今年八月回老家,我跟伯父喝酒。伯父講,近五六年來,村子民風比以往強得多;賭錢納牌的少,孝敬老人的多,尤其是社會治安好,也不見偷雞摸狗的現象了。我聽了伯父的話很是開心,一口喝下一碗酒,也不覺得醉。滿嘴醋血鴨的香味,牽出腦殼裡的縷縷思緒。
  • 蔡京被「書法四大家」退群的背後:實則是貫穿北宋的南北之爭
    翻不了身的「六賊」之首一套卡片我們認識了梁山好漢,透過述說他們事跡的《水滸》第一次認識了北宋,也認識了書中的大反派「非常6+1組合」:(「北宋六賊」:蔡京、梁師成、童貫、王黼、朱勔、李彥) + 高俅。蔡京作為六賊之首,在書中出場的戲份雖然沒有最大反派高俅多,但《水滸》中許多重要事件都與他有關。
  • 【參賽作品】大伯父和殺豬女的愛恨情仇—洛輕塵
    大伯父生得一副好皮囊,一米八五的個頭,濃眉大眼,又讀了個初中,是村裡小學的民辦老師。20歲那年,大伯父談了一個對象,是鄰村的姚金花。姚金花也生的跟花骨朵似的,只是父母的名聲不太好。母親是遠近聞名的「破鞋」(指作風不正派),相好的(指情人)一個手都數不過來,父親則因為偷人自行車住過監獄。
  • 周貽賡膝下無子女,言傳身教周恩來多年,周總理:伯父視我如己出
    後來就有人對周總理的這一封信進行了分析,周總理的父親也身在東北,他並沒有將信寫給自己的父親,反而是郵寄給了自己的大伯,這一些都能證明幼年時期的周總理也是十分聰明的。在大伯的膝下沒有兒女,和他最親的恐怕就是他那幾位侄子了。在祖父過世以後,大伯就肩負起了一家之主的角色,不僅如此,他在東北賺了一些錢,也沒有忘記家中的小輩,他會將一部分寄回老家。
  • 堂伯父的風雨人生(下)
    堂伯父參加抗美援朝時的遺物祖父在土黃色的汗褂子前襟上擦了擦手,摸了摸堂伯父腰間別著的配槍,問道:「孩子,你現在是個啥官?」「叔,論級別是副團級。」堂伯父說。正說著話,大祖母扭動著一雙小腳兒,一步三搖地闖了進來。大祖母雙手拍打著堂伯父的後背,嚎啕大哭,把大祖父如何如何上吊自盡的事兒一股腦地傾訴給堂伯父。
  • 北宋官宦家族後宅鬥爭原來是這樣的,這部劇為什麼說應是綠肥紅瘦
    #趙麗穎#這部劇是一部古代社會家庭題材的電視連續劇,主要講的是北宋官宦家族庶出的女兒盛明蘭從一個不受家族重視的小女孩,一路成長成一位侯門主母的故事,這部劇設定的歷史背景是在北宋時期,在當時嫡庶有別,盛明蘭的母親只是一個地位低下的妾室,而且被害去世。作為一個庶女,盛明蘭並不受父親的重視,為了避免與嫡出姐妹衝突,選擇隱藏本性,避其鋒芒,安穩度日。
  • 伊莉莎白稱了一輩子王,為何記恨厭惡,魅惑伯父讓位的辛普森夫人
    伊莉莎白女王從一個毫無抱負的天真女孩,成為叱吒風雲的一國之王,並且讓她這一脈得以傳承榮光,除了要感謝大伯父的痴情壯舉外,還有一個人感謝,那就是她的大伯母辛普森夫人。
  • 你的奮鬥終將偉大丨伯父的照相館故事
    有一次,伯父照了100多張照片,這是開張以來一天中照的最多的。伯父在暗房中把膠片衝洗出來後,發現照片是灰色的,並不是標準的黑白照片。伯父百思不得其解。當時沒有電話,天還下著大雪。伯父等不及了,騎著自行車,一跐一滑走了三個多小時,來到臨漳縣找他的師傅。他的師傅告訴他:因為天冷,用來衝洗膠片的藥需要加溫。伯父恍然大悟。回到家後,買了溫度計,嚴格控制藥水的溫度。
  • 事邦國之神祇:唐至北宋吉禮變遷研究
    事邦國之神祇:唐至北宋吉禮變遷研究 2020-10-13 16: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