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國及分省市發電量及電力消費量統計 新能源發電前景廣闊

2021-01-17 華經情報網

截至2017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17.8億千瓦、同比增長7.6%;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6.9億千瓦,佔總發電裝機容量的比重為38.7%,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3372萬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8988萬千瓦,均創歷年新高。

全年新增水電裝機1287萬千瓦,其中,抽水蓄能200萬千瓦;新增併網風電裝機1952萬千瓦,其中,東、中部地區佔58.9%,同比提高8.8個百分點;新增併網太陽能發電裝機5338萬千瓦,同比增加2167萬千瓦,82.4%的新增裝機集中在東、中部地區,同比提高19.6個百分點。新增煤電裝機3855萬千瓦、同比減少142萬千瓦。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7年分地區發電量及電力消費量統計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全國全口徑發電量6.42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5%;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同比增長10.0%,佔總發電量比重為30.4%,同比提高1.0個百分點。全口徑併網太陽能發電、併網風電、核電發電量分別增長75.4%、26.3%和16.5%;全口徑水電發電量增長1.7%,增速同比回落3.9個百分點。全口徑火電發電量同比增長5.2%,增速同比提高2.9個百分點;其中,煤電發電量同比增長4.8%,增速同比提高3.6個百分點,煤電發電量佔總發電量比重為64.5%,同比降低1.0個百分點。

2016-2017年我國發電結構統計圖:億千瓦時

資料來源:中電聯

一、風力發電

早在1890年,丹麥就研製成了風力發電機,利用風力來發電。1891年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風電場。但是這一新生事物並未在全世界受到人們的關注,直到1984年,差不多經歷了長達90多年時間,全世界風電裝機的容量也不過27.4萬kW。

到了上世紀80年代後期,由於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不斷增強,逐步認識到以燃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所造成的環境汙染,是危害人類社會生活的嚴重公害,在尋求潔淨而無汙染的能源中,風電才逐漸引起人們對它的重視,開始有了較快的發展。90年代以來,在歐洲和美洲,風電有了迅猛的增長。21世紀以來隨著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風電裝機容量的快速增長,2016年全球風電累計裝機達到486749MW。

2017年全球風電市場新增裝機超過50GW,其中歐洲、印度和海上風電裝機實現創紀錄突破。

2009-2017年全球風力發電新增裝機統計圖

資料來源:全球風能協會

風電是資源潛力大、技術基本成熟的可再生能源。近年來,全球資源環境約束加劇,氣候變化日趨明顯,風電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並在各國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快速發展。

我國可開發利用的風能資源十分豐富,在國家政策措施的推動下,經過十年的發展,我國的風電產業從粗放式的數量擴張,向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的方向轉變,風電產業進入穩定持續增長的新階段。2017年中國風電增速放緩,根據初步統計中國實現19.5GW裝機,而中國的減速被其他市場的增長彌補。全球市場2017年新增裝機52573MW,累計裝機容量達到539581MW。

2009-2017年中國風力發電新增裝機容量統計圖

資料來源:全球風能協會

2009-2017年我國風力發電累計裝機容量走勢圖

資料來源:全球風能協會

2017年 7 月 28 日,國家能源局印發《關於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 」規劃實施的指導意見》文件,要求各地把消納作為可再生能源電力建設布局的前提,發揮特高壓跨區消納作用;同時下發《2017-2020 年風電新增建設規模方案》,提出 2017-2020 年我國新增建設規模分別為 30.65GW、 28.84GW, 26.6GW、 24.31GW,合計 110.41GW。

其中,華北和華東地區是未來的主要發展地區。除此之外,為享受核准時的上網電價,核准未建風電項目對應的新增裝機容量也比較可觀。我國以四類風區為主的非限電區域尚有 84GW 的已核准項目未建設併網,其中僅 2016 年新核准的項目就佔到 32GW。

「十三五」規劃指導意見提出的 2017 年我國將新增風電核准容量為 30.65GW,加上已核准未建設的容量合計 114.65GW。這些項目均處於電價較高,且消納情況良好的地區,投資回報預期穩定。

根據最新的電價調整政策,如果這些項目在2019 年底前沒有開工建設,那麼將無法享受核准時的上網電價。因此,無論是從投資回報的吸引力,還是從電價政策的驅動力來看,上述項目均可支撐 2017-2020 年的併網增量。

假定 2019 年底之前開工的項目在 2020 年底前完工,則即使不考慮 2018-2020 年計劃核准的 79.75GW 容量,2018-2020 年每年平均需完成或超過 30.45GW,較 2016-2017 年有較大增長。如果考慮 2018 年-2020 年核准的項目,則新增裝機增速將更快。風電裝機發展前景廣闊。

二、太陽能發電

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53.06GW,其中,光伏電站33.62GW,同比增長11%;分布式光伏19.44GW,同比增長3.7倍。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達到130.25GW,其中光伏電站100.59GW,分布式光伏29.66GW。

對比近幾年數據可以看出,2017年光伏發電裝機情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2017年,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為53.06GW,同比增加18.52GW,增速高達53.62%,再次刷新歷史高位。此外,2017年的新增裝機還是2016年的1.5倍、2015年的3.5倍、2014年的5陪和2013年的4倍,由此可見2017年光伏新增裝機出現了大幅快速增長。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截至2017年底,中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達到了130.25GW,而此前太陽能「十三五」規劃的目標僅105GW,已經提前並超額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目標」。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預計到2020年底,中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將有望達到250GW。

資料來源:國家能源局

三、生物質發電

作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一種形式,生物質發電是利用生物質所具有的生物質能進行的發電。主要的發電形式有以下幾種:直接燃燒發電、氣化發電、垃圾發電(包括垃圾焚燒發電和垃圾氣化發電)、沼氣發電以及與煤混合燃燒發電等技術。作為新型能源利用方式,生物質能發電技術日趨成熟,這一技術主要通過生物質轉化為可燃氣體燃燒後產生能量,進行發電。

我國生物質能發電的工業化生產起始於2004年,前期發展速度較慢,發電規模較小,2005年底以前,我國生物質能發電總裝機容量約200萬千瓦,主要是農業加工項目產生的現有集中廢棄物的資源利用項目,其中以蔗渣發電為主,總裝機量約為170萬千瓦,其餘是碾米廠稻殼氣化發電等。隨著《可再生能源法》和相關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政策的出臺和實施,我國生物質能發電投資熱情迅速高漲,啟動建設了各類農林廢棄物發電項目。我國生物質能發電技術產業呈現出全面加速的發展態勢。

在各種政策的支持下,我國在生物質能發電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30個省(區、市)投產了747個生物質發電項目,併網裝機容量1476.2萬千瓦(不含自備電廠),年發電量794.5億千瓦時。其中農林生物質發電項目271個,累計併網裝機700.9萬千瓦,年發電量397.3億千瓦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339個,累計併網裝機725.3萬千瓦,年發電量375.2億千瓦時;沼氣發電項目137個,累計併網裝機50.0萬千瓦,年發電量22.0億千瓦時。生物質發電累計併網裝機排名前四位的省份是山東、浙江、江蘇和安徽,分別為210.7萬、158.0萬、145.9萬和116.3萬千瓦;年發電量排名前四位的省份是山東、江蘇、浙江和安徽,分別是106.5億、90.5億、82.4億和66.2億千瓦時。2017年各省(區、市)各類生物質發電併網裝機及發電量如下:

2017年各省(區、市)生物質發電併網運行情況

資料來源:國家能源局

2017年,全國生物質發電替代化石能源約2500萬噸標煤,減排二氧化碳約6500萬噸。農林生物質發電共計處理農林廢棄物約5400萬噸;垃圾焚燒發電共計處理城鎮生活垃圾約10600萬噸,約佔全國垃圾清運量的37.9 %。

資料來源:國家能源局

四、天然氣發電

在環境保護方面,天然氣發電優勢很明顯:天然氣發電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燃煤電廠的42%,氮氧化物排放量不到燃煤電廠的20%。在電力系統,天然氣發電因為啟停方便,是很優質的調峰電源。另外,建設燃氣電廠佔地面積一般僅為燃煤電廠的一半左右,能夠在用電緊張的城市負荷中心建設電廠,以實現就地供電。

2013年年底,我國天然氣發電裝機已達4277萬千瓦,發電量達1143億千瓦時,佔總發電量的2.19%,已經超越核電,成為第四大電源。

2016年在經濟增速放緩,電力需求疲軟,煤電、水電等平穩發展的情況下,燃氣發電量和裝機容量卻出現小幅增長。2016年燃氣發電量1881億千瓦時。發電裝機容量2016年為7011萬千瓦。

2017年,全國電源新增生產能力(正式投產)13372萬千瓦,火電、水電、風電、太陽能和核電分別新增4578萬千瓦、1287萬千瓦、1952萬千瓦、5338萬千瓦和218萬千瓦,同比分別增長4.3%、2.7%、10.5%、68.7%和6.5%。

受煤電供給側改革、嚴控新增裝機的政策指引,2017年煤電裝機新增容量同比減少約3.6%。2017年火電新增裝機容量4578萬千瓦。其中,煤電3855萬千瓦,燃氣528萬千瓦。

資料來源:中國電力聯合會

相關焦點

  • 2018年中國各省市電力消費量排行榜,廣東省用電量全國領先「圖」
    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6844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5%,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為2012年以來最高增速;2019年預計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長5.5%左右。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用電量72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8%;第二產業用電量4723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2%;第三產業用電量1080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7%。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分省市來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31個省份電力消費量均實現正增長。除福建、山東外,其餘13個電力消費量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省份均屬於中、西部地區。
  • 青海新能源單日發電量首次突破一億千瓦時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蘊 通訊員王國棟 王宏霞)記者從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獲悉,12月2日,青海省單日新能源發電量首次突破一億千瓦時大關,達到1.02億千瓦時。其中,光伏發電量為0.53億千瓦時,風電發電量為0.49億千瓦時,總量創歷史之最。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底,青海新能源裝機容量2138萬千瓦,佔青海電網總裝機容量的57.4%,較去年同期增長37.6%,青海已成為全國新能源裝機佔比最高、集中式光伏發電量最大的省份。
  • ...現狀、競爭格局、發展前景),風電行業,海上風電,新能源-環保在線
    4200億千瓦時,約佔全國總發電量的6%。  ——2020年前三季度風電發電量同比增長13.8%   2008-2020年我國風力發電量逐年增長。2019年,中國風電發電大幅增長到405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85%;2020年上半年,全國風電發電量為331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8%。
  • 2018年各省發電量、用電量對比!看看各自的老家用電和發電量
    先看發電量:按總量來看,發電量最高的是山東省,2018年累計發電量約為5608.2億千瓦時;之後是江蘇省,2018年全年累計發電量約為4933.5億千瓦時。且兩省主要都是火力發電,佔比均超過了90%。第三名是內蒙古,2018年全年發電量約為4828.3億千瓦時,並且是中國最大的風力發電省份;廣東省排名第四,2018年全年發電量約為4369.6億千瓦時,是中國最大的核電發電省份;第五名是四川省,2018年全年發電量約為3498.6億千瓦時,是中國最大的水力發電省份。其他省份不再一一介紹,網友們自行看上圖。
  • 2018年中國電力工業運行情況及用電量結構分析
    2018年中國電力工業運行情況及用電量結構分析 作者:本站編輯   來源:智研諮詢  發布時間:2019-01-31   2018年,全國電力供需情況總體較為寬鬆。
  • 西北地區現貨交易「嫁」清潔電力 中西部「聯姻」消納新能源 這事...
    2017年,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北京電力交易中心發布《跨區域省間富餘可再生能源電力現貨試點規則(試行)》,要求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根據棄水棄風棄光電能界定標準,計算其富餘發電能力,直接在跨省區現貨交易系統中報價。2018年12月27日,甘肅電力現貨市場啟動試運行。
  • 黑龍江省2018年發電總量超千億用電增幅三年連升
    黑龍江日報3月17日訊 來自省統計局的統計資料顯示,2018年我省經濟總體保持平穩發展,電力供應穩步增長,新能源發電增長迅速。其中,我省全社會發電量1027.7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7.7%,跨入千億大關;新能源總發電量221.4億千瓦時,總上網電量212.7億千瓦時,其中風力發電約佔全省發電量的12.1%,已經成為省內第二大電源;全社會用電量973.9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4.9%,增幅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從增速看,我省全社會用電量增速走出2015年「低谷」,增幅連續三年保持提升。
  • 【深度】國內外新能源發展現狀、市場趨勢對比分析
    、光發電能力及接受區外送電情況分別編寫2021年河北省南部地區優先發電量計劃建議(含非統調公用電廠)。據2019年統計,內蒙古電力總裝機容量達13049萬千瓦,排名全國第三位,其中風電併網裝機容量3007萬千瓦,排名全國第一,太陽能1081萬千瓦,排名全國...
  • 山東發電量第一,重慶用電超深圳,全國電能地圖簡析
    2019年,我國發電量第一強省是山東,高達5897.22億千瓦時。不僅2019年,近些年,山東發電量都是全國第一。如上圖,我把發電高於3000億千瓦時的省份勾了出來。從排序看,山東第一,內蒙古第二5495.08億千瓦時,江蘇第三5166.43億千瓦時,廣東第四5051.02億千瓦時。這是我國2019年發電量超過5000億千瓦時的省份。
  • 限電背後:山東發電量第一,重慶用電超深圳!全國電能地圖簡析
    接著,我們看各省(區/市)份發電量具體數據。如下圖,槓桿遊戲使用的,也是國統局數據。2019年,我國發電量第一強省是山東,高達5897.22億千瓦時。不僅2019年,近些年,山東發電量都是全國第一。如上圖,我把發電高於3000億千瓦時的省份勾了出來。
  • 2021年中國光伏發電行業發展狀況及未來前景預測
    中商情報網訊:光伏行業是結合新能源發電與半導體技術的戰略性新興行業,也是受到國家產業政策和財政政策重點支持的新能源行業,光伏發電具有可持續性、清潔性和無地域限制等突出優勢。(一)發展狀況(1)市場規模2019年,受平價上網政策影響,全國光伏新增裝機量有所下滑,維持在30.1GW,較2018年下降31.97%。
  • 2020年風電市場現狀及競爭:裝機量及發電量上升 內蒙古一哥地位穩固
    其中,2020年上半年陸上風電新增裝機526萬千瓦、海上風電新增裝機106萬千瓦。 2013-2020年1-7月全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及佔全球比情況 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風電發電量為405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85%;2020年1-7月達到2406.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5%。 2013-2020年1-7月我國風電行業發電量及增長情況
  • 中國水電、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均穩居世界首位
    我的煤炭網>新聞>行業熱點>新能源>中國水電、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均穩居世界首位 中國水電、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均穩居世界首位 發布日期:2020-11-29 15:02:14
  • 「五大四小」電力集團的新能源變局
    發電集團「由黑轉綠」加快2019年發電集團整體經營業績明顯好轉,在營收、利潤雙豐收的情況下,由煤向「綠」的轉型也在逐步加快。國家能源集團預判,「十四五」期間,新能源優質資源獲取難度加大,要保持在全國增量中的佔比,必須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十四五」期間,增量新能源將全面實現擺脫國家財政補貼依賴,保障新能源消納將成為新能源產業持續發展的關鍵,國家對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的考核及其他差別化政策支持成為各地開發消納新能源的重要動力。
  • 電規總院《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19》《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9》發布
    油氣增儲上產態勢良好,原油產量企穩回升,比上年增加約200萬噸;天然氣產量比上年增加約160億立方米,增幅創歷史記錄。電源結構不斷優化,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佔比達到39.5%,同比上升1.1個百分點,發電量佔比達到27.9%,同比上升1.2個百分點。
  • 2020年1-10月份電力工業運行簡況
    2020年1-10月份電力工業運行簡況 發布時間: 2020-11-23 10:58:40   來源:中電聯電力統計與數據中心  作者:
  • 2020年日本電力行業發展展望分析
    火電:日本的火力發電始終佔有一定的主導地位,在福島核電站事故之後,迫於國內的壓力,日本的核電站關停造成了巨大的電力缺口,需要大力發展火電彌補缺口。在未來幾年,日本的火力發電還將繼續發展。由於日本煤炭價格相對於天然氣的低價,未來幾年新建電站主要是燃煤電站。
  • 碳中和、電力系統脫碳與煤電退出
    若繼續保持當前的能源強度(即單位GDP產值的能源消耗量)3.3噸標準煤/萬美元,到2060年人均GDP增長4-5倍時(較2018年),我國能源需求總量將超過200億噸標準煤,相當於650億千瓦風電裝機的年發電量,遠遠超出資源環境承載力;若2060年我國能源效率達到同階段OECD國家平均水平1.4噸標準煤/萬美元,即能源強度降低58%,屆時能源需求總量將達到100億噸標準煤左右,同樣會對資源環境造成巨大壓力
  • 正略鈞策:電力行業產業鏈分析及未來發展趨勢
    綜上所述,電力系統需改革去適應新的社會環境的變化,以科技創新的方式去促進電力工業和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既要保障國民經濟的用電需求,又要發展新能源緩解消費壓力和環境汙染問題。2020年爆發的新冠肺炎對國民經濟和生活造成了嚴重的而影響,社會用電量也會隨之發生改變。
  • 龍源電力與傲普新能源聯合體在烏蘭察布打造新能源+儲能示範項目
    來源:時刻頭條2020年11月17日,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源電力」)、傲普(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傲普能源科技」)與烏蘭察布市政府籤訂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龍源電力將攜手傲普在烏蘭察布投資建設電化學儲能電池製造超級工廠,並開發烏蘭察布新能源發電+儲能示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