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樓就有健身器材,步行5分鐘就能到達公園、菜場、店鋪,步行10-15分鐘就到社區醫院……
對中山街道方西居民區的居民們來說,一場太極、一把綠菜、一次散步,日常生活的「小確幸」源於松江區傾力打造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
「景美,心情也美。」今年66歲的錢雅華家住方塔西村,每天早上都會溜達到方塔園打太極,每月5元的鍛鍊卡換來一整天的神清氣爽。
鍛鍊好了,再到不足300米遠的雲間新天地,「捎」一些蔬果回家。吃過午飯,有時去旁邊的老年活動室,有時陪老伴到襪子弄散散步。一天下來,雖然都是圍繞自己家周圍轉,但日子過得充實又愜意。
3平方公裡、15分鐘路程,就能滿足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務功能與公共活動空間,這就是「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題中之意,緊緊圍繞居民的食衣住行,從養老、醫療、健康、文體、購物等多方面共同發力,營造便利、健康、共享的品質空間,讓居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幼有所學 老有所樂
關注全齡生活服務需求
不落下一個人,關注全齡生活服務需求,是松江區推行「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一大亮點,特別是將眼光聚焦於老年人、未成年人群體,讓幼有所學、老有所樂,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度和生活的美好。
一「老」一「幼」齊手共抓,這在新橋鎮表現得尤為明顯。今年8月,新橋鎮陸續推出了全鎮首家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和首個兒童之家,前者提供養護醫娛學等全方位一站式養老服務,真正讓老年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後者則面向新橋鎮的家長和孩子開設周末課堂,為社區家庭送來知識大餐。
前不久,一則《關心失能老人洗澡問題,帶著浴缸上門暖心服務》的新聞,受到市民的點讚叫好。「愛心上門助浴」服務項目針對高齡、失能、半失能老人,由專業服務人員攜帶浴缸送「浴」上門,為他們提供舒適、安全的沐浴。老年洗澡、老年娛樂、老年燒飯、老年洗衣……看似都是群眾生活中的尋常「小事」,卻成為了政府關心的「大事」。
小松從區民政局獲悉,松江已形成了「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託、機構養老為支撐」的養老體系,通過綜合為老服務中心、長者照護之家、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老年人助餐點、老年活動室、社區睦鄰點、幸福老人家等建設,讓老年人從家到養老服務設施只需步行15分鐘,基本可實現「家門口養老」。
購物便利 活力十足
商業街區、健身設施就在家門口
位於新浜鎮的賈田村路精品示範街全長300餘米,兩邊排列著便利店、便民小賣部、木靈集市、餘天成大藥房、理髮店、飲品店、火鍋店等多個業態的店鋪。
這樣的新街道、新生活、新體驗,讓73歲的費佰舟感到幸福滿滿,「出門什麼都有, 生活半徑完全可以控制在5分鐘內,真是太方便了。」據介紹,賈田村路精品示範街南北兩側分布著友誼南苑、友誼北苑、方家哈新苑、啟新苑四個大型動遷安置小區,入住居民達2200餘戶。
隨著入住居民不斷增多,對周邊生活配套服務的需求也不斷增加。新浜鎮以賈田村路為試點,打造精品示範街區,讓2000多戶居民過上了家門口就有商業街的便利生活。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跑步越來越被大家所重視。即將入住車墩鎮華秀苑的居民易先生這兩天欣喜地發現,就在家門口不遠處,健身器材、健身步道都已一一落實,不論是想要跑步、身體拉伸還是訓練腰腹,都將非常便利。
小松從區體育局了解到,圍繞「15分鐘社區生活圈」,松江推出了點、線、面相結合的公共體育設施圈層體系,即市民步行5分鐘到達益智健身苑點、晨晚練點等「點」上設施;騎行10分鐘到達市民健身步道、市民球場、學校體育場地等「線」上設施;車行15分鐘到達區屬體育場館、社區市民健身中心、體育休閒公園、市民健身房等「面」上設施,以公共體育設施便民化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
在老舊小區的改造中,也充分利用了建築物的轉角、綠化空地等公共空間放置健身器材,在「螺螄殼」裡打造多彩的社區生活。
舉目皆綠 出行便捷
「花園城市」交通利好不斷
「15分鐘社區生活圈」並不是封閉的概念,反而因為交通變得四通八達。「小區門口就有6部公交車可以去城東和城南,到街對面坐車,還有到城西、城北的,真是四通八達。」家住方西居民區的傅素琴感嘆於串門的便捷。
近期,松江區交通好消息不斷,G60滬昆高速松江東收費站項目通車、松浦大橋上層公路橋恢復通車、泖港大橋新橋北半幅橋梁開放通行,另外還有43項道路維修工程全面啟動、迅速完工,城市血脈運行更加暢通了,出行更加便民、親民了。
綠色是城市發展中最動人的色彩。松江有著「花園城市」的美譽,走在松江的街頭,不經意間的路口轉角,就能邂逅一座精緻小巧的綠地公園。
今年,世紀新城東南角街心花園、摩卡小城停車場地塊街心花園、文誠路江學路口街心花園已經完工,民樂小區外圍街心花園、嶽陽廣場街心花園、老水廠綠地街心花園改造也在持續推進。有些區域原本老舊,現在也開始還綠於民,豐富居民日常遊憩活動。
在中山街道,原本雜亂無章的區域,清拆整治後通過精細規劃建設實現華麗轉身,打造出10萬平方米的月季花海,實現「月月有花,季季有景」,成為深受居民喜愛的樂活空間。街道還在洞涇港兩側7萬平方米範圍內種植了桃花、櫻花3000餘株,「十裡桃花、十裡櫻花」的美景成了居民們爭相前往的「打卡地」。
文字:牛立超
原標題:《松江努力打造的這個「圈」,居民表示超有感》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