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位朋友跟末學提到了夫妻之間愛恨怨的關係。這陣子幾位好友也同樣的陷入愛情的紅塵風暴裡面。有幾位朋友問了末學,一個佛教徒怎麼看這些事情。
其實末學談過幾場戀愛,都一直是屬於被甩的那一方,也離過婚,以一般人的眼光來看不是完美人生,甚至有些人覺得末學是魯蛇,套句我老爹抱怨的話:『面子都被你丟光了,你還這麼開心』。既然是不完美的魯蛇,末學也很奇怪他們這些人會問我,真的是所謂的【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也許是看了末學離婚後,還是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的開心的過日子,所以才來問我。下筆時末學也是再三搖頭,並且覺得非常的搞笑。哈哈哈哈。
雖然末學自認為大乘佛法的修行人,但是自知本身修行還是很粗淺的,如果末學寫的觀點,看官您不認同,就請您大人大量,多多包涵,一笑置之。末學也無心跟您辯論。 阿彌陀佛。
夫妻真的是冤家,愛不成就很容易成恨,這讓末學想到一齣戲也同時一首歌:【卡門】。這部歌劇真的就是把這個男女之間的【愛】跟【恨】很明白的表現出來。
提到卡門這所歌,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首歌劇歌曲。但事實上,在臺灣大家所知道的雅婷所唱的「卡門」的歌翻譯上面真的很有問題。
這首歌應該叫做Habanera(哈巴內拉曲),全名是:「Habanera: L'amour estun oiseau rebelle」它是詠嘆調的一種。原曲為法文,正確的翻譯應該是「戀愛就像只狂野的鳥兒」。我是覺得中文版的歌詞,好像是說一個娼婦什麼樣的男人都愛,沒有把男跟女之間是情感深度的切入。末學覺得很可惜。下面末學會把一段法文的歌詞翻譯出來,讓大家了解一下原汁原味的作品,末學的翻譯如下:
L'amour est enfant de bohème 愛情是個頑皮自由孩子
Il n'a jamais jamais connu de loi 從來就不懂得法律
Si tu ne m'aimes pas je t'aime 如果你不來愛我,我偏要愛你
Et si je t'aime prends garde à toi 如果要是我愛你,你就得小心了!
Prends garde à toi 你就得小心了!(你完了!你!)
Si tu ne m'aimes pas, si tu ne m'aimes pas je t'aime 你不來愛我,你不來愛我,我偏要愛你
Prends garde à toi 你就得小心注意了!(你完了!你!)
Mais si je t'aime, si je t'aime prends garde à toi 如果我偏要愛你,如果我偏要愛你,你就得注意了! (你完了!你!)
短短的幾句其實是很深入去探討【人】的心裡的互相的作用,不是如果臺灣翻譯的歌詞是一個娼婦到處愛男人的小故事。更不是簡單的說了句「愛情不在我的掌握裡」「我怎麼知道我什麼時候才會愛你?」「逼我也沒用~」把事情擺爛的這種【吊絲】心態 (吊絲:大陸的用詞,指那些志大才疏、空有抱負的年輕人;經常在網絡世界上侃侃其談,但幾乎任何大事都與他們無緣)。 這歌詞真的是在描述情侶之間互動非常細膩的心態。
末學就簡單的介紹一下這部歌劇:
1- 永遠需要自由,不受管的執著。
「卡門」這部歌劇是在講一段三角戀情,跟娼婦一點也沒什麼關連。只是描寫底層人民的生活罷了。一個低階軍官荷西愛上了一個風流的吉普賽女子:卡門,卡門是個美貌黑髮的煙場女工,她的熱情的野性大膽的作風讓荷西神魂顛倒。
荷西去佔卜,佔卜告訴他如果愛上了卡門,將會厄運臨頭,但他還是愛著這個吉普賽的大姊大。無視於佔卜的警告。
結果荷西把自己本來的女朋友都拋棄了,還丟了工作,變成犯罪者。可是這時卡門拍拍屁股不要荷西了,她答應了一位鬥牛士(一般西班牙人眼中的英雄人物)埃斯卡米洛的求婚。荷西變成了變態跟蹤狂一直去騷擾卡門,卡門是個非常有個性的女人,最後在鬥牛場外當荷西拿著劍逼她回頭時,她說:「你殺了我啊!吉普賽女人永遠需要自由。」這個可讓荷西受不了,就是讓荷西在又愛又恨的錯綜複雜的感情下,荷西將卡門刺死,,就如同這這首歌的歌詞一樣:『你不來愛我,你不來愛我,我偏要愛你,要是我愛你,你就死定了』。鬥牛士發現這事情後難過大哭。全劇結束。
這可不是粗俗美劇的HAPPY END,這是不完美的完美,這完美的留下倆個男人得不到的遺憾,深深的刻下在他們的心內深處。不完美的結局,就如同羅密歐跟朱麗葉一樣,能讓大家心酸、也讓觀眾再三惋惜,完美深深刻在記憶中。
其實很多有情的眾生都是這樣,越是得不到的,越是想要,得到反而不好珍惜。就如同安德烈•紀德(194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所寫道:『我終於感到,我們之間的全部通信只是一個大大的幻影,我們每個人只是在給自己寫信,我深刻地愛著你,但卻絶望地承認,當你遠離我時,我愛你更深。』
我們人心就是這樣【越是得不到的,越是想要】,所以我們老祖宗看清楚了這一點,就讓先離開對方,等對方真的需要自己的時候再來好好的收拾對方,就是所謂的【欲擒先縱】這個道理。
2- 不受管教的驢。
十多天前,末學到法國鄉下的一個農場去接孩子回家。在回家的路上,孩子告訴我,他在農場的期間發生些有趣的事情,其中一件事情,就是農場有一頭非常調皮的驢, 孩子說有一天他跟一位年輕的農夫要把驢綁上耕田翻土的犁,就在這時候驢突然用力一頂把犁給推開了,跑出農場了,農夫跟孩子都追了出去,他們跟在驢的後面跑了很久,他們跑累停下來,驢子也停下來等他們,他們追,驢子就跑。最後他們倆個都跑累了,突然年輕的農夫突然很生氣的說:『算了!不要追了!老子不要這畜生了!我們回去!』。他們倆個就不打算追驢子了,就往回走了。就在他們慢慢走回程的路上發現這頭調皮的驢子居然在距離不遠的地方,慢慢的跟上他們倆個,等他們進農場的時候,這調皮的驢子也居然乖乖的進入了農場了,真的把年輕的農夫氣到爆了!接下來年輕的農夫把耕田翻土的犁架上驢的身上,這頭驢也沒有搗蛋的作怪,乖乖的去田地裡面幫忙翻土。
末學聽完了真的哈哈大笑,這畜生的【我】其實跟人的一樣。一樣是【你愛我,我偏不愛你,你不愛我,我偏偏就要回來】。
3- 愛母親的張小弟跟張太太。
在臺灣閩南語裡面很類似【張】這個發音,是指孩子在沒有達到目的一直吵鬧的意思。
前一陣子,一位好友跟她的老公離異了,男孩子跟男方,女兒跟女方,周末的時候,她可以跟兒子一起過周末,有次她帶倆個孩子跟一群好友們大家一起吃飯,就在吃飯的時候,她的兒子原本坐在末學的前面,跟我開心的笑著吃東西,突然這位【張】小弟,看到他的媽媽在餵妹妹吃飯,就這麼一看張小弟突然哭了出來,一邊哭一邊跟我用哭聲:『我要媽媽喔!』,就過去吵他媽媽了,也要媽媽餵他吃飯,這麼一下子他媽媽真的忙不過來。突然間另外一個跟他差不多年紀大的小孩子從他旁邊經過,他又跑了過去,跟這孩子玩了起來。 末學看在眼裡,當然知道怎麼回事,也只好笑笑的搖頭。好可愛的張小弟哦。
法國有次報導一位婦人常常在超市偷東西,有次被警察抓的正著,婦人突然哭了出來,就一邊哭一邊拿錢出賠錢。後來經過調查才知道,這位婦人非常的有錢,只不過是小時候跟父母離異,她被父親給抱走,所以小時候一直跟父親住,她心中也一直以為母親不要她了,其實她的母親一直都在找她,終於找到她了,而且還偷偷的搬到她家隔壁,成為她的好鄰居,有一天婦人無意發現鄰居老太太家裡的一張泛黃的照片中居然有小時候的她,她才認出了這位對她特別照顧的鄰居老太太居然是她的親生母親。接下來這位有錢的婦人就常常在超市當起了小偷,真的警察跟她家人都不能了解她的行為,她自己也不知道為啥會這樣,一直到她們母女哭著相認之後,這偷竊的習慣才結束。真的是很可愛的張太太。
還有次跟一位朋友跟末學約在巴黎的一家奶茶店見面,朋友帶了她兒子,就在她想跟末學聊天的時候,她的兒子就開始吵開始鬧,末學知道怎麼回事就把這孩子抱在腿上,跟奶茶店要了張白紙,我就要他畫圖給我,同時我一邊聊天,一邊我也插手下去跟他塗鴉一下。這孩子才安定下來,沒有大吵大鬧。又是一個愛媽媽的張小弟,還真的蠻可愛的。
4- 都是【我慢心】惹的禍。
人的心理的互相作用,一下愛一下恨這些煩惱從那裡來的?我們現在來分析一下。
末學在這裡分享一段佛經《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十一
佛告富那:「何以故?從本已來,一切皆為我慢所害,眾生煩惱,皆因我慢,而得生長。喜樂我慢,不知我慢,以不知故,譬如循環不知端緒,亦如亂織莫知其首,亦如麻縕,亦如軍眾,被破壞時,擾攘亂走,眾生於何擾亂不定,此世他世,流馳不止,生死流轉,不能得出。」
平實導師《優婆塞戒經講記》第三輯也提到:
「【我慢】,又稱為根本慢。因為這種慢心是一切慢的根本,是一切人生來就有的:因為有【我】而生慢。凡是基於自我的存在生起的慢,都屬於我慢。他是因為有我而作了比較高下,產生了慢;是因為【我】的存在,有【我】所以起慢,仗恃有【我而生慢】。」
其實這個我慢心就是一切有情的問題所在。我們先來看看卡門這部戲,為啥它會一直出名呢?
吉普賽的大姊大卡門,愛的也是她自己的感覺,這種自我良好存在的感覺,就是慢心,瞧荷西被她玩在手中是多麼快樂的一件趣事,她讓荷西拋棄他自己的女友,接下來她再拋棄荷西跟鬥牛士在一起,措手不及的荷西哪裡有時間去調適自己的心情呀?
而荷西也同樣是自己感覺良好的慢心在作祟,卡門一下就不要他了,荷西的【自我】當然認為:怎麼可能會被卡門給嫌棄呢?荷西的【自我】怎麼能受得了呢?一定要卡門回頭,他一定認為卡門還是愛【我】荷西的,而且卡門是【我】荷西所執著的,所以荷西拿著劍逼她回頭了。結果是卡門不愛荷西了,荷西的這個自己感覺良好的慢心一下子失落感太大了,就如同歌詞說的一樣:『要是我愛你,你就死定了』。【愛】跟【恨】其實就是沒有什麼的距離的,都是這個自己感覺良好的慢心在作祟。
我們再來看農場的那頭頑皮的驢。
當年輕的農夫不追牠了,不要牠了,這個驢子這個自己感覺良好的慢心也是一下失落了,只好乖乖的回頭,末學相信那時年輕的農夫把犁上驢背,這頭驢看著年輕的農夫,牠一定心裡想著:『主人你一定還是愛我,對不對?』,還不是牠這個自己感覺良好的慢心在作祟。
而愛鬧的張小弟跟張太太,同樣也是自己感覺良好的慢心在作祟,說白了其實就是句:『【我的】好媽媽怎麼能忽略了【我】呢?』所以一定要鬧,一定要撒嬌,甚至要去偷竊來引起好媽媽的注意。這裡末學想跟大家說,如果您對孩子特別喜歡鬧您,甚至會去偷竊,請多多關照一下他,不要一直打罵他,給他一個深情的擁抱吧!同時告訴他你們愛他,他的行為一定會改變的。
就是這個我慢心自己玩自己。而且還覺得自己很了不起,還自己玩的很開心,而且自己都沒有察覺到自己的我慢心。也就是佛經上提到的此世他世,流馳不止,生死流轉,不能得出。阿彌陀佛,真的是我們的根本煩惱。而且這個慢心是出生的孩子就有了,一個小嬰兒會不斷的哭泣引起媽媽的注意力,要爸爸媽媽抱抱,當爸爸媽媽不抱的時候,小嬰兒的【我】的失落感又出現了,就再度大哭大鬧。當初我的倆個小屁孩還小的時候,末學就是這樣被他們給磨得很慘,他們出生下來的半年,我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好覺,孩子都要我抱著睡。他們倆個的【我慢心】害死他們的老爹了。現在孩子大了,根本看不到人了,真的倆個死沒良心的小屁孩,能怪誰呢?哈哈大笑。
這裡末學也讚嘆佛陀跟 導師的智慧,很明確的指出問題所在處。
最後這裡跟大家分享《佛果圜悟真覺禪師心要》裡面提到一段話:
『大凡為善知識。當慈悲柔和善順接物。以平等無諍自處。彼以惡來及以惡聲名色加我。非理相干訕謗毀辱。但退步自照於己無歉。一切勿與較量。亦不動念嗔恨。只與直下坐斷。如初不聞不見。久久魔孽自消。爾若與之較。則惡聲相反豈有了期。又不表顯自己力量。與常流何以異。切力行之。自然無思不服。』
什麼是圜悟克勤大師說的這個【平等無諍自處】?什麼是金剛經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可不是一般人說的意識心不執著於眼前境物,也不是說就是不要跟人起衝突,不要跟人計較,因為意識心不執著的關係,稍微減輕了煩惱。但是短暫的不執著,其實跟這個【平等無諍自處,無我相】其實是沒有什麼關係的,而且這個意識心其實還是我慢心在作祟著。簡單的說一句:『就是看我多了不起,我可以跟其他人不計較哦』,這不還是我慢心在作祟嗎?
佛教的解脫是遠遠高出意識心不執著於眼前境物,佛教真正的解脫是能出三界輪迴的,而意識心的暫時不執著一件東西,還是不能解脫生死輪迴的。
一般人說的【不執著】,其實還是意識心【暫時的】功能,不是【永久的】,是【假的】!!
想學這個【平等無諍自處】?想親自證明這個【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的境界嗎?就只有那麼一家佛教道場能教您, 就是佛教正覺講堂。歡迎來學佛學法。
聽了好友的心情分享跟朋友問到愛跟恨的愛情事情,末學就流水帳的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