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文化行•東莞篇|千年莞邑邁向灣區品質文化之都

2020-12-21 騰訊網

東莞圖書館

在東莞打工17年的吳桂春,在東莞圖書館讀了12年書。因疫情影響被迫離開東莞前,他在圖書館留言簿上寫下自己的不舍:「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圖書館……餘生永不忘你,東莞圖書館。識惠東莞,識惠外來農民工。」這則簡樸深情的留言被全國網友刷屏。

吳桂春在東莞打工17年,在圖書館裡讀了12年書。南方日報記者 龔名揚 攝

吳桂春的故事,是東莞公共文化建設成果的縮影:這座厚德務實、海納百川的廣東改革開放前沿城市,不但有影響世界的「東莞製造」,還有走在全國前列的公共文化建設。

東莞圖書館,外觀高大方正,結構線條充滿現代感,建築面積44654㎡,建築規模在全國地級市位居前列。

東莞圖書館。南方日報記者 龔名揚 攝

冬日陽光從通透的玻璃幕牆湧入大堂,一條高高懸掛的「知識惠東莞」紅色掛幅分外矚目。

東莞圖書館內的紅色「知識惠東莞」懸幅。 南方日報記者 王芳 攝

每層樓面向大堂都有一整面的落地玻璃牆,玻璃牆後是氣勢驚人、層層疊疊的萬本書籍,正是它們構建了吳桂春們的閱讀天堂。

東莞圖書館裡層層疊疊的萬本圖書牆。南方日報記者 王芳 攝

「何謂富裕?東莞人有自己的認識。早在1930年代,建設東莞圖書館的前身——東莞博物圖書館時,當時的縣長題詞『多文為富』。『多文為富』借用了《禮記》裡的用語,是對東莞發展追求的描述。」東莞圖書館館長李東來曾撰文解釋。

2004年新東莞圖書館建成時,時任國家圖書館館長任繼愈先生為其題詞「知識惠東莞」。李東來表示,從「多文為富」到「知識惠東莞」,兩個題詞核心思想脈絡是一致的,東莞人歷來崇文重教,他們很早就明白了富裕是要有「文」相伴相生的。

東莞圖書館副館長莫啟儀還記得,2002年在參與新圖書館籌建整理資料時看到,當年老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把書籍送到鄉間田頭,用知識去幫助當地農民開展種養殖產業的老照片,「這是真正打通知識服務的『最後一公裡』。」

東莞圖書館內安靜閱讀的女孩。 南方日報記者 王芳 攝

讓更多的「吳桂春」免費享受到優質閱讀資源,東莞圖書館通過總分館、圖書流動車服務站、基層服務點、城市閱讀驛站、繪本館等建設,打造高品質公共文化空間。如今,東莞已實現全市範圍內「一館辦證,多館借書;一館借書,多館還書」,全天不間斷「零距離」服務模式。

「城市閱讀驛站和圖書流動車服務站點設到居民生活區,還可通過預約把書從總館或分館調撥到最近的圖書館。也有不少市民選擇享用快遞借書服務,安坐家中就能收到從圖書館寄出的心儀圖書。」莫啟儀介紹說。

今年國慶期間在書店裡閱讀的東莞市民。南方日報記者 龔名揚 攝

如今,東莞市民買書、讀書熱情高漲,2019亞馬遜中國Kindle付費電子書人均購買量城市榜上,東莞位列全國城市第十名,也是唯一進入前十名的地級市。2019年東莞地區公共圖書館書刊外借679.31萬冊次,同比上升27%。

東莞市文化館副館長劉影說,上世紀90年代初期她剛來東莞時,每天都要跑到分布在東莞各鎮村的工廠企業教女工們跳舞,一天最多只能跑5個地方。2017年,東莞正式成為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和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示範城市、全國第一批數字文化館建設試點城市,文化館打造了「文化莞家」這一線上IP,為東莞市民提供各種藝術課程的線上服務。

「傳統的一個文化場館最多能容納200人,『雲上文化館』可以影響到幾萬人乃至十幾萬人。」劉影說,如今東莞市民已經習慣了「雲上」獲取活動預告、報名參與、在線學習。「比如『走進藝術』課程,我們每半年推2000多個班次的課到網上,3—4分鐘內全部搶光。」

知識惠東莞,文化潤莞邑,打通公共文化的「最後一公裡」,閱讀與藝術成為東莞人觸手可及的生活方式,人人皆可稇載而歸。

莞香文化博物館

積極擁抱新媒體和現代科學手段,激活傳統老物的生命力,讓它們融入現代都市生活,莞香等東莞本土非遺實現華麗轉身。

東莞於宋元時期就有栽種香樹的記錄;元大德《南海志》是目前發現最早關於東莞人工種香的記載;崇禎年間,文人將莞香生產與江南種茶葉相提並論;清代,東莞縣內種香和賣香蔚然成風,莞香成了宮廷貢品:「雍正十二年十月二十三日,廣東巡撫楊永斌,進貢女兒香一塊,重十兩」「康熙五十四年十二月十八日,廣東巡撫楊琳,進供莞香一匣,重一斤」……

莞香文化博物館內展示的部分檔案裡記載廣東地方官員進貢莞香的情況。 南方日報記者 劉奕伶 攝

步入莞香文化博物館,幽香漂浮,小而美的布展設計,讓我們沿著時間的線索,了解莞香在東莞的歷史沿革和古老製作技術。

博物館主人黃歐,今年剛獲得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薪傳獎」。這些年,他運用文字、圖片、影像,建立起莞香製作技藝檔案資料庫,並將它們在這座民間博物館裡展示。

莞香製作技藝傳承人黃歐正在採香。 南方日報記者 龔名揚 攝

他自繼承家族制香產業後,一心念想的是解開年幼時看不懂的家族傳統制香方法之謎。為此他力邀中科院、華南植物研究所等的專家,藉助高科技找到古老技術中可以用科學解釋的關鍵技藝節點,讓制香不再神秘繁複,讓莞香活起來,並再度走向世界。今年雖因疫情暫停進軍日本市場計劃,老人家依然興致勃勃地向我們描述當下在做的工作:「我們可以利用生物科技,生產防疫殺菌莞香貼片……」

在東莞,時代的車輪沒有碾沒古老的傳統,日新月異的新媒體技術發展,讓它們從老街巷弄裡走上「雲端」,華麗變身為觸手可得的商品。

今年4月,東莞「非遺墟市」線上亮相。原本在東莞的街巷裡弄才能找到的東莞非遺美食、手工藝品,如今市民們端坐家中,只需拿起手機,就可以進行雲選購。甚至還能上網採購一整套生猛的「非遺石排明德醒獅」表演,套餐價格從2380元到13800元不等……

「非遺墟市」小程序裡的非遺石排明德醒獅表演項目,套餐價格從2380元起。

「非遺墟市」上線同時, 「非遺小姐姐」這個生動活潑、年輕時尚的直播帶貨IP也閃亮登場,利用短視頻等當下最火的電商營銷,讓非遺「抖起來」,市民可以刷短視頻時順帶 「剁剁手」。

短視頻平臺上為非遺帶貨的「非遺小姐姐」

「我們將非遺項目不斷活化、不斷美化,它也為這個城市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新資源。」 東莞市文化館副館長何超群說。已有不少文創企業主動聯繫他們,希望能合作開發更多非遺IP。比如本地一家知名的金屬拼裝模玩公司「拼酷」,就在他們建議下設計出了東莞國家非遺代表性項目千角燈模型,利用一塊塊精緻的模塊,拼出一個令人驚嘆的漂亮千角燈——一旦被授權投入大量生產,這款拼裝模型很快就能變身商品進入千家萬戶。如何讓這些非遺IP獲得智慧財產權保護,是他們正在做的工作。

籃球之城

「在工業化時代,獲得足夠原材料是城市繁榮的基礎,但如今一座城市只有吸引足夠的人才能拉動經濟增長,而這要靠城市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中國體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體育大學教授鮑明曉說。在東莞,籃球與音樂劇,是兩張足夠吸引人的城市名片。

如果在全國範圍內問,你對東莞的認識是什麼?就算你不是籃球迷,也有可能聽說過廣東宏遠隊。十冠王!即使受到疫情影響,廣東隊依然捍衛了自己的霸主地位。不僅男籃,2019年WCBA冠軍的廣東女籃同樣出自東莞;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以東莞麻湧三人籃球隊為班底的中國籃球隊奪得了亞運史上首枚三對三男籃金牌……在東莞,通過多年布局,目前已擁有頂級職業球隊和群眾基礎紮實的草根籃球,「打籃球看東莞,看籃球來東莞」,東莞也成為去年國際男籃世界盃的舉辦城市之一。

競賽領域已經做到全國第一,國際賽事也如約而來,如何進一步將籃球文化真正融入城市血脈之中,讓市民的生活更加靈動美好?研究籌建東莞籃球博物館、籃球主題公園、籃球文化節,均已寫入了《全力打響東莞文化品牌 加快建設「品質文化之都」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 年)》。

和籃球一起被寫入「三年計劃」的,還有音樂劇——「東莞是中國音樂劇的福地!」中國音樂劇頂級製片人李盾點評。

夜色中的玉蘭大劇院。南方日報記者 龔名揚 攝

11月3日晚,東莞玉蘭大劇院燈光璀璨,門口聚集了排隊等待檢票觀劇的人們。除了本地劇迷,她們大部分來自廣州、深圳等城市,只為觀看一部音樂劇《面試》中文版演出。優質的音樂劇目、國內音樂劇頂尖的表演者,當晚就有網友感慨,「衝著這陣容,值得我往返三小時來看」。

「前兩天上演的《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也相當火爆。」 東莞玉蘭大劇院管理委員會主任陳新浩說。「東莞處在廣州、深圳兩大經濟體中間,東有惠州,西有中山、珠海,正好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我們的劇目展演,能夠吸引到周邊1.5小時車程的居民前來觀看。」

目前正是東莞音樂劇節如火如荼舉辦期間。這個每兩年舉辦一屆的音樂劇節已經辦到第七屆,玉蘭大劇院在中國音樂劇迷中也名聲響亮:「全國知名票價窪地」「音樂劇節排期可謂南方的上海」……但在2007年,東莞在國內城市中率先提出打造「音樂劇之都」,引起了不少爭議。彼時,國內音樂劇行業並未如今日這般「聲入人心」,北上廣等地的音樂劇排練場地也非常匱乏,東莞雖是經濟發達地區,但在外人眼中,它和「音樂劇」這種時髦的都市舞臺藝術毫不沾邊。

低調務實的東莞未曾大聲爭辯,只是在塘廈、東城、望牛墩三個音樂劇創作基地,引入中國音樂劇頂尖製作人才,建立起了接軌國際的音樂劇創作生產「東莞模式」,即「政府扶持、目標監管、企業投資、項目辦團、院線營銷」。《蝶》《鋼的琴》《愛上鄧麗君》等一部部在中國音樂劇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作品,持續而穩定地孵化出來。

陽光下的玉蘭大劇院。南方日報記者 龔名揚 攝

「十多年過去,我們每年都在觀測舞臺演藝數據,數據表明音樂劇已成為目前全國發展最迅猛、最一枝獨秀的舞臺藝術門類。」陳新浩說。

陳新浩介紹,東莞計劃要把「音樂劇之都」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甚至全國有影響力的一個城市文化品牌。為此他們正謀劃成立玉蘭大劇院音樂劇團,吸納全國精英並培育本土音樂劇創作、表演者。「下一步我們計劃做成粵港澳大灣區的音樂劇產業聯盟,讓全國音樂劇人才和社會、企業對接。在東莞,其實有不少企業想要投資文化產業,我們要把這個平臺搭建起來,利用社會力量和資本去推動整個行業發展。」

專家觀察

聚焦高品質文化供給,打造「品質文化之都」

改革開放以來,東莞抓住中央賦予廣東先行先試的發展機遇,憑藉其地緣、人緣優勢,以及敢闖敢幹、務實包容的精神,贏得發展先機,迅速從一個國內默默無聞的農業縣蝶變成「世界工廠」。近十年來,特別是十三五以來,東莞大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初步實現由「世界工廠」到國際製造中心的轉型。憑藉雄厚的經濟實力,東莞的文化建設更是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城市公眾文化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市民文明素養、社會文明水平大幅提升,文化產業發展水平也位居國內同類城市前列,說它是跨越式發展也不為過。

依託發達的製造業以及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東莞大力發展東莞特色的文化產業,初步形成了以文化製造業為優勢產業、「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差異化特色化文化產業發展模式。目前東莞已成為文具、玩具、動漫衍生品、印刷、舞臺裝備、音響設備、工藝品製造以及「文化創意+傳統製造業」等生產性文化產業鏈的高地。茶山南社、寮步莞香文化小鎮、鳳崗婚慶文化產業基地、麻湧嶺南水鄉生態溼地旅遊區、萬江下壩坊、33小鎮等已成為傳承文脈、品味鄉愁的網紅打卡地。

目前我國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徵程,經濟社會發展由高速增長轉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為此,東莞提出建設文化引領型城市,打造「品質文化之都」,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如何打造「品質文化之都」,推動東莞文化建設以及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關鍵在於寫好高品質文化供給這篇大文章,因為高品質文化供給既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和關鍵內涵,也是「品質文化之都」的基本任務和目標。筆者以為,需要在以下三方面聚焦發力:

一是做響公共文化品牌,以高品質公共文化滋養高素質新莞人。一座城市只有吸引足夠的人才能拉動經濟增長,如果說前四十年東莞高速發展主要得益於數以百萬計的內地普工的辛勤奉獻,那麼高質量發展階段則更多地靠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如何吸引國內外高端人才是城市競爭的焦點,而高品質的公共文化供給是吸引、滋養高端人才來東莞創業發展的重要法寶。不僅要有高大上的設施,更要在社區、村落配套完善高質的文體設施;不僅要探索激活社會力量辦文化、興文化的機制更要探索基於需求導向、目標導向的公益性專業化運營管理機制,以數位化推動公共文化提質增效;不僅要有「下裡巴人」,還要有「陽春白雪」。一句話,要把公共文化供給打造成東莞最大最響亮的文化品牌。

二是做強文化產業,以高品質的文化市場供給滿足老百姓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針對核心內容產業佔比偏低,現代文化產業特徵不夠突出,文化新業態、特色文化產業比較弱小,文化企業不強等短板,東莞要緊緊依託國際製造中心這一最大特色與優勢,以文化賦能製造業,全面深入推動「創新驅動、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沉浸式互動式個性定製化的文化科技融合新產品、可穿戴智能文化設備、演藝及主題公園高端裝備、三維效果及虛擬實境展示解決方案等高文化內涵的文化製造以及文化數字內容服務、多媒體遊戲動漫等文化新業態、新體驗,不斷豐富居民文化消費選擇。

三是打造東莞IP,講好大國崛起中的東莞故事。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喜聞樂見的文化藝術樣式、市場方式向全世界講述東莞由貧窮落後農業縣蝶變成國際製造中心、「品質文化之都」。

【灣區文化行系列報導】

【記者】劉奕伶 王芳 龔名揚

【圖片攝影】龔名揚 王芳 劉奕伶

【動態海報製作】李文軒

【作者】 劉奕伶;王芳;龔名揚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廣東東莞舉行香典 傳承千年莞香文化
    圖為莞香製作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黃歐帶領採香師傅採摘頭香農曆小雪日,又是一年莞香採香時。廣東東莞22日舉行「東莞香典」儀式,在東莞大嶺山莞香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園採摘莞香頭香,用隆重的方式傳承千年的莞香文化。
  • 2020「東莞人才之夜」精彩上演 誠邀各路英才共譜「灣區都市、品質...
    12月11日晚,2020東莞高層次人才周系列活動中的「重頭戲」——「東莞人才之夜」精彩上演。市委副書記、市長肖亞非,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鄭琳出席。肖亞非強調,特別是在今年新冠疫情的大考中,廣大醫護人才以精湛醫術護佑生命健康、以赤誠之心譜寫大愛之歌,科技人才奮力開展技術攻關、迅速研發醫療設備物資,經營管理人才全力推動復工復產、助力企業逆勢上行,全市公安隊伍、網格員、志願者、社區人員等共同構築起「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銅牆鐵壁,為打贏這場戰爭提供了堅強保障。
  • 新時代的風雅頌|「美在莞邑」中國美術名家精品力作在東莞展出
    10月13日,「藝術為了人民——中國美術名家走進東莞採風寫生」活動、「藝起來——東莞文藝名家推廣計劃」之「美在莞邑——中國名家美術與攝影作品展」在東莞南城篁溪書畫藝術館拉開帷幕。據悉,本次展覽活動將展至11月2日,共為期20天。
  • 中醫醫療機構306所 中醫藥產業年產值達18.19億元 東莞邁向中醫藥...
    8月15日是「三伏天灸」療法中末伏貼敷的日子,不少東莞市民來到社衛中心、市內大醫院,將特製的中藥敷貼在穴位上,通過這種獨特的中醫療法達到防病治病、冬病夏治的效果。地處南粵,暑溼較重,時間的沉澱,讓東莞衍生出一套獨特的「藥食同源」之法,中醫藥文化已深深融入東莞人的生活。據介紹,東莞中醫藥發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代,衍生出不同流派,名醫輩出。
  • 這是東莞城市品質提升的答卷,請您閱卷!
    答案:圖為馬拉松運動員奔跑在東莞大道上。品質提升後的東莞大道,首次通過國際賽事的鏡頭展示在世人面前。東莞大道景觀驚豔亮相,給不少第一次來莞的馬拉松愛好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讓市民讚嘆「花更多、更漂亮了」。
  • 灣區搜遊記 | 冬日治癒好去處!深藏廣東的煙火氣千年古城,人少景美...
    灣區搜遊記 | 冬日治癒好去處! 灣區搜遊記 | 1700年古城「蝶變重生」我國歷史悠久幾乎每一座城市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古城或古鎮記錄著風雨歷程代表著城市起源
  • 天更藍、水更清、城市更美好,東莞品質大提升
    民盈·國貿城的觀景平臺 程永強 攝中心區夜景 程永強 攝絢麗的多媒體視覺秀 程永強 攝從行政中心廣場,到環球經貿中心、東莞農商銀行總行大廈、海德廣場,再到民盈國貿中心、東莞市民服務中心,東莞新老地標們聚合在一起,成為東莞城市品質提升的榜樣。
  • 方直集團:深耕灣區,志取高遠,品質生活持續進階
    目前已形成「地產、投資、物業」三駕馬車齊驅的業務發展模式,重點開發建設智慧社區,引入文化旅遊、農業產業、氫能源及新興科技等多個產業,形成以四大業務板塊相互促進,協調共生的發展戰略。目前,方直集團已實現大灣區廣州、深圳、東莞、惠州、中山、佛山、肇慶、江門等8大城市的布局,補充發展珠三角潛力城市清遠、陽江、汕尾等,為城市人們提供理想生活。
  • 2020東莞市民攝影周開幕,《品質東莞》城市畫冊新書首發
    2020東莞市民攝影周開幕式暨《品質東莞》新書首發活動舉行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餘曉玲 通訊員 莞宣11月28日,2020東莞市民攝影周開幕式暨《品質東莞》新書首發活動在東莞市民服務中心下沉廣場舉行
  • 2020東莞市民攝影周開幕 《品質東莞》城市畫冊新書首發
    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李舸,東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曉棠等領導嘉賓出席活動並為攝影周開幕及新書首發揭幕。今年的市民攝影周活動以「城市·品質」為主題,舉辦新書首發、攝影展覽、講座沙龍等一系列活動,同時推出戶外展覽與線上VR展覽,通過影像立體展現「灣區都市、品質東莞」。
  • 東莞CBD全球重金徵集創意方案!370萬元獎勵等你來拿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新朋友點擊「莞香花開
  • 東莞民校校長直播攬才
    12月13日下午,「才聚莞邑 智匯灣區」2020東莞市(第十一屆)校企合作洽談會直播如約而至。本場直播以「千年莞脈,教育傳承」為主題,邀請了四名東莞著名的教育專家做客直播間,與廣大高校畢業生互動,剖析東莞教育培訓行業的職業發展前景, 業內在線互動人數超10萬人次。
  • 從「小家碧玉」邁向灣區現代化創業之城
    如今,放眼西江之畔,曾經「小家碧玉」的嶺南小城正成為記憶,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有溫度、有速度、有熱度、有高度、有深度的灣區現代化創業之城。  格局之變 灣區現代化創業之城崛起  在許多鶴山人看來,近五年「最大的變化是交通」,尤其以改線通車後的國道G325線鶴山大雁山至桃源段變化最為明顯。  這要從它的歷史說起。
  • 「品質東莞·一鎮一品」東莞鎮街文化品牌建設巡禮⑭·沙田龍舟...
    當下,沙田正致力於打造「魅力灣區、創新港城」,這種生生不息的龍舟精神,將為沙田奮力開創「魅力灣區、創新港城」建設新局面提供不竭動力。沙田龍舟運動雖起步較晚,但憑著沙田人的聰明才智與創新精神,在中國龍舟文化的傳承與發揚中,大膽創下了一個個「龍舟之最」——1996年,沙田採用國際龍舟標準,建造了東莞第一艘標準龍舟(之前東莞龍舟比賽都是用傳統龍舟)。1996年,組建東莞第一支女子龍舟隊。這不僅是一項創舉,更是沙田人告別閉塞、走向開放的時代標誌。
  • 2020東莞臺灣名品博覽會:莞臺聚力大灣區,十屆沉澱再謀新局
    高端專題呈現,詮釋智慧生活走進東莞臺博會,就可以零距離體驗高端智慧生活方式。展會以「高端專題+智慧生活」為規劃理念,設置海峽兩岸電子產業合作專區、海峽兩岸特色文化專區、採購商對接營銷專區三大展區。展會共設800個展位,其中70%為電子電器3C數碼產業,將重點邀約該產業臺資龍頭企業參展,高端專題集中呈現5G/物聯網/智慧生活/電子數碼全產業鏈態,打造一場走進科技、走向未來的智能之旅。
  • 2020東莞臺灣名品博覽會:莞臺齊聚大灣區,十屆沉澱再謀新局
    高端專題呈現,詮釋智慧生活走進東莞臺博會,就可以零距離體驗高端智慧生活方式。展會以「高端專題+智慧生活」為規劃理念,設置海峽兩岸電子產業合作專區、海峽兩岸特色文化專區、採購商對接營銷專區三大展區。展會共設800個展位,其中70%為電子電器3C數碼產業,將重點邀約該產業臺資龍頭企業參展,高端專題集中呈現5G/物聯網/智慧生活/電子數碼全產業鏈態,打造一場走進科技、走向未來的智能之旅。
  • 《品質東莞》城市畫冊激發市民強烈共鳴!一起來聽聽TA們的告白
    立體講述品質東莞的精彩故事近年來,東莞將「灣區都市、品質東莞」作為未來一段時期的價值追求,舉全市之力推進城市品質提升等「六大工程」。而《品質東莞》城市畫冊,可以說是對打造品質之城這一華麗嬗變的忠實紀錄與及時呼應。
  • 江門市圖書館獲「品讀灣區」9+2城市閱讀之旅活動「優秀組織獎」
    為增強大灣區各城市之間的文化交往,深入推動人文灣區的文化建設,緊扣我省「全面小康 書香芬芳」年度閱讀主題,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公共圖書館聯合開展「品讀灣區」9+2城市閱讀之旅活動。
  • 周末看展|2020東莞市民攝影周:城市·品質
    今年東莞市民攝影周結合東莞城市畫冊《品質東莞》新書首發活動,圍繞脫貧攻堅、抗擊疫情、東莞全力打造「灣區都市、品質東莞」等內容進行重點策劃,以「城市·品質」為主題,舉辦新書首發、攝影展覽、講座沙龍等一系列活動,同時推出戶外展覽與線上VR展覽,展示東莞城市品質、傳統與現代共融發展的人文之美。
  • 灣區50+丨透視: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支柱是什麼?
    來源:新浪財經來源:《2019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藍皮書》作者:保利投顧研究院、景暉智庫、和訊網和58安居客研究院導語:粵港澳大灣區,國之重略深圳工業增加值獨佔鰲頭,高新技術製造業拉動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保持大體量及較高增速;廣佛莞則處於第二梯隊;惠州領跑第三組團。深圳、東莞、惠州產業鏈的融合共建,就是第一、二、三梯度城市的銜接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