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收集乾脆麵英雄卡,長大收集盲盒的90後,到底想要什麼

2020-12-16 譯言網

2020年12月11日,泡泡瑪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開盤後首日高開超100%,股票飆升,市值翻倍突破千億港元。泡泡瑪特從創立至今並非順風順水,在剛創立的前幾年幾乎連年虧損;直到2015年,泡泡瑪特拿下了日本潮玩品牌Sonny Angel的盲盒產品,把盲盒概念正式帶入中國,才扭轉了公司的盈虧狀況。

對於買盲盒、集郵行為,有部分人表示不理解:認為雖然很好看,但實屬浪費錢,不明白為何會上癮;還有人更加直接地說這是另一種形式的賭博,是消費主義的陷阱。但不得不說,泡泡瑪特盲盒產品能夠取得如此成功還是映射了人們內在的一些欲望。收集盲盒其實就同上個世紀父母輩收集郵票相似,在不同時代人們都有收藏的欲望,而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為什麼人們會鍾意「集郵」?一千個收藏者就有一千種答案。每個收藏品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就像每個人都有自己收藏的獨特原因。事實上,你能想到的世界上存在的所有東西,很可能都會有人在收藏——從《神秘博士》中的戴立克到「請勿打擾」的標誌,有無數新奇的收藏。那麼人們究竟為什麼收集物品呢

什麼叫做「收藏」?據《衛報》報導,英國大約三分之一的人擁有某種可以歸類為一類的物品。然而,成為真正的收藏家需要一種情感上的聯繫——這有時會導向痴迷。這就是為什麼與從擁有這些物品中得到的快樂相比,時間和金錢對收藏者來說毫無意義。

01

「狩獵」的刺激感

對許多人來說,收藏能帶來狩獵的刺激感。雖然最初開始收集是源於一個愛好或興趣,但人們很快就發現,新收藏帶來的興奮將他們越領越深。而且,這種感覺會隨著越來越深入而增加。例如,許多唱片收藏者會很快就會買那些他們最喜歡的專輯。那麼接下來呢?許多人將進一步深入「兔子洞」——尋找更不為人知的發行版本:特殊材質的限量版,其它國際發行版本。對局外人來說,這看起來就像是他們一遍又一遍地買了同一個東西,浪費了錢。然而,對於這位收藏者來說,他與樂隊之間的情感聯繫使這一切都值得了。對一些收藏者來說,他們認為這是對自己「超級粉絲」身份的證明——對其他人來說, 這是一種難以理解、無法解釋的強迫症。

對這一類收藏者而言,網際網路是福也是禍。一方面,追尋稀有物品變得前所未有的容易。理論上講,當錯過一個稀有收藏時,人們沒必要感到沮喪。然而,這也帶走了偶然發現一個特別不尋常的物品的驚喜和激動之情。此外,其實很少有固執的收藏者想完全「完成」他們的收藏(如果可能的話)。畢竟,如果他們生命中這麼重要的一部分完成了過去了,那他們接下來做什麼呢?因此,許多收藏者會避開網絡,寧願耗費自己的時間,憑一己之力獲得新發現。

02

「返老還童」的捷徑

「狩獵」的刺激感並不是人們收集東西的唯一原因。另一些人收集是出於對自己青春的懷念。一般來說,孩子們通常會經歷一些狂熱沉迷於某些事物的人生階段。這些階段可能會持續幾個星期甚至幾年,但大多數人最終會擺脫它們。然而,有些人可能從未擺脫,或者在以後的生活中又回歸了童年的鐘愛。對這些人來說,收藏是他們對抗成人世界的一種手段——這是他們暫時放下目前生活的負擔,重新回歸年輕的自我中的方式。

對現今的年輕一代來說,香菸卡或鐵路模型之類的東西沒有什麼代表意義。但對父母輩來說,這些都是陪伴他們成長的回憶。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進步,收集這些物品變得越來越誘人——它們提供了回歸簡單時代的「退路」,尤其是這類產品不再生產時。當然,這些東西在將來都會被遺忘。但人們總是會懷念過去的日子,也永遠不會缺少能喚起懷舊之情的物品。

03

收藏者的「精神之癢」

世界上可供收藏的物品多種多樣,這給試圖解釋收藏行為的心理學家帶來了一點麻煩。如何比較一個集郵者和一個執著於收集每一個水瓶標籤的人?心理學家運用很多不同的理論來解釋這種行為。除了上面提到的原因外,還有一些更悲傷的因素在起作用。

弗洛伊德學派的心理學家就認為收集是一種將秩序強加於世界的方式。這樣的收藏者可能在童年時感受到過拋棄,或者覺得對自己的生活缺乏掌控力。通過收集和籌辦物品,他們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扭轉這種感覺。而對於那些童年回憶較少的人,他們可能會通過執著於收集那些看似可以彌補童年的東西。此時,收藏與囤積的界限變得模糊。雖然許多人可能會把收藏描述為一種癮,但它仍然是人們自願做的事情。收藏者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而囤積者則不能。囤積行為往往可能是出於強迫症或焦慮症。

另外,收藏也為我們一些更原始的衝動提供了一個出口。在本能層面上,我們往往感到"對某事物有欲望",這也是我們墜入愛河的原因。這種渴望從史前時代就已存在了,但顯然,我們過著與洞穴人截然不同的生活。收集行為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人類壽命的延長。許多人在四十多歲時開始收集東西,這不是巧合。因為在人生的這個階段,大多數人都已經安定下來,組建了家庭。但在他們的腦海裡,仍有對新事物的渴望和佔有欲。雖然人們可能不自知有這種衝動,但收集仍然幫助他們騷撓精神上的癢,給這樣的衝動一個正當的出口。

相關焦點

  • 90後如今沉溺的盲盒,不就是小時候的乾脆麵英雄卡嗎?
    2020年12月11日,泡泡瑪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開盤後首日高開超100%,股票飆升,市值翻倍突破千億港元。但不得不說,泡泡瑪特盲盒產品能夠取得如此成功還是映射了人們內在的一些欲望。收集盲盒其實就同上個世紀父母輩收集郵票相似,在不同時代人們都有收藏的欲望,而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為什麼人們會鍾意「集郵」?一千個收藏者就有一千種答案。每個收藏品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就像每個人都有自己收藏的獨特原因。
  • 盲盒公仔與它背後的當代年輕人
    盲盒公仔就是裡面裝著某一款玩具公仔的紙盒子。在你撕開最後那層包裝紙之前,你永遠才不到裡面是哪一款。 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19年,天貓年花費2萬元的盲盒公仔玩家超20萬,其中95後佔了絕大多數,閒魚則有30萬玩家交易,交易金額高達千萬級。到底是什麼原因,使當代的年輕人對盲盒公仔這個新玩具如此痴迷呢?
  • 20萬人掏錢,千億港元市值,年輕人眼中的盲盒到底是什麼?
    (雯雯的部分手辦)雯雯的收集癖好是在小學萌芽,跟多數80、90後一樣,她的童年也有狂吃小浣熊乾脆麵的回憶,不過她收集的不是水滸英雄卡,而是一種圓形鋸齒狀的恐龍旋風卡。「後面出了很多系列,水滸、三國、西遊記,但我收集最多的還是恐龍卡,因為我喜歡恐龍。」
  • 盲盒「鼻祖」小浣熊水滸卡的興衰歷程給泡泡瑪特什麼樣的啟示?
    在網友將盲盒戲稱為「最好吃的韭菜盒子」時,曾經的中國「盲盒屆鼻祖」統一小浣熊乾脆麵想要借著六一節和 618 的東風,來促銷自己去年推出的復刻版水滸卡「重出江湖系列」。但截止到6月10號,統一天貓店的乾脆麵銷量仍沒有過萬箱。這個在90年代風靡全國的小卡片具有著與盲盒同樣的底層邏輯,但如今的小浣熊卻再也沒有能力創造銷量奇蹟了。
  • 數百萬年輕人迷「盲盒」,I Do推出「愛情盲盒」新玩法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盲盒的存在就像這樣一盒巧克力,總有人想打開它,總有人對驚喜滿懷期盼。  天貓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有近20萬消費者每年花費2萬餘元收集盲盒。2019年「雙十一」當天,泡泡瑪特銷售額8212萬元,超過迪士尼登頂玩具類榜首,55,000個LABUBU1代盲盒僅用9秒就被搶空。  閒魚數據顯示,盲盒交易已經是一個千萬級的市場,2018年,閒魚上有30萬盲盒玩家進行交易,每月發布閒置盲盒數量較一年前增長320%。
  • 盲盒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市場呢?
    大多數買家是95、00後的年輕人為主,去年光Molly系列的銷售額就高達4.56億。泡泡瑪特也因此被稱為印鈔機。那麼,盲盒為何如此暴利,盲盒為什麼讓年輕人上癮呢?一開始理解不了那些買一堆盲盒的人,六七十塊錢一個,開出來自己不一定喜歡的小擺件,然後繼續開,是圖啥呢?後來聯想到小時候買小浣熊乾脆麵,收集水滸卡,是一樣的道理的。
  • 60歲老人為玩具一年花70萬,小時候的水滸卡和盲盒有啥魔力?
    hello大家好,在網際網路上活躍著這麼一群人,他們炒股啊炒幣啊炒房啊炒鞋啊,甚至炒炒茅臺、郵票,但是大家應該不知道現在炒什麼最火?盲盒大家聽說過嗎?有人說盲盒有什麼意思,你不要以為它不掙錢,盲盒最高的漲幅能到39倍以上啊,是不是挺厲害,盲盒其實就是這樣,大家都玩過什麼抓盒子什麼遊戲機器,抓到一個盒子打開一看哇好驚喜呀,然後怎麼樣,你為了滿足收集欲或者集齊換獎品得攢一套。我覺得說到這很多朋友可能想起來了,這不陌生啊,無論是80後90後小時候攢沒攢過什麼水滸卡?
  • 痴迷盲盒停不下來 90後年花費萬元 拆拆拆!
    小時候吃乾脆麵,是為了集卡片,如今瘋狂買盲盒,只為了集齊裡面的小玩意兒。盲盒到底有何「魅力」,讓一些年輕人不惜砸重金?痴迷盲盒停不下來砸重金為愛好買單90後小趙告訴記者,這兩三年,自己幾乎每年在購買盲盒上花費的費用達五位數,有時深夜想想自己的「敗家行為」會後悔,但沒幾天,她看到盲盒的機器,又會忍不住繼續砸錢。「我感覺就像男生玩遊戲,完全停不下來。」
  • 從收集哈利波特盲盒說起,孩子們的快樂你不懂
    第一次接觸盲盒,是被商場裡的廣告箱所吸引,因為圖案是Harry Potter,我家可是個一個小小的波特迷,怎會錯過這麼可愛的玩偶呢。然後我們足足在這個廣告箱前看了15分鐘。首先,雖然裡面玩偶款式很多,卻不是指定購買的,你買的雖然是哈利波特系列,但是出來的並不一定是你想要的那個,也就是好比抽籤,你不知道從箱子裡掉出來是不是就是你要的「波特」,又或者運氣衰到極點,來了個「伏地魔」。
  • 抽盲盒,抽盲盒,抽完盲盒抽自己
    盲盒,物如其名,fine 人間大百科解析如下:以概念而言,其實很多東西都與盲盒類似。你可以把它想成兒時買乾脆麵裡的水滸卡,卡是本體,乾脆麵只是順帶吃吃;在日本流行了幾十年的扭蛋也是如此。盲盒的「盒」不那麼重要,盒子裡的東西才是驚喜刺激之本體。從水滸卡、扭蛋到盲盒,讓人上癮的「隨機性」啊。
  • 開開心心選盲盒,哭哭啼啼回家,盲盒隨機性中暗藏育兒錦囊
    妹妹新手上陣,顯然有點懵,但抽了幾個之後,她就開始明確地表達自己想要一個芭比娃娃。我解釋說:「這個機器是隨機的,抽出來什麼就是什麼。」妹妹點點頭,結果出來的不是芭比娃娃,她突然就開始嚎啕大哭,周圍的人都側目看過來。這一下把我搞得措手不及,勉強安撫好後,趕忙離開了商場。回家和先生一陣抱怨,妹妹又開始大哭,說就要芭比娃娃。無論怎麼解釋,她都聽不進去。
  • 小時候不值錢的卡片如今卻變成「寶貝」,單張甚至賣到上千元?
    對於一些90後的人來說,他們小時候的很多零食成了讓人懷念的東西,就如大大泡泡卷,麥麗素,中華丹等,這些都是小時候常見的小吃,而在如今卻很難見到了,除了這些,還有一款讓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叫小浣熊乾脆麵的零食了。
  • 盲什麼盒?什麼盲盒?盲盒什麼?
    (圖片來源:Bearbrick)其實盲盒這種形式並非是最近才產生的事物,其實在我們小時候就已經接觸過不同類型的盲盒,小浣熊乾脆麵的水滸卡,比巴卜泡泡糖的紋身貼紙,近年風靡的陰陽師抽卡,都是不同形式的盲盒。
  • 英雄聯盟春節集卡活動地址 收集卡片拿永久皮膚
    英雄聯盟春節集卡活動火熱來襲!收集春節英雄、皮膚、頭像卡片即可領取精美道具,最高獎勵永久皮膚,活動怎麼參與?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活動說明】   玩家在活動期間收集完成日常任務和特殊任務即可獲得卡包,用卡包抽取卡片並收集,卡片一共分為新春卡冊、春節英雄卡牌、春節頭像卡牌、春暉之門、齊聚春暉靈犬五種,玩家抽到的卡片會按照類別歸類到這些卡組中,已經擁有的卡片會顯示出來,未擁有的卡片呈灰色狀態,同時點擊卡片還能合成和交換,只有收集齊卡組才能開啟相應的寶箱獎勵,此外,還有裡程獎勵,也是要達到一定數量卡片才能開啟
  • 解密盲盒經濟:年輕人到底能從盲盒中得到什麼?
    文|毛曉敏「小時候拆乾脆麵收集卡片、買泡泡糖收集貼紙的孩子長大了,變成了逛街拆盲盒、買扭蛋、過年集福卡的成年人。」菲菲今年剛畢業,2年前某次逛街給朋友挑生日禮物的過程中偶然發現了潮玩店泡泡瑪特在賣的Molly星座系列盲盒,便一發不可收拾地「入了盲盒的坑」。
  • 盲盒,總有韭菜正年輕
    泡泡瑪特門店裡琳琅滿目的公仔陳列在展示櫃裡 事到如今,如果你買手串,只會被貼上油膩的標籤,可如果是去搶購盲盒,那就是跟95後、00後同步,一種又年輕又時髦的生活方式
  • 盲盒,為什麼成為當代青年的巫術崇拜?
    以概念而言,其實很多東西都與盲盒類似。你可以把它想成兒時買乾脆麵裡的水滸卡,卡是本體,乾脆麵只是順帶吃吃;在日本流行了幾十年的扭蛋也是如此。盲盒的「盒」不那麼重要,盒子裡的東西才是驚喜刺激之本體。「盲抽」也燒錢 天貓發布的一則《95 後玩家剁手力榜單》,正式宣告盲盒成為 95 後玩家增長最快、燒錢最多的愛好。光去年就有近 20 萬消費者在盲盒上花費超過 2 萬元,其中最硬核玩家一年壕擲百萬。這撥人,大概率把錢花在了泡泡瑪特盲盒上。
  • 「盲盒」用英語怎麼說?大家為啥都在買盲盒?
    一份行業報告顯示,盲盒在中國的受歡迎度不斷攀升,預計到2024年,盲盒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00億元。 盲盒是什麼? 報告顯示,一線城市女白領和Z世代大學生是盲盒消費的主力。女性消費者佔盲盒消費人群的62.6%。
  • 帶娃拆盲盒,沒想到孩子崩潰大哭,如何讓娃接受盲盒隨機性?
    但對於孩子而言,他們卻只想要自己心有所屬的玩具。什麼收集的快樂,什麼隨機性,他們都無法理解並感受。 其實玩盲盒並不是這些年才有的新項目,仔細想來,我們小時候的很多遊戲,都是利用了盲盒的原理。印象最深的就是乾脆麵裡的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卡片,你能知道你買的哪袋幹吃麵裡能得到你想要的那張卡嗎?而近些年,越來越多的盲盒帶有鮮明的IP形象,吸引大小朋友的注意力。
  • Z世代青睞的「盲盒」,為何成為2020品牌營銷新玩法
    天貓《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也顯示:「有近20萬消費者每天在天貓上花費2萬元收集盲盒。」在盲盒營銷領域,旺旺、芬達、麥當勞等知名品牌的身影更是隨處可見。 盲盒營銷通過充滿遊戲感的營銷機制,收貨大量忠實用戶,並成功吸引到了消費者的主動跟隨。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