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沙夫的爸爸是個虔誠的印度教徒,非常篤信命理。算命先生說凱沙夫命中缺兩樣東西。
1. 必須在36歲這年跟一隻母牛結婚。
2. 必須要找一個大拇指是2個指頭的女人結婚。
凱沙夫同意了,跟一隻母牛結了婚。
但是遇見女主角賈雅後,一切都不同了。
他非她不娶。
可是賈雅大拇指沒有兩個大拇指啊,沒關係,那就假造了一個。
就這樣,他們結了婚。
可是結了婚後,賈雅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老公家沒廁所!
這對於這個來自西式家庭,上過大學,從小坐在馬桶上方便的女人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
那凱沙夫只能想盡辦法讓媳婦兒上廁所啊。
他大早上的去女廁門口排隊,排到了就叫賈雅來。
他們會坐火車去另一座城市奶奶家上廁所,因為奶奶生病,所以家裡人給她建了一個廁所。
甚至在火車停車的7分鐘停留時間,偷偷爬上火車方便。
(拉肚子的時候也怎麼辦啊?認真臉)
村中的女人甚至為了上廁所組成了一個幫派——羅塔幫(婦女會)
凌晨4-5點集體出門跑到偏遠的小樹林解決。
她們拎著小煤燈照明,帶著小水壺洗手,頭巾一披,刺溜一下就結束了。
但是這一切,都不是解決的辦法。
在又一次偷溜上火車時,賈雅上廁所沒能及時從火車上下來。
火車開了,賈雅索性坐車回到了有廁所的娘家。
大叔為了挽回媳婦兒,只能開始建廁所。
可剛好建到一半的時候,又被他爸爸拆了。
除了他父親反對這件事,同為女人的奶奶也不同意,認為女人就應該學會妥協,妥協是女人的傳統美德(認真的嗎???)。
其他跟賈雅一起上廁所的女人們,也紛紛批評賈雅為了這點小事犧牲婚姻。甚至有些女人覺得凱沙夫沒有本事自己的老婆都管不住。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啊~)
正如史蒂芬·金在《肖申克救贖》所說: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
這些女人也很有趣,最早的時候我相信她們中肯定會有人反抗。但是漸漸的大家習慣了,到最後有人跳出來說這是錯了卻會被當做異類,這難道不是被父權社會完全體制化了嘛?
幾千年性別歧視的文化薰陶,讓這些最應該反抗的女人失去了反抗的意識,甚至充當性別歧視的捍衛者。
正如凱沙夫對她們呵斥的那樣:你們這些女人是自己的敵人!
(醒醒!!!)
凱沙夫始終為賈雅的權利抗爭著,對於他來說,沒有什麼能比他的妻子重要。為此他可以對抗教義、傳統、公共理念、家人的不理解。
他一心想要贏回妻子的心,哪怕對抗幾千年的印度文化,以此印證當時對女主角表白時那句誓言:我決定為你抵抗全世界!
賈雅感動萬分,這原來不是句甜言蜜語。
而是實實在在的扣在事實,扣在主題上——廁所英雄。
以愛的名義為妻子建一個廁所。
如果對社會議題的探討僅限於女權主義,那就肯定不是印度電影,印度電影最愛包羅萬象的總攬多個社會痛點。
《廁所英雄》如豆瓣評分8.4分的《我的個神啊》一樣,對印度宗教迷信思維也進行猛烈抨擊,片中凱沙夫的父親命令他要娶一隻手有兩個拇指的女人、甚至娶牛為妻,將宗教愚昧和種姓崇拜批判得體無完膚。
這部電影掀起了印度轟轟烈烈的「廁所運動」,極高的傳播度讓「想娶老婆先蓋廁所」的呼聲遍及每一個閉塞的小鄉村。
在此之前,因為衛生設備的缺乏導致印度每年有超過100萬不足5歲的兒童死於痢疾,這部電影改寫了印度6.54億女性和千千萬萬兒童的命運,由此引發的對守舊勢力更全面更深層的打擊將如蝴蝶效應一般不可估量。
影片上映後,罕見的獲得了國家免稅政策的支持,並憑藉現象級的討論量,成功躋身2017年印度本土票房前十。
比爾蓋茨曾稱讚這部電影激勵人心,北京國際電影節展映上也獲得「最女權」電影稱號。
終於,《廁所英雄》定檔6月8日於大陸上映!
充滿印度風情和貼合中國語境的天時地利讓這部影片一票難求,從口碑反饋和票房預估來看,它極有可能成為繼《摔跤吧!爸爸》之後又一匹黑馬!
不說了,fafa要去買預售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