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魚這種東西,都是給我們窮人吃的

2021-12-17 新周刊
旅行的意義被說濫了,旅行kol見多了,旅行指南網上一堆,但真能玩出不套路的,九行算一個。九行是《新周刊》旗下的旅行公眾號,九行的老藝術家是個不隨大流,也不裝逼格的旅行達人。在旅行這方面,九行最能。別跟風,別追捧,老藝術家最能洞察的,是當下各種各樣的「旅行病」「時髦病」。她最懂的,是你到底要以什麼樣的旅行姿態,來面對自我和世界。如果你要在被玩爛的旅行當中找到新鮮感,要在平平無奇的旅途中尋求新的洞見,在被吹噓上天的泡沫旅遊中,找尋踏實落地的體驗感……我覺得你關注她,準沒錯。

窮人離「鮑魚自由」還有多遠?恐怕真的不遠了。

最近,老藝術家收到消息,福建的鮑魚跳水大降價,12頭鮑甚至還賣出3元一隻的白菜價。

在福建海產市場,12頭鮑賣3元,大一點的10頭鮑才賣4.5元。

等等,怎麼一向作為「富人標配」的鮑魚也淪落到此等身價?看得想打邊爐的老藝術家默默放下手中的丸子,手不自覺地向鮑魚伸去.

原來,福田莆田今年的鮑魚大豐收,形成供大於求的局面,再加上著名的貿易戰,出口有礙,這麼多的鮑魚,恐怕只能靠內銷了。


老藝術家從沒懷疑過中國吃貨的力量,可觀察好些天,卻也不見什麼動靜,這與印象中叫囂著要把「丹麥生蠔吃滅絕」的,可相去甚遠。

怎麼,中國吃貨吃不動了?

恐怕問題還是在於,沒人能從心底裡相信,「鮑魚」這隻舊時堂前燕,能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但是,窮人離真正的「鮑魚自由」,真的不遠啊。

尋常人一聽「鮑魚」兩字,恨不得馬上建起一堵牆劃清界限,恐防今天吃了鮑魚,明天借錢的窮親戚就找上門。任憑攤販扯破喉嚨,大媽們依舊對市場裡的鮑魚看不上眼,也絲毫沒有將其列入家常菜的打算。
或許在大多數人的心底,那些躺在棕色陳列箱裡,鋪上金色綢緞,標價分分鐘上10萬元的,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鮑魚。至於市場裡10元3隻的,不過是普通海鮮加個鮑魚殼而已。幹鮑和鮮鮑無論從成分到營養價值都一致,只是製作工藝的不同,在口感上略有差異,而價格差了一倍的4頭鮑和8頭鮑,吃下去的感覺是一模一樣的。如果你在餐廳點了一隻上萬的鮑魚,吃的可能只是「神化部分」。在千百年前,躺在海邊的鮑魚可能做夢也沒想到,自己作為生物學上再普通不過的貝類,也有一天被人類劃分得等級森嚴,歸入頂級食材一類,自此身價百倍。在全球產地上,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日本、中國都有鮑魚的身影,其中又以日本出產的鮑魚為極品。同等產地的鮑魚,在不同形態方面又劃分出一條牢固的鄙視鏈:幹鮑>鮮鮑>冷凍鮑魚>鮑魚罐頭。看出來了吧,綜合所得,世界上所謂最昂貴的鮑魚,就是日本幹鮑。本來海鮮吃的,就是夠鮮夠甜,但鮑魚卻偏偏反其道而行,幹的才金貴,非得經歷九九八十一難——除內臟、剪裙邊、泡鹽水、下水煮製、層層加熱、串起、2-3個月晾曬,才大功告成。而如今,加上情懷、匠心或號稱「絕不外傳」鮑魚的幹制秘方,反而使幹鮑一度成為堪比「黃金」的收藏品,已經與當初追求美味的初心大相逕庭。在鮑魚界,「幾頭」的意思是指一司馬斤(600克)裡含有幾隻鮑魚,比如一司馬斤裡有4隻鮑魚,那就叫4頭鮑,如此類推,數字越小,自然代表越大、越貴。除了弄出這些複雜的術語,使幹鮑與普通民眾劃清界線的,還有令人頭大的煮法、吃法,和與之相匹配的禮儀。尋常一隻幹鮑,要先用水泡兩日,還不是泡著就好,還要不時換清水,喚作「泡發」,又用秘制的湯汁熬煮兩日兩夜,在盤子上晾曬,方是叫「完成」而已。吃的時候,又非得右手拿刀,左手拿叉,餐巾擺好,才不至於讓人失禮了這隻鮑魚。在市場裡讓攤販洗刷處理好,回家煮夠火候,再加點喜歡的配料,一樣能夠食指大動。在老藝術家看來,其實無論人工養殖還是海底野生,鮮鮑還是幹鮑,4頭還是12頭,真的沒有太大區別,只是加上了「富人」的標籤,鮑魚自然就被賦予了一套獨特的飲食江湖文化。那麼,到底又是誰,把鮑魚捧上了天,到了普通人一口難求的地步?鮑魚「金貴」,好像生來就該如此,若非要寫一部鮑魚簡史,那中國人一定佔有很大的篇幅。第一個吃鮑魚的人早已不可考究,但史料裡記載著愛吃鮑魚的人,個個非富則貴,不是皇帝就是權臣。《漢書·王莽傳》記載,西漢後期的新朝皇帝王莽饞於鮑魚,尤當「憂懣不食」時,必喝酒吃鮑。東漢的曹植在悼念其父親時,也曾提到曹操生前喜食鮑魚。在清廷皇室,就有「全鮑宴」的記載。據說當時沿海各地大官朝見時,大都進貢鮑魚為禮物,一品官吏進貢一頭鮑,七品官吏進貢七頭鮑,以此類推。由於皇家的廚房不能進活物,所以呈上的貢品,大多是製作好的幹鮑。鮑魚之所以登上珍饈之巔的寶座,最初並非因為口感,而是因為物以稀為貴、繁複難記的幹鮑製作和熬煮流程,非得配有廚子的大戶人家不可,才成了「身份的象徵」。在過去,鮑魚的數量稀少,對生存環境要求大,特別是個頭大的鮑魚,少則需要20-30年才能撈出一隻。而製作成幹鮑後,個頭又會比原來縮水不少。所以,稀缺的鮑魚自然就逐漸成為了富貴人家的菜餚。與其說吃的是口感,還不如說吃的是地位、權力。「成功上位」的鮑魚又被附加了許多非比尋常的意義和功效:比如中國人在新年吃鮑魚就寓意著「大富大貴」,中醫又認為鮑魚對人體有「滋陰」的作用。近代以來,香港人楊貫一對鮑魚文化的推崇又到了極致的地步。用跨越了兩個年代的時間,楊貫一在80年代成功鑽研出令世人驚嘆的鮑魚烹調方式:用傳統的瓦煲和木炭,用老雞、排骨吊味,再用慢火熬煮,使其他材料不會蓋過鮑魚的鮮味.終於,在香港著名食評家唯靈、梁玳寧、韓中旋的推薦下,楊貫一到新加坡比賽,一戰成名。繼而又憑「鮑魚」獲得國際御廚協會的C.C.C金章,世上僅此三人。就這樣,90年代末,湧向世界各地的華人移民又把鮑魚這道菜帶進唐人街,作為中華料理頂級美食的代表。自從70年代中國成功研製出鮑魚的養殖技術後,我們就成了鮑魚的養殖大國,佔比達到了世界的90%。

為保住「鮑魚」的尊貴地位,商家富人們自然要用「幹鮑」來大做文章了。所以,除了被束之高閣的幹鮑,鮑魚真的沒有那麼神乎其技:好的,一頓佛跳牆;不好的,一頓鮑魚雞煲,也真的不貴。而且對比於幹鮑,鮮鮑的處理也更為簡單方便,那種從海裡帶上來的鮮甜彈牙滋味,也是幹鮑比擬不了的。日本對待鮮鮑,也有一以貫之殘酷的活燒生鮑,把鮮活的鮑魚洗刷乾淨,除去內臟等,就把其放在炭火上燒制,還可以看到蜷起的肌肉。除此之外,他們還有鮑魚刺身、鮑魚壽司,可謂極大融合了他們的飲食習慣和文化。在澳洲和紐西蘭,也有勇士提出「生吃」,以保留鮑魚的鮮美。直接把海裡撈上來的活鮑魚處理乾淨,然後切片,再放回鮑魚殼中,再加入少許鹽和幾滴檸檬,沒有一點腥味,爽脆又帶嚼勁。慫一點的,就把鮑魚BBQ,依舊是刷乾淨,除內臟,直接上爐燒,如果嫌麻煩,可以買已經處理好的鮮鮑或冰凍鮑魚。

在鮑魚文化被發揮出極致的中國,自然有與之身份相匹配的做法。傳統意義上的佛跳牆,要耗費極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集合數十種諸如鮑參翅肚魚膠花膠等名貴食材,光是鮑魚的泡發,就花去了三天,燜煮還要十幾小時。用老母雞吊起一道高湯,把市場買來的鮑魚用鹽、澱粉刷一下,清洗乾淨黑色裙邊,剪去鮑魚嘴,在背面劃上小十字花刀,再把其他各種食材分別燙熟.等高湯好了以後,再把鮑魚和其他食材一併放進去燜煮,層層鋪在瓦罐子裡,再用高湯燒制濃鬱湯汁,淋上,大功告成。依舊把鮑魚作上述同樣的處理備用,熱油下鍋,放配料,把雞倒入翻炒至金黃,加蠔油、柱候醬和大蔥,再放入備好的鮑魚燜煮,還有蒜瓣和洋蔥,十幾分鐘後,揭蓋立馬鮮香四溢.要是再懶一點的,完全可以讓攤販先把鮑魚處理乾淨,回家再稍微刷一下,加上滿滿的蒜蓉粉絲,蒸十幾分鐘,一口一隻,我真的可以!儘管鮑魚的名貴品種在日本,在紐西蘭,但咱也沒必要追求太極致的。在國產鮑魚上動一動手,鮮甜美味和面子都可以有。

相關焦點

  • 現代人每天豐衣足食,古代窮人都吃什麼?我們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了
    由於當時農業社會的極度落後,秦漢以前的老百姓幾乎一天只吃兩頓,甚至於有時候這兩頓都得不到保障。不過這種現象到了宋代有所改善,大家都知道宋朝的商業經濟還是相當活躍的,類似於今天大排檔的北宋夜市也是很受歡迎的,所以宋朝的老百姓可能偶爾還能吃一頓夜宵。然而,對於大多數窮苦人來說,一天依舊是吃兩頓。
  • 你吃的鮑魚多少錢一斤,9塊9的鮑魚吃過嗎?其實都是坑,長見識了
    鮑魚在我們的印象中是價格非常昂貴的一種食材,鮑魚也屬於一種海鮮,很多平民百姓都沒有吃過鮑魚,以前的時候鮑魚是有錢人家才會吃的,如今鮑魚的價格便宜了,很多普通人也經常吃鮑魚,據說便宜的新鮮的鮑魚才幾塊錢一斤,那麼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你吃的鮑魚是真的嗎,9塊9的鮑魚吃過嗎?
  • 鮑魚好吃,但是怎麼選?吃鮑魚必知的小常識,都在這裡了
    我們都知道海鮮有著豐富的蛋白質和各種營養,做成美食吃起來也是無比美味。那要是說吃山珍海味的話,那很多人肯定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鮑魚、魚翅等這些名貴海鮮了,這些海鮮可以說是美食界的奢飾品了。而相對其他的名貴海鮮來說,鮑魚可以說是很多人去到高級飯店裡就會點的一樣美食。大家都知道鮑魚是很名貴的海味,但也許只是知道而已,但是對鮑魚並不了解。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探究有關鮑魚的小常識吧。
  • 朋友送來的「藍色」鮑魚,全家看了都不敢吃,你們吃過嗎?
    朋友送來的「藍色」鮑魚,全家看了都不敢吃,你們吃過嗎?我是一個非常喜歡吃海鮮的人,很多人都覺得海鮮的價格比較貴,那是因為你沒有找對地方,其實在海邊,那些碼頭上的海鮮價格都是很便宜的,而且還特別的新鮮,朋友知道我非常喜歡吃海鮮,出去旅遊回來,給我送來了幾隻藍色的鮑魚,但是這個鮑魚的顏色看起來太漂亮了,全家人看了以後都不敢吃,跟我們平時看到的鮑魚不太一樣,你們吃過這樣的鮑魚嗎?
  • 古代窮人每天都吃什麼?沒有古裝劇那麼豐盛,你或許一天都撐不了
    年輕人覺得吃東西健康第一,那些剩飯剩菜、各種醃製食物、重油重鹽食物,早就不該經常吃了,但老一輩就覺得浪費食物可恥,不管人怎麼勸,都要把東西吃完心裡才舒服。相信大家多少經歷過這種矛盾,最嚴重的情況莫過於有的老人還會把垃圾堆裡的食物撿回家。所以很多年輕人會覺得,老人家簡直不可理喻,揀了芝麻,丟了西瓜,健康才是第一要緊的啊。
  • 這種東西吃了有什麼好處呢?怎樣吃才更好?
    這種東西吃了有什麼好處呢?怎樣吃才更好?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在中國美食的種類有很多,有的人可能對於一些比較偏門的美食並不是10分的了解,甚至連聽都沒有聽說過,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瑤柱到底是什麼東西,這種東西吃了有什麼好處?怎樣吃才更好?
  • 乾貝是什麼東西?據說營養價值「堪比」鮑魚,你知道該怎麼吃嗎?
    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可以吃到的美食也越來越多了,而人們在選擇食材的時候,也都是會選擇那些營養價值也是非常高的食材,比如說乾貝。可能有很多的人也都是知道乾貝的,但是對於乾貝到底是什麼還是不太了解的,而據說這種東西的營養價值「堪比」鮑魚,那麼你知道該怎麼吃嗎?
  • 女人吃鮑魚的好處 鮑魚的營養價值
    鮑魚是中國傳統的名貴食材,位居四大海味之首,被人們稱為「海洋的耳朵」。那么女人吃鮑魚的好處有哪些呢?
  • 鮑魚怎麼吃 怎樣吃鮑魚營養價值高
    鮑魚,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喜愛吃魚的朋友們更是垂青於它。鮑魚作為一種水類魚作物,其營養價值相當的高。
  • 全世界的鮑魚都全了
    購買帶有AWA品牌高安全標籤鮑魚產品的買家可以確定他們購買的是真正高品質澳大利亞野生鮑魚,這些鮑魚都是從澳大利亞南部低溫潔淨的海水中捕獲的,加工和包裝程序都遵循了嚴格的質量保障規定。這一標誌表明:產品是優質澳大利亞野生鮑魚,供應商遵循了AWA©質量保障守則。使用納米標籤Nano-Tag©品牌防偽技術確保產品是真正的澳大利亞野生鮑魚。
  • 貪得無厭的人,永遠都是窮人
    越執著任何一個東西就是這樣子。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的所有痛苦是來自於什麼?來自於我自己的這種執著。有執著的人,對任何東西有執著的人,永遠都不會幸福。這個我們一定要知足。譬如說物質生活,非常貪著物質生活的人,他永遠不會有滿足感,沒有滿足感的人永遠都是窮人。為什麼這麼說?
  • 到了吃鮑魚的時刻了!
    可如今在海鮮市場上,三、五塊錢一隻的鮑魚遍地都是。這舉手可得的全鮑宴聽上去是不是也很牛氣呢?  處理:沿著有孔的那側,用刀尖伸進去貼著殼壁下刀把鮑魚肉和殼分離。最貼近貝殼的黑色部分,是鮑魚的內臟不能食用,要將其刮去。還要用手把頭部裡面的東西擠出來。 鮑魚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十分豐富。鮑肉合蛋白質40%,肝醣33.7%,脂肪0.9%,並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 《天道》窮人在怕什麼?六個窮人思維解析,看到不一樣的東西
    《天道》窮人在怕什麼?六個窮人思維解析,看到不一樣的東西。六大窮人思維:1、目光短淺,鼠目寸光,為了短期利益放棄長遠利益,比如葉馮劉退股事件,他們是為了止損,可以違背一切,道義和道德,商業倫理和契約精神都是一紙空文。
  • 非洲窮人吃小龍蝦,富人吃什麼?
    當然,奈及利亞也有我喜歡吃的東西,那就是小龍蝦。在國內的時候,我晚上經常去大排檔吃小龍蝦喝啤酒,那感覺倍兒爽。在國內小龍蝦並不便宜,幾個人一頓下來,要消費數百人民幣。但奈及利亞小龍蝦,出乎意料的便宜。在中餐廳吃小龍蝦,幾個人吃撐,可能花不到一百人民幣。
  • 印度網友:在中國,這應該是窮人吃的東西!中國網友:你家裡有礦
    我們一提到印度,首先想到的就是髒亂差,和他們糊糊一樣的咖喱。在美食方面,印度人的確沒有什麼天分,絕大多數的印度人都是素食主義者,用咖喱煮各種蔬菜,最後做出一鍋嘗不出食材味道的咖喱。印度網友:在中國,這應該是窮人吃的東西!中國網友:你家裡有礦!
  • 服務員:點幾頭的鮑魚?「幾頭」是什麼意思?了解後再去點鮑魚吧
    大家有沒有吃過鮑魚呢?在我們國家的廈門這個地方的鮑魚就是非常出名的,包括我們小時候所看的一些電視作品,他們也經常提到鮑魚這個東西我們都知道,所謂的山珍海味肯定就少不了鮑魚了,不僅是吃著非常好吃,而且還是因為它的營養非常高,在我們國家鮑魚的產量並不多,因為人工飼養的難度是比較高的。
  • 鮑魚真的有那麼貴嗎 - 上遊新聞·匯聚向上的力量
    / 《有何貴食》紀錄片至於市場裡10元3隻的,不過是普通海鮮加個鮑魚殼而已。如果你也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無數經驗豐富的老饕們和營養學家已經證明:幹鮑和鮮鮑無論從成分到營養價值都一致,只是製作工藝的不同,在口感上略有差異,而價格差了一倍的4頭鮑和8頭鮑,吃下去的感覺是一模一樣的。
  • 這種長樹上的「魚籽」,生熟都能吃,曾是窮人救命糧,你見過嗎?
    「魚籽」,生熟都能吃,曾是窮人救命糧,你見過嗎?我國野菜種類十分豐富,樹上的、土裡裡、水裡的應有盡有,然而因為我國地域廣闊,野菜分布的區域也不一樣,市面上雖然有野菜賣,但是卻很少,故而人們只能吃到當地的野菜,至於其他地區的野菜,可能大多數人都沒見過。下面筆者就給大家分享我國南方地區一種奇特野菜,它是一種長在樹上的野菜,酷似「魚籽」, 生熟都能吃,曾是窮人的救命糧,你見過嗎?
  • 第一次吃鮑魚的尷尬事,服務員問要幾頭,我的一句話成了一個梗
    我們大家生活條件已經越來越好了,所以大家對於飲食這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在平時我們大家吃東西的時候也不講究吃得飽味道好吃就可以了,但是現在我們吃東西的時候不僅要味道好,而且要有營養,我們現在很多人都是非常喜歡吃海鮮的,每一種海鮮都可謂是人間美味,隨便烹煮一下味道就非常好吃,雖然好吃,但也並不是每天都吃得起的
  • 古代窮人平時都吃啥?別再被古裝劇騙了,你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下去
    而且許多文學作品也記載了古代的飲食,如我們所知的「滿漢全席」等,那麼古代的窮人又吃什麼呢?從名著中我們可以發現,首先從《紅樓夢》中,紅樓講述的是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以賈家為例,已有許多關於宴席的場景。如林黛玉出入賈府時,有一次吃螃蟹宴,海棠詩社又有一次,剩下的兩次風別是劉姥姥兩入大觀園時設宴款待。而且最能代表貧富差距的,還要數劉姥姥初到大觀園時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