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機蒸汽打奶泡技巧 | 奶泡到底應該怎麼打?

2021-01-14 咖啡工房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咖啡工房



初學拉花的時候,總是掌握不了奶泡到底應該怎麼打,或者說無法判斷奶泡的厚薄。


要麼發泡量不夠,奶泡太薄,一倒下去形狀都還沒有出來,奶泡就飄了……



要麼就是發泡太猛,奶泡太厚,一倒就是一坨一坨的……


(奶泡太厚的話晃奶缸的時候中間那一坨是不會動的)


其實打厚了還算好的,分一下缸還能挽救一下,但是打薄了就好像真的沒什麼辦法了。


在講怎麼打奶泡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有些什麼是要注意一下噠~


| 牛奶


牛奶的不同會不會影響到奶泡呢?


其實只要有蛋白質就好,因為蛋白質才是牛奶發泡的原因。至於脂肪的多少,只是會對奶咖的影響比較大一些。建議使用全脂牛奶脂肪含量3.2-3.8%,我們是使用的維記鮮奶,因為鮮奶在奶泡的綿密度、甜度以及持久度上都會比較好。



而且建議使用凍牛奶會比較好,因為對於大多數新手來說,對於打奶泡的過程掌握不夠熟練,所以需要長一點的時間來對奶泡進行打發和打綿(下面會解釋什麼是打發和打綿),所以,在0——5°C左右的凍牛奶,其加熱時間是最長的,有足夠的時間給新手調整角度,控制漩渦。



每次打發完奶沫奶缸內剩餘的牛奶不要倒掉,可以放在冷藏櫃內冷藏後繼續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首先溫度必須要充分的冷卻下來,其次不可全部用二次使用的牛奶,由於打發過的牛奶裡面會含有大量的水,奶味會變淡,所以應該至少摻和一半以上新鮮的牛奶。


| 奶缸



乍一看,奶缸不就是個裝牛奶的容器嘛,能有什麼影響哦!其實奶缸容量的大小對打奶泡其實也是有影響的啦!對新手來說,不建議用太小的奶缸,因為小奶缸的容量一般在300ml,裝牛奶的量一般在奶缸容量一半,此時對於新手來說小奶缸是一種考驗,很多時候因為過度加熱導致牛奶沸騰出來,蒸汽過猛噴出來,漩渦不合適濺一地。


| 蒸汽


乾燥的蒸汽對於打出來一個綿密細膩的奶泡來說是很重要的。


乾燥的蒸汽是怎麼樣的呢?如果是溼潤的蒸汽,用杯子去接就可以發現明顯的水,而且蒸汽所發出的聲音會有很多「噗嗤」的熱水聲,或者是噴濺出來的熱水滴夾雜在蒸汽中。相反,乾燥的蒸汽,拿杯子去接也不會有水殘留在底部。



乾燥的蒸汽棒會比溼潤的蒸汽棒加熱的更快,牛奶也不會被稀釋掉。


前面我們講了一些客觀條件,現在進入正題,奶泡應該怎麼打!


| 位置與角度、深度


怎麼找蒸汽棒伸入的位置以及角度這個問題,相信對於大多數新手而言也是個難事。



一般蒸汽棒的角度大概是在以缸嘴作為12點方向為前提下,奶缸的2-3點或者9-10點的方向。這是因為牛奶在打發的時候我們會使用蒸汽讓其儘快旋轉並且形成一個小漩渦,這樣可以把比較粗的奶泡捲入牛奶中,使牛奶在打發後有綿密的狀態。


對蒸汽棒不熟悉的新手,經常會調不準蒸汽棒的垂直角度,其實正常來說,只有兩種角度不可取(對新手而言):1、完全垂直;2、最大角度。


蒸汽棒過於垂直,大部分蒸汽都向下噴出,難以讓牛奶形成小漩渦:蒸汽棒過於平,大部分蒸汽又會向平行方向噴出,讓小漩渦太大形成亂流導致難以控制或者牛奶溢出。



除此以外,只要固定,並且勤加練習(打水),就很容易掌握了。


並不是說這兩個角度不能打奶泡,只是這兩個角度對新手來說並不友好:完全垂直,在控制漩渦的時候就很困難;扳到最大角度的時候,某些咖啡機型號就會出現排氣故障、不通暢的情況。


找到了位置以後並不是就可以了的。蒸汽棒也不能伸的太深了,因為牛奶的打發主要是將空氣打到牛奶裡面,蒸汽棒太深了的話,怎麼接觸空氣呢;當然啦,太淺也是不行的,因為如果太淺,那麼一打開蒸汽牛奶可能就會四濺,或者是蒸汽太猛發泡量太多了……



以伸進去大約1cm為基準,如果咖啡機蒸汽過強,形成的漩渦過大或者形成亂流,那就可以將蒸汽棒放入更深(如1.5cm)的位置;如果咖啡機蒸汽不夠強,那麼可以將蒸汽棒放在較淺的位置(如0.5cm或更淺)。讓牛奶能夠儘快形成小漩渦而又不會旋轉太過猛烈或者形成亂流。


| 打奶泡


找好了合適的位置、角度以及深度,那我們就可以打開開關,打一缸細膩綿密的奶泡啦!打奶泡其實就是做三件事:


1、加熱牛奶;2、讓空氣進入到牛奶裡面;3、讓奶缸裡的奶泡和牛奶充分融合起來。


平時常用的牛奶發泡方式有很多種,不過大致上分為兩大類:


1、邊打發邊打綿,就是打發牛奶跟打綿牛奶泡的階段結合在一起。

2、打發、打綿的階段分開,也就是先打發牛奶再打綿牛奶泡。


打發


打發其實就是打入蒸汽使牛奶的體積產生發泡的作用。



打發牛奶的時候我們可以聽到「zi zi」的聲音,如果沒有聽到的話,可能是因為蒸汽棒太深了,那就可以把奶缸稍微拉下一點。如果沒有殺豬聲或者沒有聲音,就表示不在打發過程。


膨脹至八分滿時,將蒸汽管拉斜移至於鋼杯的中心點右方靠鋼杯杯緣處,使牛奶泡呈現旋渦方式滾動,這就到了【打綿】這一步了。


打綿


打綿就是將發發泡後牛奶,利用旋渦的方式捲入空氣,並使較大的奶泡破裂,分解成細小的泡沫,並讓牛奶分子之間產生黏結的作用,使奶泡組織變得更加綿密。



通過調整蒸汽棒與牛奶的角度(不是接觸點),使得牛奶在奶缸中形成【漩渦】,並通過【漩渦】把打發過程中產生的泡沫拉扯撕裂,粗泡分解成細泡,上層的泡沫與下層的牛奶融合。


打綿過程中並不是不能進氣打發,只是需要觀察注意奶泡的量,適時停止【打發】過程而已。一直到奶泡量足夠、粗泡全部分解、奶溫合適(60——65°C)、奶泡與熱牛奶融合,則停止打綿,關閉蒸汽再拔出蒸汽棒。



熟練以後可以先打發再打綿,但是新手最好還是一邊打發一邊打綿。一句話說,使牛奶一邊在垂直方向翻滾,帶進空氣,一邊在水平方向進行旋轉,產生【漩渦】。


PS:


切記!在打完牛奶以後一定要養成一個習慣,就是一定要記得用溼布擦拭乾淨蒸汽管的外側!在擦拭乾淨之後還要記得開兩下蒸汽以便於排出蒸汽管內殘留的牛奶等液體。


這是因為牛奶的成分特點,所以打發完牛奶的蒸汽管如果不及時的、定期的進行清潔,那麼就會很容易的結垢。輕則讓人看上去非常不衛生,並且可能造成牛奶很容易變質;重則堵塞出氣口,減小蒸汽量。所以我們有必要養成良好的清潔保養習慣。



打奶泡是一件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其實也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難的事!其實只要多加練習,注意細節,找著感覺之後很快就能上手的啦!




免責聲明:本文圖片全部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行業交流請加小編微信:qiannjie, 謝謝~!



相關焦點

  • 意式咖啡機打奶泡技巧和一些建議(咖啡機打炮視頻)
    意式咖啡機打奶泡技巧和一些建議(咖啡機打炮視頻)
  • 打奶泡技巧 | 初學者必學的又綿又密的打奶泡方法教學
    如打發出的奶泡較為粗糙,奶泡會快速浮於牛奶表面,融合度較低;如打發出的奶泡較為細膩,奶泡浮於牛奶表面的速度會緩慢,融合度較高。  第三個標準是:在加奶量一致的情況下(都加在缸嘴底部的位置),不管打六成滿還是七、八、九成或全滿,打出的溫度要一致,不能以溫度的高低來調節奶泡的多少。
  • 【奶泡教程】奶泡製作的技巧,如何打奶泡升級版
    【進氣】:打開蒸汽開始進氣,觀察牛奶表面,如果牛奶旋轉起來沒有聽到滋滋滋的聲音,說明氣沒打進去,這時需要把奶缸稍微下放一點,把噴嘴露出一點,以便進氣,聽到滋滋滋進氣聲的同時,停止下放奶缸,保持原處不動。這時要觀察牛奶運動的狀態,正常情況應該是邊進氣邊液體邊旋轉,形成漩渦。下移奶缸進氣的動作一定要細微漸進,不能過猛,聽聲音差不多是在進氣狀態就要穩住並停止下放。
  • 打奶泡教程
    手打奶泡的通病是打出來的都比較幹,奶和泡是分開的。據說雙層的比單層打奶效果雖然會更細密,但會更幹(是據說.未經考證)。   三、如何用機器蒸汽管打奶泡   打奶泡前的準備   了解咖啡機蒸汽系統的正確操作流程,明白打奶泡前後空噴蒸汽管的目的是什麼,明白毛巾和隨手清潔在咖啡製作中的重要意義。學會如何用噴頭接觸奶面,選點的位置、選點的深度。
  • 【入門】初學者如何打發奶泡-打奶泡技巧心得分享
    打綿:發泡後的牛奶,在利用漩渦,把大泡打成小泡,使奶泡變更綿密。意式咖啡機蒸汽打奶泡:不需人力,可調整溫度、壓力。要自己手動衝填和計算衝泡時間,非常需要技巧今天講解的主要是咖啡機蒸汽打奶泡。
  • 家用咖啡機如何打出綿密奶泡?旋轉式打奶泡教學
    最近經常被問到咖啡雕花巧克力醬浮不起的問題,這個問題就出在了奶泡上了!我們先從打出綿密的奶泡開始,看看打奶泡有什麼技巧吧~Q:那麼,在家如何打出綿密的奶泡呢?A:👇【點擊原文連結看視頻】下面來試試看看,5步打出綿密的奶泡吧。Step1:取250ml全脂牛奶,倒入奶缸。
  • 怎麼打出完美奶泡?完全「打奶泡」手冊
    目前市面上大多數家用咖啡機都自帶蒸汽棒,但由於型號、鍋爐等種種原因,想要在家裡打發牛奶並非易事。但小樂相信,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再加上反覆的訓練,每個人都能在家打出像咖啡廳一樣細膩柔滑的牛奶!首先你必須了解咖啡機的壓力水平。說明書上的數值只能用作參考,你必須親自測試,才能準確把握咖啡機的蒸汽壓力水平,並根據測試結果,制定相應的牛奶打發手法。 測試的方法很簡單,首先在蒸汽棒下方放一塊乾淨的抹布,打開蒸汽開關,千萬小心不要被蒸汽燙到。
  • 咖啡拉花:打奶泡的詳細技巧教程
    三、如何用機器蒸汽管打奶泡  打奶泡前的準備  了解咖啡機蒸汽系統的正確操作流程,明白打奶泡前後空噴蒸汽管的目的是什麼,明白毛巾和隨手清潔在咖啡製作中的重要意義。學會如何用噴頭接觸奶面,選點的位置、選點的深度。  兩個溫度問題  一個是發泡的起止溫度,一個是奶泡製作完成的溫度。
  • 打奶泡常見問題及處理方法,打奶泡的五大個誤區
    三是初學要切記,在你未能把奶泡打得綢稀狀時要使用溫度計,溫度不能更好的掌握那麼你所做的咖啡是不穩定的,可能你十次中 有一兩次打出奶泡,但那可不是穩定的品質。  7.蒸汽打奶與用手工打奶的區別  首先手打的奶泡根本無法跟機器的蒸汽相比。蒸汽的細膩度使其打的奶泡很細膩、綿滑,蒸汽的輻射面廣,打出來的奶泡會比較均勻,混合得比較好。
  • 家用半自動咖啡機打奶泡不綿密的原因分析
    ,然後再把他打散打綿, 沒有這外部空氣, 那蒸汽只會加熱牛奶而已,而不會打出奶泡!!有咖啡愛好者問起家用半自動咖啡機打奶泡不綿密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個小分析,下面將從四個方面對半自動咖啡機打奶泡不綿密的原因進行分析:  一、半自動咖啡機的蒸汽頭角度  不要插得太深也不要太淺,太深是熱牛奶太淺就會濺出來,將拉缸傾斜15度,剛好蒸汽
  • 打奶泡神器 就這麼橫空出世
    ··論蒸汽頭對打奶泡的重要性··當初義大利人為了提高出品效率,所以設計的咖啡機蒸汽孔比較大,孔數也較多,從而蒸汽對牛奶的衝擊力就很大
  • 打奶泡技巧 | 如何找準蒸汽棒的角度,綿密奶泡如何打發?
    【進氣】:打開蒸汽開始進氣,觀察牛奶表面,如果牛奶旋轉起來沒有聽到滋滋滋的聲音,說明氣沒打進去,這時需要把奶缸稍微下放一點,把噴嘴露出一點,以便進氣,聽到滋滋滋進氣聲的同時,停止下放奶缸,保持原處不動。這時要觀察牛奶運動的狀態,正常情況應該是邊進氣邊液體邊旋轉,形成漩渦。
  • 世界上不是只有咖啡機才會打奶泡的啦
    在過往分享中,但凡提及意式咖啡的奶泡,在描述中都是依靠咖啡機來完成的,也似乎從未提及關於打發奶泡方面工具的分享,剛好前幾天有小夥伴留言提出該分享需求
  • 某位咖啡愛好者居然把壓力鍋改成奶泡機,居然也能打奶泡!到底如何打出完美奶泡?
    某咖啡愛好者居然把壓力鍋改成蒸汽鍋,居然也打奶泡!    到底能不能在家裡打出質地完美的牛奶呢?答案是,可以!請看視頻!       視頻來源盆友圈,到時是誰,我也不知道,知道也可以告知我,感謝分享     如果用手動奶泡機是很難打出細密的奶沫,手動打的奶沫發泡比較大,流動性一般,不好拉花。     所以,相比手動打奶泡機,壓力煲蒸汽棒就強大很多了。
  • 花式咖啡的打奶泡技巧
    控制奶的溫度,為什麼說奶溫過高打出奶泡的效果就不好,這是因為奶中有一種膠脂,在低溫時這種膠質處於溶解狀態,而受溫度影響這種膠質會產生凝結,會從溶膠狀態轉為凝膠狀態,這種凝膠大家都見過,就是煮沸牛奶過後上面形成的奶皮。
  • 愛喝咖啡的你需要知道的——打奶泡的關鍵!在家如何打奶泡?
    想以意式濃縮咖啡機的蒸汽噴嘴打出好奶泡, 要注意幾項事情:1、鮮奶要剛從冰箱拿出來, 或甚至在冷凍庫冰了幾分鐘。2、牛奶至少要2/3杯(150毫升),容器體積至少要有牛奶原始體積的2倍以上(300毫升)。3、將噴嘴置於牛奶表面或最靠近表面處, 如此適量的蒸汽流動可以不停使牛奶發泡。如果在家沒有咖啡機怎麼辦呢?
  • 從零開始學咖啡丨新手必備打奶泡指南,手動打奶器打出的奶泡能拉花嗎?
    對於專業咖啡師來講,有商用咖啡機(意式咖啡機的運作原理和咖啡機結構)幫助,他們能夠在短時間內將牛奶打發至極致,而對於普通咖啡愛好者來說,打發牛奶可能不是件簡單的事情。     今天我們分享兩種打奶泡方式,如何打出完美奶泡? 到底能不能在家裡打出質地完美的牛奶呢?
  • 技術貼|詳細的打奶泡教程
    首先要先有泡所以我們先來打泡:牛奶淹沒蒸汽孔1釐米左右,緩緩的開蒸汽,切記緩緩開,要一切盡在自己掌控之中(熟練以後想怎麼搞就怎麼搞)讓牛奶緩緩的轉起來,這時候部分蒸汽孔就會露出牛奶表面,把外圍空氣充進牛奶,產生奶泡,這時候的奶泡是粗奶泡打完泡之後再來打綿:打綿就是將剛剛的粗奶泡打成很細很細很細的細奶泡
  • 【技術貼】很詳細的打奶泡教程
    首先要先有泡所以我們先來打泡:牛奶淹沒蒸汽孔1釐米左右,緩緩的開蒸汽,切記緩緩開,要一切盡在自己掌控之中(熟練以後想怎麼搞就怎麼搞)讓牛奶緩緩的轉起來,這時候部分蒸汽孔就會露出牛奶表面,把外圍空氣充進牛奶,產生奶泡,這時候的奶泡是粗奶泡打完泡之後再來打綿:打綿就是將剛剛的粗奶泡打成很細很細很細的細奶泡
  • 打奶泡 | 咖啡師經驗,教你如何打奶泡?
    qianjiecoffee由於編輯的同事訴說最近好多愛好者和剛入行夥伴還是比較關心打奶泡的問題 不建議在打奶泡的時候使用溫度計,這樣子會影響打發和打棉過程,長久習慣一定會形成累贅。儘量靠手去測量溫度,加熱過程注意聲音的變化也能預測、溫度越高聲音就會變得越尖銳,練習的時候需要反覆確認、累計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