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在 2015 年推出的「選擇式敘事遊戲」,《奇異人生》(Life is Strange)曾引發業界和玩家的強烈反響。發售至今,屢獲殊榮,斬得 The Game Awards 「年度最佳影響力遊戲」等 超過 75 項的遊戲大獎。現已出售超過百萬份,僅在 Steam 平臺,就累積了 11 萬之多的玩家評測,得到了 96% 以上玩家肯定的如潮好評。
《奇異人生》遊戲在 2018 年 1 月登陸 iOS 平臺,登上了 App Store 美國區的「編輯推薦」。近日,在《奇異人生》最新的更新裡,錄入原作所有章節,並先於主機和 PC 平臺,率先支持官方中文。
阿卡迪亞灣純正的翻譯,允許玩家在移動端,更便捷地「倒轉時間」,影響過去、現在以及未來,來體驗這則動人的現代冒險故事。以開放的心態沉浸其中,珍視「一回目」的感受,耐心、尊重和無條件的愛,能夠讓你獲得對這款遊戲的最佳體驗。
五部劇情的倒帶人生《奇異人生》的故事,圍繞著 Max Caulfield(麥珂茜·考爾菲德)——一個主修攝影的美國女高中生娓娓道來。在離開俄勒岡州的阿卡迪亞灣五年之後,麥珂茜回到自己家鄉,在布萊克威爾學院,開始了嶄新的校園生活。她原本意想的平靜生活,卻被一次在洗手間,用拍立得捕捉到的藍蝴蝶,所突然打破。
藍蝴蝶的魔力,將她拽到了挽救 Chloe Price(歌露兒·普萊斯)——自己兒時最好的朋友的情形中來。也就在這時,麥珂茜忽然發現自己擁有「倒轉時間」的奇異能力,她周遭的一切,隨著超能力而天翻地覆。這對好朋友,不久後,就被捲入到同學 Rachel Amber(瑞秋·安布爾)的神秘失蹤事件中,麥珂茜和歌露兒由此展開了調查,阿卡迪亞灣的黑暗面漸漸隱現……隱秘殘酷的真相,伴著故事有條不紊地鋪張,線索深深淺淺地交錯,慢慢張開:
故事發端《奇異人生》是個有五部劇情的章節遊戲:「蝶蛹」、「分秒必爭」、「混沌理論」、「暗房」、「偏光」,每個章節都有數十個場景。你可以穿越時空、倒帶人生,玩家做出的選擇及其後果,將徹底改變整個故事走向。「與此同時,麥珂茜很快也將了解到,改變過去有時會導致未來發生毀滅性的發展」。
五章劇情開發者對劇情安排的出色拿捏,讓故事的敘事遠遠超出普通遊戲的層面:《奇異人生》更像一部精彩紛呈的圖像化小說,或是一部跌宕起伏的交互式電影。每一個章節收尾,都能將情節衝突恰到好處地推向高潮,並給後續留下懸念,感官體驗近似高分美劇,令人拍案叫絕。
由於《奇異人生》採用逐步推出章節的更新方式,因此,章節之間獨立性強。主創巧妙地用盡草灰蛇線的手法,在故事裡設置「晴天飛雪」、「麋鹿隱現」、「巨鯨擱淺」、「黃昏日食」、「二月當空」等大量象徵、影射、伏筆和暗示,讓劇情保有相當的連貫性和整體性,達成首尾呼應。
「二月當空」《奇異人生》有較高的自由度,容許玩家在地圖上自由探索。涉及的情節之廣、人物之多,可能讓玩家產生畏繁畏難情緒。遊戲因而貼心地設有「麥珂茜日記」、「人物背景札記」、「場景剪影」和「任務提示」,供玩家查閱;每章節開始,還有「前景回顧」,幫你理清劇情線索。其中的「SMS 機制」,對敘事而言,是一種精到的調劑:閱讀主人公與相關角色的來往信息,補充其他角色的視角,方便玩家對人物衝突和並行敘事有更清晰的認知,帶來舒適的敘事節奏感。
人物背景札記《奇異人生》以劇情取勝,所有的交互和玩法,都為劇情服務。「點擊」以實現人物移動,「滑動」來達成四周環顧,通過「觀察」與遊戲中的元素互動,實施「螺旋」完成時間倒轉。遊戲可以交互的物品相當之多,帶來了豐滿的人物形象和豐富的劇情敘事線。對白是劇情的基本組成元素,遊戲內,每個人物都自有其獨特的語言風格和體驗世界的視角,如,麥珂茜便有逗趣的碎碎念和可愛的冷幽默。而在對白之外,通過高互動化的場景,往往能走進一個角色的內心,進入特定人物的房間,與他的私人物品交互,我們能挖出更多值得玩味的信息。
「觀察」交互撥開迷霧、看清真相的線索,往往精妙地埋藏在不起眼的物品和不經意的對話裡,玩家需要仔細地探尋,繁瑣地調查,反覆地求證,來描摹出事件本來的輪廓。《奇異人生》的主要機制,還是「收集線索-破解謎題」式,有燒腦,有恐怖,有懸疑。
「破解謎題」而這款遊戲最大的魅力,在於你的不同選擇,會造成故事人物迥乎不同的命運,帶給劇情地動山搖的結果。「選擇-後果」導向型的敘事情節冒險,帶來多結局模式——玩家既體驗故事,又編寫故事——最終的結局,取決於你的選擇。而選擇行為的造成影響,大多無法直接感知,只能通過隨後人物對話和簡訊來察覺。
諸多的微小抉擇,引人入勝,讓玩家對故事產生共情的代入感;而關鍵的重大抉擇(此時畫面閃爍紅光),摻雜著你對麥珂茜們的複雜情感,這種感情,於情節的一步一步推演中,緩緩積澱,在重要時刻突然集中迸發,澎湃不已,使眼前的抉擇糾葛無比,玩家在或欣喜,或懊惱,或驚悚,或憤怒中,完成一次一次徹底酣暢的情感旅程。
當然,麥珂茜令人欣羨的「倒轉」技能,在很多場景裡,對比不同的結果,都能對稍前所作決定,進行符合意願的「修整」,滿足人心對難以接受、無法釋懷之事的塗改衝動。但《奇異人生》到最後會告訴你,每次回溯時間線的越軌,都會引起小鎮世界的巨大變動:「你願意為改變當初的選擇付出多少代價?」在掙扎和無奈中,遊戲引人催淚,發人沉思。
通關顯然不是作為玩家達成的首要目標,《奇異人生》設置了「收集模式」,在主線劇情行進之餘,遊戲隱秘著的很多場景瞬間期待玩家捕捉,在多回目下,可以在不破壞已走劇情進度下進行。
《奇異人生》劇情開發性造成的「空白」,期待玩家來填補。在每個章節結束時,你都可以看到全球玩家在不同抉擇中的比率,還可以不間斷地將你的遊戲進度分享到社交媒體上,與好友的劇情選擇相比較:在一個個俏皮或揪心的決策時刻,你並非孤身一人。
抉擇比率開發商還另有新意地推出全新的「照片模式」:在行進中,讓麥珂茜停下來,來張自拍吧!在這種模式中,玩家可以輕鬆切換麥珂茜的服裝和姿勢,遊戲提供十多種濾鏡,為你的每張自拍打造獨特的編輯效果。這一模式,與劇情裡,熱愛自拍、隨手攜帶拍立得的麥珂茜,構成有調侃式的行為同步。
「照片模式」融合媒介的開發旨向也就在上個月,鑑於美國總統川普認為,接連爆發的校園槍擊案與暴力遊戲有一定關聯,Games for Change 網站特意製作了 88 秒的短視頻,作出對白宮言論的回應。視頻集中展現了電子遊戲給人們帶來的認知、連接和探險,還有激勵我們創造美好世界的積極感受。採擷眾多體現「遊戲之美」的精彩瞬間裡,第四幕,便來自《奇異人生》第二章中經典的走鐵道橋段,其影響力可見一二。
早在 2013 年 4 月,主創便有了《奇異人生》項目的基本概念,起初遊戲命名為「WHAT IF?」——「要是如何,又會怎樣?」,核心的「回溯」機制已現雛形。2014 年 7 月聯繫到知名的 Square Enix 作遊戲發行。到 2015 年 10 月全章節發布,整個開發走過兩年半歷程。
《奇異人生》選取的題材並不少見,典型的 TellTale 等遊戲,《蝴蝶效應》、《穿越時空的少女》、《時空旅戀人》等電影,諸多的小說,均有摻雜對「倒轉時間」母題的表現。這款來自法國獨立開發商 Dontnod Entertainment 的遊戲作品,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之高的肯定,在於其表現力,高明地融合了遊戲和電影兩種媒介的特點和優勢:講好故事,開放體驗,相當普通的故事,用新奇的手法講得極為生動。
與劇情相近的電影主創展現的是一個 18 歲普通女高中生的日常生活,主人公面帶雀斑,性格靦腆,稚氣未脫,就像是你身邊的朋友,設定有意告別英雄臉譜,遭遇令人感同身受。劇情呈現出的少男少女之間的深厚情誼(本作突出百合向),還有「校園欺凌」、「網絡暴力」、「家庭離異」、「問題少年」等社會問題,與現實生活並沒有太多距離感,這種堅定的手法在其他作品中很少見,遊戲總監 Raoul Barbet 就曾談到:
我們希望這款遊戲帶給大家更多的思考,同時為解決這些社會問題提供一些幫助。
《奇異人生》把「倒轉時空」等科幻元素,作成戲劇化的手段,使情節更有張力,而沒有當成主題。劇情集中探討的青春話題——成長過程中的脆弱與恐懼和跳入未知世界的疑慮——關乎情感,關乎人性。當玩家走過一個一個抉擇點,會漸漸發現,生活中每一個看似微小的選擇,都會給以後的人生,帶來巨大的改變。因為「人只有一種命運」,你總要做決定,也總會後悔。而在你的玫瑰花上投入的越多,最後的選擇也就越難割捨。《奇異人生》是一個值得仔細琢磨、反覆咀嚼的遊戲。
觸及情感略顯倉促的結尾,總體的敘事線性,或許影響到遊戲性;機械決定論構成世界觀,理論上可能不夠自圓其說……這些問題,讓遊戲還是遭到了不少詬病,但小瑕不掩大瑜,《奇異人生》的出現,作為一個成功的嘗試,為行業開拓了新領域,帶來更多的創作可能性,可喜的留下了麥珂茜、歌露兒等眾多可列入遊戲史的人物形象。上架 3 年來,全球的粉絲,通過惟妙惟肖的 Cosplay,別有風味的手繪創作,表達著對這款遊戲的喜愛。
手繪歌露兒(來自 @Kuvshinov_Ilya)初創只有 5 名成員,偏執地追求原創 IP,這款遊戲的成功,對於 Dontnod Entertainment 的生存和發展,極為關鍵。走在嘗試與眾不同的道路上,將「強烈的敘事和艱難的選擇結合起來」,不遠 6 月 6 日,工作室會有新動作——《吸血鬼》(《Vampyr》)。
《吸血鬼》另外,如果你覺得體驗《奇異人生》後感覺意猶未盡,開發商於 3 月 6 日,推出了的系列前傳《奇異人生:暴風前夕》。前傳分三章節,講述時間在首作發生三年之前的新奇故事。
你可以在 App Store 下載奇異人生,遊戲第一章節免費,第二章到第五章需購買 60 元的季票。
註:文中所有遊戲人名、地名、章節名的翻譯,來自《奇異人生》手遊版官方中文。部分配圖來自遊戲官方 Steam 頁面。
小彩蛋:遊戲裡,凱特·馬什憂心的 視頻,在現實網站上真實存在。
來源:少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