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長三角大閘蟹雲拼節啟動現場。通訊員 穆功 攝 |
9月16日,在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及滬蘇浙皖一市三省農業主管部門的共同指導下,首屆長三角大閘蟹雲拼節在上海開幕。在開幕儀式上,太湖、固城湖、洪澤湖、長蕩湖、高郵湖、大縱湖、南漪湖、蕪湖、興化等長三角大閘蟹優質產區聯合拼多多,共同成立「長三角大閘蟹雲拼優品聯盟」,推動長三角大閘蟹產業實現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未來10天裡,這些優質產區的官方旗艦店將陸續登陸拼多多,其間還會舉辦「開湖捕撈」「縣市長直播」「萬人團」等活動,消費者可以通過拼多多的限時秒殺、百億補貼、搜索等入口找到大閘蟹雲拼節相關頁面,下單拼購各大產區的源頭好蟹。
助推源頭好蟹
當天,拼多多還宣布發起「長三角新蟹農計劃」。通過開闢商家入駐綠色通道、產區個性化電商培訓以及提供百億補貼、限時秒殺等流量扶持方式,計劃在未來5年內,幫助長三角大閘蟹產區培育100家電商龍頭企業、1000家電商商家,並且創造200億元的線上增量市場。
為了規範大閘蟹電商市場、統一產業標準,拼多多還聯合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共同制定「長三角雲拼大閘蟹產業標準」,優化養殖模式,完善大閘蟹電商銷售標準。一方面幫助蟹農節約養殖成本,另一方面規範商家,打擊以次充好、蟹繩注水、虛假宣傳等行業亂象。
據悉,雲拼節將首次在行業內推出大閘蟹「足斤足兩」概念:商家承諾足斤足兩之後,將在標題頁和詳情頁顯示足斤足兩標籤。消費者在收到商品後,可以對螃蟹去繩後稱重,損耗高於行業標準以上(失水率超過7%),平臺將會進行賠付。
「新蟹農計劃」讓蟹農變蟹商
想要打造源頭好蟹,改變流通環節、打造產品品牌是路徑之一,與此同時,真正改良養殖端、重構大閘蟹利益分配鏈條同樣重要。
目前,大閘蟹的銷售主要依靠線下收購商來完成。在大閘蟹線下流通渠道中,有多個環節。層層加價,最終消費者為高價買單。反之,中間商通過壓低收購價格、提前預售蟹卡等方式,將市場風險轉嫁給蟹農。
此次,拼多多發布的「新蟹農計劃」,讓蟹農看到了希望。蟹農在平臺的幫助下,轉型成為大閘蟹電商商家,通過平臺直接對接消費者。一方面獲取了流通環節的利益,另一方面直接面對消費者,可以依據消費需求,優化源頭養殖模式。
「通過從培訓、入駐,到資源扶持、流量傾斜在內的一攬子新蟹農計劃,帶動一批優質的新蟹農,成長為地方代表性企業,並且用2到3年的時間,助力各大主產區形成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公用品牌,真正幫助更多優質湖區的大閘蟹走向消費者。」拼多多副總裁陳秋表示。
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拼多多從農業起家,拼多多前身正是主打水果拼團的拼好貨。「腳上有泥,身上有土」一直是拼多多的底色。數據顯示,2019年,拼多多的農產品和農副產品的成交額達到了1364億元,成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
從把大閘蟹搬到線上、給予流量支持,到聯動十大湖區成立優品聯盟,再到培養新蟹農,並聯合制定線上化流通產業標準,拼多多正在形成一整套大閘蟹一體化的樣本。
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大閘蟹項目只是拼多多助力長三角農業一體化的開始,通過大閘蟹一體化的樣本,未來拼多多還將探索更多品類,深度助力長三角特色農產品上行。」拼多多副總裁陳秋表示。記者 毛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