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劉嘉敏 通訊員 高鵬 汪朝暉)灣區樞紐,萬象羅湖,一束束象徵兒童友好的藍色之光點亮了京基100、平安銀行大廈、地王大廈、國貿大廈、東門步行街、羅湖口岸、蓮塘口岸等多個深圳地標建築。11月20日晚,深圳市世界兒童日亮燈活動在羅湖舉行。
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的「深圳樣本」
亮燈活動在紅嶺小學學生管樂團演奏的「童話地球」和「召喚英雄」以及螺嶺外國語實驗學校合唱歌曲《我的創意我的夢想》中拉開序幕。當晚8點,20名羅湖區兒童代表和20名深港跨境學童代表用象徵兒童友好的藍色之光點亮了京基100、平安銀行大廈、地王大廈、國貿大廈、東門步行街、羅湖口岸、蓮塘口岸等多個深圳地標建築。「40年再出發,點亮兒童未來」的活動主題和「打造兒童友好型城市」等字樣呈現在地標建築上,閃耀在夜空,把鵬城的夜晚點綴得格外美麗。
深圳市婦聯主席、市婦兒工委副主任馬宏指出,今年深圳市世界兒童日亮燈活動特別選在改革開放先行區——羅湖舉行,羅湖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民生福祉,關愛兒童成長,走出了一條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的羅湖之路。「40年再出發,我們相聚羅湖,用象徵兒童友好的藍色燈光點亮羅湖區的主要地標建築,再次向世界承諾深圳尊重兒童權利、倡導兒童優先、打造兒童友好型城市的決心和信心,向全社會傳遞尊重兒童、關愛兒童的聲音。」
據了解,2015年底,深圳率先提出系統性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以來,貫徹兒童優先原則,倡導「從一米的高度看城市」「讓城市為兒童而建」。經過五年的實踐探索,得到高度的社會認同,產生了政府、社會、兒童和家庭多方受益、各方共贏的社會效應,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的「深圳樣本」初步形成。目前,全市已授牌各類兒童友好基地111個;建成公共場所母嬰室845間,市級示範點84間;建立婦女兒童之家713個;建成各類公園超千座並逐步增加完善兒童活動空間和自然教育等設施場所;各級各類兒童友好試點295個。去年6月,「深圳創建兒童友好型城市」從全國330個申報項目、22個入圍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首屆「中國城市治理創新優勝獎」。
積極探索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的羅湖模式
傾聽兒童聲音,讓兒童參與天橋改造設計,深中、鵬興天橋的「雲朵」設計元素深受孩子們喜愛;田貝天橋成為兒童友好天橋建設的「羅湖示範」......近年來,羅湖以城區更新、項目改造等為契機,在全市率先制定《羅湖區棚改區兒童友好型社區導則》,將兒童友好理念引入「二線插花地」等棚改項目,探索將棚戶改造區建設成為標杆性兒童友好型社區。選定田貝、深中、鵬興等3座距離學校、幼兒園、公園等較近、兒童出行度高的天橋,創新建設「兒童友好示範天橋」,積極探索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的羅湖模式。
此外,羅湖出臺《深圳市羅湖區被侵害未成年人「一站式」辦案機制實施方案》,推動成立羅湖區未成年人「一站式」保護中心,為被侵害未成年人提供身體檢查、偵查詢問、證據提取、心理疏導等「一站式」服務工作,切實做到對未成年被害人的司法保護全覆蓋。區、街道、社區三級聯動,針對跨境學童、困境兒童、特殊兒童等不同群體,創新定製各類具有特色的兒童友好服務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