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鐵山港區打造臨港產業集群觀察

2020-12-21 廣西日報

載滿貨櫃的貨船徐徐靠岸,巨大的龍門吊不停作業,運轉車來回穿梭;與碼頭相連的工業園區,生產車間機械轟鳴,項目建設現場數千工人同時施工;投資40億元、連接市區的向海大道通車在即……走進北海市鐵山港區,發展態勢令人振奮。

近年來,鐵山港區以產業集群為抓手,促進要素集聚,謀劃臨港大產業,初步形成石化產業、新材料產業、玻璃產業、林紙產業等四大千億元產業集群。今年1—10月,鐵山港(臨海)工業區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757.9億元,同比增長7.9%,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2億元,增長123.6%。

當下,鐵山港區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百倍信心跨進向海經濟大時代。

龍頭帶動,吹響項目「集結號」

「目前700多名施工人員正在作業,總控室、配電室主要設備已經進場,項目完成了八成,其中硫酸鉀項目預計年底可點火投產。」近日,在鐵山港(臨海)工業區川化項目建設現場,川化天禾副總經理唐彬指著一棟棟拔地而起的廠房告訴記者。

川化項目是去年「川桂合作」協議籤訂後四川省骨幹國企入駐廣西的第一個產業項目,是自治區「雙百雙新」產業項目,設計年產48萬噸硫酸鉀,分兩期建設。「這個項目雖然投資只有13億元,但它拉動的項目和產業,將超過百億元。」唐彬說。

石化產業是鐵山港區打造的四大千億元產業之一,目前在園區已有投產企業4家,分別以中石化北海煉化和廣西液化天然氣(LNG)為龍頭,形成和源石化、新鑫能源等下遊配套產業項目集群。今年以來,為全面加強石化產業集群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工業區通過支持煉化結構調整改造項目建設,推動傳統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加強引進相關企業和項目。投資125億元金山化工玻璃生產配套暨傳統鹽化工升級改造項目於今年4月籤約,投資105億元鼎龍集團年產60萬噸氯化法鈦白粉項目於今年5月籤約;自治區「雙百雙新」項目三聚100萬噸/年先進生物液體燃料項目和瑞和環保生物柴油及深加工項目已經開工建設,建成後將是廣西最大的生物質先進燃料生產基地。

「園區正在形成以原油加工為源頭,烯烴、芳烴為下遊,延伸精細化工和終端化工應用產品產業鏈,形成煉油化工一體化臨港石化產業基地。」鐵山港區委書記餘興國說,在貫徹落實自治區「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發展思路的具體實踐中,鐵山港區已初步形成石化、臨港新材料、玻璃、林紙四大千億元產業集群,引領帶動海洋裝備、港航物流、加工貿易、表面處理等四大百億元產業發展,形成「4+4」產業格局。

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鐵山港區吹響了項目「集結號」。在已落地的信義玻璃、北海煉化、斯道拉恩索、北部灣新材料公司等重要企業之後,2019年又新籤項目47個,項目投資總額971.87億元;今年1—10月,完成籤約項目18個,籤約項目合同投資總額3340億元,提前超額完成年度1000億元的目標任務。目前,正在重點推進56個產業項目,總投資達6250.15億元。

海陸統籌,內聯外通「快車道」

太陽紙業350萬噸林漿紙一體化項目是鐵山港區謀劃「千億林紙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總投資228億元,建設包括文化紙、生活用紙、白卡紙、特種紙在內的全系列紙張產品,分兩期建設,項目全部投產後可實現年營業收入200億元。

「最初只計劃投資100億元,後來追加到了228億元,現正謀劃提升到368億元。」太陽紙業總經理馬林告訴記者,不斷加碼投資,緣於在投資建設過程中,對這個區域的區位優勢、政策優勢、市場資源再發現。

經過重新評估和研判後,太陽紙業把原計劃投在其他地方的項目,放到了鐵山港。「國際港口、深水碼頭、海鐵聯運,完善的基礎設施正在改變著鐵山港的資源稟賦。疊加優勢下,產品將贏得市場主動權、定價權。」馬林介紹,藉助鐵山港碼頭航運,大大降低原材料進口成本,同時通過海鐵聯運以及西部陸海新通道,產品可快速到達內陸市場和海外市場。

北海港是我國西南地區的重要出海口,鐵山港是北海港的主要港區之一。此前因不通鐵路,貨物下船後,只能依靠汽車「螞蟻搬家」。今年4月,鐵山港進港鐵路專用線通車,打通了海鐵聯運「最後1公裡」,來自印尼、菲律賓的鎳礦,澳大利亞的煤炭下船即可接入鐵路連接南昆、湘桂、黔桂等鐵路運往我國中西南地區,而來自中南、桂東南地區的白糖、紙製品也可取道鐵山港,發往東南亞、日本等地。海鐵聯運實現無縫銜接,省時省力省錢,每裝一列車可壓縮6小時,每噸可節約成本6元。

《北海市向海經濟發展規劃(2018—2035年)》提出,將鐵山港區發展成為面向東協、連接西南中南、通達珠三角的以服務臨港工業為主,兼顧轉運、保稅、加工等多功能的現代化航運物流樞紐。

目前,經過海陸統籌發展,港口設施建設取得新突破。其中,2個泊位擴大開放通過北海市口岸辦預驗收;2個泊位職業健康、安全設施通過驗收;西港區北暮作業區南7號至南10號泊位工程項目通過核准。松旺至鐵山港東岸高速公路建設順利推進,連接市區與港區的向海大道主道已全線試通車。

「隨著鐵山港內聯外通能力增強,吞吐能力也日益提升。」北部灣港股份公司北海港分公司副總經理梁韶光介紹,今年1—10月,港口貨物吞吐量累計完成2220.79萬噸,同比增長11.70%;其中貨櫃吞吐量42.04萬標箱,同比增長37.67%。

優化服務,提升發展「軟實力」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可改善地方「硬環境」,增強對優質企業的吸引力,但企業能否安心紮根,優化服務提升「軟實力」是關鍵。

「剛到北海時,舉目無親,政府給我們提供了臨時辦公室,用於接待、洽談,解決了我們所面臨的問題。」馬林告訴記者。如今,走進鐵山港區辦公大樓,在一樓大廳的顯眼位置,擺放著琳琅滿目的紙業相關書籍、紙杯、飲料包裝盒等系列產品,牆上則是公司簡介、企業文化材料,二樓還有一間辦公室供該公司專用。

「去年我們組建了600人的抓項目小組,其中有一半是退休的老幹部、村幹部和生產隊長。」鐵山港區區長龍起雲說,為了讓企業儘快落地、開工、投產,鐵山港區成立了項目「大幫辦中心」,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將服務前移到環保評估、可研編制、規劃許可等更專業的內容。

同時,通過零花費、零見面、零紙張在線完成對企業指導、解答和填表工作,進入全程無紙化辦理,做到「網上事情網上辦」「一次辦」。以「一個項目、一個團隊、一份辦證程序、一份材料清單、一份編制單位庫」,將審批窗口的諮詢指導工作提前至幫辦階段,企業開辦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籤約只是『訂婚』,項目落地、建設才是真正的『結婚』。」鐵山港區副區長羅虹告訴記者,如川化項目考察團到鐵山港實地考察後,立即敲定投資意向,隨即用3天時間完成項目選址,僅用40天即進場施工,創造了北海項目落地建設的最快速度。「這樣的『閃婚』,是我們優化服務提升軟實力的結果。」羅虹笑著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北海市鐵山港區多頭並進,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本網鐵山港訊(李知謙)2020年以來,北海市鐵山港區為打贏脫貧攻堅戰,通過搭建就業平臺、加大就業幫扶、發揮信貸「造血」功能等舉措,多頭並進拔窮根。搭建創業平臺,點燃致富夢想。鐵山港區土地平緩,具有蔬菜種植的優勢,為了幫助貧困戶實現創業致富夢想,在南康鎮建設了1000畝夢想創業孵化基地,為創業者及貧困戶搭建培育、種植、技術指導、培訓、銷售「—站式"服務創業孵化平臺,探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扶貧之路。基地降低創業門檻低,貧困戶只需繳納1500元—3000元的薄膜押金,即可入駐基地,享受一站式創業服務。
  • 記北海市鐵山港區南康鎮秋風塘村黨總支書記許子傑
    2020年07月30日 23:45 來源:自治區退役軍人事務廳官方微信公眾號 編輯:樊成甫 2012年,在部隊獲得諸多榮譽的許子傑從部隊退伍, 2014年,許子傑成功競選擔任鐵山港區南康鎮秋風塘村黨總支書記
  • 上海臨港新片區首發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項規劃,將建成千億級產業集群
    記者 方卓然2020年12月11日,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的《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項規劃(2020-2025)》全球首發,根據規劃,到2025年,臨港新片區要基本形成智能網聯汽車相關多維度
  • 2025年臨港建成千億級智能汽車產業發展集群
    這樣的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測試,如今在臨港新片區正越來越多。  12月11日,《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項規劃(2020-2025)》全球首發。規劃提出,到2025年,臨港的智能網聯汽車相關產業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  5年後整車產量超百萬  智能網聯汽車,無疑是時下最受關注的前沿產業之一。
  • 上海正式發布規劃,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在臨港新片區發展
    來源:一財網《規劃》提出,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發展,把臨港新片區打造成為承接整車企業產業技術轉型布局的承載空間。為了滿足臨港新片區不斷集聚發展的人工智慧、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等產業需求,緊跟上海市汽車產業「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的發展趨勢,臨港新片區在各相關委辦局、專家的支持下,特別編制和發布了智能網聯汽車專項規劃。
  • 臨港新片區發展文旅產業有哪些優勢?
    同時,他指出,臨港新片區還擁有以關鍵技術核心為突破口的前沿產業集群,以及集海運、空運、鐵路、軌道交通等於一體的交通優勢。此外,相對豐裕的土地資源和自然環境等天然優勢,都是臨港新片區發展文化產業的良好基礎。胡志強說,再加上產業、稅收等政策的加持,臨港新片區在吸引具備國際影響力的文化企業和機構落戶方面具備得天獨厚的條件。
  • 臨港新片區「十四五」:形成3~5個千億級前沿產業集群
    2025年,臨港新片區的前沿產業總規模力爭達到6000億元左右,形成3~5個千億級產業集群。12月18日,《臨港新片區前沿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發布。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黨工委委員、專職副主任吳曉華表示,「十四五」期間,新片區經濟規模和經濟密度要明顯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同時加快建立自主可控安全的前沿產業集群,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4+2+X」產業體系臨港新片區要構建的前沿產業體系,包括「4+2+X」。
  • 圖解《臨港新片區前沿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12-21 20:41:00 來源: TrendForce集邦 舉報   12月18日,《臨港新片區前沿產業發展
  • 《臨港新片區創新型產業規劃》:2025年建立比較成熟的投資貿易自由...
    「《產業規劃》」)有關情況,上海市金融工作局總經濟師陶昌盛介紹了臨港新片區金融產業規劃制訂工作,以及未來臨港新片區將加快落實「金融30條」和推動金融改革開放創新的舉措。「7+5+4」是指「七大」前沿產業集群、「五大」現代服務產業集群和「四大」開放創新經濟業態,具體而言分別是:聚焦產業鏈核心環節和價值鏈高端地位,以重點「布局」帶動「全局」,集聚發展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民用航空、智能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綠色再製造等前沿產業,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打造創新發展的「點火器」;以強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為導向,重點發展以新型國際貿易、跨境金融服務、現代航運服務
  • 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發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項規劃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上海12月11日電 (記者 李姝徵)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以下簡稱臨港新片區)官方11日發布《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項規劃(2020-2025)》(以下簡稱《規劃》),將支持全應用場景的智能汽車示範運行
  • 24個生物醫藥產業項目落戶臨港新片區
    【製藥網 行業動態】據悉,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生命藍灣生物醫藥特色產業園」已於9月10日正式開園。嘉和生物、潤佳醫藥等24個重點產業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160億元。   另外,「臨港新片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服務站」、「臨港新片區藥品創新服務基地」、「臨港新片區生物醫藥產業聯盟」等功能性平臺和行業組織的落地,也進一步助力生命藍灣的生物醫藥產業朝著特色化、集群化發展。   生物醫藥產業被稱為「朝陽產業」,近年來在政策利好支持下,生物醫藥產業得以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帶動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的發展。
  • 臨港發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項規劃,二期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區同步啟用
    新民晚報訊(駐臨港記者 楊歡)今天(11日),《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項規劃(2020-2025)》正式發布。 規劃指出,力爭到2025年,在臨港新片區基本形成智能網聯汽車相關多維度、多領域產業鏈體系,推進產業技術水平和產業規模居全國領先地位,建設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智慧交通示範區和國內領先現代產業集聚區,建成千億級智能汽車產業發展集群。
  • 打造「下一個增長極」!上海臨港新片區三年新增投資3000億
    11月11日,為充分發揮上海市國資國企在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建設中的示範、引領和帶動作用,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向上海市各監管企業、委託監管單位及各區國資委印發了《本市國資國企積極投入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建設行動計劃(2020-2022年)》(下稱《行動計劃》)。
  • 【區勢觀察】交通樞紐+產業集群,看廣州花都如何打造化妝品高質量...
    【區勢觀察】交通樞紐+產業集群,看廣州花都如何打造化妝品高質量發展示範區金羊網  作者:周聰 花宣  2021-01-08 未來,隨著花都化妝品產業「一核四園多個基地」的戰略規劃,花都化妝品產業發展也將走向集群發展、產業化、規模化運作。
  • 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項規劃(2020-2025)」正式發布
    為了滿足臨港新片區不斷集聚發展的人工智慧、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等產業需求,緊跟上海市汽車產業「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的發展趨勢,臨港新片區在各相關委辦局、專家的支持下,特別編制和發布了智能網聯汽車專項規劃。
  • 臨港新片區正式發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項規劃 將建成千億級智能...
    《規劃》按照世界眼光、國際標準、臨港新片區特色的建設理念,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以需求為牽引、適度超前謀劃,力爭到2025年基本形成智能網聯汽車相關多維度、多領域產業鏈體系,推進產業技術水平和產業規模居全國領先地位,基本建成產業創新生態、政策法規制度和支撐保障體系,力爭實現建設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智慧交通示範區和國內領先現代產業集聚區的三大目標,建成千億級智能汽車產業發展集群
  • 臨港新片區「生命藍灣」24個重點產業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達160億元!
    臨港管委會供圖(下同)啟幕會上,中科院上海有機所臨港分子智造研究院、嘉和生物、潤佳醫藥等20餘個高能級產業項目籤約,總投資額達160億元,涵蓋分子合成、免疫藥物、細胞治療、重點疫苗、CDMO、CRO、3D列印等生物醫藥產業的前沿領域。
  • 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項規劃發布
    發展目標力爭到 2025 年,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相關多維度、多領域產業鏈體系基本形成,產業技術水平和產業規模居全國領先地位,產業創新生態基本構建,政策法規體系和支撐保障體系基本建成,建設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智慧交通示範區和國內領先現代產業集聚區目標基本實現,建成千億級智能汽車產業發展集群。
  • 松旺至鐵山港東岸高速公路建成通車
    12月18日,松旺至鐵山港東岸高速公路通車現場會在博白縣松鐵高速龍潭收費站外廣場舉行,標誌著松旺至鐵山港東岸高速公路正式通車。松鐵高速項目起點位於玉林市博白縣松旺鎮周北村,接已建成通車的玉林至鐵山港高速公路,向南經龍潭鎮,終點位於北海市合浦縣白沙鎮雞公埇,接已建成通車的合浦至山口高速公路。全線採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瀝青混凝土路面,路基寬26.5米,設計行車速度120公裡/小時。全線共6座大橋,3處互通式立交,1處監控分中心,1處收費站,1處養護工區,1處停車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