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魚疾病與治療!

2021-12-23 水族總管

龍魚的常見疾病給魚友們造成了很大的困擾,整理幾種常見疾病及應對的方式,希望能對各位魚友有幫助。

但是希望各位魚友一定要明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症下藥,萬萬不可盲目採取治療手段。

趴缸的成因:

(1)水質的大幅度波動:多見於大量換水,大量更換清洗濾材,從而引發的水質大幅度動蕩。老水缸換水過後更容易出現。老水缸的PH值越低,換水後PH值波動超過0.4時很容易出現。新龍入缸出現的趴缸現象等。這都是水質不適的直接反應。 

(2) 魚缸內外環境的大幅度改變:龍魚對周圍環境的變化比較敏感。包括水族箱內部環境的變化。比如增加或者減少了混養魚,設備的變動,水流,光線強弱的變化,以及水族箱外部環境的改變都會造成龍魚的緊張,從而有趴缸現象的發生。

(3)疾病:因為疾病龍魚往往也會有趴缸的現象,這種趴缸的現象有別於以上兩種。應該仔細觀察龍魚的體表有無明顯的變化,食慾的好壞往往最能說明問題,另外白天經常趴缸而晚上比較正常的龍多是由於精神問題造成的。

(4)精神緊張:龍魚的精神緊張和環境的變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又有一定區別。因為在自然界中,任何生物都存在天敵,使它們的精神時刻處於戒備狀態。這是精神緊張產生的緣由,周圍有些異常聲光信號的突然出現,使龍魚受到驚嚇,從而會伴隨趴缸。

處理方法:

本著刨除誘因的原則。

(1)保持水質的穩定,避免大量換水,老化的濾材要用原缸水少量分批清洗或者更換。避免硝化系統的破壞造成的水質不穩定。換水速度不宜過快,保持規律性換水。

(2)保持環境的相對穩定。一旦龍魚入缸一定要克制自己試圖改變的欲望,環境的穩定對於穩定龍魚情緒,促進龍魚食慾都非常有利。

(3)仔細觀察對症治療,龍魚恢復了健康也就擺脫了趴缸的困惑。

(4)儘量避免水族箱周圍異常聲音和景物的突然變化。

龍魚掉尾的原因:

1.缸內底部沒有衝浪泵,龍魚運動少,達不到自然運動狀態。

2.遠程運輸過程中,空間太小,龍魚強行運動,造成掉尾。

3.魚缸太小,龍魚平時活動受限,造成掉尾。

4.投食沉底的食物或鑽底的活食(如泥鰍),龍魚經常頭朝下,彎身找食物,久而久之,自然掉眼掉尾。

5.缸內有朝下流動的水流,如過濾的回水管,如果在水面上部,龍魚經過該處,尾部容易受到向下的力,造成掉尾。

糾正龍魚掉尾的方法:

1.缸內底部加一衝浪泵,使水流動起來。強迫龍魚運動,且有上推龍尾的衝力。

2.儘量縮短運輸時間,增大運輸空間,時間越短,空間越大,龍魚受屈越小。

3.換個大一點,寬一點的龍缸。養得起龍魚,別捨不得買缸啊。

4.投食浮於水面的食物,沉底活食,用彈力較小的小夾子夾住,用強度大的塑料線,吊於水面上,可以預防掉尾和掉眼。

5.把過濾的回水管,儘量改在魚缸底部,形成向上的水流衝力,龍尾自然上揚。

病因:

1.龍的眼受傷,受到結核菌、弧菌的侵入變成白朦。
2.水質不良或氫進入魚體,也會變成白朦和混濁的。

症狀:

初期眼有白霧軟象,見到一層白色的膜,中間眼球混濁;未期眼腫脹並有白色棉絮錐形物。如果治療不及時會做成失明。

治療龍魚蒙眼的方法:

初期——換水,每次換3分1,換水時注意溫差;加鹽,濃渡100升水放300克鹽;升溫到32度,每3天換1次水,換水後適當補小量鹽。

晚期——必須放藥。用晶寵朦眼腫嘴治療劑,針對魚兒因細菌蒙眼和皮膚黏液失調病,主治觀賞魚眼睛發白,腫嘴等,以大黃提取物為原料,多種安全易降解殺菌有效成份精製而成,魚兒病重時可能導致瞎眼,鰭條腐爛,鱗片脫落,呼吸困難甚至死亡。

病因:

龍的外傷有:眼球擦傷,鱗片掉落,鰭受傷等,原因有魚缸的巖石,沉木水泵碰撞導致受傷,還有的是撈魚時,跳出摔到,撞到魚缸的框,打鬥等原因引起外傷。

病狀:

外傷不十分可怕,可以使用沐德森康王1號,對於水質引起的革蘭性陽性,陰性菌有殺滅作用,100公斤水用一克,白色粉末,可以塗抹傷口,藥浴,拌料,整缸下藥都是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純微生物提取,不產生抗藥性。可以治療的同時防止發生感染,尤其是黴菌和其它細菌的二次感染,所以一定要保持魚缸的良好水質。龍魚對很多藥都很敏感。

症狀:

鱗片邊緣出現腐蝕,呈現鋸齒狀,嚴重時完全將第一鱗框溶解掉

魚種:

金龍>紅龍多見,成龍>幼龍多見,過背金龍成魚最多見

原因:

水質過老、細菌感染、維生素缺乏

治療:

換水,加入沐德森龍魚活力素,龍魚在生長的過程中,天然餌料中維生素不平衡和缺乏,導致龍魚可能精神不佳,光澤不夠,需要定期的補充維他命,可快速補充自來水養魚所缺少的營養成分,能有效防止脊椎彎曲,提高龍魚抵抗力,是龍魚日常維護必備的佳品。

病因:

1.由於餵食不當、殘餘餌食腐敗以及龍魚排洩物汙染等,都造成水質惡化,水中氨(NH3)、亞硝酸(NO2)、硝酸鹽(NO3)濃度過高,而使水中氧量降低。

2.活動空間狹小——龍魚在成長階段,除了須注重營養,並且要有良好的活動空間。基本上水族箱長度要魚只長度的3倍,若低於此基本條件,龍魚在有限空間必須不時迴轉才能遊動,而影響到鰓部正常運作,長久之下,即會造成翻鰓。

3.溫度變化——未能保持衡溫,過冷或過熱,鰓部敏感而造成。

4.不正當使用揚水器也會做成翻鰓。初期可觀察出龍魚鰓緣軟質部位合動不順暢,呼吸頻率不正常,並且軟質部位會略增長,第二鰓蓋會略微凹陷,最後軟質部位翻卷,而使得魚的鰓瓣曝露於水中。嚴重時會有呼吸急促、浮頭、不進食,呈現虛脫狀態。最後鰓瓣受細菌感染,而影響到鰓絲正常功能,窒息而亡。 

治療方法:

(1)初期:當發現龍魚呼吸不順暢,立即以漸進式方法改善水質。即每2到3天換水百分之20水量,並加強氣泵打氣,利用氣泡石、增加水中溶氧量。

(2)中期即鰓軟質部位略微翻卷,而且尚未硬化時期。在此階段除了勤換水,加強打氣,並且需要以物理治療,即增設揚浪器,加強水流。因為龍魚類有逆遊習性,龍魚藉此水流衝激,約有百分之五十治癒機率。

(3)末期即鰓軟質翻卷部位已經完全硬化,在此時期唯有動手術,將翻卷部位剪除一途。

龍魚地包天可分為「先天型」與「後天型」兩種。先天型戽鬥,顧名思義是天生的,從稚魚時便可以看出上顎短、下唇(下巴)長的戽鬥,因此爭議性較小,通常愛龍族不會選購這樣體形的龍魚。

(一)飼育環境過於狹小

後天型戽鬥形成的原因,首推飼育環境過於狹小。因為生活環境過於狹小,使龍魚必須不斷巡迴遊動,甚至是急轉倒退遊動,或頂著玻璃擺動,這樣會造成呼吸急促、下巴閉合較開,且較快的情形,如此下唇的功能性增大,使得龍魚下巴向前,且朝上生長,最後形成戽鬥。

(二)長期處於飢餓狀態

龍魚長期處於飢餓狀態,成長緩慢也會造成戽鬥。由於飢餓,欲乞求主人投喂,因而在正面快速遊動,甚至頂著玻璃,而造成下巴徒長,這種情形較常發生於水族館飼養的龍魚,愛龍族較少發生。

(三)較常餵食浮上性活餌

餵食浮上性活餌,例如:蟋蟀、青蛙、麵包蟲等活餌。由於浮上性活餌會在水面上漂動,牠們同時也是龍魚的最愛,因此龍魚經常上浮快速搶食,再加上動作大,下巴經常離水,也會形成戽鬥。

(四)雄魚的生理機制變化

由於龍魚是由雄性來負責口孵,為了增加喉袋容積容納更多仔龍,加長下巴是自然的生理機制。

起因:

疏於換水的工作、水質變差,氨的積累。

症狀:

其病菌附身在魚的傷口處,為灰白色。肉眼可看出在魚的傷口,有如棉絮纖維覆蓋般,魚只遊動不穩健並會磨擦底材或缸壁止癢,身體慢慢虛弱、食慾減退,逐漸衰竭而死。

治療方法:

可以鹽浴法並配合高溫治療,或選用晶寵白毛白棉治療劑,本品由十二味中藥科學配比,適用於魚體受傷,細菌及水溫劇烈變化導致魚體抵抗力下降而引起的膚黴、白毛、白棉、鰓黴等真菌疾病,本品綠色天然,對魚體及環境無不良影響。

病因:

酸鹼跟溫度的突變、劇降的水溫、氨的積累、細菌感染。最常襲擊十—二的幼魚,不過偶爾也會有成魚得此病。此乃十分危險的病症,為幼龍魚的首號殺手。

症狀:

龍魚在轉彎時可清楚看到幾片魚鱗突出來,受影響的魚或許會停止進食。與此同時,魚的顏色也會轉暗、很快地,更多的鱗片會突出來,魚亦顯得格外的腫脹跟肥胖。這在你由上往下看時尤其明顯。當肩部(即頭部後面)的鱗片突出寸,這表示魚已經進人此病症的末期了。有些魚可能還會失去保持平衡的功能呢。如果不及寸治療,魚會於四—五天內死亡,死去的魚會因為鱗片再次變平而恢復正常的外形。

治療方法:

把病魚隔絕開來,另置於一復原缸裡。這是因為水族箱兩成的魚有時候可能會在同一時間裡得到此病。接連五天,每天使用沐德森龍魚治療劑,專門針對龍魚各種疾病的全能特效藥,龍魚養殖場多年實踐配方,療效顯著,安全可靠。同時還得把水溫增高到三十三攝氏度。在這五天的療程進行當中,停止給龍魚餵食,並增加氧氣設備。這是因為分解在水中的氧氣會隨著溫度的增高而下降。
如果及早予以治療,魚兒復原的機率是頗高的、除了鱗片會扁平下去外,復原中的魚也會開始進食,要不然的話,讓魚休息兩天才再開始另一輪五天的療程。

起因:

如果毛病不是由其他疾病引起,那麼問題可能是魚鰾的機能失常,也可能是是運動不足和過量投餌,導致胃腸障害(糞和脂肪阻塞著魚鰾裡面的空氣不能調節而太多空氣在裡面才使魚腹向上,還可能是因為先天性平衡失調,也可能是是水中的氨氮過多,使魚中毒。

症狀:

魚不能控制它們在水裡的位置,有時只有盡最大的努力才能從水底升起來;有時不能離開水面,甚至在水面上倒置。

治療方法:

對於這種狀況,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所以把水溫提高是希望幫助腸胃活動好一點和魚也會比較活發從而回復調節機能,用沐德森益生菌(酸奶)混合餌來喂,調整腸道。
由於此病是冷水誘發的,把溫度略微升高加上中度(1%)的鹽水浴常常能緩解病症。投餵水蚤或蟲子改善消化有助於治療。加強換水,保持水質穩定,試投餵各種抗生素。

起因:

情況一、營養缺乏。這是長期飼食同一種飼料或餌料所造成的營養性疾病。

情況二、體內原生蟲。由原生蟲之寄生所引起(頭槽絛蟲、毛細線蟲、六鞭毛蟲)

症狀:

感染魚只會有抖動身體、不安、食慾減退的狀況產生。

治療方法:

情況一、營養缺乏:可先以「維他命」補充其營養並觀察是否有明顯改善。

情況二、體內原生蟲:可用晶寵頭洞治療劑,專門針對熱帶魚容易出現的頭洞、穿孔。

相關焦點

  • 龍魚各種常見疾病與治療
    新龍入缸出現的趴缸現象等。這都是水質不適的直接反應。 (2) 、魚缸內外環境的大幅度改變:龍魚對周圍環境的變化比較敏感。包括水族箱內部環境的變化。比如增加或者減少了混養魚,設備的變動,水流,光線強弱的變化,以及水族箱外部環境的改變都會造成龍魚的緊張,從而有趴缸現象的發生。(3)、疾病:因為疾病龍魚往往也會有趴缸的現象,這種趴缸的現象有別於以上兩種。
  • 龍魚各種常見疾病與治療大全(上)
    比如增加或者減少了混養魚,設備的變動,水流,光線強弱的變化,以及水族箱外部環境的改變都會造成龍魚的緊張,從而有趴缸現象的發生。(3)、疾病:因為疾病龍魚往往也會有趴缸的現象,這種趴缸的現象有別於以上兩種。應該仔細觀察龍魚的體表有無明顯的變化,食慾的好壞往往最能說明問題,另外白天經常趴缸而晚上比較正常的龍多是由於精神問題造成的。
  • 這是龍魚疾病秘方大全嗎?
    淺談龍魚疾病——雙重治療方法龍魚從九十年代進入中國以來,以吃食兇猛、外形霸氣、名字富貴、體格健壯、容易飼養、優雅中而不失王者之氣的特點徵服了眾多觀賞魚愛好者
  • 龍魚凸眼如何治療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龍魚之家」,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各種養魚知識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導致龍魚凸眼有以下幾個原因:如果想要避免龍魚凸眼就要做到:1、找出龍魚撞缸的原因,是由於水質改變引起的還是由於魚缸中的魚只打架造成的,如果是水質的問題就要保證水質溫度、PH等的穩定,換水量要少而多次,如果是打架造成的則需要隔離出來,不要再混養了。
  • 龍魚吐胃袋怎麼辦?
    現在,小編就來為大家詳細解析一下龍魚吐胃袋的原因、治療及預防說明。吐胃袋詳解龍魚吐胃袋是由於某種原因造成了龍魚胃部不適,進而將胃酸包膜吐出來的一種行為,這種行為有點接近人類暈車嘔吐的現象。其根本原因是龍魚胃部不適進行的一種自我調整。如不能及時處理的話會對龍魚造成非常大的傷害。
  • 龍魚為什麼突然就不吃食了?
    今天我們來聊一下龍魚為什麼會不吃食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重點講到後來就只有三個字,哪三個字呢?就是龍魚它不舒服。那龍魚為什麼會不舒服?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具體的原因。那這種情形要怎麼去治療呢?其實這個也不用治療,就讓龍魚休息,水質不良的話你就把這些壞水放掉,換多一點水,然後加水要慢一點,注意控水調溫,水質就不會震蕩太多。剛換完的時候記得要加溫,增加龍魚的代謝。記住大多數熱帶觀賞魚的抵抗力與溫度上升的變化是正相關的。溫度上升對它們來講,對身體的抵抗力會好很多。
  •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亞洲龍魚(金龍魚)
    本試驗利用建立的工廠化循環水系統首次開展亞洲龍魚(本文專指金龍魚)成魚的集約化試驗養殖,對亞洲龍魚在工廠化循環水模式下的飼養方式、水質調節、疾病防控、日常管理等養殖技術要點進行總結,為今後亞洲龍魚的工廠化大規模養殖生產提供技術參考,同時對我國休閒漁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 龍魚常見疾病治療方法匯總,這篇文章可以解決你大部分煩惱!
    注射用慶大黴素或氯黴素,先注射到活餌體內再給龍兒吃,以便消炎,最好兩、三日一次,藥劑也不要施予太多,龍魚是很聰明的,藥太苦、次數太多它就不吃了。9.體外寄生蟲餵食帶寄生蟲活食、龍魚本身體質不佳,水質硝化系統不強大導致;不致命。推薦waterlife外寄大白片解決。
  • 龍魚餵食的九不餵
    30以下的龍最好不要餵小甲魚,對於30以下的龍來講小甲魚不僅有點大不好下咽,而且不容易消化,容易出狀況。 3:高脂肪高蛋白不要經常餵 因為一旦餵了大麥蟲,基本就不吃小魚小蝦了,改口比較困難,長期餵會使魚過度肥胖,輕者影響體質,重者一夜暴斃。大麥蟲只有在魚沒有任何器質性毛病而長時間拒食的情況下,用於開口之用,平常就免了。
  • 【鱗片疾病圖解】只有完美的鱗片,才有完美的龍
    一顆顆巨大的龍鱗,就是龍魚的一片片風採,就是龍魚的一滴滴精華,就是龍魚的一絲絲神韻,就是我心中那不斷的追求。但龍魚的鱗片也會發生疾病,鱗片的疾病直接關係到龍魚的觀賞價值和整體效果,以下所提到的各種病症是這些年人們養魚過程中發生過的一些症狀,整理出來希望給大家以借鑑。
  • 完美的鱗片,完美的龍.不要讓鱗片疾病毀了我們的美麗
    一顆顆巨大的龍鱗,就是龍魚的一片片風採,就是龍魚的一滴滴精華,就是龍魚的一絲絲神韻,就是我心中那不斷的追求。但龍魚的鱗片也會發生疾病,鱗片的疾病直接關係到龍魚的觀賞價值和整體效果,以下所提到的各種病症是我這些年養魚過程中發生過的一些症狀,整理出來希望給大家以借鑑。
  • 龍魚打架怎麼辦?混養時要注意這兩個事項,一招解決龍魚打架
    龍魚打架怎麼辦?混養時要注意這兩個事項,一招解決龍魚打架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家中飼養觀賞魚類。養魚不僅能夠修身養性,還能提高生活的品質,活潑的魚兒也為室內增添了很多生機。
  • 龍魚尾上頭下怎麼辦 龍魚沉頭的處理辦法
    龍魚沉頭的表現為尾上頭下,要麼呢頭低於尾。沉頭是龍魚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如果發現自己的龍魚有此類情況的話來了解一下原因,看看怎麼解決。龍魚沉頭怎麼治療1、水溫過低造成龍魚突發性沉頭龍魚是非常敏感的魚種,他賴以生存的空間突然出現了變化,會讓它感到不適應,如果水溫過低時容易出現不適,就有可能引起突發性沉頭。可通過物理固定的方法來維持一段時間。
  • 如何提升龍魚狀態?
    為什麼你的龍魚發色那麼好?為什麼你的魚長得挺快的?為什麼你的魚不兜不掉?.這幾乎是所有新手玩家包括玩的很久龍魚的玩家一直困惑不解的問題!與龍魚狀態相關的話題之一:水1、龍魚想長得快,可以把水色做暗:光照用低色溫和低強度,甚至關燈, 這樣情緒能較好穩定,加速代謝和消化速度。
  • 新手請進,龍魚的飼養乾貨
    (一)單養:追求完美的人單養一條龍,最起碼長1.2米寬60cm的魚缸單養一條龍,單養發色狀態好,混養狀態受影響,混養養不好也會出現受傷感染的,治療龍魚病很耗費時間精力和財力,混養龍魚儘量別在主缸下藥,藥物容易影響其他 正常的龍,是藥三分毒。
  • 幾種特殊觀賞魚的體表疾病治療,有些需要動手術的,不要怕麻煩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鬆鬆養水、寬寬鬆鬆養魚,敬請魚友們關注!大部分的觀賞魚體表疾病,也就是一些簡單的擦碰傷,我們說塗點消炎藥物、換換水、升升溫,基本上有個三五次,它也就好了,這個不足為懼。
  • 別以為龍魚只要有吃的就能養活,很多情況它可能會「絕食」
    飼養龍魚的人經常說:「龍魚只要有吃的就可以養活。」但是,如果有龍魚不吃東西的情況,是發生什麼事了嗎? 許多朋友對不進食感到非常緊張。 這裡讓我為你們分析分析吧!第一點可能是水質差或水質舊導致龍魚不肯吃東西。
  • 龍魚混養經驗大總結,趕快收藏吧
    混養中,出現的傳染性疾病也是必須要面對的問 題之一。在建立良好水質的情況下,我們更加要 注重的是疾病的預防。雖然龍魚是熱帶魚,但是 在我們中國,每年春秋交替時也要注意龍魚疾病 的發生與傳播。由於混養缸都是比較大型的魚缸 或混養不同的魚種,其中必有較為敏感的魚類。 因此在春秋交替時,要加大換水量,加強換水頻 率.控制餵食量來預防疾病,不可輕易下藥或者 用鹽來檢疫混養缸。
  • 【龍魚圈】使你的龍魚變的更漂亮的方法秘訣
    ,但是要將龍魚培養成標準體型卻不是一件困難事情。環境(水族箱)的大小,直接影響龍魚成長與體型發展;環境空間小會使成長中的龍魚體型短小,呈圓胖型或駝背,必須依龍魚尺寸來提供環境大小,基本上是依龍魚長度的3倍為魚缸基本長度。餌食方面,要營養均衡,除主食魚、蝦,尚可以搭配其他魚食,避免龍魚偏食品店。投餌的量,不可過多,要控制好,通常一日二餐,早晚各一次。
  • 龍魚知多少:地包天的那些事兒
    1.龍魚地包天的成因:  龍魚地包天可分為「先天型」與「後天型」兩種。先天型戽鬥,顧名思義是天生的,從幼魚時便可以看出上顎短、下唇(下巴)長的戽鬥,因此爭議性較小,通常愛龍族不會選購這樣體形的龍魚。  (1)飼育環境過於狹小  後天型戽鬥形成的原因,首推飼育環境過於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