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想在倫敦街頭被吐槽,最好避免乘坐任何公共運輸工具。
根據Youvog的一項最新調查,無論你在倫敦地鐵站表現得如何,總會在某個時刻,你會惹惱某個人.
圖:Videoblock
在列出來的地鐵裡20種惱人的行為中,90%的倫敦人表示,不給乘客下車的機會就進入車廂是最令人討厭的,74%的人討厭人們把行李放在座位上,71%的人覺得有味道的食物令人討厭,56%的人不喜歡人們在檢票口呆的太久。
圖:YouTube
佔人行道,空氣悶熱時聞到別人的氣味,還有在車廂裡被卡住下不來車,都被列為一些失禮的舉動。
圖:Twitter
不過,有一項令人討厭的可能性被倫敦人避免了,那就是在地鐵裡打電話。
倫敦地鐵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鐵,早在1863年便已經開通,那個時候當然還沒有手機。不過手機普及這麼多年了,倫敦地鐵升級一下,實現手機信號覆蓋也並非難事,但英國人不這樣想。
圖:Giuliano Del Gatto
據英國當地媒體報導,很多倫敦人是故意拒絕地鐵裡的手機信號的。
一家英國網站此前做過一份民意調查,在1094名受訪倫敦人中,76% 的人明確反對地鐵內覆蓋手機信號,其中有 14% 的人直言不想在地鐵裡聽到別人嚷嚷著打電話。
圖:Theregister
大家謝天謝地地鐵裡沒有信號,可以安靜地看會書或者來一盤填字遊戲。但對於乘坐倫敦地鐵的新手來說,在地鐵裡你需要有豐富的想像力,才能度過那段悶熱難聞又難熬的一段時間。
所以對於乘坐倫敦地鐵的「老司機」們,你可以看到他們手裡永遠拿著三樣東西,他們並稱為倫敦地鐵三大邪教:厚度感人的小說報刊,迷一樣的填字遊戲,和夜晚醉漢族。
剛來倫敦的時候坐地鐵,滑著信號為零的手機屏幕進入沉思前,你總會看到對面的人隨手拿起被丟在座位上的《地鐵報》和《旗幟晚報》。或者在一本正經的抱著一本非常厚的書眉頭緊鎖,津津有味的讀著,他們究竟在讀什麼呢?最近BBC做了一項調查,專門收集在地鐵站裡看書的人們究竟在讀什麼,並且評出9本在地鐵上受歡迎的閱讀書目。《鳥鳴》故事發生在法國,卻透著英倫風,講述男主角史蒂芬·維斯福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經歷以及他與法國有婦之夫伊莎貝拉的不倫戀情。小說以地道工的獨特視角,反思一戰。推薦人Aisling McGuiness: 我還沒深入地讀這本書,據我目前所知,這本書是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這本書我讀的很慢,我希望能從書裡真正學到些什麼。《尋找美國》是一本公路小說,寫的是伊恩在騎行穿越美國遇到的所見所聞。推薦人Gary Wyatt:這本小說寫的是作者伊恩騎著哈雷摩託穿越美國的事。閱讀真得很能消磨時間,不是嘛?當年你捧著書閱讀的時候,站與站的時間真得過得很快。(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這本書另一個中文譯名是《人性的弱點》,是有史以來最暢銷的勵志書,1936年出版,至今它售出超過1500萬本,被譯成各種語言。作者戴爾·卡內基是美國著名的人際關係學大師,是西方現代人際關係教育的奠基人。推薦人Ioanna Nteni:這本書是我男友送給我的,他說這本書會教一些人與人的相處之道和影響他人的技巧,我才開始讀。在地鐵裡,幾乎每個人都會看一些東西,大部分的人看報紙。這是去忘記你被困在地鐵裡的唯一方式。(The Man Who Mistook His Wife for a Hat)《錯把妻子當帽子的人》描寫了24個神經失序患者的遭遇和經歷。作者奧利弗·薩克斯是具有詩人氣質的醫學家,被《紐約時報》譽為「醫學桂冠詩人」。推薦人Nadia Natour: 這是一本神經病學案例書,書的作者是研究腦部的神經病學專家。書中有關於失憶的案例,例如患有健忘症的人。閱讀能讓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讓旅途上的時間過的更快。你可以帶著你的書,走到哪兒讀到哪兒!《權力的遊戲》是美國作家喬治·RR·馬丁所著的史詩奇幻長篇小說系列《冰與火之歌》的第一部。2007年,HBO公司將該部作品的改編成電視劇。推薦人Nicole Otieno: 我只讀了百分之四十就覺得這書真的非常有趣,講了很多戰爭,一些人追隨另一些人。當我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再也看不到其他人和物。倫敦人是比較壓抑的,我們通常不會在公交設施裡交談。人們每天花那麼多的時間在地鐵上,坐著看書真的非常享受。《荒涼山莊》,篇幅極長,是英國文豪狄更斯最長的作品之一。小說描寫了一件爭奪遺產的訴訟案,由於司法人員從中營私、徇訐,竟使得案情拖延20年。狄更斯早年曾在律師事務所當過見習生,對法律體系的腐敗有親身的體驗,他的這部作品全面揭露當時的司法混亂的現象,是第一本「法律小說」。推薦人Richard Kirkby: 我才看這本書的前幾頁。我剛讀完《大衛·科波菲爾》,我覺得它比我之前讀的《遠大前程》寫得更好。我希望今年能儘可能多地讀狄更斯的書,因為我真的很享受讀這些書的感覺。《邪惡的軀體》是伊夫林·沃第一部大獲成功的作品。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社會上出現了新的年輕一代,被人們稱作「妖豔的青少年」,主人公亞當也是其中一員。他們狂野衝動、反覆無常又脆弱敏感。他們熱切地尋求著財富、刺激和潛意識欲望的滿足,把聰穎的心智和邪惡的軀體投入到一次次的惡作劇中。推薦人Simon Temple:這是伊夫林·沃早期的作品,大約是在1930年出版。我很少坐地鐵,但是我覺得如果你要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你不妨找點事情做打發時間。《肉餡行動》是英國記者本·麥金泰爾寫歌頌英國間諜的小說,精彩而近乎荒謬。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美盟軍為奪取西西里島,採取「肉餡」行動,成功實施誘敵計劃。推薦人Stephen Wilcox:這本書是伊萬·蒙塔古的《諜海浮屍》(The Man Who Never Was)的後續故事,內容是關於二戰時成功欺騙德國軍隊的一個行動。我不經常坐地鐵,因為我退休了,今天我湊巧坐上了這班列車。兩星期以前我也坐過一次地鐵,站臺上有人在吵架,我沒有參與只是繼續看書。(The Beginner’s Goodbye )安·泰勒是美國家喻戶曉的小說家,《學著說再見》是她的第19部作品。小說中的故事發生在美國巴爾的摩市,男主角痛失摯愛。作者善描寫於人物、家庭日常的細節,使文字呈現出溫情的效果。推薦人Suzie Murray:我不常乘坐公交設施上下班,但我非常珍惜在地鐵上看40分鐘的書的機會,尤其是有座位的時候。這一年聖誕夜前夕,時任《紐約世界報》遊戲娛樂板塊的記者亞瑟·維恩為了好玩,隨手抽出一張紙,在紙上畫出了一個鑽石形狀的格子,在最上面的三個格子裡寫下FUN三個字母,接著著手填其餘剩下的方格,將每一個單詞的開頭和結尾都標上字母,並寫下了這些已填好單詞的解釋和問題線索。方格、線索和遊戲規則在第二天一起被列印出版,維恩用「FUN」為遊戲命了名,填字遊戲由此誕生。填字遊戲一推出,就受到了讀者的追捧,他們常常將自己設計的填字遊戲寄給維恩。《紐約世界報》原本打算取消推廣這一遊戲,但讀者不答應,要求恢復填字遊戲出版的來信塞滿了編輯辦公室。一周後,填字遊戲不但重新放上版面,還很快成了每周一版,惟一的改變是名字由「單詞縱橫」變成了「縱橫字謎」。經過對格子形狀的多種試驗,維恩最終確定了固定的格子模式:長方形。英國的現代填字遊戲第一次登上英國的紙質媒體,是在《紐約世界報》第一次發行填字遊戲的十年後,由《皮爾森》雜誌推出的。1930年之後,英式填字開始培養出了自己的風格,而且被普遍認為難度要大於美式填字。英國的傳統填字遊戲稱為隱喻字謎(Crypic Crossword), 每條線索都是一個包含謎語的單詞。一位已經有60年遊戲史、解過超過30000字謎的英國大爺說,看報紙時,解字謎簡直是各種犯罪新聞、政治話題、緋聞醜聞中的一股清流,當專注於那個15×15的小格子的時候,他可以忘記外界的紛紛擾擾,專注於那個精巧的謎面設計和解謎技巧中。有一件奇特的景象只有在夜晚的倫敦地鐵才能看到,那就是癱倒在各種地方的醉醺醺的醉漢們。他們會充分利用地鐵裡的各個角落,在裡面喝酒,抽菸,睡覺和烤肉串。倫敦的地鐵會在夜間將成千上萬的醉漢輸送到倫敦各地,這是完全不同於白天的景象。喝醉的人們的想像力和膽量都是加持過的。有哪些事情不適合在地鐵上做呢?圈哥列出了一些溫馨小Tips~1.不要在車廂裡吃洋蔥芹菜三明治。你真的確定要讓這個煙燻彈的味道瀰漫車廂麼?2.請在上車之前把背包背到前面或者拿下來,因為在狹小的車廂裡將背包甩下可能會掄到後面一圈人。4.如果你給一位看起來像懷孕的婦女讓座,那很可能冒犯到她們,有可能她們只是午飯吃多了。看孕婦請認準嬰兒徽章。5.對於倫敦人來說,何止是對話,你和他目光接觸都會讓他們極為不舒服。如果你眼睛不知道往哪看,那還是帶本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