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探究土蜂土養,中蜂的養殖的情懷在土養,總有一次會落地

2020-12-26 黔貨趟路人

這幾年養蜂從來沒有停止過折騰。雖然一直以標箱活框為生力軍,但從沒放棄過新的嘗試。在我地,地穴箱養殖嘗試失敗了,我覺得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既然說明了地穴的陰冷潮溼不能適應本地中蜂的發展,那麼還是從地面木質蜂箱著手考慮吧。

我的土養群發展喜人

今天在論壇和交流群與蜂友們探討,暫時沒有看到好的方法。只是目前山東「黑哥」遲萬勝和貴州「蜂蜜使者」胡如俊的新型中蜂飼養創新模式正在實驗中,雖然據說他們實驗的效果比較喜人,但總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千呼萬喚就不出來。所以,我繼續探究土養的方法。

既然格子箱,秋二箱和隔王片在中蜂生產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就以此為出發點,結合他們的優勢,來個簡單易行的土養箱設想。先把設想構思作圖如下,供大家參考,多提意見和建議,以期完善。

剛想出來的土養箱,還沒試驗過

這次設想化繁為簡,比較容易落地。我把自己的想法逐一分享給大家,一起幫我看看是否可行。在這裡提醒大家一下,當方案確定後,請大家不要著急嘗試,特別是養蜂新手,等我實驗結果再說吧。當然自願參與一起實驗的,也非常歡迎,可以為蜂友們提供多一個數據參考。

一、總體思路

1、說齊天道齊地,客戶喜歡土養蜂蜜,市場喜歡土養蜂蜜,中蜂喜歡土養模式,我自己也喜歡土蜂土養。愛好與收益成了我永不枯竭的驅動力。為什麼一直研究土蜂土養?很大的原因是為了尊重客戶的選擇。2、照「黑哥」所言,土蜂土養除了興趣群愛好、客戶選擇,更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傳承。但凡能與文化掛鈎,也就顯得有點層次了對吧。養蜂人也能與文化掛鈎,是多麼美好的事情。3、作為業餘愛好者,從05年養蜂到現在也是五年蜂齡了,深知養蜂養得好,除了要明白養蜂技術,更多是依賴天時地利人和。沒有風調雨順,沒有好的蜜粉源植物,養蜂就失去了成長的土壤。所以與其貪多冒進,不如與本地蜜粉源存糧為依據,適度控制養殖規模,以土養求發展,求質量,求效益。

賞心悅目的傳統文化

二、操作細節

1、引蜂入箱。引蜂入箱很簡單,就是將收到的分蜂群直接抖入蜂箱就行。如果是標箱過箱,就一脾一脾的驅蜂入籠,靜置幾個小時後再抖入土養箱。當然如果是原地過箱,我想,提一張王脾入箱靠邊放著,其他的直接抖落後會飛入箱內,待做起自然脾後淘汰活框脾。2、育王換王。育王還是用活框,畢竟育王這個操作,還是標箱活框最好使,不論是培養自然王還是移蟲育王,這個基本上沒有爭議,所以蜂場還是需要保持幾群活框養殖;換王就是將蜂箱倒轉,敲擊震動蜂群向上空間爬,然後插入隔王板,再放正。等蜂群上脾後,隔王區內的蜂王就可以抓住了。3、繁蜂復壯。繁蜂復壯的問題,我覺得基本上交給蜂群自我調節最好。如果是蜂群發展比較慢,或者過箱時機不對,正處於蜜粉源斷檔期,則可以在隔王板上用容器放置飼料對蜂群進行飼喂。至於緊脾一類的操作,基本上不需要。4、取蜜。取蜜是避免不了毀巢了!但是基本原則是取其盈餘,最多取一半。蔡國光老前輩比較推薦一次性取完,並將蜂蛹等進行商品化處理,南蜂北掉或繁殖生產分流,我覺得目前推行可能有難度。取蜜依然需要倒轉蜂箱,重複換王操作後再割脾取蜜。取蜜後再倒轉,視同緊脾換脾操作一併處理了。仔脾還是綁入標箱去吧,壯實標箱群,也利於來年標箱育王。

土養蜂群

三、可能出現的問題

1、引蜂失敗。中蜂引入土養箱,因為沒有幼子脾,所以操作不當易引發全群飛逃。所以抖蜂入箱後還是加防逃片為好,待見到飛起採集花粉後可拆除。2、暑天垮脾。對於這個蜂箱是否中間穿竹籤還沒有想好。如果要預防暑天垮脾,可能還是要插入竹籤保險一些,類似秋二箱。3、驅蜂不利。敲擊驅蜂未必有想像的那樣順利,這個需要熟能生巧。4、搬動不便。這是所有土養的硬傷,沒有活框利於搬運,所以不利於蜂群銷售和轉場採集。不過我這個就是為定地飼養設計的,可以忽略這個缺陷。

後院蜂場的玉米天花

好了,今天就土蜂土養的思路分享給大家,下一步就是我親自操刀,做蜂箱,引蜂群,用實際養殖效果來驗證了。不排除和地穴箱一樣以失敗告終,但本人養蜂始於愛好,樂在其中,對於成敗已經習以為常了。哈哈,中蜂土養的回歸,除了情懷,更需要養蜂人堅持不懈的創新和努力,大家說是不是?當然,中蜂土養的優點,作為養蜂人大家都心知肚明,為什麼大家忍痛割愛,是因為有一個最大的技術難點——換王,即如何抓住老王。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懇請留言,不勝感謝!

相關焦點

  • 中蜂定地土養,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就可以讓蜂群健康發展
    中蜂養殖朋友對於活框和土養的格子優缺點都心知肚明,中蜂土養的情懷可以說深埋於每一個養蜂人心中。當然還有一個更讓人喜聞樂見的事情:客戶喜歡!我們知道,中蜂興旺,需要保證三點——新脾,新王,蜜足。事實上,中蜂養殖過程中,我們會發現蜂王總是喜歡在新脾上產卵,並逐漸放棄老脾。蜂王對蜂巢的選擇習性,使中蜂蜂巢整體上處於不斷的擴展狀態中,並形成了蜂王與新脾、仔區同在,而老舊巢脾要麼被蜂群有效利用作為糧食倉庫,要麼被蜂群直接毀巢或放棄。
  • 中蜂土養,蜂箱單個放一排,中間空間隔幾米最好?為什麼?
    中蜂土養,蜂箱單個放一排,中間的距離可以間隔在1米~2米左右比較好,因為,中蜂的認巢能力差,當新蜂王交尾回巢的時候,蜂箱之間的距離較近,容易出現新蜂王誤入其它蜂箱的情況出現,導致新蜂王被工蜂圍王。我來告訴大家,蜂友會為你解答問題,歡迎點關注了解更多養蜂知識!
  • 定點活框土養中蜂,基礎分蜂法之四,養蜂新手必看必學的技術
    活框養殖中蜂分蜂,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原地分蜂法,一類是異地分蜂法前面的3篇文章,已經詳細的全面地介紹了,原地分蜂法與異地分蜂法的操作方法與技巧在我們的蜂場,需要進行一些特殊分蜂操作的時候,原地分蜂法與異地分蜂法,都無法達到預想的效果,就會體現出不同的分蜂方法,與不同的分蜂需求之間,會有很多的不便。
  • 同樣是中蜂,為何在蜂桶中和蜂箱中分蜂性不同?養蜂人告訴你答案
    由於現在中蜂養殖的方式主要有土法養殖和活框養殖兩種方式,而且採用活框養殖的蜜蜂數量要大大多於土法養殖的蜜蜂,很多朋友都發現在採用活框養殖中蜂的時候,中蜂的分蜂性增強了,能夠維持的群勢沒有土法飼養的那麼大。
  • 1000隻蜜蜂土養,是否可以養活?不憑感覺,用科學說話
    第二:王蟲情況我們都知道,一個完整的蜂群,包含的元素至少要有工蜂、蜂王、在這個結構下,至少還要延伸出幼蟲,蜂卵,那麼具體在我們只有1000隻蜜蜂的時候,蜂群的結構是怎樣的,這也影響到蜂群是否有可能養殖成功,那麼具體的就會有下面幾種情況。
  • 養中蜂最主要的是什麼?次要的又是什麼?是蜜源,還是養蜂技術
    養中蜂最主要是什麼?次要的又是什麼?人工養殖中蜂在我國有些歷史了,養殖技術也在不斷創新,養中蜂山娃認為最主要的是蜜源,蜜蜂是以採食花粉和蜜源為生。說到次要的,真不好回答,在養蜂生活中,任何一個小細節都會影響到養蜂的成敗。
  • 這四種綠植很好養活,既可水培又可土養,工作再忙也不怕!
    這四種綠植很好養活,既可水培又可土養,工作再忙也不怕!對於一些年輕人來說,平日裡的工作是很繁忙的,經常需要起早貪黑才能夠適應工作的節奏,這個時候就沒有辦法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比如說養花就是如此。絕大多數的植物都是需要精心的照顧,當我們工作繁忙的時候,沒有給予其很精心的照顧就容易導致養殖失敗。所以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四種綠植,它們很好成活,既可水培又能夠土養,即便是工作再忙也不用擔心!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綠蘿了,他簡直就是綠植之中的扛霸子,非常容易成活,只要掐出來一小段兒的枝芽,然後放在水盆之中,一段時間它自動會生出根芽。
  • 中蜂活框飼養的2個注意事項,中蜂比意蜂更好養,養蜂管理技巧
    養蜂人在飼養中蜂的過程中會發現,中蜂土養能夠減少人工管理的精力,同時,土養蜂群有利於中蜂群勢發展,中蜂弱群採用土養的過程中,工蜂採集零星蜜源能力較強,只要外界有充足的蜜源和粉源,弱群在經過流蜜期後的一段時間內,蜂群內哺育出2代新蜂,隨著蜂群群勢壯大,土養蜂箱內空間縮小,蜂群容易出現自然分蜂
  • 多肉用什麼土養最好?
    多肉用什麼土養最好近些年,多肉植物成為家庭養殖中的新寵,因為它小巧玲瓏的體型,肉乎乎的樣子非常的可愛,很多人都會在辦公桌上或者書桌上養殖一盆多肉來美化環境。要想養好多肉植物,就要花一些心思,首先要選擇適合多肉生長的土壤,只要選對了土壤,再加上正確的養護方法,就能輕鬆讓多肉爆盆。
  • 土蜂的養殖越冬技術要點
    土蜂的養殖要為其創造舒適的越冬環境,為春季忙碌採蜜打好基礎。土蜂釀的蜜,蜂農一年才取一回,由於它的各種營養成份極為豐富,所以土蜂蜜被稱為蜜中極品。因此,飼養土蜂,應在繁殖期提早從高產的強群中培育優良的蜂王,以更換劣小或衰老的蜂王。在生產上一般不要保留一年以上的老蜂王。
  • 曾經風靡一時的格子箱養殖緣何迅速退出養蜂舞臺?原因有三個
    在蜜蜂養殖中,很多業餘養蜂愛好者一般都會選擇技術難度小、平時管理省心,採用土養的格子箱來養中蜂。格子箱養蜂有取蜜不傷子,割蜜快速而簡單的優點,但是很多養蜂的朋友經過幾年飼養以後發現格子箱養蜂並不盡人意。在蜂部落看來,格子箱養中蜂具有局限性,適合大蜜源地區,一般蜜源地區可能一年連蜜都收不著。
  • 4種花別用園土養,根系不透氣,澆水易爛根,很難成活
    1、蝴蝶蘭蝴蝶蘭是洋蘭中的珍品,也是非常流行的年宵花,每到年底,花市上就會出現大批的蝴蝶蘭,就像一群群五顏六色的蝴蝶在綠葉之間飛舞,很多人都忍不住會買一盆回家。不過很多朋友對石斛的印象就是十分難養,其實這也是因為有很多新手花友不清楚它的習性,用了普通的園土栽種所導致。野生的石斛大都附生在亞熱帶雨林中半陰溼的樹皮及石縫中,根系是粗壯的附生肉質根,本身就儲存著大量的水分,對土肥的需求較少,如果硬要把它栽種在園土中,那麼它在土中的那部分很快就會幹癟爛掉。
  • 談春繁複壯後的中蜂管理,注意觀察雄蜂脾,做好育王分蜂安排
    讓蜂群自然開繁,自然復壯,自然分蜂;然後提著收蜂籠追趕分蜂的蜂群,能收則收,不能收則回歸自然。這屬於粗放式的管理,或者叫做任其自然的土養。如果我們拋開經濟效益的角度來看,這樣的養殖方式未嘗不可,既能確保野外蜂群數量,維持本地蜂種的特性,也能實現自然換王(蜂群自然分蜂后留下的就是新王,分走的是老王)。缺點自然也是非常明顯,就是會造成分蜂損失。
  • 什麼是土蜂 土蜂與意蜂的區別
    央視十套曾經做過這樣的節目,完整地拍下了意蜂刺殺土蜂蜂王的全過程,可以到這裡去看:土蜂如果絕跡,將帶來一場生態災難。這是因為土蜂對本地植物授粉的廣度和深度都超過西方蜜蜂。在同一採集地區,土蜂每日出外採集時間會比西方蜜蜂提早和延遲兩三個小時。
  • 土蜂蜜與農家蜂蜜,有什麼區別呢?資深老蜂農如實講解
    其實這個問題,相對於有養蜂經驗的養蜂人來說,就簡單多了。接下來我們就來為大家講解一下,蜂蜜的分類吧!蜂蜜的分類1、土蜂蜜土養的土蜂蜜是最接近野生蜂蜜的一種蜂蜜,它是養蜂人通過土養方式,所產出來的蜂蜜。特別提醒:購買土養的土蜂蜜,一定是雜花蜜,說好聽一點叫百花蜜。如果購買的是單花蜜,那百分百不是土養的土蜂蜜,這一點消費者一定要記住。2、農家蜂蜜農家蜂蜜,一般叫中蜂蜂蜜,有的也叫土蜂蜜。農家蜂蜜與土養蜂蜜,最大的不同是養殖方式。
  • 養殖蜜蜂的蜂箱有多少種?都是怎麼來的?養蜂人全部告訴你
    蜂箱的分類其實對於蜂箱的分類來說,我國的蜂箱種類應該說是目前最多的,因為我國的現代化養蜂起步晚,規模化的養殖和標準化的養殖實際上也就是近幾年來才興起的一種養殖方式。加上我國現在養殖的蜜蜂種類有兩種,導致我國的蜂箱種類是最多的,大大小小亂七八糟算起來有一百多種,但是隨著現代化養蜂技術的不斷改進,蜂箱的種類也在集中的現代化,總的來說,我們可以分為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