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羅水市場之前發生了件意外事件,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吧。
8月18日,廣東佛山杏壇鎮通報「老人被狗繩絆倒身亡」事件。
根據走訪調查,一名十二歲的女孩羅某,見一村民拴在家門口的狗可愛,於是將狗牽了出來玩。
在經過羅水市場的時候,狗見到另一隻小狗,於是掙脫了約束繩,與另一隻小狗開始了追逐。
看到兩隻狗飛奔而來,事情發生突然,一名站在路邊的88歲當地村民麥某,來不及躲閃被長長的狗繩絆倒,前額朝下摔在地上導致受傷。
老太太麥某經送往醫院,搶救無效身亡。
圖片來源:網絡
根據網傳的幾段視頻了解到,老太太被狗繩絆倒後,沒多久一位穿著粉色T裇短袖,黑色短裙的姑娘跑了過來,看了地上的老太太一眼。
然後呼喚前方的「肇事狗」,見狗朝自己過來後,轉身從老太太身邊走了。
當有路人對她勸阻時,她反而加速走開逃跑而去。
事件曝出後,引起廣大網友們的關注,自18日起連上幾天熱搜。
1
這次,我決定網暴她
根據後面連續出來的幾段採訪視頻,不少人對女孩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從理解到憤怒。
看到那麼大一姑娘,在經過絆倒老人身邊兩次,兩次都漠然走開,不由得讓人感覺這個姑娘的冷漠。
對生命的漠視,去時只顧著追狗,狗比人的命還重要?
走時聽到旁人跟她說老人是因為她的狗而出事的,結果突然跑了起來,連一開始關心的狗都顧不上了。
圖片來源:網絡
由此可見這個姑娘的自私、冷漠。
我要網暴她的冷血、自私、不負責任!
可是我網暴她後,她就能夠明白大家對她的譴責,是因為她對生命的漠視,對自己犯了錯後不擔責嗎?
我網暴她後,她就能夠對生命產生敬畏之心了嗎?
還是說,被網暴後,她僅僅只是覺得自己不過是遛狗,卻被一群吃飽了撐得的人謾罵呢?
根據現場的人採訪視頻得知,狗不是姑娘家裡的狗,是她自己牽出來的。
狗的主人在採訪時,說自己不清楚自家的狗被牽出去了,在女孩還狗時,還告知了自己狗撞到了人。
可是事後女孩兩次回應此次事件,第一次回應自己逃離現場漠視摔倒老人稱——網友怎麼評價無所謂,愛怎麼評價怎麼評價,狗是經過主人同意後牽走的。
圖片來源:網絡
第二次說自己並沒有看到老人被狗繩絆倒,事後害怕還做了噩夢。
兩次回答,言論與行為完全不符,讓人感覺生氣憤怒。
一開始大家對於她12歲的年紀,還很寬容,擔心她受到心理傷害。
後來對於她毫不愧疚,為了逃避責任而撒謊的言行舉止感到噁心。
圖片來源:網絡
我要網暴她,不問自取是為偷,遛狗不牽繩子是漠視規則!
可是我網暴她後,她就能夠明白偷竊是不對的嗎?
我網暴她後,她就能夠懂得撒謊是不正確的;清楚在自己犯錯或是因自己疏忽造成事故後,自己是需要承擔責任的嗎?
還是說,此次事件後,她會覺得自己因為害怕而撒謊,但是很多人卻因此責罵自己,本來就不是自己讓狗撞倒老人的,但是那麼多多管閒事的人讓自己道歉還罵自己!
女孩有罪嗎?沒有罪,她並沒有故意讓狗撞倒老人。
女孩沒有錯嗎?當然有,漠視規則,通過撒謊逃避責任,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些都是她的錯誤。
對生命的漠視,是因為她缺乏生命教育、死亡教育,她不知道生命的意義。
撒謊逃避責任,是因為她害怕承擔,她不知道自己需要對自己的失誤承擔責任,她的所有重心都在害怕、避責上了。
網暴她後,她所缺失的生命教育、規則教育、擔當教育、死亡教育就能夠擁有了嗎?
2
我網暴了她,然後呢?
網暴了她之後,又有什麼意義呢?
這個事件最終留給她的記憶,不過是自己因為這個事受到的網絡暴力罷了,著落點從事件的本身發生了偏離。
就像是江歌一案中的那個閨蜜劉鑫,事件的起初其實是能夠看到她有那麼一絲愧疚難過的。
圖片來源:網絡
可是隨著事件的發酵,她的愧疚感、負罪感漸漸磨滅了,為什麼?
因為她所有的關注點,全部都從對閨蜜因保護自己而離世這個點,轉移到了自己遭受到的網絡謾罵,以及發現這個事情可以給自己帶來流量上。
你說她可恥嗎?可恥。
該被人唾棄嗎?應該。
可是最終的結果呢?
她一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二沒有真正深刻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三反而變本加厲藉由這個事件炒作攬財。
圖片來源:網絡
網暴有意義嗎?
並沒有,不過是轉移了涉事者對自己行為反思的著落點,偏離在了自己受到的痛苦上,最終從人性出發,忽視掉了自己本應承擔的責任,反而覺得自己根本沒錯。
如果一條生命逝去了,我們就應該讓另一條生命為此付出血的代價嗎?
確實,自己最親近的人,因為另外一個的失誤或者犯罪,導致失去了生命,的確讓人感到難以接受,甚至想要報復。
我不由得想到之前的高分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主人公宋喬安的兒子天彥,因為李曉明在電影院無差別槍殺,導致離世。
喬安想要李曉明以及李曉明的家人都受到懲罰,李曉明被判死刑,李曉明的家人受到輿論折磨。
而喬安的丈夫劉昭國、李曉明的辯護律師王赦,他們想要了解李曉明無差別殺人的動機,以此來避免同樣的事件發生。
圖片來源:網絡
兩人為了探究李曉明犯罪的原因、對李曉明家人的善意,不被社會上所有人認同,大家都覺得他倆冷血噁心。
可是我卻從他們倆身上看到了一種責任心與偉大,明知會不被理解,卻為了更美好的未來而去反抗的天真與大愛。
3
從仇恨中解脫才能重獲輕鬆與釋放
毋庸置疑,在我們的常規生活中,報仇雪恨的思想是很正常的。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血債血償」等詞句就是完美的證明。
網文小說中,這樣的主題更是常態,受到了傷害反而忍著,這樣的小說讀起來不爽也憋屈,為此「有仇報仇有怨報怨」是網文小說的通常主題。
畢竟要寬恕和愛自己的仇人,實乃違背人性自然傾向的行為,可是事實也向我們證明了,仇恨並不能解決問題。
人類數千年的經驗智慧告訴我們,心中裝著仇恨的人是痛苦而不幸的。
那句「我大仇得報,可是依舊不覺得輕鬆快樂」是經常出現的句子。
讓人以德報怨或許過於「聖母」,每一件悲劇的發生,受到波及的人們有權利選擇任何一種,讓自己內心不那麼悲痛的方式。正所謂「未知他人苦,莫勸人大度」。在悲劇發生後,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單純地去譴責過錯方,我們正真要做的是反思整個事件,以及如何去預防。
8月20日,「家屬稱不追責老人被狗繩絆倒身亡」的話題衝上熱搜。
被狗繩絆倒身亡老人的家屬表示,他們不想追責,也不會要求賠償,只是希望這件事平淡的過去。
圖片來源:網絡
家中老人的去世固然讓人悲痛,可是再怎麼責怪那個女孩,再怎麼追責女孩家長、狗的主人,老太太也回不來了。
並且在追究的過程中,整個人的情緒將會陷入仇恨當中,再難獲得輕鬆。
我突然想起伊朗那個原諒殺人犯的母親。
刑場上,殺死自己孩子的殺人犯已經上了絞刑索,只要她踢開絞刑架下面的椅子,那個殺害自己兒子的兇手就會罪有應得。
殺人犯的母親已經絕望地坐在地上,等待著最終的結果——幾分鐘後她將失去自己的兒子。
周圍圍滿了人,等待著這罪有應得的一刻。
這時,原本應該踢開凳子的受害者母親,她突然站上了另外一個凳子,朝著殺人犯巴拉爾扇了一耳光,然後說:「你被原諒了!」
圖片來源:網絡
受害者的母親與她的丈夫將巴拉爾脖子上的絞刑索取下,癱坐在地上的巴拉爾母親上前來和受害者母親抱頭痛哭。
在場的人群中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這一幕震撼又讓人難以置信,可它就是發生了。
受害者母親說:
「我的親戚,甚至是我母親都要我寬恕兇手。兇手哭了,他要求寬恕。我打了他一記耳光,那記耳光讓我平靜下來。原諒了他之後,我感覺安心了。」
從「冤冤相報何時了」的惡行循環中解脫出來後,她獲得了自由與釋放。
4
悲劇發生後的反思才是最重要的
8月21日,狗繩絆倒老人事件第四天後,牽狗女孩的父親首發聲。
在採訪中,女孩父親說:
自己沒有與老人的家人、狗的主人協商過,曾坐過14年牢,家庭離異,女兒曾有偷東西的行為,學校義工與自己都教育過女兒,但自己忙於工作不好管教。
圖片來源:網絡
女孩父親的發聲,或許給了女孩不妥言行背後,一個很好的解釋,但就整個事件來看真的只需要一個片面的答案嗎?
對於這起社會事件,有網友評論得很中肯。
這是一個悲劇,社會的悲劇。以前會因為家教問題同情犯錯或作惡的未成年,將責任推給家長。但現在不會了,如果將事件中的未成年換成成年人,那還有家長的事嗎?人不是一瞬間長大的,也不是說到了十八歲就突然懂事成熟。未成年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被指出不足、不對、不妥,而不是一味嬌慣。社會各界的引導不該是一片謾罵,應該是讓孩子明白問題在哪裡,可以不處罰但是不能不教訓。未成年人也是人,權利和義務要對等。
圖片來源:網絡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需要對孩子一些不妥的言行予以修整。
讓孩子明白做錯一件事後,為什麼錯了,錯在哪兒,而不是單純打孩子一頓,讓孩子知道痛。
做錯了事感到害怕是肯定的,但是也要懂得就算害怕,也應該承擔起對應的責任。
對孩子的生命教育,向來是我們忽視的,卻也是非常重要的,或許我們也在探索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如果找不到答案我們或許可以學習孫儷,帶著孩子去感受生命,從一粒種子到開花結果的過程中;從一顆蛋孵化出小雞的時間裡,讓孩子感受到生命的神奇。
教育向來是漫長而複雜的,願我們都能夠找到最適合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