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白酒市場十分不安寧,先是五糧液、汾酒等酒企的股價大跌,緊接著五糧液又被曝出要求浙江經銷商在五糧液和瀘州老窖之間二選一,否則不再續約合同。當下市場競爭這麼激烈,經銷商大多都是同時銷售幾個品牌,五糧液浙江大區這一要求有點過於苛刻。
同為川酒的代表,現在唯一能和五糧液平起平坐的高端濃香白酒,也只有國窖。表面來看的確如此,但兩者間的實際差距不小,今天我來為大家講講五糧液與瀘州老窖的恩怨糾葛史。
一、瀘州老窖被趕超
老四大名酒中,瀘州老窖佔據一席之地,從此獲得「濃香白酒代表」的稱號。它當年到底有多牛,我來給你講一件事。從1979年開始,瀘州老窖先後開辦了27期釀酒工藝和成品酒勾調訓練班,培養出近千名釀酒技術工人和勾調師。在1985年至1986年間,瀘州老窖的技術人員指導培訓了各地區300家濃香麯酒廠,這些酒廠中的十幾家都曾產出部優級或者國優級產品。
計劃經濟時代,瀘州老窖一家獨大,在濃香白酒中稱尊多年。1988年是個分水嶺,國家當年放開名酒價格管制,瀘州老窖深陷內憂外患的困局,昏招百出,最離譜的是1992年推出了一款售價2200元的高端產品「金爵士」,它的樣子像炮臺,包裝也很土。現在看來2200不算啥,但按照當時的人民幣購買力,這價格乃是天價,行業內一片譁然。然後,沒多久這款「金爵士」便撲街了。
這時候的五糧液在做什麼呢?五糧液喊出口號,要超越汾老大、茅臺等名酒,開始連番提價、搞飢餓營銷,沒幾年就登上白酒行業第一,把瀘州老窖遠遠甩在後面。到2012年,五糧液僅在成都就有超過100家門店。
二、五糧液的谷底
2014年以前,中國各大名酒過度依賴高端白酒市場消費,形成「高價、高檔、高產能」的畸形產銷模式,在2013年白酒行業遭遇滑鐵盧,僅2013年上半年,高端白酒銷售額同比下降37.75%,中國白酒行業迎來寒冬。
五糧液的渠道價格向來混亂,2014年五糧液答應經銷商每個季度給予總計15%的返利,如果完成銷售業績年底給予1.5%-5%的返利,但並未執行。而且2013年初五糧液提高了普五的出廠價,部分經銷商出現虧損。很多小商便開始抵制從五糧液公司拿貨,轉而從市場上以更低的價格竄貨後加價銷售,這加劇了五糧液的亂局。
2014年五糧液又將實施多年的年底返利制度更改為季度模糊返利制度,這就導致經銷商摸不準真實成本,不敢低價拋貨。
2014年,光成都市場五糧液就損失了60家門店,市場上一片噓聲,一群人喊著要五糧液把普五降到500以下。如果五糧液當時真這麼做了,那現在可能就見不到五糧液的身影了。
這個時候原本大家過得都很慘,很多酒已經消失了。但是國窖1573突然迎來了自己的春天,市場需求量大增,據很多酒友說,比起五糧液他們更喜歡國窖的口感。
國窖1573在成都市場迅速崛起,並逐步蠶食五糧液的市場,到2018年,成都區的銷售成績已完成全年年度銷售額的1/3。但畢竟是五糧液,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此後也是逐漸恢復過來。
現在是「茅五瀘」的時代,當下白酒市場波動較大,五糧液這麼做難道是要一雪前恥,在浙江區打開突破口嗎?讓我們拭目以待,畢竟商家競爭受益的是我們這些普通酒友。
各位酒友覺得我說得如何呢?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歡迎關注曰酒,每日分享酒圈的有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