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與黃永玉的合影(攝影李可染)
大雅寶甲二號的夜晚各方面都有是濃鬱的。孩子們都已躲進屋子,屋子裡溢出晚飯的香味,溫暖的燈光混合著杯盤的聲音透出窗口,院子裡交織著甜蜜的影子。這是一九五三年,春天。齊白石老人也來過好多次。他的到來,從前院到後院都是孩子們的呼嘯:「齊爺爺來了!齊爺爺來了!」
記得起的一次是他的一位女護士跑得不知所蹤,令他十分傷心而焦急;一次是過春節的信步所至;一次是因湘潭故鄉來了一位七十多歲、無理取鬧、在地上大哭大叫要錢要東西的兒子,他來找學生李可染幫忙解決困難。這一次在底衣裡全身披掛著用布條縫上的小金塊,託可染暫時幫他收存,以免那個「調皮的兒子」拿走。
齊白石題寫黃永玉的 套色木刻 收錄於:齊白石老人自述
《齊白石老人自述 》裡記載了李可染先生夫婦總是細心料理齊老人這些烏七八糟的瑣碎事,並以此為樂可染精通白石藝術的精髓。他曾經向老人請教「筆法三昧」。老人遲疑地從右手邊筆堆中拈起一支筆,注視好一會兒,像自言自語地說:「……抓緊了,不要掉下來!」可染不止一次告訴我這個故事。他也沒有向我分析這句話的心得。
世上有抓筆的秘訣嗎?老人沒有說;只是提醒他這個弟子,如果「掉下來」,就不能畫畫。抓緊,不掉下來,怎麼拿筆都行。筆,不能成為束縛自己的枷鎖。筆是一種完成有趣事物的工具;一匹自由的乘騎。
齊白石與李可染的合影(攝影黃永玉)
「牛棚」裡,每天一人輪流值班到大廚房為大家打飯。饅頭每個二兩,吃三兩的,就是一個半。那半個饅頭由值班的負責將一個二兩的饅頭掰成兩半。這件事,李可染一直做不來,發抖的和總是將兩半饅頭弄得一大一小,而且懸殊到當時覺得可怕現在覺得荒唐的程度。當然受到責罵。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親耳聽到學生罵先生達到這樣的高度:「你人話也不會說一句;蠢驢掰饅頭也比你掰得好!你個廢物!」
記得只去過可染先生家一次。 為什麼只是一次?只是不忍心。一個老人有自己特定的生活方式、創作氛圍,一種藝術思路的邏輯線索。不光是時間問題。客人來了,真誠地高興;客人走了,再回到原來的興致已不可能。不是被惡意地破壞,不是幹擾,只是自我迷失。我也老了,有這種感受,不能不為他設想。
(本文圖片素材源於齊白石傳人書畫網)
(圖文/少白公子)
註:以上圖文節選自講座《少白公子趣說中國畫事》 主講人:湯發周
庚子年 【鼠年】發布於華東上海中國齊白石藝術研究會(上海浦東分會)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李苦禪追憶恩師齊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