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醫師鄧惠文:處理失落感,家庭關係不能「順著習慣走」

2021-02-17 親子天下資訊平臺

(陳應欽攝)

建立正向家庭關係,是新年之始的重要課題。擅長剖析兩性與夫妻關係的精神科醫師鄧惠文提出,先接受沒有100分的婚姻,再運用「了解自己」、「認識期待」與「雙方溝通」3步驟,就能找到適當家庭關係,追求美好幸福!

----

親密關係常是讓人感到不夠幸福的一大地雷,妳怎麼看這一點?

以夫妻來說,是最複雜又細緻的關係。夫妻關係的核心挑戰是:是否能感受付出與回饋的平衡。一般夫妻爭執的表面議題並非真的問題,而是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合理回饋,此時就該去查看婚姻中是否有誤解或溝通不良。

婚姻會出問題,多半是因為「順著習慣走」,缺乏更多省思。想整理婚姻關係,可從自身問起:「我對婚姻感受與滿意的程度為何?我的付出與回饋之間平衡嗎?」

很多夫妻盡力過生活,卻不擅長溝通表達,其實伴侶心中應該有屬於各自的需求表,適時讓對方知道「我有哪些需求和期待」,雖然一方期待的事情,另一方不一定統統都做到,但至少要能有共識。

若要改善關係,我建議從幾個步驟做起。

第一步是「了解自己對婚姻關係的期待」,有哪些是被滿足的?哪些是未滿足的?

其次,是站在對方的立場,換個角度去「認識伴侶對我的期待」。

第三步,才能進展到「雙方溝通」,一起面對彼此滿足的可能與困難,處理失落的感受。

做這些整理時,千萬別忘了對方給我們的好,因為人常常會只看到自己未滿足的地方,卻對已經得到的習以為常。

擬出自己對婚姻的期待後,夫妻可能要面臨「自己不是對方最理想的另一半」的打擊。這並不代表關係不能維持,只要伴侶間有協議的相處模式,個性足夠成熟的人,都能處理理想與實際的差距。我們必須容許另一半有他的理想,再一起面對實際關係中的「失落感」。

這種觀念就像阿德勒(Alfred Adler)所說:「認同自己的不完美」,因為每個人都有敏感跟脆弱的部份,要承認自己不夠完美,是有障礙、有困難的;在婚姻關係中,只要看到對方流露一點點、一秒鐘失望神色,我們常會大做文章,感到不安、焦慮、懷疑自己是否不值得被愛。

夫妻都不可能是完人。人們總希望對方肯定自己、給甜言蜜語,但若只有這些期待,關係會出現鴻溝,夫妻間會藏著失望和難過。因此,如果不先坦誠面對彼此的失落,就沒辦法改善和溝通。

接受雙方的失落感,讓日常議題的溝通進入心理深層,理解各自想要的東西,了解彼此可給與不能給的,自然能重新達成共識。

處理失落感並不容易,妳的建議是?

我們總會對另一半有期待,例如,希望另一半跟自己有同樣的興趣、成為某種人、達到某種收入,當對方無法符合這些理想,便會產生失落感。

婚姻關係中,本來就有很多事情無法達成,夫妻必須以成熟的態度面對。先釐清失落感來源,也試著了解對方不能滿足的原因,消化負面情緒,才不會讓失落感藏在暗處,無意識地對另一半進行「攻擊」,像是言語尖酸刻薄,或是不願意親近等。

了解失落感、消化它、超越它,就是面對自我弱點的開始。認真查看雙方的關係,才能打造和維護良好的家庭相處。

難以取得工作與家庭間的平衡,也是現代人遭遇的困境,該如何克服?

工作與家庭的平衡絕非一種「靜止平衡」。家是人的組成,會因需求隨時改變,因此家庭與工作的平衡必須是一種「動態平衡」,而且是一種情感的平衡,不是時間或心力比例的設定。

動態平衡代表雙方要有認知,家庭與工作的平衡隨時可以因需求更動,雙方要保留空間,不能因有所約定就不能改。所謂情感平衡,指的是人們通常不會因為多做一點事而生氣,但若感受不到另一半肯定,就容易覺得委屈。我們最好能知道自己能耐的極限,在快要超出負荷時,向另一半表達,理性地請求協助。不要把自己累壞,心懷怨懟,才等著另一半主動給回饋,因為此時另一半只會隨著你的情緒而遠離。

針對婚姻狀況,應該每一季或至少半年就定期對話,以建設性的心態與另一半溝通,尊重自己的需求,也尊重對方,將心比心達成合作關係,才能擁有長久的幸福。

(本文作者鄧惠文,臺灣知名精神科醫師,現職心理治療、性別研究、寫作、教學。著有《有你,更能做自己》、《學習。在一起的幸福》、《非常關係》等書。)

★本文由【Cheers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點擊標題下方的【親子天下資訊平臺】就可關注我們,隨時收到最新、最實用的親子好文

★若您喜歡本文,可以點擊右上角的【‧‧‧】選擇【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相關焦點

  • 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婚姻中的兩代糾結
  • 【親子】鄧惠文X黃瑽寧2 家庭經營,請把另一半當隊友
  • 【親子】鄧惠文X黃瑽寧1│夫妻分工,經營幸福家庭的關鍵
    孩子生病了,竟然和夫妻之間的相處,有極大的關聯?帶你看見「疾病」之外,夫妻關係的糾結,並協助你打開關係中的死結。夫妻相處不容易,如何做到心甘情願且愉快的分工?如何提醒自己不再重蹈上一代的覆轍?若夫妻分工不協調,會影響孩子的身心靈發展嗎?一起來聽聽鄧惠文與黃瑽寧醫師深入而精彩對談吧!
  • 精神科醫師鄧惠文:一旦進入婚姻,任何人都必須放棄某部分的自己
    有自信的太太可以處理這樣的失落,不會立刻懷疑自己值不值得被愛,可以等等,看他忙完或休息之後,注意力是否會回來。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讓每位父母、教育工作者,都有能力,以生命滋養另一個生命,帶領孩子,走向海闊天空的未來。精神科醫師、榮格心理分析師、作家、節目主持人,擅長以精神分析取向、榮格取向進行個人及伴侶治療。
  • 臺灣人夾娃娃夾到失心瘋,精神科醫師分析3大原因,你成癮了嗎?
    就讓我們站在不同角度,看看精神科醫師又是怎麼看待夾娃娃機熱潮吧!夾娃娃機好夯有原因~3關鍵因素易使人著迷事實上,根據家扶基金會日前的調查發現,有高達43.6%少兒幾乎每周都玩夾娃娃機,且有10.9%以上少兒每周有4天以上會玩夾娃娃機,更有7%少兒常在晚上10點後去玩。尤其隨著暑假到來,夾娃娃更是成為不少青少年追求休閒娛樂、打發時間的天堂。
  • 【婚姻關係】你的不爽,他感受得到嗎?
    婚姻學者約翰.古特曼(John Gottman)相信,藉由一定數量的衝突,可以拔除長期傷害婚姻的問題,梳理婚姻中不順的糾結,反而使關係穩定。吵架會讓夫妻離異還是攜手向前,關鍵在於一開始的「黃金三分鐘」。如果夫妻能以小心、溫和的態度開場,在衝突中學習駕馭怒氣,而非刺耳、滿懷恨意的批評痛擊,就能吵一場有建設性的架。
  • 賽斯學院大專欄 | 許添盛醫師談「親密關係」
    許醫師從精神科醫師出身,以醫入道,幫助了病人,成就了自己。他的「主業」是演講,從臺灣到大陸,從歐洲到美國,30多年如一日地奔波,傳播賽斯哲學,創立了心靈動力學。他的開悟,是紮根於平民的碩果。》讀書會)9.你可以愛得更好——家庭中的情感流動(《愛的打開方式》讀書會)10.你可以再靠近一點——人際關係的改善法則(《愛的打開方式》讀書會)11.許添盛醫師 2019.01.13臺南「在親密關係裡,認識我是誰」(上、中、下)12.同11,「在親密關係裡,認識我是誰」視頻(上、中、下)13.
  • 北京市哪家醫院治療睡眠_北京德勝門精神科
    北京德勝門中醫院精神科,其中以陳豔玲等專家坐著,為廣大睡眠障礙患者帶來了福音和希望。   睡眠障礙有什麼表現有哪些呢?北京德勝門中醫院精神科專家指出:  1.輕度睡眠障礙:偶爾發生,對生活質量的影響不大,只是影響精神狀態,感覺疲憊。當你經歷壓力、刺激、興奮、焦慮、身體欠佳或睡眠模式的變化時,可能會出現短暫的睡眠障礙。
  • 精神科醫生給出一點建議
    國標舞女王劉真於22日晚間病逝,消息讓外界痛心,老公辛龍除了要獨自面對喪妻的事實,還要扶養4歲女兒「霓霓」長大,目前辛龍的狀態就如同吳宗憲在記者會上所說:撕心裂肺,對此,一名精神科醫師也在節目上分析辛龍目前的身心狀況。辛龍的心到底多痛?
  • 我們是精神科護士,我們守護「心」
    到今年8月,駱蕾從事精神科護理行業就滿20年了。在她看來,做一個合格的精神科護士,除了有愛心、耐心,還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很多精神病患者在症狀的控制下不願意配合治療,甚至出現自殺、自傷、衝動、外走等狀況。精神科護士需要有細緻的觀察力及高度的責任心,才能保證患者的安全,保證治療、護理有效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