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秋日養陰潤燥好時節,養生宜「養收」

2021-03-04 巴彥淖爾市醫院

好容易熬過了聒噪高溫的夏日,秋姑娘終於來了。你的心情是不是也隨著天高雲淡而變得寧靜了一些?秋季陰氣漸長,是潤燥養陰的好時節。那麼,秋季養生還要注意什麼呢?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日,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即指暑去涼來。立秋後,氣候是由熱轉涼,陽氣漸收,陰氣漸長,自然界由生長開始向收藏轉變。根據中醫順應四時養生原則,秋冬養生宜「養收」,入秋後養生要注意以下「四原則」。

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飲食以「潤燥、補肺、養陰、多酸」為原則。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儘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入秋後宜食生地粥、蓮子百合湯、雪梨銀耳湯等以滋陰潤燥、健脾祛溼,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調理脾胃功能,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礎。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立秋時節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時候,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可補充夏季的消耗。如何科學進補才能起到養生的效果?可以先找中醫師辨明體質,根據體質及身體實際情況,有的放矢的調補。患有胃腸道疾病、高血脂等疾病的人,不宜攝入太多肉食,可以補充葉類、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等具有清補功效的食物,如茄子、鮮藕、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溼的功效。

秋季情志養生也要以「收」為要,要保持心境寧靜。秋應於肺,在志為憂,人們心情容易抑鬱。因為進入秋天,陽光照射逐漸減少,人體的生物鐘尚不能適應日照時間短的變化,導致生理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從而出現情緒及精神狀態的紊亂,對於有抑鬱症或抑鬱情緒的人來說,秋天意味著抑鬱症到了易發作期。

秋季情志養生方法:要做到清心寡欲,心境淡泊抱一顆平常心,利於神志安寧,收神斂氣;多增加陽光照射,在光線充足的條件下可以調動人的情緒,增強興奮性,減輕或消除抑鬱情緒;勤於運動,多參加一些室外活動如打太極、八段錦等養生操放鬆心情;培養興趣愛好,如琴棋書畫等陶怡情趣,可以有效地轉移注意力;可以適當喝點綠茶或咖啡、吃香蕉等興奮神經,改善心境。

立秋後,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應當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在起居上應做到「早睡早起」,因為早睡可以順應陽氣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一般來說,秋季以晚9~10點入睡,早晨5~6點起床比較合適。早起還可以預防血栓形成,對於預防腦血栓發病也有一定意義。

起居養生首先要注意防寒保暖,秋季早晚溫差較大,不要貪涼,夜溫低,注意增衣被,慎用空調,以免受涼;室內溫溼度適宜,室溫22℃~28℃之間,溼度50%~60%左右,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睡眠充足,一般8小時左右,堅持午睡30分鐘~1小時,但睡眠也不宜過多;注意皮膚保養,秋季溼熱重,防止皮膚感染,保持皮膚滋潤,科學洗浴,浴後塗抹護膚品。

進入秋季,天氣逐漸涼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鍊的大好時機,人們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同的鍛鍊項目。秋天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時期,故運動也要順應這一原則,運動量應由小到大,循序漸進,鍛鍊時身體發熱,微微汗出,鍛鍊後以感到舒適為標準,可以選擇太極拳、瑜伽,八段錦、五禽戲等中醫養生操。不適合選擇運動量大的運動,避免運動後出汗過多,容易使邪氣趁虛而入。尤其是老人、體質虛弱者更要注意運動適度。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微信號

相關焦點

  • 東阿阿膠:秋季養生宜養陰清燥
    這個時節,很多人會出現口乾感咽幹、皮膚乾燥等症狀。秋燥可以說是非常傷人的,一定要多加注意。專家指出,秋季飲食應該以清淡為主,少吃油炸的食物,應該多以新鮮的蔬菜水果為主,蔬菜類易選擇菠菜、冬瓜、黃瓜、大白菜等,肉類可選擇鴨肉、兔肉。此外,應該多吃一些蘿蔔、蓮藕、蜂蜜、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
  • 晶珠廣場「寒露」時節滋陰潤燥少食辛辣
    寒露時節話養生  中國人特別講究「天人合一」,在不同的季節,會有不同的養生方法。由於寒露的到來,氣候由熱轉寒,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這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我們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要適應自然界的變化,以確保體內的生理(陰陽)平衡。  祖國醫學在四時養生中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 【關注】立秋養生,要養陰宣肺潤燥柔肝
    因此,閆民川老師提出立秋養生總的原則:除了遵從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總原則外,還應特別注意養肺、養陰、養津、養收、潤燥、護肝,以及防燥邪傷肺,肺過克肝。2、香芋去皮,切塊狀,蒸鍋蒸至香芋約20分鐘至粉糯(筷子能簡單穿過),備用;把椰汁倒到鍋裡,加入適量的清水加以稀釋煮開,倒入香芋和西米、蜂蜜攪拌均勻,再放入泡好的枸杞子即可。【功效】香芋含較多的粗蛋白、澱粉、粗纖維,有散積理氣、解毒補脾、清熱鎮咳之效。而西米具有健脾、補肺、化痰、美容養顏之功效。
  • 秋季養生:「潤燥、補肺、養陰、增酸」該吃什麼好?
  • 【養生】秋季:潤燥補肺養陰多酸
    這時要多吃一些清心潤燥的食物來消除秋燥,比如:梨、甘蔗、銀耳、菊花、鴨肉、兔肉等,其中蓮藕為首選。  蓮藕開胃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它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質、維生素以及澱粉,有明顯益血益氣的功效,也可增強人體免疫力。  蓮藕的食用方法「生熟兩相宜」。
  • 它們不僅長的好看,還能養陰潤燥
    下面就給你推薦幾款中藥養陰潤燥花茶。2、菊花養陰潤燥茶功效:玫瑰花養顏潤燥茶具有疏肝理氣、活血化瘀、養心安神、養陰潤燥等功效。適用於肝氣鬱結、氣滯血瘀、心神不寧、陰虛肺燥、黃褐斑、便秘等。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 【愛夢養生】秋季養生:「潤燥、補肺、養陰、增酸」該吃什麼好?
    【愛夢養生】秋季養生:「潤燥、補肺、養陰、增酸」該吃什麼好? 秋季養生原則重在滋陰潤燥養肺,日常活動應由開放漸漸收斂。概括為秋季養生八字訣:潤燥、補肺、養陰、增酸。潤燥:首選蓮藕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立秋後空氣乾燥,人容易煩躁不安。這時要多吃一些清心潤燥的食物來消除秋燥,比如:梨、甘蔗、銀耳、菊花、鴨肉、兔肉等,其中蓮藕為首選。蓮藕開胃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
  • 養陰潤燥話玉竹
    《神農本草經》首載藥用,列為上品:「主中風暴熱,不能動搖,跌筋結肉,諸不足,久服,去面黑皯,好顏色,潤澤,輕身不老。」五代《日華子本草》云:玉竹「除煩悶,止渴,潤心肺,補五勞七傷,虛損,腰腳疼痛,天行熱狂。」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玉竹,治風溫自汗灼熱,及勞瘧寒熱,脾胃虛乏,男子小便頻數,失精,一切虛損」。
  • 秋冬養陰四法
    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又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那麼秋季應該如何養陰呢? 古人養生講究順應天時,秋冬養陰,尤其對於陰虛火旺的人,盜汗、手足心熱,潮紅口渴的,更要抓住天時,中醫補陰可以從這四個方面下手: 作息有律 民間素有「晝養陽,夜養陰」的說法,良好的睡眠可以保障心、肺、肝、脾、腎等臟器得到充分休養。入秋後的作息應逐步調整為「早睡早起」的狀態。
  • 初秋養生謹記八字訣「潤燥、補肺、養陰、多酸」
    那些具有滋陰養肺、潤燥生津之功效的食物是秋季養生保健的最佳食品。中醫對於初秋養生有「潤燥、補肺、養陰、多酸」的八字大綱肺為嬌髒,容易為燥邪所擾。飲食方面應根據八字大綱來制定食療方案。潤燥首選蓮藕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
  • 潤燥生津、養陰益氣,特推薦一款生魚湯
    中醫認為目前這一節氣是以燥氣為主,養生湯飲上宜潤燥生津、養陰益氣,特推薦一款紅蘿蔔無花果生魚湯。 紅蘿蔔含胡蘿蔔素為蔬菜之冠,還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以及果糖、葡萄糖和粗纖維等,對身體健康十分有益。中醫認為其味甘性溫,能滋潤解燥、健胃化滯、消食健脾。近年來醫學界還發現,它還能促進冠脈血流量,降低血脂、降血壓、強心等功能,所含的葉酸還有抗癌的功效,因而常為民間煲湯或榨汁用於養生之飲品。
  • 潤燥養陰,滋陰潤肺……這款飲品,專門針對江浙滬人群
    國慶八天,浙江在線健康網特擬定「八個八·健康戰略」,從衣、食、住、行、飲、操、歌、思八個方面,每天推送一份「強身健體小建議」,為您的長假加足馬力,滿血復活!長假雖美好,但有秋燥來搗亂:口乾、咽幹、咳嗽、鼻出血、噴嚏不斷,皮膚也不再水靈。杭州市中醫院副院長、杭州市名中醫詹強說,從中醫的角度來講,這個季節,應該注意潤燥養陰,滋陰潤肺,通過內養來對付外邪。
  • 立冬「補冬」,養陰潤燥!這樣喝湯才靠譜
    廣東省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林舉擇表示,中醫講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在養陰潤燥的同時適當進補,可為安心過冬做好準備。 這個時節,家中長者該怎么喝湯?林舉擇設計了一款適合老人調理防病、強身健體的「黑豆慄子紅棗煲塘蝨魚湯」。
  • 白露時節,可多吃這8種食物,個個都是潤燥「高手」
    白露時節,有8種食物要多吃,可以幫助秋季進補養肺潤燥。1、蓮藕秋天的蓮藕正新鮮上市,還有一句俗語是這麼說的「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秋天的蓮藕是非常潤燥的,很適合秋天這種乾燥的天氣食用。新鮮蓮藕和排骨一起燉煮成湯,是非常經典的一道滋補湯。蓮藕軟糯,湯汁鮮美醇香,秋季潤燥再合適不過了。
  • 【艾健康】蓮藕是食物,也是藥物,養陰清熱、潤燥止渴的「好處方」
    秋令時節,正是鮮藕應市之時。作為養生滋補佳品之一,鮮藕也成為人們秋季餐桌上的常見菜餚。加上此時天氣較為乾燥,從養生的角度來說,應該從飲食上進行「潤燥」,新鮮的蓮藕就是養陰清熱、潤燥止渴的「好處方」。所以,女性一旦出現頭暈、腰酸、咽幹、手腳心發燙等不適症狀,都可以多吃鮮藕以養陰生津。通過不同食用藕的方法,還能輔助治療多種女性常見的不適。導致月經過多的原因很多,其中以氣虛和血熱為病因的最多見,而這兩種都可以通過食用鮮藕來輔助治療。其中,氣虛者推薦鮮藕燉排骨,血熱者推薦生吃蓮藕。
  • 秋季養陰潤燥吃什麼?
    人們平時除了注意生活規律、適當鍛鍊和及時補水外,通過飲食調理是一種很好的「養陰防燥」方法。
  • 「封」趣黃金周丨秋季養生宜潤燥生津 中醫教你做一盞川貝釀梨
    適當春捂秋凍伍文彬介紹,在中秋時節,天氣已經逐漸涼爽,晝夜的溫差已經有明顯的變化,而這個時候,不少人會覺得一早一晚有些涼快,於是趕緊增加衣服。實際上,在中秋時節,雖然氣溫已經開始變化,但是並不穩定,依然要防備「秋老虎」來襲,所以,過早的增加衣服,一旦氣溫回升,容易出汗,而秋風卻沒有春風那麼溫柔,出汗吹風,容易著涼,從而出現咳嗽、打噴嚏、流鼻涕、發燒等傷風感冒症狀。所以在這個時候,適當凍一凍,為入冬打好基礎,才是上策。秋凍也應適度,因人而異,不能過於寒冷,老人小孩更應注意保暖。
  • 秋日練練它,滋陰潤燥還養肺!不花一分錢,體虛的人別錯過
    此時秋意漸濃,天氣乾燥、晝熱夜涼,養生重點在於潤燥防寒,肺部的調養就變得尤其重要。「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邢。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上文出自《黃帝內經》,它告訴我們要適應秋季的時令,早臥早起、心神安寧,以養育秋收之氣。如若不然,「逆之則傷肺,冬為飧瀉。奉藏者少」。
  • 秋季養生重在「養陰潤燥」
    專家建議,秋燥來襲,養生重在「養陰潤燥」,飲食上「少辛增酸」,少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多吃當季的果蔬,必要時選用藥膳食療來幫忙。   潤咽——守住燥邪的入口   廣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林嬿釗認為,秋燥損傷人體陰津,往往會導致口渴、唇乾、咽幹、咽癢甚至喉嚨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 秋分養生正當時 潤燥補水很重要
    預防秋燥,時刻補水很重要。選擇飲用水時儘量挑選補水效果好的小分子團活性水,更易被人體吸收,補水效果事半功倍。如近年來頗受年輕人青睞的匯源樂鹼天然蘇打水就是一款小分子團活性水,易吸收;此外,樂鹼還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並呈天然弱鹼性,能有效補充人體所流失的微量元素,可謂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