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補冬」,養陰潤燥!這樣喝湯才靠譜

2020-12-15 騰訊網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

立冬「補冬」。廣東省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林舉擇表示,中醫講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在養陰潤燥的同時適當進補,可為安心過冬做好準備。

這個時節,家中長者該怎么喝湯?林舉擇設計了一款適合老人調理防病、強身健體的「黑豆慄子紅棗煲塘蝨魚湯」。

圖/視覺中國

補中益陽「長者保健湯」

黑豆是大豆的一種,其含豐富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及鈣、鐵等營養物質,因其色黑,根據中醫理論黑色屬腎,所以腎虛之人可食用黑豆。另外,黑豆所含維生素B組和E組含量最高,其還具有明目、烏髮,使皮膚變白嫩的作用。

慄子營養價值非常豐富,味道香甜。從中醫角度來講,性溫、味甘,具有一定的養胃健脾、補氣養血、強筋健骨、祛風除溼的功效。可以改善因風溼、類風溼而導致的關節酸痛。

紅棗有養胃、健脾、益血、滋補、強身之功效。它的維生素含量非常高,有「天然維生素丸」的美譽,具有滋陰補陽的功效。紅棗作為滋補佳品,素有「日食三棗,長生不老」之說。

本期湯譜中的黑豆能養血補虛,慄子強筋健骨,塘蝨滋陰補腎,紅棗補血健脾。此湯品可用於因腎虛、腎氣衰弱所產生的耳鳴、腰酸腿軟、體虛體弱以及血小板減少等病症,中老年人秋冬時節可多喝。

黑豆慄子紅棗煲塘蝨魚湯

【材料】黑豆80克,鮮慄子肉200克,紅棗5顆,塘蝨魚600克,豬排骨100克,生薑3片。

【製作】各材料清洗乾淨;黑豆隔夜浸泡備用;紅棗洗淨去核;洗淨宰好的塘蝨,瀝乾水分,之後起油鍋,放入塘蝨兩面煎至微黃;所有材料一起倒入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左右(約10碗水),武火煮沸後再改文火慢熬1.5小時左右,進飲時方加入適量食鹽調味即可溫服。這是3-4人量。

【功效】滋陰養血,補腎強身。

相關焦點

  • 「天天養生」立冬「補冬」,養陰潤燥!這樣喝湯才靠譜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圖/視覺中國立冬「補冬」。廣東省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林舉擇表示,中醫講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在養陰潤燥的同時適當進補,可為安心過冬做好準備。這個時節,家中長者該怎么喝湯?林舉擇設計了一款適合老人調理防病、強身健體的「黑豆慄子紅棗煲塘蝨魚湯」。
  • 「補冬」是什麼意思 補冬跟立冬是同一天嗎如何「補冬」
    立冬素來有進補的飲食風俗,立冬預示著冬季的到來,立冬後天氣漸寒,進補是為了增加能量預防嚴冬的寒氣侵入。民間有諺語稱「立冬補冬補嘴空」,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立冬補冬補嘴空的「補嘴空」表達了什麼?跟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關於立冬這句耳熟能詳的諺語吧。>>【2017立冬是幾月幾號 立冬有哪些習俗】  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
  • 立冬進補吃什麼最好
  • 【健康養生】立冬養生飲食四原則
     提示:點擊上方"成功故裡"↑免費訂閱本刊成功導語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1、立冬飲食養生以增加熱量為主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
  • 時令|今日立冬,溫黃酒、吃三果,滋補靚湯喝起來
    人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人在這個進補的最佳時期,進行食補,為抵禦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 立冬古詩詞 立冬 唐 李白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 立冬 | 虛者補之,寒者溫之
    1、立冬飲食養生以增加熱量為主    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    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素。
  • 養陰潤燥話玉竹
    中醫認為,玉竹味甘、性微寒,入肺、胃二經;有養陰潤燥,生津止渴之效;用於肺胃陰傷,燥熱咳嗽,咽幹口渴,內熱消渴。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玉竹含有鈴蘭苦甙、鈴蘭甙、山柰酚、槲皮素甙、維生素A、生物鹼、玉竹多糖等成分,具有增強免疫力,促進幹擾素合成,抑制結核桿菌生長,降血糖血脂,緩解動脈粥樣斑塊形成,擴張外周血管和冠脈,延長耐缺氧時間,強心,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
  • 它們不僅長的好看,還能養陰潤燥
    比如秋燥的你,就可以通過喝這樣的花茶來養陰潤燥,再加上中醫幾味藥,喝這樣的茶,就能讓你舒服過秋天!暑氣漸逝,秋風漸起,秋天的主要氣候特點是乾燥,燥邪容易從口鼻入侵人體,從而產生鼻咽乾燥、乾咳少痰、皮膚乾燥、失眠、便秘等病症,中醫稱之「秋燥」。
  • 立冬:選對墨魚好補冬
    冬季補心腎的白果墨魚湯立冬後,陰氣盛,我們順應天時來補陰,效果會很明顯。
  • 立冬|不知「藏」,再怎麼補都沒用!
    古人在立冬季節多用佔卜的方法來看整個冬天的冷暖,古人認為,如果立冬當日是晴天,一個冬天都會寒冷;如果立冬當日是陰雨天,反而一個冬天都不是很冷,是暖冬。迎冬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餚,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
  • 今日立冬!調理身體飲食養生有講究
    今天我們迎來了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節氣,這也是農曆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一個新季節的開始。民間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還能起到禦寒作用。
  • 立冬節氣之後該吃點啥?
    立冬後萬物收藏,雖說距離真正意義的冬天還有一段時間,但立冬後,養生方法與秋季就有所不同了,飲食也要有所區別,那麼,大家是不是準備好自己的冬季養生食譜了呢。立冬養生吃什麼好?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詳細說來。立冬以後我們要少吃鹹味食物,多吃苦味食物,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立冬養生多吃什麼食物好吧。冬天是各類蔬菜的淡季,但卻是大白菜大量收貨的季節。
  • 立冬需溫補 起居要靜養
    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 拜冬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菜餚,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
  • 立冬了,四季養生之冬季養生開始了!
    今年11月7日是「立冬」節氣。冬天天氣乾燥,多吃白菜,可滋陰潤燥、護膚養顏。另外,白菜的大幫子含有葉綠素、膳食纖維等營養素,遠遠高於白菜內葉和菜心,食用時切勿丟棄。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冬天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吃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 秋季養生重在「養陰潤燥」
    專家建議,秋燥來襲,養生重在「養陰潤燥」,飲食上「少辛增酸」,少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多吃當季的果蔬,必要時選用藥膳食療來幫忙。   潤咽——守住燥邪的入口   廣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林嬿釗認為,秋燥損傷人體陰津,往往會導致口渴、唇乾、咽幹、咽癢甚至喉嚨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 2020立冬簡單漂亮的手抄報模板大全 立冬習俗你知道多少,這裡全了
    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立冬意味著進入寒冷的季節,人們傾向進食可以驅寒的食物。在南方,人們會吃些滋陰補陽,熱量較高的食物,如雞鴨魚肉等,有的還會和中藥一起煮來增加藥補的功效。     立冬,閩中俗稱「交冬」,意為秋冬之交。     立冬在北方則有吃水餃的風俗。
  • 2020年立冬時間幾月幾號幾點 立冬是哪一天星期幾
    2020年立冬時間幾月幾號幾點 立冬是哪一天星期幾  2020年立冬時間:2020年11月7日7時14分,星期六。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
  • 秋季養陰潤燥吃什麼?
    人們平時除了注意生活規律、適當鍛鍊和及時補水外,通過飲食調理是一種很好的「養陰防燥」方法。
  • 今兒立冬,你吃餃子了嗎?在東北,這些生活知識你一定也要知道…
    北風潛入悄無聲未品濃秋已立冬
  • 立冬養生粥丨餐廳營養宣傳
    立冬養生粥 立冬時節大家都在進補,「藥補不如食補」,而食補推薦粥食。 功效:清熱生津、養陰潤燥,適用於熱病恢復期津液不足所致的心煩口渴,肺燥咳嗽,大便燥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