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仙草是一顆修煉了幾千年的草?
南北方的涼粉是同一種食物嗎?
龜苓膏裡藏著一隻什麼龜?
草糊是用青草煮成的糊糊嗎?
冰粉和涼粉是不是就是多冰和少冰的關係?
看到這些問題,是不是有點懵?
沒關係,小編光是問完就已經糊塗了。
生命不息,折騰不止,
今天,我們就來把這些奇怪的名詞搞搞清楚。
燒仙草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稱呼,客家人叫它為仙人粄(bǎn),港澳叫它涼粉,潮汕稱為草粿,也叫仙人凍。燒仙草的稱謂之豐富都可以出一篇論文——《論中文的博大精深之燒仙草的100種叫法》。
燒仙草是一種粵式甜點,從外觀看,燒仙草黑乎乎的,有點像兩廣地區流行的龜苓膏,但這兩者的味道完全不同,做法和材料也是不同。
仙草本草
燒仙草的原材料即為仙草,說好的建國之後不許成精,仙草沒有修煉成精,它只是一顆平平凡凡的草本植物,高有一米餘,一年生植物。
至於這顆平凡的小草為什麼會被叫做「仙草」,是因為在遙遠的古代,我們的祖先還不了解仙草的藥用價值,於是將仙草的功效歸功於神仙的賞賜。為了感激神仙,便將這顆小草叫做「仙草」。
冷卻之前的仙草草液
和它的名字一樣,燒仙草的吃法也很多。
臺灣燒仙草
臺灣燒仙草是熱的濃稠液體,比較適合冬季飲用,常佐以豆類如紅豆、綠豆、芋圓、愛玉和花生等。不過在現在的甜品店裡,也可以做成冰飲了。
仙草凍 / 涼粉
燒仙草的凝膠狀,通常切成小塊,加上糖水、蜜糖或蔗糖等,另外可選擇添加檸檬汁和煉乳等。由於可以消暑,夏天食用較佳,如果加上碎冰,更是消暑聖品。
仙草水
稀薄液態冷飲。常帶有切成條狀的凝膠狀仙草凍。有時也與豆漿或者牛奶混合在一起吃。這種吃法主要流行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雖然都叫「涼粉」,但北方的涼粉和南方的涼粉可是截然不同的兩種食物。南方的涼粉即上文中提到的燒仙草,而北方的涼粉則是一種特色小吃。
涼粉是以大米、豆類、薯類等澱粉含量高食物為主要材料,經過水洗、浸泡、沉澱等步驟之後,澱粉便凝聚在一起成凝膠狀態。
南京街頭售賣的涼粉。出售時還會再用刨刀刨成條狀
成品的涼粉通常都是圓筒狀,然後再切成扁平的長方塊或者條狀。還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加調料,甜的、鹹的、辣的、加蒜、加蔥等等,任君挑選。不過據小編觀察,大多數北方朋友都是加辣椒、蒜,幾乎沒有人加糖…
龜苓膏是中國兩廣特產,廣東、廣西一帶的傳統藥用食品。正統龜苓膏是以受保護動物金錢龜、土茯苓、甘草等中藥材製成凝固的膏狀。但介於金錢龜已屬於受保護的瀕危動物,所以大家能買到的龜苓膏裡使用的大多是草龜或者泥龜。
龜苓膠一般是黑色的膏狀,跟燒仙草形似,不過有較濃的中藥苦味道,具有滋陰潤燥,降火除煩,清利溼熱,涼血解毒的作用。所以龜苓膏很受女性朋友的喜愛,美容養顏必備。
果凍狀的草糊,一刀切下去,草糊搖搖曳曳
草糊是浙江台州地區的手工小吃,在江浙一帶較為流行,比較小眾。在古城臨海狹小的道路上,斑駁脫落的石灰牆面,泛黃的竹椅,慢搖的蒲扇,稀稀拉拉閒適的人群裡,常常可以聽到「青草糊要伐!」的叫賣聲,老台州都非常熟悉這般場景。
味道還是記憶裡的最好
通常是年邁的阿婆阿公推著三輪手推車叫賣。孩兒們放了學,像眾星捧月一般圍著阿婆,眼巴巴地望著阿婆嫻熟地打上一碗一碗的草糊。煩悶的盛夏,吃上一碗草糊再幸福不過了。
據史書記載:「青草糊:青草加水煎煮,取汁冷凝後成糊狀,吃時加桂花糖,清香解渴」。青草,一般指的是石蓮,甘草,具有清熱、消炎的效用。石蓮,學名薜荔,果實碧綠圓渾,爬滿鄉下的地坎、巖壁和石牆,長在海邊的甘草則比石蓮多一份青草的香氣。
一位阿婆正在舀青草汁液到盆裡
現在,市面上也出售懶人版本的青草糊,只消打開盒子,用熱開水注入粉末裡即可,非常簡單。但是,沒了街頭巷尾的叫賣聲,心裡難免空落落的。
一碗最傳統的紅糖冰粉
又是一道一字之差、卻差之千裡的食物。冰粉可不是加了冰的涼粉,人家是正經川菜。菜如其名,冰粉也是消暑神器,在炎炎夏日裡,不少四川人都靠著冰粉續命呢。一到蟬鳴的時節,這碗晶瑩剔透的冰粉就出現在大街小巷的餐廳裡。
雖然名字聽上去假假的,但學名真的就叫「假酸漿」
冰粉的名字中雖然有「粉」字,但卻跟澱粉沒啥關係,而是用假酸漿的種子製作而成的。假酸漿,這個名字聽起來有點陌生,但它的別名「冰粉樹」大家應該不陌生。假酸漿的種子裡含有大量的果膠,因此才能變成「膠」狀物質。
加了芝麻和花生的冰粉
最傳統的冰粉是靠純人工手搓出來的。取一小撮冰粉籽包在紗布裡,放水裡浸泡之後能搓出一大碗冰粉。再澆上紅糖水,一碗最地道的冰粉誕生了。如果覺得單調,還能再撒上一點花生末、芝麻、果脯末或其他輔料。
所以,看到最後
你們搞清楚涼粉到底是哪裡的食物了嗎?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近 期 熱 門
本公眾號內容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哦,
如有需要請聯繫小編獲取授權!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 Y980238
法律顧問:無錫崇安律師事務所 孫建波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