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烘焙曲線大不同

2021-02-07 FISHERCOFFEE

從開機熱機,放進咖啡生豆後,看著烘豆機的溫度上升,一直到回溫點後開始升溫,等待聽到第一爆,或者是等到第二爆完成烘焙動作。烘焙咖啡看似簡單,實際上卻是需要經驗累積的一門藝術。


一般來說經驗豐富的烘焙師傅,會深入了解生豆的原始味道與其特性。從咖啡種植的區域、氣候、海拔、咖啡果實採收後處理的方式,到咖啡豆包裝時的含水量,咖啡豆出口時儲藏的溫度及溼度,都會影響咖啡烘焙出來的口感,而了解這些要素對於烘焙好壞的影響,正是咖啡專家所追求的烘焙技巧。


許多經驗豐富的咖啡烘焙公司,應該對於咖啡豆採購、烘焙、銷售,以及庫存管理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對於許多入門的烘焙新手來說,並不知道該如何選擇需要購買的數量,或者是說,需要多少時間將這些咖啡銷售掉。甚至連經驗豐富的咖啡烘焙公司,有時候也會遇到咖啡的庫存量過多,無法在一定的時間內銷售完成,留下幾袋放置很久的咖啡生豆,不知如何處理。


精品咖啡是屬於咖啡中的奢侈品,有時候會因為季節及天氣的變化,在採收過程中不適當的保存方式,會影響咖啡生豆的品質,造成咖啡生豆加速老化。所以無論是什麼原因都好,大型的咖啡烘焙公司或者是自家烘焙業者,都必須了解如何量身訂製獨特的烘焙曲線,以決定將咖啡最好風味及味譜呈現出來。

在咖啡烘焙世界裡,烘焙曲線是一個專業用語,記錄烘焙過程中變化的資料,了解咖啡生豆的含水量,仔細去量烘焙前以及烘焙後的重量。除了要記載產區與烘焙容量,等待烘焙完成後,也要將失重比記錄下來。細部調整及記錄咖啡烘焙的脫水狀況,到底該使用咖啡烘焙鍋爐容量的幾成,該如何調整熱氣排風量風門,咖啡是否可以由原本的曲線複製烘焙,咖啡的回溫點是幾度等...


在注意咖啡變化的過程時,烘焙師就可以利用以上的因素判斷及設計烘焙曲線。簡單來說:當生豆直接入烘焙機時,需要多久的時間回溫,溫度表上的曲線才開始微笑往上爬。當咖啡豆脫水變成橘黃色時,需要多久的時間產生第一爆,到達理想的烘焙度,或者到達二爆的烘焙程度?烘焙師需要取多少烘焙樣品,判斷咖啡的出豆時間。


無論新豆或舊豆,都擁有它獨特的烘焙曲線,必須精準的判斷下豆及出豆時間,掌握最佳風味。記錄烘焙曲線的過程中,仔細盲測品飲每一批次的烘焙豆,記錄下來,精準地掌握關鍵要素,就能輕鬆抓出咖啡豆應該有的口感!記得每一批的咖啡豆都擁有不同的烘焙曲線以及烘焙手法。咖啡生豆在產區時的環境因素,也會影響到咖啡生豆的品質。產區今年及去年的下雨量,或者是咖啡在出口前乾燥的過程,亦是關鍵之一。


高海拔及成熟的咖啡生豆,通常保存的時間可以更久,生命期更長。咖啡生豆因為密度高,如果乾燥的環境佳,咖啡本身的味道改變不會太大。過季的咖啡豆不見得不好,陳年的咖啡有時候對某些咖啡品種是加分的,簡單來說,非洲系列的咖啡豆,新鮮時口感乾淨,明亮,稍微單薄。放置一段時間後,咖啡的揮發香氣更加厚實,甜感增加。

烘焙,杯測,烘焙,再杯測!經過不斷調整及品嚐不同咖啡曲線烘的咖啡,使咖啡的味道達到更好!多加利用感官:眼睛、鼻子、耳朵、以及嘴巴,確實深入了解咖啡的特性,抓出完美的烘焙曲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關焦點

  • 世界咖啡烘焙冠軍烘焙曲線
    冠軍-來自義大利的Rubens Gardelli  義大利咖啡舉世聞名,至今仍有許多人認為咖啡源自義大利;義大利是咖啡文化的象徵,
  • 咖啡知識 | 烘焙曲線對咖啡烘焙師的重要性
    對於未經訓練的人來說,烘焙曲線如同一堆亂麻。但是,對於烘焙師來說,學習解讀烘焙曲線是深層次了解烘焙技術的重要工具。對於始終關注咖啡品質的精品咖啡烘焙師來說,烘焙曲線尤其重要,它有助於微調烘焙方案,並最大程度表現咖啡的獨特風味。
  • 初學咖啡烘焙,怎麼看烘焙曲線?
    「只想喝咖啡,不想學衝煮」這是最近做夢都想要過的美滋滋生活了剛學習完衝煮的我因為深淺烘焙的風味問題
  • 個人咖啡℃——關於咖啡烘焙⑤烘培曲線與相關認識
    烘焙曲線是指在咖啡烘焙時記錄烘焙狀況和操作的溫度等詳細信息曲線圖表。可以是軟體記錄,也可以手工記錄,從開始烘焙,記錄每30秒或1分鐘的溫度,記錄完成後繪製曲線。對於烘豆師來說,最讓其感覺受挫的就是不能再次複製出上次所烘焙的咖啡的美味風味。
  • 第二條咖啡烘焙「曲線」-變動曲線d15
    咖啡烘焙有2條曲線第一條是在咖啡烘焙過程中預設的曲線。例如:用日本富士的coffeediscovery這臺樣機烘焙2015年衣索比亞的耶加雪菲g1日曬這款豆。烘焙生豆重量200g入豆溫度135度回溫點:95度回溫時間:1分22s1分22s-4分22s升溫速率:11度4分22s到-5分22s升溫速率:10度5分22s-8分22s升溫速率12度9分22s一爆開始9分30s一爆密集9分45秒一爆密集中段出豆這是一條預設的曲線
  • 烘焙曲線是什麼
    烘焙是咖啡風味的主要來源,生豆我們都知道是不能直接喝的,所以通過烘焙將生豆給烘焙好,但是要烘焙好了確是很難的,火力要是大了就會內生外焦,火力小了就熟的太過了,風味平平,所以在烘焙曲線中我們設計的火力一般不會頻繁的調整,  我們常聽到的烘焙曲線是一個專業用語,是記錄烘焙過程中變化的資料,了解咖啡生豆的含水量,仔細去稱重烘焙前以及烘焙後的重量
  • 2020年深圳咖啡烘焙大師課:《烘焙曲線(Roasting Curve)》開啟報名!
    我來上這一課程之前,遇到一個小小的瓶頸期,就好像在減肥遇上的平臺期一樣,有點迷茫,怎麼做怎麼烘都沒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參加課程跟大神交流過程中對烘焙有了有不少的啟發,拋開原有自己固有的烘培習慣,看看試試一下別人的世界會大不同。
  • 專業咖啡烘焙 | 烘豆的自然曲線是巧合還是科學?
    人們總是談論咖啡烘焙的藝術,而我們的興趣是科學,因此,我們持續把可以用來分析、比較每一次烘焙的功能加到Artisan上。    下圖是我找一鍋自己的曲線,在Artisan上產生自然對數曲線及其倒函數曲線(不同深淺的紫色細線,恐被人作顏色聯想,本人先聲明絕對和seafood無關),一條貼著豆溫,一條和RoR長相左右,煞是有趣,但目前也僅止於有趣。單看曲線,這鍋烘得真不錯,哈哈。
  • 2017世界咖啡烘焙大賽冠軍曲線公布
    在廣州舉辦的2017世界咖啡烘焙比賽已經完滿結束了,雖然稍有延遲,但是總算可以公布冠軍曲線給大家看了!從接下來的曲線中,我們已經可以清楚地看到今天高超的烘焙技藝,相比往年,選手技藝的提升清晰可見。要成為獲獎者,找到並發揮指定生豆的最佳潛能,每一個小細節都不容忽視。Cropster非常榮幸能和往年一樣,成為指定的烘焙軟體,在比賽中協助每位選手完成比賽。
  • 改變烘焙曲線,會改變烘焙度嗎?
    奧登索伯坦《在家學烘焙》線上課不提供單門課程報名想學習的朋友請報名【烘焙大師合輯】或這是 2015 年世界烘焙冠軍 Audun Sørbotten 在烘焙家線上大師班【在家學烘焙】的其中一堂課程《烘焙曲線》,Audun 說明他自己的烘焙曲線觀點,以及如何設定並達到自己的烘焙目標。
  • 如何繪製咖啡烘焙曲線?|快問快答
    繪製特定的烘焙曲線需要用到最好的咖啡,根據或長或短的烘焙需求及時調整溫度參數。曲線以圖表形式記錄,坐標軸代表空氣溫度和咖啡豆整體溫度的數值,最終形成的可視化記錄對烘焙師日後的烘焙作業是非常實用的參考。某些現代烘焙機可記憶烘焙師在烘焙過程中的各操作動作,從而在接下來的烘焙中精確地重複每一步,保證每一批次的烘焙效果始終統一。
  • 咖啡烘焙:建議烘焙咖啡和輕烘焙咖啡的烘焙程度不同
    咖啡最初只是櫻桃,經過加工,他變成了生咖啡豆,咖啡豆只有經過烘烤後才能激發其風味,不同的烘焙方式會使咖啡豆呈現出不同的風味。為什麼生咖啡豆的味道會在高溫下烘烤?事實上這是因為烘烤過程中的化學變化,讓我們解釋一下化學變化是什麼。
  • 咖啡烘焙:學習S曲線,追求完美咖啡
    他開始向我解釋,他不相信軟體這回事,因為烘焙並不複雜。然後,他開始講述啤酒釀造愛好:「啤酒釀造有四個不同的過程,但咖啡只有一個,所以根本不難。」我完全不同意他的觀點,也終於理解為什麼那裡的咖啡體驗低於平均水平。雖然那個人的事業很成功,但這篇文章講的是如何追求完美咖啡,而無關企業經營。
  • 烘焙曲線的意義
    今天南京的一個烘焙師和我說,Roy,交流烘焙除了把豆子寄給對方,還需要烘焙曲線麼?我想了想,不要。至少我不用。為什麼?舉個例子:我開車,寶馬和奔馳,寶馬我踩油門踩剎車打方向的力度角度和奔馳就絕對不一樣。要角度力度啥都一樣,憑我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學院畢業的技術來開車,估計沒保險公司願意保我。那換到烘焙,不一樣麼?
  • roast 咖啡烘焙雜誌| 烘焙 |全水洗處理瓜地馬拉
    Mundo Novo是Typica 和 Bourbon的自然雜交品種,也是巴西對精品咖啡品種基因庫的貢獻。Ikawa 烘焙分析by Jen Apodaca在過去的幾個月裡,我越來越依賴烘焙樣品曲線分析。其中一個烘焙樣品曲線我標記為5:15 408 \m/fc。
  • 咖啡知識 | 不同烘焙程度的咖啡豆風味口感區別
    :前街咖啡導語隨著第三波咖啡革命,在精品咖啡世界裡,深度烘焙的咖啡豆不再被認為是最好的,淺度烘焙、中度烘焙的咖啡豆逐漸成為第三波咖啡浪潮的主流。前街咖啡有超過50個產區以上的咖啡豆,這些豆子的烘焙程度都是淺度烘焙、中深烘焙。接下來,前街就和大家聊聊關於咖啡豆烘焙程度對於咖啡風味有什麼區別。
  • 烘焙曲線 | 哥斯大黎加莫扎特
    這支豆子不同於一般的蜜處理豆子,它有很強烈而複雜的香氣。櫻桃、李子、莓果、桂花的香氣和香料的氣息,冷下來後有水蜜桃的香氣、冷萃紅茶般的口感,柔和清甜。    這支豆子在生豆狀態已經能散發出非常強烈的風味了。我想在它應該在較淺的烘焙度時就能發展出它的香氣。一爆後太長的發展時間或者太高的下豆溫度反而可能會莫去這些揮發性的芳香物質。
  • 咖啡烘焙其實就是確定烘焙度
    烘焙過程中的脫水、焦糖化反應、美拉德反應都是瞬時而不確定的,我們不關心以上過程,只要加熱,咖啡豆自然會做自己該做的反應。唯有烘焙度的確定過程是清晰的,以及相對無誤。 似乎烘焙度確定,是個簡單的事情,但我們從大範圍的測試樣本來看,很多烘焙者是搞不定烘焙度這件事情。甚至,常常找反了錯誤烘焙的原因。這就引出烘焙度確定的方法論:你真的關心過咖啡生豆的含水率、密度、水活性、粒徑分布嗎?
  • 乾貨 | 烘焙對咖啡風味的影響
    然而對於咖啡,終點和過程同樣重要。無論是咖啡豆或是研磨咖啡粉,相似的客觀測量值(咖啡密度、水分含量、溶解度等)可以獲得相同的咖啡色澤,而根據烘焙曲線不同,咖啡的口味就會截然不同。最近,咖啡烘焙界對於一致性的主要度量方法,已經從過去利用咖啡色澤或溫度來確保產品濃度,轉變為大批數據記錄和比較。
  • 咖啡知識 | 不同咖啡烘焙程度詳解!
    >現在很多咖啡店在跟顧客介紹不同咖啡豆的風味時,也會科普一些咖啡知識,其中有很多人關心的烘焙程度,深度烘焙與中度烘焙到底有什麼區別,今天前街咖啡就來解析這個問題。 咖啡櫻桃在經過各式各樣的處理法之後,就相當於脫去了層層外衣,形成我們所知的咖啡生豆,生豆還得再經過高溫的烘烤,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烘焙,激發出它的香氣和各種酸甜苦味,最後才能到達我們手中。 激發咖啡生豆各種成分的產生,其實就是發生了一系列的化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