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康復小南寧》,本公眾號是小編業餘時間,用來學習分享,因此有添加小編微信號或者留言的同道,回復有所怠慢請見諒。
1、運動鏈:人體若干環節藉助關節使之按一定順序銜接起來,稱運動鏈。在人體上,上肢由肩帶、上臂、肘關節、前臂、腕關節、手等形成上肢運動鏈;下肢由髖關節、大腿、膝關節、小腿、踝關節、足等等形成下肢運動鏈。
2、開鏈和閉鏈運動:人們通常將一側上下肢視為一條長鏈,每個關節均為鏈扣。
如近端固定,遠端游離即為開鏈,此時可任意活動某一單獨關節或同時活動若干關節。股四頭肌椅訓練、使用啞鈴進行肱二頭肌訓練是典型的例子。
反之,遠端閉合,如接觸地面、牆面或桌面,近端(軀幹)運動,即可稱之為閉鏈。此時所能做的肢體運動只能是多關節協調活動。如蹲站時必須同時活動髖、膝、踝關節,不可能作單一關節的活動;兩上肢撐地作伏地挺身運動時,也只能同時活動腕、肘、和肩關節,而不可能單獨活動單一關節。騎車訓練也是典型的例子。
神經疾病後康復治療中,一般選擇閉鏈運動,強調多關節的協同。但是如果有單一肌肉需要特別強調進行獨立的訓練,則選擇開鏈運動。通常髂腰肌是薄弱環節,有可能需要開鏈運動訓練。
3、開鏈運動(open kinetic chain,OKC):指肢體近端固定而遠端關節活動的運動,如步行時的擺動相。開鏈的運動特點是各關節鏈有其特定的運動範圍,遠端的運動範圍大於近端,速度也快於近端。在強化肌力的訓練中,肌肉爆發力的訓練應選擇開鏈運動訓練
開鏈運動(OKC)
4、閉鏈運動(closed kinetic chain,CKC):指肢體遠端固定而近端關節活動的運動,如步行時的支撐相。閉鏈實際上是將開鏈的旋轉運動轉換成線性運動,因此運動時不增加關節的切力,可以增加保護作用,更接近於功能性康復[1],對於某些疾患如前十字韌帶(ACL)重建或鬆弛的關節,更可以提供早期、安全、有效的康復手段.
閉鏈運動(CKC)
表格1:開鏈運動(OKC)與閉鏈運動(CKC)區別
開鏈運動(OKC)
閉鏈運動(CKC)
遠端肢體在空間中運動
遠端肢體保持固定
有單一的關節運動,附近關節無活動
多關節運動,附近關節有運動
只有運動關節遠端的身體活動
運動關節的近端和遠端的身體都有活動
只有主動肌收縮
運動關節的遠端和近端多肌群收縮
較少出現身體重量作為負重參與運動
很多時候有身體重量作為負重參與運動
阻力應用在運動肢體遠端
阻力同時應用在多個運動關節
動作相對比較簡單,初學者容易掌握,
動作相對不容易掌握,用於早期康復和功能訓練
針對性訓練,孤立、刺激訓練目標肌肉
參與活動關節和目標肌肉較多
開鏈和閉鏈運動的康復上的應用
開鏈運動和閉鏈運動有著各自的特點和作用,但它們在康復治療中都具有重要的運動學與生物力學意義。
例如:在膝關節韌帶損傷康復的早期過程中,閉鏈運動(CKC)比開鏈運功(OKC)安全性要高,兩種訓練方法在增加脛骨移動能力時,開鏈運動(OKC)產生的剪切力要大於閉鏈運動(圖5、圖6)。閉鏈訓練(CKC)能調動膝關節周圍肌肉協同收縮來提高關節的穩定性,是前十字韌帶、後十字韌帶損傷及半月板重建術後的重要康復訓練方法。在做閉鏈運動(CKC)時,當我們從下往上蹲起時,膝伸展肌群股四頭肌和髖伸展肌群膕繩肌、臀大肌同時向心收縮來完成動作;而當我們由上往下蹲時,則需要股四頭肌、膕繩肌、臀大肌共同離心收縮來控制著慢慢屈膝、屈髖。另外股四頭肌起點連接在髂骨上,而膕繩肌起點連接在坐骨上,它們的同步收縮可以幫助我們更好保持骨盆的中立位和穩定軀幹。同時股四頭肌的止點在小腿前面的脛骨結節,膕繩肌的止點在脛骨和腓骨後面,他們的同步收縮也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膝關節的穩定。在開鏈運動中,比如器械坐姿腿屈伸,由於身體重量完全由座椅支撐,因此當股四頭肌收縮時,膕繩肌完全放鬆,股四頭肌和膕繩肌是拮抗關係;但在需要支援、抬高或下降身體的閉鏈運動蹲舉中,股四頭肌和膕繩肌則改變為同步收縮的關係。這種主動肌和拮抗肌同步收縮的方式對維持關節穩定,減少力矩,減少韌帶的負荷受力有很好的作用。同時閉鏈運動(CKC)的訓練方式,可使數個關節同時運動,刺激關節本體感受器,產生肢體的運動和保護性反射弧(Protective Reflex Arc)活動,能充分訓練關節整體的協調性和促進關節本體感受器功能恢復,從而促進關節的穩定性。而在康復階段的後期,膝關節的功能性和本體感受通過閉鏈運動(CKC)得到了一定的加強後,我們可以採用開鏈運動(OKC)針對膝關節附近的穩定肌群加強針對性訓練,例如:可以用坐姿腿屈伸加強股四頭肌的肌力,保護膝關節。在康復的不同階段選擇性使用開鏈或閉鏈運動,對於促進組織修復、功能恢復和關節穩定來說至關重要。
開鏈和閉鏈運動在體適能訓練上的應用
在了解了開鏈和閉鏈運動的區別後,我們如何在體適能訓練中應用它們呢?由於開鏈運動能夠孤立地訓練我們身體的某一塊肌肉,因此它更加適合一些對肌肉控制能力較弱的初學者;而閉鏈運動參與的肌肉和關節較多,這對訓練者的肌肉力量和神經募集控制自然要求更高,對於缺乏訓練基礎的初學者來說掌握起來就比較困難,它更加適合有一定訓練經驗的中、高級水準的健身者。開鏈運動中肢體或軀幹遠端呈游離狀態,即遠端肢體(足部或手部)在空間中的自由運動,不承受自身體重,這種情況在競技運動中是很少存在的,然而對於專業運動員來說閉鏈運動則能夠類比真實比賽的情況,更加功能化一些,比如籃球運動員為了提高彈跳力需要增強股四頭肌的力量,槓鈴蹲舉就比坐姿器械腿屈伸更加有效一些,籃球運動員在比賽中永遠是站著起跳而不是坐著,因此閉鏈運動是專業運動員訓練主要選擇的運動方式。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無論是閉鏈運動還是開鏈運動,它們有著各自的特點和作用,根據運動特點開鏈運動在針對和孤立訓練目標肌肉中應用比較多一些,而閉鏈運動在康復訓練和功能訓練中應用比較多一些。但是在訓練中到底選擇開鏈還是閉鏈運動,還是要根據會員的水準和訓練目的去選擇最適合他的訓練動作.
精彩歷史文章:
新進物理治療師指南
多裂肌深層分析
長短腿、骨盆歪斜
肱二頭肌腱損傷測試
膝反張(膝過伸)
如何進行姿勢評估?
脊髓損傷的全面康復
相鄰關節假說(Joint-By-Joint Approach)
肌肉收縮原理:肌絲滑行學說
(作業治療)上肢觸診解剖與應用
詳細說說託馬斯測試
本體感覺的解剖基礎、評定及康復舉例
腰部核心肌群和呼吸的啟動
學習|最全髖關節運動學
骶髂關節錯位分析你懂了嗎?
關於腹直肌分離症
關於前庭的康復
最全脊髓損傷康復
用骨盆改變腳底支撐面
呼吸中肋骨與核心穩定關係
呼吸動力學二
呼吸功能康復專題(一)呼吸動力學
關節為什麼會粘連?
治療從骨盆開始吧
呼吸和姿勢分析
人體平衡的表現和機制
脊柱的共軛現象
脊柱的生物力學
平衡的運動生理
最全肌內效貼講解
治療師應該掌握的神經張力手法
關於疼痛真相
關於「超量恢復」訓練原則
動態神經穩定技術的肩胛骨穩定技巧
基於「前饋控制」的腰椎穩定度訓練
脊柱的不穩定治療
膕肌——膝關節穩定肌
物理治療師分析關節運動需要到怎樣的程度呢?
神經康復|傾斜綜合症
分享|運動康復生物力學
骨盆動態穩定性(Outer unit)
最全|肌肉起止點、神經支配、作用說明書
關於「代償」的種類
聊聊「代償」
上斜方肌不能忽視其力偶關係
股直肌(Rectus femoris)
中立位置其實只是治療的起點
臨床思維:soap評估
特別重要的肌肉——腰方肌
闊筋膜張肌 Tensor Fascia Lata (TFL)
什麼是動態膝外翻?
學校沒有教你的前鋸肌
多裂肌
呼吸的終極殺手——斜角肌
以旁觀者看物理治療師的辛酸
經驗分享:下梁不正上梁歪
關於神經重塑的理解
腹橫肌
淺談中風物理治療
視頻詳細講解|踝關節疼痛評估與治療
運動鏈不只是開鏈運動和閉鏈運動
什麼是阿基裡斯肌腱炎?
下肢肌肉疲勞對姿勢控制的影響
認識上交叉綜合症
認識梨狀肌症候群
認識下交叉綜合症
點壓高爾基腱器官是降低肌肉張力的重要途徑
新bobath|步行講解(偏癱康復)
腦卒中康復|新bobath講解支撐面(BOS)
脊髓損傷康復
肌拉力線—骨骼肌功能解剖學的分析法
set懸吊技術與技巧
疼痛與疼痛門控理論(閘門學說)
髖關節置換術後康復
(精品)肌肉失衡評估與治療
ICF在康復醫學中的應用
關於腰痛的四大誤區
感覺統合訓練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分享書籍|淋巴引流手法實用指南
標準體態評估
物理治療師如何處理慢性下背痛?
物理治療幹預|姿勢不良—頸痛
解剖|詳講神經傳導通路(感覺上行傳導和運動下行傳導)
康復|Maitland手法治療肩周炎
如何辨別是肌肉問題還是關節所造成的問題
髂腰肌觸診定位方法
斜方肌定位觸診與常見問題處理
康復師也能輕鬆閱片——脊柱影像
....
更多精彩內容請查閱歷史文章或點擊掃描下方二維碼識別進入號內搜索關鍵詞搜索相關知識講解。識別二維碼搜索知識
如果覺得公眾號對於您的學習有幫助,動動手指學會知識共享。
內容來源 | 編輯 | 康復小南寧
如有侵權請後臺留言聯繫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