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多按這5個穴位,打開身體排溼口,祛除夏季帶來的溼氣

2021-02-07 派川養生

今日是2018年秋季的第一天,在二十四節氣中稱為立秋。雖然秋季降至,但天氣仍舊燥熱不堪,以至於患有溼熱的朋友依然十分痛苦。既然已經立秋,那麼我們每日多按一按身體的這5個穴位,打開身體排溼口,將夏季的溼氣留在夏末,共同迎接一個涼爽又舒適的金秋。

夏季溼熱現象多為頭痛頭暈,外表發熱,更為嚴重者還會伴有身體起水泡等症狀,如若抓破,則會具有刺痛感並流出膿水,使患處極為痛苦不堪。並且患有溼熱的人群更會毫無食慾、口乾口苦,如此纏人且難除的病症,到底按身體的哪5個穴位才可以得以緩解呢?

1、豐隆穴

豐隆穴其位於人體的小腿前外側,外踝骨正上方八寸的位置,經常按壓豐隆穴,可以緩解溼熱造成的頭痛頭暈,並對排出溼熱具有一定的效果。同時,患有高血壓的人群也可對其進行按壓,可以對高血壓所導致的頭痛、眩暈等症狀有所緩解。

2、天樞穴

天樞穴位於肚臍眼左右各兩寸處,睡覺前按壓天樞穴左右各20次,不僅可以緩解溼氣所導致的腹痛、便秘等症狀,還能利於腸道及時排出宿便。除此之外,患有痛經、月經不調的女性時常按壓天樞穴,亦對婦科疾病的預防有著極大的幫助。

3、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肚臍正上方4寸處,時常按壓中脘穴,可以緩解溼熱所導致的噁心乾嘔、食欲不振。經常按壓中脘穴,不僅對於排出溼熱具有一定的效果,也可以養胃健脾,預防部分由於消化不良所導致的腸胃疾病。

4、陰陵泉

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脛骨凹陷處,時常按揉陰陵泉穴,可以緩解溼熱所造成的四肢水腫,噁心腹瀉等症狀。按壓陰陵泉穴主要排出脾內之溼氣,並且按壓陰陵泉穴,可以緩解風溼所造成的膝蓋脹痛

5、血海穴

血海穴位於大腿內側,我們將雙腿繃直後,後膝蓋內側突起的一塊肌肉,即為血海穴。經常按揉血海穴,不僅可以祛除溼熱,還可以益氣健脾(血海穴位於太陰脾經),睡前左右各按壓20次,堅持下來則會有明顯效果。

以上這5個穴位,每日睡前多按一按,不僅可以打開身體排溼口,排出夏季溼熱,還能作用於五臟,起到不同的養生效果。如此一來,多按壓穴位,才是養生的首選方案。但是按壓穴位不可時間過長、力度過猛,不然可能會起到反面作用,不僅對健康毫無幫助,還會給身體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按壓穴位時,要學會適當適度,這樣才不會適得其反。你還知道哪些養生方法呢?

相關焦點

  • 身體有自帶「排溼口」,按一按這5個穴位,可幫助排溼氣
    一般女性會出現溼熱體質,主要表現有身體肥胖、大便排不乾淨、沒有任何食慾以及沒有精神、總是睡不醒等,其實在我們身體上有排溼口,經常按一按能幫助去除體內的溼氣。身體有自帶「排溼口」,按按這幾個穴位可幫助排溼氣!
  • 溼氣重的人,經常按一按它,或許能打開「排溼口」
    中醫講「溼重如裹」,身體溼氣重,感覺被包裹著,像是穿著件半乾的衣服一樣彆扭。在中醫看來,溼氣似乎稱得上是「萬惡之邪」。在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淫邪氣」致病因素中,溼邪殺傷範圍最大。這是因為,溼邪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
  • 乏力,臉出油,身體沉...這個穴位,打開祛除溼氣的開關~
    承山穴是小腿外側的一個穴位,把腳尖勾起,會摸到小腿肚上有一個窩,那裡就是承山穴的位置。要知道身體這麼多的穴位,承山穴可是排在人體祛除溼氣穴位前三甲的哦。祛除溼氣的效果堪比薏米紅豆粥。沒事就按壓按壓承山穴,不但可以祛溼,也是檢測身體這段時間是否有溼的一個方法。有些姑娘不知道如何判斷體內是否有溼氣,也不會看舌苔,就可以用力壓一壓自己的承山穴,如果感覺有明顯的酸脹痛感,那你的體內很可能有溼。再多按一段時間後,會感覺到身上微微發熱,這就是膀胱經上的陽氣起作用了,身上的溼邪,正隨著微微升高的體溫向外逃逸。
  • 這裡一打開,全身溼氣都排空,為什麼?
    編輯新經絡            這一招就是拍打身體的2個排溼口、這2個排溼口很容易堵住,如果把2個排溼口一打開溼氣,全身溼氣都容易排出來!
  • 如何排溼氣寒氣 祛除體內的溼氣寒氣方法
    如何排溼氣寒氣 祛除體內的溼氣寒氣方法時間:2020-12-18 00:1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如何排溼氣寒氣 祛除體內的溼氣寒氣方法 1、運動。很多人現在或是因為忙碌而沒有辦法運動,或者是因為懶惰而沒有運動,這就不能排汗,體內的溼氣自然就沒有辦法排出來,溼氣就會在我們的身體裡聚集啦。我們要多運動眯著眼不僅可以排汗,還可以鍛鍊我們的身體。    原標題;如何排溼氣寒氣 祛除體內的溼氣寒氣方法    1、運動。
  • 中醫推薦:人體八大排溼口!
    中醫說:百病都從溼氣起,找到身體排溼口,養生就成了一半! 溼毒排空了,人自然而然的就會少生病啦!
  • 原來人體的排溼口在這,找對地方輕鬆祛除溼氣,一下年輕二十歲!
    #高溫多雨的夏天,讓人容易出現四肢沉重、噁心、食慾差、失眠等症狀,這就是溼氣重的表現。所以只需常拍、揉、按身上這三個窩,就能夠輕鬆排毒祛溼了。一窩:肘窩當你出現咽喉腫痛、痰黃氣喘、咳嗽咳血、心煩心熱、口腔潰瘍、失眠多夢等問題,可以在肘窩的位置連續拍打5~10分鐘,會出現青、紅、紫、黑等不同顏色的毒素反應物。
  • 找到身體排溼口
    我們人體有7個「排溼口」,也叫「排汙口」,把溼毒排出去,人就會少生病,不生病,其實這些排汙口很好找,他們都「窩」在關節的部位。腋下  腋窩的極泉穴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臟的鬱火毒素,應常常去按揉,以疏通這口井。
  • 溼氣重不重,該怎麼去判斷?身體表現會告訴你,別放過
    體內溼氣過重,在如今社會中,算是比較常見的一個問題了。特別是女性會更容易發生,女性本身體質較弱,平時再不注意調理身體,溼氣也就易進入體內。溼氣重的時候,會感覺到身體沉重,容易睏乏,精神會變得不是很好,對身體臟腑的健康也很不利。
  • 溼氣不排,難減肥?三個方法堅持做,祛溼減肥很簡單!
    我們先來看看溼氣重身體肥胖難以減肥的原因,因為身體當中溼氣比較重的人一般口味都會比較重,在選擇食物的時候會傾向於選擇一些油和鹽比較多的食物,這樣一來就很容易出現身體循環不好情況,自然也就會導致身體出現溼氣沉積情況。
  • 溼氣太重則百病纏身,5個穴位,4杯茶,打開祛溼開關!
    既然祛溼對於健康的如此重要,今天掌門師兄就為大家介紹幾個溼氣的「死對頭」:祛溼常用的5個穴位,以及4款簡單易用的祛溼茶,如果每天艾灸這幾個穴位,空閒的時候喝一杯其中的祛溼茶,就可以順利的排出體內的溼毒,讓我們遠離亞健康!祛溼五大要穴1、豐隆穴:祛痰除溼第一穴出處《靈樞·經脈》,是足陽明胃經的絡穴。
  • 它比綠豆湯強,立秋前多喝它,祛除體內溼氣,身體好冬天不怕冷!
    夏天,尤其是在南方的夏天,時間即使是來到了八月份的立秋前後,可是天氣卻依舊潮溼悶熱,而在這樣的環境裡面,很多人體內的溼氣就容易積累,從而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不利的影響。所以在這時候我們應該多吃一些食材來祛除體內的溼氣。
  • 百病都從溼氣起,找到身體排溼口,治病就成了一半!
    編者按語  百病都從溼氣而起,這是一篇很實用的文章參考。  找到身體的「排溼口」,養生就成功了一半!  我們人體有7個「排溼口」,也叫「排汙口」,把溼毒排出去,人就會少生病,不生病,其實這些排汙口很好找,他們都「窩」在關節的部位。
  • 去溼氣,堅持5步走,溼氣一掃而光,再不行動就晚了!
    雖然溼氣並不是什麼威脅生命的重大疾病,但是溼氣重真的會讓人非常煩躁,不僅影響我們的生活,把生活搞得一團糟,還會帶來一些更惡劣的影響。所以,我們一定要利用時間,抓緊祛溼,才能避免溼氣給我們帶來的各種不適。
  • 溼氣重的人,在夏季如何排溼快?溼氣重了,平時還要多喝水嗎?
    一旦體內產生溼氣,會比較難去除,所以祛溼要講究一定技巧,夏天是祛溼的重要時機。一方面因為,夏天比較潮溼、空調吹得多,這些都容易加重溼氣;另一方面,中醫講究春夏養陽,所以夏季排溼很重要。這裡有一些夏季排溼的方法可以推薦給大家。
  • 有溼氣需要經常排,夏天這三樣食物一定多吃,幫助身體排乾淨溼氣
    ,維護身體健康,說到祛溼相信大家都能想到薏仁紅豆,不錯,我們都喜歡喝薏仁粥去溼氣,不過還有一樣食物那就是綠豆,這三種祛溼食物是紅豆、綠豆、薏仁。很多人喜歡用紅豆、薏仁來做祛溼粥,不過,在夏季則選用紅豆、綠豆、薏仁來熬粥祛除溼氣比較好,因為綠豆的解毒去暑養肝的功效,和紅豆薏仁一起熬粥可以一舉三得,也不需要專門熬綠豆粥去暑,三者搭配,既健脾又祛溼,還能解毒去暑,不過紅豆和女的熬粥還是比較麻煩一點,需要提前浸泡,熬粥的時候也很難煮爛,這樣紅豆和綠豆的藥效就不能充分發揮,所以,建議用泡茶形式來食用比較隨意,這樣的話不僅簡單,而且方便,
  • 夏季,溼氣重的人,5種食物要遠離!去除溼氣,做到「四個一」
    很多人,都知道,夏季雨水多,容易導致體內溼氣重,危害健康。 等秋冬到來,溼氣和寒氣勾在一起,身體就會出現各種不適。
  • 坤銘堂國醫館|按按這幾個穴位可幫助排溼氣!​
    特點是芳香馥鬱,滋味鮮爽,能快速起到消暑解渴的效果,夏季焦渴難耐之際,一杯清涼的茉莉花茶一口飲盡,舌底生津之感隨即而來,既有消暑解熱之功,又有清香鮮爽之味
  • 冬天祛溼很重要,一分鐘了解人體七大排溼口,難怪感覺身體很沉重
    大家好,雖然已經進入冬天了,但是不得不再囉嗦一下關於排溼的穴位,其實在冬天出現了一系列的一些不舒服的症狀!很多都是跟體內的溼氣有關,其它季節如果沒有在意祛溼,把溼氣遺留到冬天。舉個例子,天氣熱的時候,體內的溼氣表現出來症狀是不一樣的,頂多長一些疙瘩,過敏痒痒這樣的溼疹的症狀,但是當這些溼氣隨著溫度越來越低,到了冬天它在體內就不是這樣的反應了,它就會反映出來腰酸背痛,肩頸痛,而且慢性的腹瀉、胃痛、宮寒、手腳冰冷、痛經等等的症狀,這很簡單的理解對吧?
  • 三伏天,身上這3個「排溼穴」,每天拍一拍,除溼氣,肚子瘦得快
    此時人們胃口也不好,脾胃經常會鬧脾氣,究其根源都是溼氣在作怪,溼氣不僅會導致脾胃失調,還會讓你肥胖,怎麼也瘦不下來。 溼氣會阻礙皮膚細胞的新陳代謝,讓脂肪燃燒減慢,還會影響腎臟的利尿功能,使得體內水溼淤滯,讓身體產生浮腫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