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溼氣過重,在如今社會中,算是比較常見的一個問題了。特別是女性會更容易發生,女性本身體質較弱,平時再不注意調理身體,溼氣也就易進入體內。溼氣重的時候,會感覺到身體沉重,容易睏乏,精神會變得不是很好,對身體臟腑的健康也很不利。還有的人在身體出狀況時,並不知道自己是溼氣重,只認為是簡單的小問題,就會讓溼氣越變越多,身體負擔也會變重。
到底該如何判斷溼氣重不重?
從身體的幾個地方可以判斷出來,若平時注意觀察,就能儘早的進行調理。先從嘴巴開始判斷,溼氣重的時候,會影響到腸胃功能,導致吸收和消化能力變弱,體內的廢物就不能及時排洩出去,轉化成氣體以後,會通過嘴巴來排洩,也就會讓人出現口臭的情況。除此之外,溼氣重時,從舌苔上也能看出,伸出舌頭,發現有黏膩發胖的情況,就可能是溼氣重,脾胃的運化能力下降,導致水分過多,舌苔才會黏膩。
排便的時候,可以順便觀察一下自己的大便,別覺得噁心,大便可以告訴你很多信息。溼氣重時,大便會變得不正常,不容易成形,還比較黏膩,粘在馬桶上,衝都衝不走。若你的大便屬於這種狀態,就別視而不見了,要及時清除溼氣了。
下肢的狀態,也會幫你判斷體內溼氣是否重。在早上起床之後,觀察自己的小腿,發現有腫脹、酸痛的情況,要注意調節溼氣。體內溼氣太重,會讓下肢的水分過多,也就會出現水腫的現象。有的人還會出現關節疼痛,雖說引起關節疼痛原因有很多,也不能輕視,早點了解原因,對健康也比較有利。
身體的整個狀態,也可說明問題。一段時間身體總是容易疲乏,無法集中精神,總想要睡覺。或許就是溼氣重引起,溼氣過盛,器官就不能保證正常運行,體內的營養消耗也會變多,就容易感到累。除此之外,身材上也會有改變,溼氣重脾胃就會比較虛,脾虛會讓身體代謝能力下降,脂肪就會堆積在體內,腹部容易囤積脂肪,很多溼氣重的人,腹部贅肉就比較明顯。
排出體內溼氣,打開身體自帶排溼開關,溼氣慢慢消失
在我們的小腿肚上,有個排溼要穴,沒事的時候,多按揉按揉,就能打開排溼口,溼氣逐漸也能排出來。這個穴位就是承山穴,在小腿肚下方的正中位置,看到人之形的肌肉,在其中間就能找到承山穴。在睡覺之前,可以用指腹去按揉,每次按揉10-15分鐘,感覺到有酸脹感,就說明有效果,堅持一段時間,會感覺身體 變輕鬆。
溼氣重時,身體的表現已經了解清楚,自查過後,發現自己有就要早點祛除溼氣了。上面所說的方式可以排出溼氣,同時,在飲食上也可以進行調理,適當多吃點山藥、茯苓,可以強健脾胃排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