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賣書有沒有用?譯文出版社:還得靠實力

2020-12-17 看看新聞Knews

疫情以來,各種圖書雲首發、線上直播活動層出不窮,真的能幫助出版社把書賣出去嗎?上海譯文出版社社長韓衛東表示,線上手段很重要,但要把書賣出去,靠的還是圖書和出版商本身的品牌和實力。

在移動互聯時代,通過移動終端等線上渠道的營銷,確實可以將更多圖書"推送"到讀者面前,並通過讀者的關注和反饋形成流量。對於出版社而言,這種線上的流量非常寶貴,值得追求。所以本次書展期間,譯文出版社也是刻意打造了全版權、多形態的閱讀場景,通過紙、電、聲、創、課等多種方式,帶給讀者更豐富更優質的體驗。

但是要想把書賣出去,關鍵因素仍然在於圖書的質量和出版社的品牌。如果出版社的品牌夠硬、影響力夠大、圖書的質量夠好,就可以吸引更多讀者的關注,並把這種關注、這種流量轉化為購買力。否則線上手段再花哨,恐怕也不能產生很好的效果。

(編輯:於曉 實習編輯:崔雨佳)

相關焦點

  • 攜手「懶人聽書」等 上海譯文出版社用聲音啟航「書舟」
    人民網上海4月27日電 (記者 曹玲娟)近日,上海譯文出版社攜手「懶人聽書」以及人民文學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騰訊視頻、起點讀書、搜狐新聞、咕咚運動、ZAKER在內的國內七家出版品牌商共同發起「書舟計劃」公益活動,用聲音啟航「書舟」,用經典助力公益。
  • 2020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將有哪些「不一樣」?
    2020年,布羅茨基的戲劇作品《大理石像》中譯本將首度問世社科學術再添新品,有全球視野,也有中國故事「譯文紀實」是上海譯文社的品牌書系。繼《看不見的美國》《朱䴉的遺言》等2019年「譯文紀實」暢銷品種後,2020年「譯文紀實」系列還將深入關注美、日等國社會熱點。
  • 上海出版·每月書單|上海譯文出版社2020年4月書單
    隨著過去漸漸變成未來,現在,我打算預測一場全球性爆發,由某種生物安全四級的新發病毒引起,它能通過空氣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沒有疫苗,用現代醫藥無法醫治,用術語說,這是一起四級事件。我們必須問一個問題:假如一種四級新發病毒擴散到北美或任何一個大陸的百萬級人群之中,醫院是否有能力處理這麼多的患者並照護他們?假如感染人數超過百萬,流行病學家是否有能力追蹤並打破傳染鏈?現在,守護在病毒圈大門口的戰士明白他們面對的敵人強大得可怕,這場戰爭勢必曠日持久。他們的許多武器終將失效,但另一些會開始發揮作用。
  • 懶人聽書上海譯文出版社合作再升級 發布《夏洛的網》等有聲書
    在1月10日的上海譯文出版社2020年新書推介會上,懶人聽書榮膺上海譯文出版社「2019年度最佳合作夥伴」。 呂延偉老師聲音溫柔有辨識度,擅長錄製兒童、社科類型,多以經典少兒名著為主,主要作品有:《綠野仙蹤》《蜜蜂公主》《魔堡》《陪伴孩子幸福成長》《零歲起步》等,深受聽眾喜愛。珠玉在前,由她演繹《夏洛的網》同樣令人期待。
  • 濟南書店疫情之下「花式自救」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品聚書吧在過去的六七年間已經成為濟南獨立書店的一個代表,但疫情來得猝不及防,關於房租減免、員工工資等現實問題都還來不及一一解決,團隊迅速把早就開闢的幾個微信群「品聚優選」利用起來,目前已經有近千人的規模。此外,他們還用了五天時間開起了一家微店,公眾號化身薦書平臺,培養微店下單的購書習慣,還賣了數十單文創產品。
  • 朱嶽:直播賣書和電視購物沒區別
    記者丨何安安出書、賣書是個值得敬佩的行業,但在具體工作經驗中,出版社從業人員其實經歷著各種各樣的辛苦。如果不聽出版社從業人員講他們的真實經歷和感受,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在這個書籍海量產出的時代,一本書的出版一點都不簡單。
  • 網上有書友直言不諱地對我說:你不是賣書的,你是來顯擺的
    __=ubYUNeZ @QQ音樂網上有書友直言不諱地對我說:你不是賣書的,你是來顯擺的…其實,辯與不辯都不重要的,不辯是最好的「辯」。看書友是位直人直語,姑且回應、解釋一下。說顯擺,還不完全吧,我拿出來的東西還不覺得值得「顯擺」,只是想告訴平臺上的人,我可不是「阿鬥」,肚子裡縱然沒什麼東西,但手上還是有點東西的。
  • 直播賣書,圖書圈能否開啟「破圈」之旅?
    「12日這次與第三方網絡平臺及網絡達人的合作,對方不收取坑位費,我們以比較優惠的價格在直播間賣書,一起為上海書展『引流』。」許龍桃表示。如其所言,直播現在似乎已經成為出版社營銷的「必修課」了。作家、專業主播……帶貨能力哪家強值得注意的是,說到直播賣書,知名專業主播強悍的帶貨能力經常被提及。專業主播的帶貨能力雖強,但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陳彥瑾表示,目前就出版社而言,做直播基本還是以作家或者編輯為主。
  • 書人新傳④|運營師:當90後美女成了賣書的「微店掌柜」
    一年前,她從生鮮電商平臺的運營,轉入了「譯文CLUB」,成為上海譯文出版社微店的運營師,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掌柜的」。圖說:譯文CLUB的微店掌柜孫貂嬋 受訪人供圖新要求微店「譯文CLUB」不僅僅出售與書相關的文創,還出售製作課程,以及組織親子類的活動。
  • 這家出版社是怎麼用石墨文檔做出爆款紅寶書的?(文內有福利)
    6 周年之際,我們請到了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和他們一起聊了聊高效辦公的心得體會,文末更有聯名福利等著你~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簡稱「華理社」)成立於 1986 年,是由教育部主管、華東理工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大學出版社。
  • 實體書店集體做直播,除了賣書,他們還在播什麼?
    根據老闆的透露,從2月13日到29日,書店通過直播賣書賣文具,獲得的收入將近有三萬元!這對於一家小書店而言,顯然是相當不錯的了。看來,直播是一條走得通的自救之路。書店直播,到底播什麼?在很多人的印象裡,電商直播不就是賣貨嗎?書店直播應該就是賣書了吧。
  • 造線上APP,啟用微店,請網紅作家直播帶貨,實體書店「花式」賣書
    疫情期間,長沙多家實體書店開啟一系列 " 花式 " 營銷。有的打造線上 APP,啟用微店;有的請網紅作家直播帶貨,拉近線上線下距離;還有的上線外賣,讓你同時擁有書香和飯香。在有聲主播傾聽的解說下,講述《美麗人生》關於父愛的故事,輕柔緩和的聲音裡,透過 " 美麗謊言 " 營造的家庭裡,告訴讀者 " 好的教育一點也不貴,就看你有沒有用心。" 一位網友留言," 看哭了 "。名家直播活動、直播購買帶貨 …… 一系列新潮的策劃,遊舒雅說,滿足讀者需求,效果蠻意外。
  • 出版社和服裝品牌 合推聯名款
    前不久,服裝品牌「步履不停」與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聯名款,將「譯文經典」系列圖書封面設計成連衣裙的花樣。第一個系列源自《月亮和六便士》,於3月24日開售。這次合作受到網友好評:「穿上身的裝幀藝術」「披上一本書,感受文字與肌膚、與心靈的零距離接觸」……此前,「步履不停」曾和理想國、單向空間等多家機構合作,反響和銷量都不錯。
  • 2020上海書展,上海譯文首發麥克尤恩、阿特伍德新作
    8月7日,上海譯文出版社公布了2020年上海書展的活動計劃,透露除了一流作家的重磅作品,還將首次在展位設立「紙電聲創課」體驗展臺,並打通線上線下,組織重磅新書的「譯文雲首發」和「譯文雲書房」共讀活動。讀者除了可以在書展現場一站式深度體驗譯文社「全版權、多形態」的產品,還可以在家中參與多場直播活動。
  • 古代沒有出版社,文學作品又是如何流傳於世?有什麼特殊渠道?
    估計大多數人都在考慮一個問題,古代沒有出版社,一些比較好的作品是如何流傳於世。比如《史記》動輒幾十萬的主兒,沒有出版社這根本就流傳不下來啊!其實,老祖宗的智慧遠遠比你想像的厲害,就算是沒有出版社,也會想方設法的讓一些優秀的作品流傳於世。
  • 出版社組團亮相長三角文博會,展示最新版《辭海》和130餘種文創產品
    作為「全國文化企業30強」之一的上海世紀出版集團,與其所屬的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和朵雲軒集團、上海印刷集團等單位統一參展。上述企業集中推出《辭海》(第七版)和130餘種原創系列文創產品,展現了集團在「出版+文創」、「文化+文創」、「生活+文創」等方面融合發展的全新格局。
  • 出版社電商電子書免費開放
    根據疫情變化,各大出版社和電商積極行動起來,及時為人們提供免費電子書、免費聽書服務。  人民文學出版社微信公眾號一則消息感動了讀者,通過識別二維碼,可免費領取「人文讀書聲」月卡特權,開通後一個月內全店作品免費暢聽,其中包括《圍城》《洗澡》《芳華》等所有人文社聽書產品。
  • 玩文創,出版社是認真的
    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我那時並不知道這所謂的猹是怎麼一件東西——便是現在也沒有知道——只是無端的覺得狀如小狗而很兇猛。」現在我們知道猹究竟是何種動物,並且還拍攝到了它的影像。今年5月,浙江湖州市安吉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公布了一段視頻。去年秋天,狗獾(也就是魯迅所寫的猹)在安吉縣出現,這也是20年來野生狗獾首次被紅外相機所記錄。
  • 《哈利波特》:盤點魔法世界的出版社,他們出版的名著你一定知道
    這家出版社有在電影《神奇動物在哪裡》出場,由此可見,至少在1926年以前,這家出版社就已經存在了。3、惠滋·哈德圖書公司(Whizz Hard Books)惠滋·哈德圖書公司的總部同樣位於對角巷南側,具體在129b號,與默默然圖書公司並不是相距太遠。
  • 蔦屋上海店要開了,但它本質上不是為了賣書
    你真的以為蔦屋書店是來中國賣書的嗎? 2020 年,日本蔦屋書店正式進入中國。最初的兩家店鋪依次選在杭州、上海,中國消費者甘願源源不斷地湧入其中,因為它具備一間網紅店鋪該有的各種特質:塑造個人性格的標籤感、顏值,以及可在社交網絡交流與炫耀的話題。然而,蔦屋書店進入中國並不是為了賣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