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持續「賣賣賣」,新華醫療又有資產要轉讓,老牌器械企業該如何發力?
因終止非公開發行計劃、募集資金未到位,淄博淄川區醫院西院建設項目至今尚未完工。為降低公司經營風險,新華醫療最終決定放棄該項目。
12月15日晚間,新華醫療公告稱,擬以通過產權交易中心公開掛牌方式出售公司所持有的淄博淄川區醫院西院70%的股權。截至12月16日,新華醫療報收15.13元/股,跌1.88%。
擬轉讓未完工項目
公告顯示,淄川區醫院西院於2014年5月8日由新華醫療、淄博般陽城市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淄博市淄川區醫院共同出資成立,註冊資本9120.5萬元。其中,新華醫療認繳出資額為6384.35萬元,佔其註冊資本70%。
2016年,新華醫療曾計劃以非公開發行方式募資不超過16.7億元,其中計劃投入4.85億元募資用於淄川區醫院西院相關建設。但是,2018年新華醫療終止非公開發行,導致募資未到位,淄川區醫院西院建設項目至今尚未完工。由此,截至今年9月,淄川區醫院西院未有營收。
以2020年6月30日為評估基準日,淄川區醫院西院股東全部權益價值評估值約為1.2億元,評估增值4846.07萬元。新華醫療介紹,本次股權轉讓交易成交價格以最後摘牌價格為準,鑑於後續公司將履行國資管理單位的底價確認程序,公司尚無法確定轉讓標的資產的掛牌價格。
公司還提及,此次掛牌轉讓能及時收回投資、降低資產負債率。截至2020年9月底,新華醫療有短期借款20.67億元、流動負債合計60.89億元,同期貨幣資金為11.71億元,資產負債率達58.24%。
持續「賣賣賣」
近年來,新華醫療早就給市場留下了「瘋狂賣賣賣」的印象。新華醫療成立於1943年,2002年在上交所上市。由於其歷史悠久且體量有望與「器械一哥」邁瑞醫療相媲美,有投資者稱其為「器械二哥」。2010年以前,新華醫療產品主要為感染控制、放射系列等,但從2010年開始,公司走上了併購擴張之路。
擴張戰略下,公司歸母淨利潤在2014年達到3.26億元的「小高潮」。但好景不長,公司的盈利情況隨後出現滑坡。在2016年至2019年連續4年的時間裡,新華醫療的扣非淨利潤甚至持續為負值。也是從2017年開始,新華醫療頻頻「賣子減債增利」。
據記者不完全梳理,2017年、2018年,公司還相繼處置了淄博眾康、長沙弘成、上海方承等資產。到了2019年,新華醫療的「賣賣賣」更為大手筆。其中,包括轉讓旗下績優子公司威士達醫療60%股權案例,轉讓總價高達12.34億元。
由此,在2016年至2019年間,公司的扣非淨利潤為-0.48億元、-1.36億元、-0.65億元、-0.29億元,但歸母淨利潤卻達到了0.35億元、0.66億元、0.23億元、8.61億元。特別是在2019年,公司的合併利潤表顯示,其投資收益達到了10.6億元。
對於新華醫療頻繁的「賣賣賣」,上交所也曾問詢過原因。但對於是否存在通過變賣資產來調節盈利的這一做法,公司給予了否認。其在2019年5月28日的公告中回復,「公司處置相關資產均為根據市場變化所作出的調整,不存在通過資產處置實現盈餘管理等情況。」
盈利能力追不上「年輕一代」?
曾經,新華醫療以研發生產消毒滅菌設備聞名,也曾有過「高光時刻」。但如今,隨著新一代醫療器械公司的崛起,新華醫療這家老牌企業似乎有些「疲憊」。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65.32億元,同比增長3.43%;歸母淨利潤約2.13億元,同比下降73.45%。有細心人士發現,儘管公司當前業績規模仍然可觀,但盈利能力已不算強。這也在倒逼公司加緊資產處置、以便重新分配資源。
數據顯示,新華醫療總體毛利率水平在20%左右。而對比同行中的佼佼者,這個數據並不「搶眼」。例如,邁瑞醫療2019年營收165.5億元,歸母淨利潤46.81億元,毛利率65%;魚躍醫療營收46.36億元,歸母淨利潤7.53億元,毛利率42%。同年,新華醫療在營收上實現87.67億元,歸母淨利潤為8.61億元。其中,醫療器械行業毛利率23%,製藥裝備和醫療服務行業的毛利率更低。
對於公司毛利率問題,新華醫療方面向《國際金融報》記者介紹,公司的主導產品是較大型的設備,工藝複雜,材料佔成本比重較高。並且,公司醫療器械類業務部分收入來源於代理銷售,毛利率較低。此外,公司醫療服務板塊部分醫院尚處於建設期及初步運營階段,也影響毛利率水平。不過,公司近年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來提升毛利率。未來將著重加強研發水平的提升,優化公司產品結構,增加高附加值產品佔比,提升公司競爭力。
(文章來源:國際金融報)
(責任編輯:DF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