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淺談愛情三角理論—構成愛情的3個要素

2020-12-21 騰訊網

What is love? 相信點進這篇文章的大家,一定對這個問題深感興趣。愛情這個詞在不同人的眼中有種不同的模樣,如果我們都不知道愛情是什麼,那麼又怎能找到真愛呢?如果情侶之間對愛情的定義不一致,那麼又如何給予對方所渴望的愛呢?對心理學感興趣的各位,不妨花幾分鐘時間認識一下心理學上一個比較有名的愛情理論。

愛情三角論是由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協會羅伯特.史坦伯格教授在1986年發表的一個理論。在愛情三角論中,羅伯特把愛情比喻為一個三角形,三角形的三端分別由親密(intimacy)、 激情(passion)、 承諾(commitment)這三大元素構成。

激情

首先定義一下這三大元素。不難理解,激情是兩人之間互相吸引,是愛情中浪漫感覺的來源。不過除了我們一般認識的性吸引力外,羅伯特對激情還包括了人其他原始的欲望,例如依賴、照顧、支配、服從、甚至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等。情人之間獨有的化學作用產生了這種愛情獨有的激情元素。

羅伯特形容愛情裡的激情像一種令人上癮的物質(像咖啡因),一開始你未必需要它,但是嘗試它後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愉悅感,然後會更渴望並增加這種感覺。在形成習慣後,我們可能不會像最初一樣得到強烈的愉悅感,但是我們會繼續追求激情或者咖啡因,以防止停用後的不良反應。

親密

至於親密元素是愛情中兩人構成緊密聯繫的原因。當愛情中擁有足夠親密,你會希望對方幸福、重視對方、在需要的時候依靠對方、互相理解和溝通等。親密反映了一個人在愛情裡的情感付出,與激情不同,親密元素並不容易被察覺。例如我們容易察覺自己被某人吸引,但是我們很難發現或是定義情侶之間由於親密而帶來的信任或是溫暖的感覺。例如,一些夫妻未必平日非常恩愛,但是離婚或是喪偶帶來的負面情緒比想像中多,就是因為戀愛關係中的親密元素有時並不明顯。 羅伯特提議我們可以透過短暫的分離(所謂小別勝新婚),或是轉變平日生活的規律(例如一起去旅行),從而藉此感受和評核彼此的親密元素。

承諾

三種愛情元素對於不同階段的愛情的重要性並不同,激情是開展一段短期的戀愛關係的決定因素,但是承諾是長期關係不可缺少的。承諾可以分為短期和長期關係的承諾,例如在短期戀愛中確認彼此的戀愛關係,或是在長期關係中作出婚姻的承諾,與對方一起過下半生。同樣地,我們也不容易察覺之間對一段感情付出的承諾/責任(commitment),直至我們對感情的承諾受到其他事情動搖。

不同類型的愛情

這三種元素可以組成不同類型的愛情,例如只有激情會產生短暫而熱烈的迷戀式愛情(infatuated love),只有承諾的政治婚姻會產生空洞式愛情(empty love),也有隻有親密元素的喜歡式愛情(liking/friendship)。只有親密和承諾的是友伴式愛情(companionate love),只有激情和親密的是浪漫式愛情(romantic love),只 有激情和承諾的是愚蠢式愛情(fatuous love)。大多數人理想中擁有三種元素的便是完美式愛情(consummate love)。另外,愛情三角論中指出兩個人對愛情期望的三角形越一致,兩人的感情就越幸福。

經營愛情的方法

除了要找到自己期望的愛情類型外,愛情三角論也提供了一些經營戀愛關係的小貼士。羅伯特認為激情是愛情三元素裡面最難保持的一種,因為激情是最不受意識控制的一種,也最容易成為習慣而激情變淡。

他建議我們可以找出戀愛關係裡兩人各自的需要,保持彼此的需求在戀愛關係裡得到滿足,然後嘗試滿足那些被忽視的需求。

我們難以控制愛情中的激情元素,例如不少人重視情侶兩人之間要有feel,但是讓人有feel的原因可以千奇八怪。

相反,我們較能控制親密元素和承諾元素。要為對方投入多少感情和責任,這些都是我們較易控制的。上面提到維持親密的方法是要在兩人的關係裡保持一些轉變和變化,透過旅行或轉變生活規律(例如發展新的共同興趣),我們可以為愛情帶來活力,讓平淡的愛情增添更多的親密。

最後,承諾是最受我們控制的。要維持對彼此的承諾,雙方都需要重視戀愛關係在生命中的位置,儘量以戀愛關係為先,並且儘可能在關係中尋找到最多的快樂。

不過說來簡單,在現實裡要保持三種元素並存的完美式愛情實在不是一件易事,希望大家透過了解心理學上一些對愛情的理論,早日找到自己的真愛吧!

相關焦點

  • 愛情三角理論【百科詞條】
    社會心理學家有個愛情三角理論,認為所有的愛情體驗都是由激情、親密和承諾三大要素所構成的,激情指一種情緒上的著迷,個人外表的和內在的魅力是影響激情的重要因素。親密指的是兩個人心理上互相喜歡的感覺,包括對愛人的讚賞、照顧愛人的願望、自我的展露和內心的溝通。承諾主要指個人內心或口頭對愛的預期,是愛情中最理性的成份。親密是「溫暖」的,激情是「熱烈」的,而承諾是「冷靜」的。
  • 愛情心理學:揭示愛情本質的心理學理論
    愛情心理學是一門解釋愛情的知識,需要學習和運用。為什麼我們看到我們喜歡的人會心跳加快,為什麼戀愛中人總是甜蜜的,為什麼單相思是最痛苦的,為什麼初戀是美麗的,為什麼分手是痛苦的,為什麼會有七年之癢,戀愛的原因有很多,各種愛是理解愛的關鍵,如何把握愛是我們應該做的。
  • 和用戶談戀愛——愛情三角理論與用戶黏性
    一、 愛情三角理論愛情到底是什麼?什麼東西在激發、構成、維繫著一份戀愛關係?這或許是世界上最難回答的問題之一,幸好我們從來不缺乏願意接受這個挑戰、嘗試給出答案的人。美國心理學家斯騰伯格就是其中一個。他提出過一個著名的理論——愛情三角理論。愛情三角理論認為,愛情由三個基本成分組成:激情、親密和承諾。
  • 愛情心理學:那些揭秘愛情本質的心理學理論
    愛情,給我們帶來幸福與歡樂,也給我們帶來痛苦與淚水,總能體驗到各種情緒,卻又不受我們控制。愛情,是一門學問,需要去實踐,去體驗。愛情心理學是解釋愛情的一門學問,需要去學習,去運用。愛情在心理學的研究中是一個重要課題,許多心理學家曾投身其中,例如斯滕伯格。下面,我們一起去找找在心理學上有哪些關於愛情的研究論述!一、依附風格理論依附理論是關於為了得到安全感而尋求親近另一人的心理傾向的理論。當此人在場時會感到安全,不在場時會感到焦慮。依附風格理論有兩種:三類型的依附風格和四類型的依附風格。
  • 分手心理學:分手三角理論
    耶魯大學社會心理學家斯騰伯格提出了著名的愛情三角理論,認為愛情由三個基本成分組成:激情、親密和承諾。激情是愛情中的性慾成分,是情緒上的著迷,個人外表和內在的魅力是影響激情的重要因素。親密是指在愛情關係中能夠引起的溫暖體驗,兩個人心理上互相喜歡的感覺,包括對愛人的讚賞、照顧愛人的願望、自我的展露和內心的溝通。
  • 關於「愛情三角理論」的心酸浪漫
    我喜歡斯滕伯格關於愛情的三角理論,或許這個理論,能夠讓深陷情感海洋的你,得到點模型之類的東西,儘管愛情永遠無法模型化。 斯滕伯格認為愛情是有親密、激情、忠誠這三條邊組成的,每條邊的強度都可以由高到低的變化。
  • 愛情心理學:什麼是「二元愛情」和「三元愛情」,你知道嗎
    前面給大家介紹了愛情三角理論和根據這一理論而分出的「零元愛情」和「一元愛情」,這一期繼續為大家介紹另外幾種代表性的愛情。浪漫的愛浪漫的愛情有著強烈的親密感和激情,可以看做是喜歡和迷戀的結合。三元愛情最後,當愛情的三個成分——親密、激情和承諾都非常的充足時,就能體驗到完美的三元愛情。在這樣的愛情中每時每刻都被幸福包圍。但是要長久維持這樣的愛情需要雙方付出巨大的努力。
  • 心理學:你們的愛情可以持續多久?三角形理論告訴你
    印度學者古普塔做過一項研究,他們訪問了印度西北部50對夫婦,對他們的愛情婚姻進行調查,發現因為愛情而結合的夫婦在結婚五年後,雙方的感情開始不斷地減少,而由父母安排的婚姻,在一開始愛情並不高,可隨著時間雙方的感情在慢慢增加,甚至在五年之後,已經超過了因愛情而結合的夫婦。這是非常有趣的一個現象什麼是愛情的三角形理論?
  • 愛情三角理論:愛情有七種類型,你是哪一種?
    看到這樣一個問題:不相愛的愛情都不算愛情,對嗎?我回答:愛情的形式有很多,相愛只是其中最完美的一種。這並不是空口無憑,有一個「愛情三角理論」,我一直都想介紹給大家。這個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提出的。他認為,愛情由三個元素組成,分別是激情、親密和承諾。
  • 愛情三要素——激情、親密、承諾
    彼此不分的「我們」感的發展,他們互相關心,善待對方,滿足彼此的需要和欲望,尊重在真正親密關係中是重要的。親密沒有激情強烈,但能促進人們相互的親近,讓人們產生人際的溫暖,它使得愛情得以天長地久。承諾則是與時間直接有關係,包括作出愛一個人的決定,並伴有強烈的維持長期愛情的願望,感人的愛情不能缺少內心的表白和海誓山盟。
  • 心理學帶你了解愛情的本質,告訴你如何維持愛情
    今天我們就來從心理學角度談談那些關於愛情的理論愛情態度論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魯賓(Zick Rubin)曾在1970年代給出一個關於愛的定義。他指出,愛情是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的某種特殊的想法與態度,它是各種人際關係中最深層次的情感維繫,不僅包含審美、激情等心理因素,而且還包括生理激起與共同生活的願望等複雜的因素。
  • 心理學大師羅伯特·斯騰伯格的愛情三元論
    雖然數不勝數的詩人或者作家會熱情讚美,或理性分析、批判,總結出一個又一個的愛情真諦。但是我們對這個奇妙現象背後的心理學理解卻不是那麼深刻,然而,愛情它獨有的魅力,吸引著、折磨著大千世界的我們。它能讓你快樂的飛向雲端,卻也能讓你痛苦的跌入萬丈深淵。
  • 以愛情三角理論建立親密關係,用四階段法及XYZ法維持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的建立男女之間成為情侶、夫妻,是因為他們之間產生了愛情,由此關係轉化為親密關係,美國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提出了愛情三角理論,認為愛情由三個基本成分組成:激情、親密、承諾。激情是一種強烈渴望跟對方結合的狀態,即男女之間見到彼此,會有一種怦然心動的感覺,相處時候會有興奮的體驗。
  • 心理學中的愛情--愛情三元論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從柏拉圖的「柏拉圖式戀愛」,到詩經中小清新、萌萌噠情愫;從馬丁Ÿ路德超越性質的愛,到唐宋詩人超越時空的愛;從中世紀騎士優雅的愛
  • 這些與愛情有關的心理學知識,你知道幾個?
    ——臨近效應2、愛情並不總是轟轟烈烈和羅曼蒂克的,大部分的愛情都是平凡和平淡的。——主觀幻想3、男生會欣賞外在條件好的女生,但不會將其作為擇偶的唯一標準。心理學上認為人與人的心理距離與空間距離是成正比的,當兩人離得越遠,感情也更容易淡漠。所以異地戀的經營有三要素:信任、溝通、短期目標——人際鄰近定律6、從心理角度來說女性更在意追求者的質量而非數量。
  • 愛情動態平衡理論
    很多戀人在相處的過程中,會逐漸減少對感情的熱情,雖然在平凡的生活中,很多東西就是這麼簡單平淡,但是,如果你能夠一直給愛情保鮮,那麼你的日子將會過得特別甜
  • 愛情挽回:心理學定義的愛情
    以上六種形式的愛情並不互相排斥,比如任何一個愛情都會有一定程度的佔有成分,只不過,在一定時期或某種情境下,人們的愛情可能會以某種形式為主。 斯坦伯格(Sternberg,R.)認為,愛情是由親密(重視彼此的喜歡,理解與期待),激情(魅力與性吸引)以及承諾(決定發展穩定的關係)三因素組成的三角形,這就是著名的愛情三角理論。
  • 《愛情和其他魔鬼》:以心理學角度淺析女主的戀愛過程和感情悲劇
    本文將利用心理學理論分析女主角謝爾娃的愛情悲劇:1.戀愛背景:家庭哺育先天不足和社會環境完全畸形;2.戀愛過程:從開始到延續再到終結,每個環節都是危機四伏;3.感情悲劇:愛情三角出現過,但不穩定,最後消失殆盡。
  • 你的愛情屬於哪一種?過了熱戀期怎麼讓感情穩定?心理學乾貨必看
    難怪作家亦舒會在《愛情之死》裡這樣說:「當一個男人不再愛他的女人,她哭鬧是錯,靜默也是錯,活著呼吸是錯,死了還是錯。」美國心理學家斯滕伯格說,一段完美的愛情應該具備三種要素:激情,親密,承諾,也就是著名的「愛情三角理論」。
  • 《墨菲定律》中10句愛情理論,看穿對方內心,真不愧是心理學
    墨菲定律其實是一種心理學,它是愛德華 墨菲在偶然間發現的,當時,他們的小組正在做一個實驗,因為在這個實驗中出現了一小點差錯,所以導致結果也就錯了,當時他就直接得出結論稱,但凡一件事情有出錯的概率,只要是這個概率大於零,那麼它就一定會發生,後來墨菲定律,便運用到了心理學上,讓很多人,產生了更多的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