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劉德華是許多人心目中的男神和偶像,比如作為80後的我就是看著華仔的電視劇、電影長大的。
而劉德華除了顏值高、演技出眾以外,他對待工作的敬業精神也令人無比敬佩。
近日,劉德華在接受節目採訪的時候談到演員標準,表示並不是自己敬業,而是現在的標準變得跟以前不一樣了。
天王拋出了一個關於演員準時達到片場就被粉絲評價為敬業的話題,他不認為準時是一個演員的優點,而是一個人的基本禮貌,而對現在不少人把準時看成是優秀演員的一項標準也覺得很奇怪。
為了解釋這個問題,劉德華還列舉了自己拍攝《天下無賊》時發生的事情。當時導演馮小剛通知所有人第二天10點拍攝,結果劉德華9點就到了,馮導奇怪地問他為什麼來那麼早,劉德華的回答是,「不是9點嗎?」
按照華仔的理解,導演通知10點開拍,演員就該提前到達,畢竟化妝和看臺詞都需要準備時間,提前一個小時就是很自然的慣例。
而馮小剛的回答是,「平常那些演員都是10點才到。」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劉德華不愧為老一輩實力派演員,他的職業素養及三觀之正讓人肅然起敬。
但誠如天王所說,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準時、背臺詞這些基本的要求都變成了一種值得炫耀的優點。
時代在進步,標準卻在後退,劉德華的一番言論值得我們廣大職場人深思。
想到我所在的公司前段時間內部推薦優秀員工,各部門需要填寫推薦表格,其中就有「候選人優點」這一項。
結果不少部門報上來的資料中,給他們認為優秀的員工標準中寫了「遵守公司規章制度」或「不遲到早退」等描述詞彙。
這令公司的領導有些哭笑不得,最後要求人力部門退回去重寫。
董事長甚至有些生氣地說:「難道一個員工尊重公司的規則制度不是理所當然的嗎?那些不遵守的人我都要開除他,他們竟然寫成了優點項!」
是啊,我不知道是否因為當今職場上大部分員工都不太守規則或者難以管理,連一些基本的職業素養標準都升級成了優秀員工的標準。
會出現這種情況,我想原因無外乎有幾個方面:
第一、自我關注度越來越高
過去的50後、60後一輩人,一份工作往往一幹就是一輩子,很少去思考這份工作我究竟喜歡不喜歡。
可如今的80後、90後們,對自我需求的認知越來越多,比如認為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兩者界限感很明確。所以某些活動需要10點到的,也不會想著提前一個小時過來準備。
第二、對薪資的看重
我曾經以HR的身份與幾位工作態度消極的員工溝通,他們表示自己並非不願意認真去幹事,而是總覺得自己薪資較低,拿多少錢就幹多少活。
而有些薪資高、得到領導器重的骨幹員工,自然表現得也就非常敬業。
這兩類人之間似乎天然產生了對比,難道真的只是薪資的差別嗎?我想也不全是,其背後也有一個人長遠的格局影響。
試想,一個薪資低的普通員工若懂得「努力工作就能創造更大價值、從而獲取更高薪資」的道理,也就不會進入消極怠工的惡性循環。
第三、外部環境的變化影響
現代社會,人們的物質條件越來越好,尤其是年輕一輩,從小就環境優越,不愁吃穿。因此就有部分人進入職場後,主觀上也沒有需要拼搏努力或賺錢的動力。
即使工作幹不好,家裡可能也留有後路,這也是為何這些年「佛系工作」這個詞越來越流行的原因。
寫在最後
天王劉德華關於敬業和工作評價標準的一番話,我認為字字珠璣,說到了當今職場的痛點。
無論今天我們從事什麼行業、什麼職業,都需要反思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敬業」兩個字,以更高的標準去衡量和要求自己。
各位朋友,您對此有何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劉德華不是我敬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