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有韓柳,宋為歐陽、三蘇和曾王」細數唐宋八大家

2021-01-21 馬哥愛歷史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明初朱右選韓、柳等人文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實始於此。

韓愈

唐宋八大家中,韓愈被推為八家之首。韓愈是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代表作: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

[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柳宗元

柳宗元和韓愈被後世人被稱為韓柳,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柳宗元的詩最為人熟知的當數《江雪》了。謄抄如下: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唐宋八大家之中,蘇門獨佔三位,父親蘇洵,兒子蘇軾蘇澈,後世稱之為「一門三學士」。三父子中,蘇軾的名聲最大。

蘇洵

父親蘇洵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擅長於散文,尤其擅長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諡法》三卷,均與《宋史本傳》並傳於世。其實要說蘇洵最大的成就是他生了兩個好兒子。蘇洵雖以文章出名,但是其詩詞的造詣也頗為不俗,代表作有:

送李才元學士知邛州

[宋]蘇洵

貧賤羞妻子,富貴樂鄉關。

不見李夫子,得意今西還。

白馬渡滻水,紅旗照蜀山。

歸來未解帶,故舊已滿門。

平生浪遊處,何者哀王孫。

壯士勿齷齪,千金報一餐。

蘇軾

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蘇軾是蘇門三父子中取得成就最高的,他和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並稱為千古文章四大家。 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蘇軾亦善書,與黃庭堅、米芾和蔡襄並稱為「宋四家」;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傳世。蘇軾在詞方面的名聲一度超過他在文章上的名聲,我們熟知的詞就有《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等。現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謄抄如下: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代: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蘇轍

蘇轍是蘇軾的弟弟,與其父親蘇洵和哥哥蘇軾並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北宋文學家、宰相,其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 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採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欒城集》等行於世。要不是哥哥蘇軾的名氣太大,蘇轍更能為人熟知。代表作有《黃幾道郎中同年輓詞》等。

黃幾道郎中同年輓詞二首其一

[宋]蘇轍

早歲相從能幾時,淮陽花發正遊嬉。

鳴弓矍相人如堵,席地滄浪柳作帷。

十載舊遊真是夢,一時佳客尚存誰。

遙聞葬日車千兩,清酒綿中寄一悲。

王安石

王安石與蘇軾三父子是同一個時代的人,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被列寧譽為是"十一世紀中國最偉大改革家。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弔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樸,營造出一個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代表作: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登飛來峰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歐陽修

歐陽修,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他既是範仲淹慶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又喜獎掖後進,蘇軾兄弟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他的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詩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餘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著有《歐陽文忠公文集》。我們熟知歐陽修或許還是因為初中的一篇文言文《醉翁亭記》,文章中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尤為被人喜歡。歐陽修最為人熟知的一首詞當數《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了,謄抄如下: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宋代: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曾鞏

曾鞏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他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積極參與者,宋代新古文運動的骨幹。接受了歐陽修在古文創作上的主張,他在古文理論方面主張先道後文,文道結合,主張「文以明道」。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風以「古雅、平正、衝和」見稱。其文風源於六經又集司馬遷、韓愈兩家之長,古雅本正,溫厚典雅,章法嚴謹,長於說理,為時人及後輩所師範。曾鞏的主要成就在文,亦能詩,存詩400餘首。代表作有:

詠柳

宋代: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城南

宋代:曾鞏

雨過橫塘水滿堤,亂山高下路東西。

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分享,希望各位看官能滿意。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 八大家中蘇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稱「三蘇」,分別為蘇洵、蘇軾、蘇轍,又有「一門三學士」之譽。故可用「唐有韓柳,宋為歐陽、三蘇和曾王」概括。
  • 唐宋八大家,為何沒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到底如何評出來的呢?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散文八大家,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在唐宋兩代的文學成就上,這八位人物最高,所以被稱為唐宋八大家(韓柳歐王曾三蘇)。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代表,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三蘇父子與歐陽修又是宋代古文運動的領袖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那麼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詩狂賀知章、詩鬼李賀、詩佛王維等等為何榜上無名呢?大家要區分一下,這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不是詩歌八大家,所以那些以詩出名的人物自然不在其列。
  •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一首關於雪的詩,精巧絕倫,不愧為百代文宗
    "一韓一柳一歐陽,三蘇曾鞏帶一王"。這一句通俗易懂的順口溜,相信不少朋友都知曉,指的便是赫赫有名的"唐宋八大家"。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八位大家皆是唐宋時期"古文運動"的中堅力量,為後世留下如數家珍的不朽篇章。
  • 唐宋八大家的名句,你記得幾句?
    ◆◆◆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以寫詩歌和散文為主的八位文學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洵、蘇軾、蘇轍(合稱三蘇)、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八人。
  • 首個「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終於來了,有哪些看點
    展覽分為【文垂千載】【德行篤定】【家國情懷】三個部分,每部分下面又有若干個單元,共計展出書畫、古籍、碑帖、陶瓷等各類展品115件(組)。且先不說遼博館藏的書畫多為傳世精品,咱們能見到就是賺到,光是這「唐宋八大家」的名頭就已經為這個展貢獻了不少熱度。
  • 「唐宋八大家」今起展出:品讀韓愈和蘇軾的時代
    澎湃新聞獲悉,作為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的主題文物展,「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今天起在遼寧省博物館正式對外展出。對於此次展覽的展品設置,有藝術界人士表示,這樣的展覽亮點確實不少,用文物或書畫釋讀「唐宋八大家」,很不容易,難度很大,從呈現的作品看,策劃用心,名跡較多,「不過感覺有部分展品用以釋讀這一主題還是有些牽強。」
  • 「唐宋八大家」來了!原來這些男神和咱遼寧有不解之緣
    說起唐宋八大家,無人不曉,但你知道八大男神,和咱遼寧的淵源嗎?這次展覽有啥非看不可?本次展覽作為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的主題文物展,除了讓我們了解「唐宋八大家」的傳奇人生經歷和可貴的家國情懷,展覽中也一些我們所了解較少的關於「唐宋」八大家」知識點。
  • 遼寧省博物館:走進「唐宋八大家」的世界
    這個唐宋文學界「天團」被後世稱為「唐宋八大家」,他們掀起的古文運動,使詩文面貌煥然一新,兼具文學革新和思想啟蒙的意義。12月2日,「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作為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展覽之一,「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吸引著來自各地的觀眾走進遼博,通過文物感受八大家綿延千年的文脈和雄唐雅宋的時代風採。
  • 感悟「唐宋八大家」 之百代文宗韓愈
    Eight Essay Masters 昨天我們閱讀了葛曉音先生《唐宋八大家——古代散文的典範》一書中關於唐宋八大家名號確立的內容,今天我們在繼續閱讀《唐宋八大家——古代散文的典範》的基礎上,再推薦《古典詩文述略》和《舒蕪說詩》兩本書給大家,分別從「古文運動」、韓愈文章的成就和韓愈詩歌的特點三個方面來走進這位古文運動的領袖
  • 遼博年末大展掀起觀展熱潮:走進「唐宋八大家」的世界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現場 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攝《南宋高宗趙構書馬和之畫毛詩唐風圖》(局部) 遼寧省博物館供圖《明仇英赤壁圖卷》(局部) 遼寧省博物館供圖《北宋歐陽修行書譜圖序稿並詩卷》(局部) 遼寧省博物館供圖
  • 本報專訪「唐宋八大家」文物展策展人 帶你品讀韓愈蘇軾的時代...
    本次展覽作為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的主題文物展,除了讓我們了解「唐宋八大家」的文學成就、傳奇人生經歷和充滿大愛的家國情懷,展覽中可能了解到一些平時了解較少的關於「唐宋八大家」的知識點。記者採訪了本次展覽的策展人、遼寧省博物館副館長董寶厚,全方位為我們揭秘本次文物展。
  •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開展
    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 「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 的主題文物展。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在遼寧省博物館拉開帷幕。 穿越千年的唐宋八大家首次聚首遼博, 如果這些「神仙」有群聊 你說他們嘮點兒啥?
  • 遼博年末大展掀觀展熱潮 走進唐宋八大家的世界
    這個唐宋文學界「天團」被後世稱為「唐宋八大家」,他們掀起的古文運動,使詩文面貌煥然一新,兼具文學革新和思想啟蒙的意義。12月2日,「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作為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展覽之一,「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吸引著來自各地的觀眾走進遼博,通過文物感受八大家綿延千年的文脈和雄唐雅宋的時代風採。
  • 李白、杜甫被譽為詩仙、詩聖,但為什麼沒有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而且兩個人都有一個愛好,那就是喝酒,李白的詩大部分都是在酒中誕生的,杜甫這個人有酒中仙之稱。但更奇怪的是,李白、杜甫的詩歌成就那麼高,為什麼沒有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我們知道,唐宋八大家分別是指柳宗元、歐陽修、曾鞏、蘇軾、王安石、蘇轍、蘇洵、韓愈。
  • 針對古文不興的局面,唐宋八大家提出了什麼改革方針,取得了什麼效果?
    近日遼寧博物館開設了唐宋八大家相關文物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有不少歷史文化愛好者紛紛慕名而來,欣賞這些千年之前的文物,去感受當時的文化氣息。 我們常說的唐宋八大家指的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洵,蘇轍以及曾鞏八人。
  • 作為中國古代最有名的詩人,李白為什麼沒有入選唐宋八大家呢?
    但是,對於李白,卻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在後人評出的唐宋八大家當中,被公認為詩仙的李白,竟然未能名列其中! 這又是為什麼呢? 1.唐宋八大家是誰評的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朝的唐代的柳宗元、韓愈,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這八人。
  • 李白文採出眾,為何沒有進入唐宋八大家?蘇軾才是文壇真正的魁首
    唐宋八大家指的主要是唐朝的2位:韓愈和柳宗元,宋朝的6位: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這8個人都是有傳世散文流傳下來的,而李白除了詩詞方面比較有專長以外,在散文界,是很難跟這8個人相比較的。
  • 前有唐宋八大家,後有明代七子派,他們散文的復古思想有何差異?
    無論是韓、柳、歐、蘇抑或是李、何、王、李,他們所推崇的秦漢古文,是古代散文領域的典範。二者同為學習秦漢文,但是在歷史上,卻產生了截然相反的兩種評價,一褒一貶,說明復古理念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走向,而不同的走向又與政治、文化、思想有密切的關係。
  • 蘇軾,不只是才華橫溢的文學家,也是著名「唐宋書法八大家」之一
    眾所周知,蘇軾是「三蘇」中最為著名的一位,其才華名動京師。他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傳世篇目很多,大多膾炙人口,意境深遠。蘇軾擅長行、楷書,在宋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與唐代書法四大家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並稱「唐宋書法八大家」。
  • 唐宋八大家的書法,個個精彩,各有高度!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將古代散文史的水面攪了個天翻地覆,使得散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 然而他們的書法造詣也是相當令人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