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明初朱右選韓、柳等人文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實始於此。
唐宋八大家中,韓愈被推為八家之首。韓愈是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代表作: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
[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柳宗元和韓愈被後世人被稱為韓柳,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柳宗元的詩最為人熟知的當數《江雪》了。謄抄如下: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唐宋八大家之中,蘇門獨佔三位,父親蘇洵,兒子蘇軾蘇澈,後世稱之為「一門三學士」。三父子中,蘇軾的名聲最大。
父親蘇洵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擅長於散文,尤其擅長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諡法》三卷,均與《宋史本傳》並傳於世。其實要說蘇洵最大的成就是他生了兩個好兒子。蘇洵雖以文章出名,但是其詩詞的造詣也頗為不俗,代表作有:
送李才元學士知邛州
[宋]蘇洵
貧賤羞妻子,富貴樂鄉關。
不見李夫子,得意今西還。
白馬渡滻水,紅旗照蜀山。
歸來未解帶,故舊已滿門。
平生浪遊處,何者哀王孫。
壯士勿齷齪,千金報一餐。
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蘇軾是蘇門三父子中取得成就最高的,他和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並稱為千古文章四大家。 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蘇軾亦善書,與黃庭堅、米芾和蔡襄並稱為「宋四家」;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傳世。蘇軾在詞方面的名聲一度超過他在文章上的名聲,我們熟知的詞就有《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等。現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謄抄如下: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代: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蘇轍是蘇軾的弟弟,與其父親蘇洵和哥哥蘇軾並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北宋文學家、宰相,其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 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採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欒城集》等行於世。要不是哥哥蘇軾的名氣太大,蘇轍更能為人熟知。代表作有《黃幾道郎中同年輓詞》等。
黃幾道郎中同年輓詞二首其一
[宋]蘇轍
早歲相從能幾時,淮陽花發正遊嬉。
鳴弓矍相人如堵,席地滄浪柳作帷。
十載舊遊真是夢,一時佳客尚存誰。
遙聞葬日車千兩,清酒綿中寄一悲。
王安石與蘇軾三父子是同一個時代的人,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被列寧譽為是"十一世紀中國最偉大改革家。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弔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樸,營造出一個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代表作: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登飛來峰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歐陽修,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他既是範仲淹慶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又喜獎掖後進,蘇軾兄弟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他的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詩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餘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著有《歐陽文忠公文集》。我們熟知歐陽修或許還是因為初中的一篇文言文《醉翁亭記》,文章中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尤為被人喜歡。歐陽修最為人熟知的一首詞當數《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了,謄抄如下: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宋代: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曾鞏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他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積極參與者,宋代新古文運動的骨幹。接受了歐陽修在古文創作上的主張,他在古文理論方面主張先道後文,文道結合,主張「文以明道」。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風以「古雅、平正、衝和」見稱。其文風源於六經又集司馬遷、韓愈兩家之長,古雅本正,溫厚典雅,章法嚴謹,長於說理,為時人及後輩所師範。曾鞏的主要成就在文,亦能詩,存詩400餘首。代表作有:
詠柳
宋代: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城南
宋代:曾鞏
雨過橫塘水滿堤,亂山高下路東西。
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分享,希望各位看官能滿意。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