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兒回不到江南

2020-12-22 品質中國

山東莒縣,6名江南棄兒站在山頭,望向南方的故鄉。

摘要:半個多世紀後,兩鬢斑白,皺紋橫生的棄兒們從北方回到江南,第一次對著自己的親生父母或他們的墳堆喊一聲「爸爸媽媽」。2018年夏,攝影記者田建明開始著手拍攝這一群體,記錄了他們的望鄉與找尋。

圖丨田建明

文丨羅曉蘭

編輯丨高心碧

侯登科紀實攝影獎組委會X極晝工作室 聯合出品

陌生的家,陌生的親人。他不知道說什麼,雙眼茫然,低頭看著地面發愣。親生母親坐在身旁,神情悲戚。南北方言拉大了彼此的距離,沉默間,只聽到60年的光陰「呼呼」從耳旁吹過。

上世紀60年代前後,江浙滬地區尤其是農村出現了較嚴重的糧食短缺,一些嬰兒被父母遺棄,分批派送或民間介紹到北方缺兒少女的家庭收養,他們被稱為「江南棄兒」。據不完全統計,這一群體多達10萬人。

河南安陽的史紅亮從上海轉站,坐火車前往浙江嘉興尋親。這段滬杭鐵路也是養父當年抱養他時所走的路。

在「野孩子」的譏諷聲中長大的棄嬰,如今大多成了祖父母。在生活泥淖裡沉浮,經歷從怨恨到理解的心路歷程後,他們放下成見開始尋親,想要弄清楚「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為什麼被拋棄」這些困擾了大半生的問題。

尋親猶如滄海中打撈一粟,成功者實屬幸運。認親現場大多熱鬧非凡,快門聲「咔嚓」響,多臺攝像機移動,圍觀者高舉手機。「歡迎寶貝回家」的紅色橫幅鮮豔刺眼,爆竹燃過的刺鼻味道飄在空中。

河南鄭州,10名江南棄兒聚會,商議組團尋親。江南棄兒在收養家庭多為獨苗,沒有兄弟姐妹,他們彼此聯絡,互相慰藉。

2018年起,攝影師田建明跟蹤拍攝了50多個尋親者,足跡遍布浙江、河南、山東等5省,作品《江南棄兒》入圍了第七屆侯登科紀實攝影獎。在無法撫平的割裂之殤與骨肉至親的本能親近之間,他的照片定格了劇烈的衝突和濃鬱的情緒,試圖還原那些被打碎的人生。

以下是田建明的自述:

父輩在流淚

認親儀式的頭天晚上,劉擁軍只睡了3個小時。一下車,他的眼淚撲簌撲簌往下掉,50歲了,哭得像個孩子。

他是個典型的北方漢子,沉默,不外露感情。得知自己從何處來後,他開始跑浙江嘉興、海寧附近地區尋親。他之前表現得不太在乎,上次離開時還說「以後我不會再來了。」我見過類似的場景多次,他們那一刻的痛哭和平日的印象形成鮮明反差,對我衝擊非常大,像是我的父輩在流淚。

2019年6月,海寧市鹽官鎮郭店村認親現場,劉擁軍投入生父的懷抱。

我是《嘉興日報》的攝影記者,85後,從2018年8月嘉興首屆「棄兒尋親會」開始接觸這個群體。「江南棄兒」來自江浙滬地區,出於工作的原因,我拍攝的多是嘉興一帶的人。他們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比我大好多歲,可他們想找到親生父母的心情,和我在福利院報導時見到的小孩一樣。

接觸多了,我就想了解他們各人的命運。我是北方農村長大的,老家在河南安陽,離棄兒王植喜家不到100公裡,比較熟悉他的生活環境。拍攝時,我跟他聊起過去,他停了十幾秒不說話,突然憋著一口氣,淚一下子就流下來。他的命運不好,十幾歲時養母就患癌,養父也癱瘓了。

王植喜5歲時,收養家庭給他的親生父母寫了一封信,寄了這張照片,信中謊稱他「不幸夭折」,從此斷了來往。

1986年,養父母去世的第二年,王植喜18歲。他夢到了一個地址,就按照夢境從河南坐火車跑到上海去找。家裡窮,捨不得住賓館,晚上露宿街頭。直到去年,51歲的他才第一次回到真正的家鄉。

王植喜跟親生母親見面的那一刻,情感還是壓抑著的。他母親一直握著親孫子的手說話,對她而言這是意外之喜,前些年的清明節,她還給王植喜燒過紙。王植喜頭也不抬,不敢看她媽媽,說話聲音非常小,等到了父親的墳頭前,他才忍不住痛哭。那一刻他是真正站在了他父母的面前,他想了多少年呀。

2019年6月,浙江省海寧市鹽官鎮郭店村,王植喜跪在生父的墓碑前。

袁景軍也跪在父母墳前哭了,但他的感情是不一樣的。輾轉了兩個收養家庭後,袁景軍從農村出來,考上了公務員。認親前一天,他回到浙江海寧,下車看到酒店的工作人員,就跟陪同的家人說,「趕緊把特產拿出來給我這些老鄉分分」。對他來說,尋親更多是求個圓滿。

碼頭

我拍了50個左右尋親者,有10多個是當年遺棄孩子的父母方。

我一開始不理解這些父母。採訪他們時,聽很多人提起碼頭,後來我才明白,那時江南出行靠水運,他們是把孩子放在人來人往的地方。

送走過女兒的魏小寶老人在碼頭。

「我的孩子被一個騎著自行車的人抱走了。」「抱走我孩子的人穿一件風衣,戴了一頂禮帽和一塊手錶。」上世紀60年代,這些「有錢人」的裝扮,讓他們相信孩子以後會過得好。也有些人放下孩子後暗中觀察,沒人抱走再抱回去。

棄兒難免怨恨親生父母。

農村沒有秘密,閒話不斷。袁景軍兒時和小夥伴玩耍,一有爭執對方脫口就罵「上海的」「抱來的」,他在人前忍著,扭頭就掉眼淚,回到家抱頭痛哭。

長大成人要結婚,也有影響。不能門當戶對,只能找個條件差一些的。王植喜就沒找到一個健康的妻子,兩個女兒是他用奶粉餵大的。

2019年5月,來自浙江海寧的於祥榮(中)與親哥哥餘悅慶、餘學勤相認。

DNA配對是確認尋親者雙方是否為親子關係的科學依據。

為人父母是條分界線。大部分棄兒有了自己的孩子後,才理解親生父母當年的苦衷。他們聽說,當年有的父母家裡孩子多養不起,就把兒子送出去,把女兒留下來。要送兩個女兒中的一個,就把長得漂亮的送出去。這樣的孩子容易被喜歡,過得好一些。

怨恨逐漸消解,尋根的情緒就慢慢變多。年輕時忙著工作、結婚生子,現在人生過半,很多人在養父母過世後,就開始尋找歸屬感。為了避免親人有被分家產的擔憂,他們每次尋親會上臺演講都說,「我們絕對不分財產,可以籤協議。」

2018年8月,江南棄兒尋親志願者在浙江嘉興人民公園召開首屆尋親大會,來自浙江、山東、河南等地200餘名尋親者到場。

我尤其希望父母方能站出來,信息對稱了,尋親成功的比例會更大。但主動認親的父母方仍佔少數。很多老人已經過世,活著的也到了耄耋之年,很難從社會上獲取信息,或者難以直面自己的愧疚感。

拍攝兩年多以來,我逐漸認識到了社會的複雜性。他們是在歷史風浪中跌倒的人,我們可以善意地扶一把。

許多棄兒曾被送往嘉興救濟院(現嘉興市社會福利院),再由其他家庭領養。根據當時的管理規定,生父母從此不能打聽孩子的去向。

客客氣氣的家人

人海茫茫,尋親太難了。

袁景軍42歲時才得知自己的身世。15年來他20次下江南,曾寫詩感慨:「尋親難,尋親難,酷似風摧船;夢中嬉戲錢江水,一覺醒來淚枕幹;何時得團圓?」

十幾年來,袁景軍每年都會利用節假日去海寧尋找親生父母,此前因為時間久遠一無所獲。

裝有袁景軍出身秘密的信封,他據此得知自己的江南棄兒身份。

他們最開始集體尋親是在2000年後,從網絡論壇到qq群,一直到2018年嘉興公開舉辦了兩屆尋親會。2019年又有一屆,今年因為疫情停辦。

離開攝像機和閃光燈,認親後也有一些冷清和尷尬的時刻。

趙淑亮從600公裡外的山東莒縣趕來,母子二人相見,趙淑亮輕聲喊了一聲「媽」後就陷入沉默。生母說的是嘉興本地方言,趙淑亮說著山東方言,母子倆緊握著雙手,卻完全聽不懂對方的話。

趙淑亮母子相認。

我拍過的棄兒大多是親生父母不在了,有些出生地也變了,認親後只能對著照片看看。也有人見了後坐在一起客客氣氣的,只說「啊,你的身體挺好」,冷靜得像是僅僅多了一個親戚。

我沒有碰見一個棄兒回到親生父母身邊。尋親後,雙方回到各自的生活,每年見個面,作為親戚走動。劉擁軍的親生父母囑咐他,「你沒有贍養我們的義務」。大哥倒是經常找他商量家事,比如另一個兄弟家裡有喜事,要隨多少禮。

「棄兒尋親」並不是俗套的溫情故事,成功的只佔百分之幾。

2019年7月,河南省安陽腫瘤醫院,56歲的趙海林正在接受治療。

河南安陽的棄兒趙海林,2019年夏天我去醫院拍他時,已經患了胃癌。幾個月後他就去世了,我去參加葬禮,看到他的孫子抱著他的照片送葬。我在那一刻理解了何謂傳宗接代,他們為什麼被送走,為什麼被收養。這是一種生命的延續,生生死死的交接。

趙海林帶著找到親生父母的願望離開了。他的女兒託人寄來一把浙江海寧的土,葬禮上,他們把土撒在棺材底,讓他枕著故土永眠。

姚雨忠、姚五寶夫婦,曾步行近兩個小時將剛出生的二女兒送到原海寧硤石東山養育堂門口。50年來,夫妻倆一直掛念著這個女兒。

大多數棄嬰曾被放在浙北農家常見的「元寶籃」中。圖為志願者在表演尋親節目,期望更多的棄兒父母站出來。

山東莒縣,棄兒劉彥雷(右)與王順風一起喝羊頭湯、吃鍋餅。他們自小在山東長大,喜食麵食,生活習慣與江南人完全不同。

時隔60年,朱阿華提起女兒仍老淚縱橫,張口就能說出女兒的生日。

2019年8月,河南新鄉的郭忠領來到浙江省桐鄉市,與自己的親生父母、兄弟姐妹認親,一家人淚灑現場。

2019年8月,浙江省義烏市舉辦尋親大會,在海外生活的棄兒們委託志願者做了宣傳頁,等待被前來尋親的親生父母認領。

2020年5月,海寧市斜橋鎮華豐村,袁景軍穿過百米長的「時空隧道」,回家。

註:「侯登科紀實攝影獎」是國內第一個民間的、公益的、以攝影家個人命名的紀實攝影獎,自2007年開展首屆評選,致力於推動紀實攝影對中國當代社會生活的關注。目前,該獎由深圳市越眾歷史影像館承辦,第八屆獎項作品正在徵集中。

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著作權歸屬於搜狐享有,未經搜狐書面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形式使用,另有聲明除外

相關焦點

  • 泡泡男孩的故事—— 上帝的棄兒,人間的天使
    他們仿佛是上帝的棄兒,受了撒旦的詛咒。而作為父母,只能眼睜睜接受這不公的命運,恨不得得那絕症是自己而不是孩子。沒有人會知道一生生活在泡泡裡是怎樣一種生活,在此之前也沒有人去體驗。然而,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準確的說是1971年9月21日,一個名叫大衛·菲利浦·威特的男孩降生在美國德州。
  • 三場活動都穿過季禮服,被同場唐嫣倪妮吊打,楊冪或為時尚棄兒?
    12月10日 時尚先生盛典,楊冪第二套造型再次拿出20秋冬禮服12月4日GQ時尚盛典 倪妮 Ab高定頻出 楊冪再次出現婚紗品牌 該品牌婚鞋較為有名不得不感慨,楊冪究竟為時尚寵兒還是時尚棄兒?楊冪為何頻頻借過季禮服,亦或如粉絲所言一直借不到高定?
  • 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忘不掉的江南,回不去的故國
    半晌,似乎等到了該有的回應,他仰頭飲了一口後,嘴角帶笑卻語帶著哀泣吟唱起來: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而《菩薩蠻·人人盡道江南好》剛好把韋莊這種詞風表現得淋漓盡致。開頭「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通俗直白地道出遊人對於江南的感受,千百年來成了讚美江南的通用句子,引發了人們對江南的無限嚮往與遐想。江南究竟好在哪呢?
  •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的韋莊:夢裡的江南終究成了回不去的故土
    夢裡的江南終究成了回不去的故土對於唐朝的文人士大夫來說,江南永遠都是他們嚮往的春夢。戰亂中,韋莊前往江南避難,這裡沒有被戰爭波及,比起長安滿目的千瘡百孔,這裡依然風景如畫,令人陶醉。在江南,一待就是十年,江南的溫柔鄉,撫慰了一顆飽經滄桑的靈魂,這裡已經成了韋莊的第二故鄉。韋莊晚年五首《菩薩蠻》,有四首都是回憶他在江南的那段歲月。
  • Jisoo透露,她曾因「醜」而被當作棄兒對待,甚至被叫猴子?
    Jisoo透露她曾經因「醜」而被當作棄兒對待,怎麼回事呢? 組合的門面和VOCAL,Jisoo坦言,在她和BLACKPINK的化妝師Maeng上化妝課的那段視頻中,她透露了曾經被當成了棄兒對待。
  • 江南百景圖桃花塢金燦燦的鑰匙怎麼獲得 具體位置在哪裡
    江南百景圖桃花塢金燦燦的鑰匙怎麼獲得 具體位置在哪裡時間:2020-12-21 13:22   來源: MyPrice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江南百景圖桃花塢金燦燦的鑰匙怎麼獲得 具體位置在哪裡 江南百景圖桃花塢金燦燦的鑰匙怎麼獲得呢?
  • 「拾荒媽媽」張菲:收養了30多名棄兒,孩子長大後如何對她?
    善良的"拾荒媽媽"——張菲女士這個一生未婚,收養了30多名棄兒的女人,到了如今這個年紀,本該兒女承歡膝下,樂享天倫。她收養的兒女,卻沒有幾個照顧她。張菲為什麼會收養這些孩子?養子養女又為何不報養恩呢?張菲的幼年生活,是不幸又幸運的。不幸的是,她曾經也是個棄嬰。
  • 實拍史上最便宜代步車 江南TT僅1.78萬元
    如果談回汽車,會讓我聯想到印度塔塔,他們也許會說,這個價位可以給你一臺車,但只有塑料外殼和一個後視鏡……但是,在中國大陸市場,我們能用不到兩萬元買到一輛真正的汽車嗎?眾泰江南TT會告訴你,這個可以有。江南TT實拍圖-側面   江南TT的來龍去脈?明眼人都知道江南TT就是曾經的江南奧拓,甚至還是未改款之前的產品,率屬於日本鈴木奧拓家族的第二代產品。
  • 櫻花與美少年,都是成人世界的棄兒
    這個骯髒世界的棄兒在日本社會,良知、個人道德、忠於內心——或者管它是什麼——這些東西似乎不如我們置身的社會環境對我們的期許來得那麼重要。事情出問題時,很少是個體的責任。某人也許會擔責,甚至自殺謝罪,但這也是社會規範的要求使然:因為自殺者未必是做錯事的人。
  • 楊冪粉絲控訴造型師姜成皓,讓楊冪穿過季禮服,美女成時尚棄兒?
    但是楊冪粉絲控訴造型師姜成皓穿過季禮服,還直言楊冪成了時尚棄兒?當時在COSMO紅毯上的時候也是,楊冪穿得是過季禮服,唐嫣和baby都是高定,當時就是引發了粉絲不滿在網上進行維權工作室,即便沒有上熱搜,但是這個消息還是被曝了出來,怎麼說楊冪都是和baby唐嫣等人是同齡人,楊冪怎麼可能穿過季禮服,唐嫣怎麼可能是高定?
  • 金庸筆下18個江南女子(4)——臻於劍術的江南女子阿青
    臻於劍術的江南女子—阿青阿青是金庸短篇《越女劍》中一個美麗的牧羊女。越國,今浙江。阿青當然也是江南女子了。阿青是美麗的。「一張瓜子臉,睫長眼大,皮膚白晰,容貌甚是秀麗,身材苗條,弱質纖纖」。越國大夫範蠡一見,嘆為觀止又驚又喜,當即厚待阿青,並將這個天真可愛的小姑娘帶回府中。「在越王的劍室中,沒有一個越國劍士能擋到她的三招。八十名越國劍士沒學到阿青的一招劍法,但他們已親眼見到了神劍的影子。每個人都知道了,世間確有這樣神奇的劍法。八十人將一絲一忽勉強捉摸到的劍法影子傳授給了旁人,單是這一絲一忽的神劍影子,越國武士的劍法便已無敵於天下」。我們可以想見,阿青那精妙無雙出神入化的劍法了!
  • 描寫江南僅用了六字,虞集的這首詞,雖小眾冷門卻足夠驚豔
    說起江南,你印象中會想起哪一句詩呢?是「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還是「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又或者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幾回晚直金鑾殿,東風軟、花裡停驂。書詔許傳宮燭,輕羅初試朝衫。御溝冰泮水挼藍。飛燕語呢喃。重重簾幕寒猶在,憑誰寄、銀字泥緘。報導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這首詞的意思是:在彩繪的廳堂裡,姬妾清閒、暢意,獨有自己自發紛紛脫落,連管子也插不住。
  • 楊冪真成時尚棄兒?時尚盛典連續穿過季禮服,被槽儀態撐不起高定
    如此幾波操作下來,小8不由得疑問,楊冪難道已經從時尚寵兒變為時尚棄兒了嗎? 除了這個原因外,還有一部分網友認為,如今楊冪借不到大牌禮服,更多的是因為當時與某品牌解約造成的,因為某品牌的辱華事件,作為代言人的楊冪第一時間選擇了解約,雖然當時備受網友稱讚
  • 楊冪真成時尚棄兒?盛典穿過季禮服,還被吐槽儀態不好撐不起高定
    如此幾波操作下來,小8不由得疑問,楊冪難道已經從時尚寵兒變為時尚棄兒了嗎?對於楊冪的禮服事件,粉絲們自然第一個不答應,不僅在廣場上譴責楊冪的工作室和造型師,更在工作室的評論區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小8覺得,其實粉絲們的反應如此強烈,也是情有可原的,因為與其他參加活動的女藝人相比,楊冪的禮服的確不像一個一線女明星該有的水準。
  • 愛德華·霍普:被追捧的城市棄兒
    荒野之中的獨棟建築常見於霍普的作品中,如同城市的棄兒擺出一副拒人於千裡之外的姿態,陰鬱沉重憂心忡忡。多變的梯形、三角形出現在他的諸多畫作之中,引領著視線的推移,斯特蘭德在《寂靜的深度》中賦予其作品「畫面幾何學」的概念:「空間性與敘述性的視覺衝突似乎彼此平衡,沒有一方取得完全的主導。當我們自己構建出來的敘述走得過遠,畫作的幾何學立即召喚我們回來,而當畫作的幾何學開始枯燥,潛在的敘述則馬上自我現身。」
  • 《江南百景圖》董夫人的宅門位置介紹
    江南百景圖遊戲租金上線了城中故事任務,大家都完成了嗎?這些任務有的比較難,很多玩家不知道怎麼做,比如說,董夫人的宅門在哪?江南百景圖董夫人的宅門是城中故事的任務之一,很多玩家找不到這個建築,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江南百景圖董夫人的宅門位置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 時間的沙漏,再也回不到從前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我必刪記憶的片斷想忘卻又隱現,曾經走錯的路現在來兌現,恨自己當初的任性,讓今日如此累的承擔,如果時間可以倒流,讓我再回到從前,我不會辜負一切,可惜,再也回不到從前---現在的自己總喜歡躲在孤單的角落,不喜歡逢場應酬,不喜歡琴棋書畫,不喜歡看風景,不喜歡聽音樂,一切變得失去了激情感,打不到生活的燃點,我後悔了,我累了,好想讓時間倒退20年。
  • 古人眼中江南春景有多美,這首宋詞告訴你,千萬和春住
    這個宋詞教你,我住在千萬和春天,說到江南,你會想到什麼?4月4日的鳥啼?還是煙雨籠罩的胡同?是支撐著油紙傘的女兒嗎?黑色的烏幌船,混雜在水聲裡有蟬的叫聲,空氣中有淡淡的桂花香味嗎?在江南幾乎所有人都能看到自己夢中的故鄉的樣子,那柔弱、不諂媚的春光,那種花鳥的話語令人憐愛,寂寞,那種永不消失的春愁,那種依依不捨的懷念,江南包含著淡淡的思念,濃厚的別緒,以及不斷持續的憂愁,江南的夜晚比白天更美,古代比現代更美。
  • 遭卡帥"家暴",被5萬人狂噓 恆大"棄兒"要成郜林2.0
    然而,短短一年時間,楊立瑜完成了蛻變,從「棄兒」慢慢成長為恆大的寵兒。而且,他越來越有郜林的那個味兒了:冷靜、瀟灑。如今,他對於恆大來說的戰術價值,可能不是不斷送餅所能完全體現的。一、支點作用此番對陣富力,恆大排出了塔利斯卡、韋世豪與楊立瑜的三叉戟,這是一個沒有中鋒的攻擊線。
  • 江南·人文 | 江南絲綢這樣浸潤了詩畫戲文
    有宋以降,江南絲綢業更盛。大詞人柳永在其《望海潮》中說杭州「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牛希濟的《生查子》結句曰「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替可愛多情的綠裙女子表達了綿綿如春草的深情,輕靈生動而又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