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旅
顧名思義就是指:就是騎著摩託車,前往旅遊目的地的一種行為。從本質上講,和普通旅遊並沒有太大差別,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也有人說:旅行是從自己活膩的地方出發,到別人活膩的地方去。一個換位的生活方式,讓你的人生有了更多的可比性和參考價值,使得人生的視野更加寬廣,內涵更加的豐富,也可以增長更多的見識。
摩託車在人們的認知裡,是一種「廉價」交通工具,但是伴隨著時代的進步,和認知的改變。幾萬,十幾萬、甚至到幾十萬的本田,鈴木和寶馬摩託車的出現,在馬路上也越來越多,難道這個價格買不到一輛家用汽車嗎?所以請大家重新定義它,然而現在它和汽車,自行車都是一樣的交通工具而已。在城市的人大部分人,用它來代步上下班,而在農村摩託車可以用來謀生,還有部分人把它當作是一種娛樂休閒玩具。在後者眼裡,騎摩託車不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更愜意享受生活,騎摩託車並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完全用來放鬆,親近大自然感受不一樣的生活態度。
窮遊 印象當中窮遊也分為很多種,比如徒步、自行車騎行、摩託車和汽車等,各式各樣的都有旅行方式。由此也衍生了千奇百怪,花樣繁多的表現形式:在路上經常可以看到「某某地方小夥」推車直播遊西藏,「某某大叔」床車遊全國,還有暑假期間的在校大學生,成群結隊去拉薩的情景,這些儼然都已成為馬路上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
接下來,我們來分享一下騎摩託車旅遊的真實感受。「說到騎摩託車旅遊,很多人就會把它和窮遊聯繫到一起」。為什麼呢?因為:在人們的傳統意義上,人們把旅行理解為是一件高大上的事情,拉著名牌旅行箱,踏上飛機 VIP商務艙,住高在檔豪華的酒店裡,這些都是呈現在人們腦海裡,對美好旅程期待已久的畫面。可現實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果真如此嗎?我想也不完全對,是吧!最起碼對我這樣一個80後的工薪階層來說,生活本就應該回歸真實。現實中的我,也每天都在為了柴米、油鹽、醬、醋、茶而奔波著奮鬥著身心俱疲,內心渴望自由,需要適當的休息來放鬆心情。我愛旅行,因為旅行可以讓人放鬆心情,所以,我才選擇了比較適合我的摩託車作為旅行工具,在我的經濟承受範圍內,選擇了一輛鈐木摩託車,上完戶還不到一萬塊錢,只要一有時間我就會騎著它,逃離喧囂的大城市,來到人煙稀少的地方,去欣賞美麗大自然,給心靈好好放個假。
說了那麼多摩旅的優點,那麼它有沒有缺點呢?當然有:下雨天騎摩託車的感覺就不是那麼友好了,衣服偶爾會打溼,褲子和鞋上都會沾滿泥水。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摩託車和汽車相比安全性會差很多。不過來安全主要還是靠駕駛員本身,這些人為安全隱患都是可以避免的,旅行在外,請大家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注意行車安全,畢竟平安到家才是我們最終的目標。
總結
今天說了那麼多,關於旅遊的出行方式介紹,想必大家清楚了,自己需要哪種方式去旅行?但不管用哪種方式,只要自己玩的開心就好。所以我最後要說的一點就是,摩旅不等於窮遊。各有各的玩法,它們各有各的收穫。如果在旅途中,有遇到騎摩託車的這麼一群人,請豎起大拇指為他們點個讚吧!因為他們正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好了,關於摩旅你還有什麼需要補充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是「旅行小剛」謝謝大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