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顏如晶:窮遊走出舒適圈,意味著我們願意成長

2020-12-18 阿奇談人文

在《奇葩說》節目中,如晶辯論開始提到了自己有決賽恐懼症。記得在上次決賽中,她緊張得將「本人」說成「人本」,並且中途卡殼。但是在這次決賽中,如晶表現很好。

這期辯題是「如果有機會,你是否願意窮遊?」。有人說:窮遊並不好,看到美食沒有錢買,不開心。看到著名旅遊景點想去玩,沒錢買票,不開心。

但是,窮遊真的不是一個令我們值得驕傲的事情嗎?我們並沒有說富人不值得驕傲。如果你很有錢,你來到一個豪華的地方旅遊,比如說杜拜。這當然可以。你有你值得驕傲的地方,你很會賺錢。

但是如果我沒有錢,我也可以去旅遊,也有值得我驕傲的地方。所以不僅只有豪華旅遊團可以旅行,窮酸旅行團也可以驕傲。

如晶講述了她的親身經歷。她曾經和兩個朋友一起去一家青年旅館住宿。通往旅館的道路很窄,如晶他們有三個人,最重要的是體型相差不大。所以,那間旅館在他們眼裡顯得格外的小。當如晶參觀廁所時,馬桶和淋浴頭幾乎是平行的。

最令人不舒服的是他們三個體型一樣的人睡在同一張床上,最後還把床睡斷了。又因為他們沒有帶錢,所以在吃的方面就很拮据了。他們用半乞討,半賣藝的方式博得大家「同情」。

但是,雖然他們的那次旅行一點也不舒服,但是如晶卻說那是最值得她驕傲的事情。因為她們走出了自己的舒適圈。

每一次地走出,都意味著我們的成長。這就好像如果你看的書永遠是很容易、很簡單理解的漫畫,那麼你永遠學不到有用的知識。如果你看一些自己不明白的書,你會有所收穫,會體會其中的真理,因為這些書有深度。

如果,窮酸旅行團中我們沒有感受過苦難,沒有感受過辛苦,全靠自己去體驗,那這一種成長為什麼不值得驕傲?

可能對大家來講,這些事情並沒有什麼大不了。但是,每個人都不一樣。有些人即使們都不願意出,不願意交朋友。但是,如果你勇敢地站上《奇葩說》的舞臺,跟那麼多會讓你感覺不舒服、不認識的人一起相處。這可能對其他善於言談的人來講沒什麼,但是像對於不善言辭的你來講,你卻幹成了一件大事。

所以窮遊最大的好處不是鍛鍊身體,而是讓我們走出自己的舒適圈,願意成長,願意改變,而不是總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我們說了一萬遍「走出舒適圈」,卻還是寸步難行?
    帶你解讀職場,與我一起成長汪國真曾說:「到遠方去,到遠方去,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舒適圈,形容的是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裡,在圈內有自己熟悉的環境,與認識的人相處,所以我們感到很輕鬆、很自在。可是否有人追問,既然皆知走出舒適圈或有改變命運之奇效,為什麼更多的人卻不去做呢?換言之,暫且認為走出舒適圈能有雞湯中那樣巨大的收效,就算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可但凡是理性的人,總會選擇去做的。可現實為什麼是我們說了一萬遍走出舒適圈,卻還是寸步難行呢?
  • 職場上,我們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圈
    什麼是舒適圈,為什麼要走出去? 我們來看下「舒適圈」的名詞解釋:「舒適圈是指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裡,在圈內有自己熟悉的環境,與認識的人相處,做自己會做的事,所以我們感到很輕鬆、很自在。」那麼說到這,我想肯定會有朋友要問道,既然這個圈子讓我們輕鬆,自在。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離開呢?
  • 《奇葩說》第七季:對不起顏如晶,你說的這句話,我不認同
    贏了之後,馬東問顏如晶,你上來就挑陳銘學長,到底什麼原因?顏如晶說:「其實輸給任何人都會丟臉,但輸給學長不會丟臉。」難道輸給別的辯手,就會很丟臉嗎?我並不這麼認為。《奇葩說》它有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不管你是奇葩之王還是老奇葩、不管你在這個舞臺上曾經有多麼亮眼的成績、不管你是什麼學歷出身,在新的一季裡,永遠都是一個新人,和所有新人站在同一起跑線。如果顏如晶輸給了某一個不知名的新奇葩,我並不會覺得如晶很差,我只會覺得這個新奇葩非常棒。畢竟在這個人才輩出的時代,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的場景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 《海上鋼琴師》我們該不該走出舒適圈?
    有人認為他終將被時代拋棄,囿於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中,顧影自憐,自怨自艾,不曾感知外在世界的美好;有人說他是強者,是那個時代堅持自我,堅持信念的勇士。純真理想若渴追求,教化世人堅持自我,他是活出個性的典範。於我而言,他是懦夫和勇士的結合,他是當代人是否應該走出/停留在舒適圈的很好的啟發者。
  • 我心目中的「奇葩說」冠軍
    又到周末啦,告訴你一個壞消息啊,這周沒有《奇葩說》可看啦~~~~~ 已經習慣了每個周末兩期的《奇葩說》,是不是覺得若有所失啊
  • 孩子成長總安於現狀?家長巧用「跳蚤效應」,孩子主動走出舒適圈
    跳蚤效應就是指某些人不敢追求夢想,害怕失敗,害怕嘗試,永遠呆在自己的舒適圈,不肯做出改變。這類人生活沒有目標,沒有理想,沒有方向,整天碌碌無為,無所事事,經常自我否定自己,極度缺乏自信,一輩子被困在自己所畫的牢籠當中。二、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走出舒適圈?
  • 走出舒適圈,是為了能再回來?
    近段時間,有很多段子都在告訴人們,我們要跳脫出自己的舒適圈,努力奮鬥,追求更加完美、更加廣闊的人生。很多人進入舒適圈的第一步,就是進入大學。歷史太枯燥,你可以去看一些影視劇,激起閱讀興趣;也可以選擇一些詩集,並嘗試自己去創作,那樣你會更加願意去閱讀。首先要知道如何去尋找自己熱愛的事物,找到以後學會如何去深入拓展,我們才能跨出舒適圈。都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你願意去尋找並堅持,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天空。
  • 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有多重要
    人們總說,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去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可我們似乎忘了我們努力奮鬥的終極目標不就是要走入一個令自己舒服的生活狀態嗎。這不是自相矛盾嗎?如果我們仔細思考這兩者之間的差別會發現天壤之別!我們一直對舒適圈沒有過一個清晰的認知,對這三個字背後的那種生活狀態也幾乎是沒有什麼抵抗力。我們做任何事也總是容易把自己引誘到一個舒適圈,它帶給人的安全感是人生存的必需品,我們無法規避。但這就意味著人的歸宿就是舒適圈嗎?答案是肯定的,但既然我們總會停留在舒適圈,那我們為什麼還要拼命出逃呢?
  • 走出舒適圈,是你精彩人生的第一步
    「監獄就是在你身邊的隱形牢籠,或許一開始你充滿了牴觸心理,有著勇敢走出去的決心。可是慢慢的你會放棄抵抗,覺得抵抗太累了,還是得過且過選擇安逸吧。這就是所謂的」舒適圈「。正如馬東在《奇葩說》裡說的:「你可能委屈,也可能不服,但你被淘汰了。」而唯一的」救命稻草「,只有主動跳出舒適圈。
  • 《向優雅下訂單》:不願意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在生活當中總是不願意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感覺一個人下班之後待在家裡面很舒服,不想被別人打擾,只想懶散地躺在床上刷著手機,感覺這樣的日子也挺好,更不願意主動聯繫別人,也不願意主動去尋求別人的幫助,更不願意去幫助別人。
  • 我們該不該「走出舒適圈」,應該怎麼走?
    最近有網友留言問:雞湯上總是說要走出舒適圈,那我們到底該不該走出舒適圈去?雞湯對你大喊:走出舒適圈。你聽完是不是有這種感覺:我過得這麼舒服,原來是錯的。隨後覺得自己應該越級而立,應該得挑徹底不會幹的事兒幹?
  • 年輕人要不要走出舒適圈?王子異這樣說!
    與此同時,鼓勵人們走出舒適圈的信條也隨處可見。那「愛豆」的壓力狀況是怎樣的呢?他們是否也需要走出舒適圈呢?最新一期的《限定的記憶》中王子異就對這個話題感受頗深,第一次與大家討論了這個話題。當被問及出道以後的最大壓力時,蔡徐坤表示壓力來自於「各種各樣的關注」。作為一個當紅藝人,被關注無疑是這份職業的最強屬性。
  • 顏如晶換新造型 被吐槽像TVB的薛家燕 瞬間老了二十歲
    對三十歲的人來說,突破自我,主動踏出舒適圈,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年近三十,很多人會有中年危機。中年危機就是,對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覺得什麼都不想要,什麼都不想做,做什麼都沒意思。顏如晶在即將到來的三十歲,她做了很大改變,這個改變,從外形開始。人生前三十年的顏如晶,對於改變是很抗拒的。
  • 聽說你走出舒適圈過得不好,我就放心了:走出舒適圈,未必真舒適
    不管怎樣,你都必須得承認的一點是,舒適圈是我們多年社會行為的總和。這就意味著,你在原來的人脈、資源、技能和生活模式,都是你十分熟悉甚至是拿手的。貿然走出舒適圈,進入到新的行業和領域,也就意味著你至少需要推翻一些東西重新來過。
  • 「你要十分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走出舒適圈,未來更精彩
    從不斷對新事物抱有好奇,到日復一日沉浸在舒適之中,不願意再嘗試去做任何突破,不再對新事物有好奇,不再有夢想,不再願意試探自己潛在的各種可能。許多人都是這樣的,喜歡呆在舒適區,然後把自己困在安於現狀的懶惰裡,一邊暗自抱怨,一邊怨天尤人。
  • 《奇葩說》中的5個金句,讀懂了,也就長大了
    一臺辯論節目,每期不同的辯題和觀點,總是能夠讓我們這些看客們多一些思考。有人說,喜歡看《奇葩說》的人大多都是在社會中經過摸爬滾打的人,所以才特別能夠感同身受。的確,閱歷這個東西,讓我們明白更多道理,也讓我們更願意去接受一些道理。
  • 要想避免溫水煮青蛙——就必須勇敢走出舒適圈
    舒適圈顧名思義就是安逸,舒適,適宜的區域 。比如冬天溫暖舒適的被窩兒, 尤其是在寒冷的北方 。今天,是我 踐行自由寫作的第6天 。早上5點我準時起床,簡單洗漱一下,就開始自由寫作。我們為什麼要離開舒適圈兒呢?
  • 敢於走出舒適圈,努力讓自己過得更好
    只要你願意努力,敢想敢做,敢於走出自己的舒適區,你越努力,你就越有反敗為勝的機會。人的潛力是沒有上限的,不要給自己自我設限而選擇安逸待在舒適區。勇敢的走出舒適圈,你才會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才能過好自己的生活。
  • 走出舒適圈其實很簡單!
    雖然有些失落,但我也很欣賞當選的這個人,後來我和她成為了好朋友,我性格的轉變可以說和她有很大的關係。想不起來我們是怎麼成為好朋友了,我只記得她性格大大咧咧,為人處事大大方方,是一個比較直的人,很多事情可能我會選擇忍著就這樣吧,但是她不會,可能她會以開玩笑的方式去說出來,說白了就是一種」臉皮厚」的方法,後來我也學會了。
  • 顏如晶一句話:送給母胎單身的姑娘
    作者丨半菀最新一期《奇葩說》,我又被扎心了。因為顏如晶的一番話。這道辯題是:「25歲的我和心怡的對象約會,要不要告訴他我是母胎solo」?母胎solo也叫做母胎單身,顧名思義,就是從生下來到至今,從未戀愛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