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終結」實體店?這幾個實體店並不脆弱,無法被電商取代!

2020-12-21 騰訊網

文:青山

如今,在網際網路技術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之下,電商所涉及到的領域已經越來越多了,從剛開始的售賣服裝再到如今的各種商品,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找不到的,幾乎遍及各行各業,為人們提供越來越方便的服務,並且商品的價格還要比實體店的便宜。

如今,我國的零售業已經進入了電商時代,我國的電商平臺,像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蘇寧易購等等都是行業中的巨頭,人們不需要出門就可以買到很多想要的商品,幾乎所有的實體店的生意都受到了電商的衝擊,現在街上也有很多實體店接連倒閉,實體店的生意逐漸走向了衰落。

但是實體店的倒閉也並不是完全因為電商,實體店本身的運營成本就比較高,再加上一直再上漲的房租,就導致了一些實體店的關店。雖然說電商的出現並不是導致實體行業日趨衰落的唯一一個原因,但是電商在蓬勃發展的同時擠壓了實體行業生存的空間,這是毋庸置疑的。雖然說電商的便捷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幫助,電商也有很大的發展優勢,但是實體店也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剛需,也有著它自身無碼比擬的優勢。不可能人們都在網上購物,而不去實體店,這是很不現實的,因此,即便現在的零售市場是電商的天下,但是依舊有一些行業是電商則怎麼也無法取代的。

第一個,菜市場

目前,電商平臺上也有售賣水果蔬菜、生鮮肉類這些對時間有高度要求的商品,但是電商是有局限性的,是要等幾天的快遞才能夠收到,不僅需要等很長一段時間,還要做好破損、腐爛的心理準備。雖然說現在已經推出了新零售模式,人們在買東西的時候只需要在手機上下單,之後就有人送貨上門,不用再等很長時間。

但是菜市場具有著它獨特的優越性,因為人要吃一日三餐,不可能每次都從網上買菜,而去菜市場就比較方便;並且菜市場的菜類、肉類都是很新鮮的,種類也非常繁多,可以供消費者進行選擇;除此之外,很多人去菜市場買菜,尤其是老年朋友們,就是比較享受那種挑菜的感覺。

因此,菜市場的攤主們就大可放心,他們是不會被電商取代的,畢竟和電商進行比較他們是具有很大的優勢的。

第二個,社區超市

這是從方便和利民的角度進行考慮的,因為社區型的商業最主要的一個作用就是滿足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們的生活消費,可以近距離地並且及時地解決居民們的基礎需求。它是十分快捷便利的,是很多其他的傳統百貨以及電商都很難替代的。

因為我們買其他商品如衣服、鞋子、飾品、零食等等基本上都是在網上購買,但是像一些急用的生活用品,等快遞到了或許也就不需要了,而去家門口的便利店就很方便了,這是電商永遠無法媲美的,並且它們的價格相差也不多。

第三個,醫療保健行業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重視自己的身體,加入了養生的行列,而養生甚至是治病救人是需要見到人,需要望聞問切、對症下藥的,所以要生病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是自己本人去醫院或者是診所進行就診治療的。

當然,現在也可以在網上進行預約,也可以在網上的藥店買藥,但是首先還是得先去醫院看是什麼病,需要到醫院檢查才能知道自己是什麼病,才能夠買藥。因此,無論是西醫還是中醫,都是不可能被電商所完全代替的,也是不能夠被電商代替的。

除了醫院和診所,。那些養生保健行業,如針灸、按摩、足療等相關的行業也是不能被電商替代的。

第四個,人工服務的行業

如今,我們可以看到,在電商平臺上,大多都是出售成品的,很少會涉及到人工服務。因此

無論如今的網際網路是多麼便捷,不管現在的手機是多麼的智能,機器畢竟是機器,在一些條件下是永遠也無法取代人工的。像是汽車修理、美容美髮等行業是需要一些經過培訓的專業人士來進行操作的,電商是做不到的。

這幾種行業只是一部分,除此之外像國家控制的行業、菸草行業、加油站等等都是目前電商所無法取代的。

總之,雖然說現在電商是正在發展的勢頭上,但是並不是說所有的傳統的實體行業都會遭受到襲擊,畢竟電商只是一個工具,只要我們能夠不斷提高行業的核心競爭力,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利用網際網路來改變傳統的思維方式,讓網際網路來服務於我們的實體經濟。

相關焦點

  • 電商「終結」了實體店?現實告訴你,這幾個行業電商永遠無法取代
    我們都知道,實體店的關閉,確實受到電子商務的衝擊,這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取代傳統零售行業模式的歷史進程是不可避免的。但除了電子商務之外,實體本身的運營成本、不斷上漲的租金成為壓垮實體的最後一根稻草。網際網路電子商務比實體商業模式,優勢更大。
  • 這些實體店是電商無法取代的
    全網人民開始直播,電商強勢崛起,很大程度上瓦解了許多線下的實體經濟。電子商務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我們的購物方式,它足不出戶的一大特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電商購物。到底有什麼行業是電商取代不了的。這種專業的產業目前還不能通過電商來進行。現在,雖然有線上家庭醫生,但只能建議性的給出解決方案和治療簡單的頭疼腦熱。這個行業的開設難度大,需要較高的資質並經過相關部門的審批才可以。
  • 為何日本的實體店能打敗電商,而中國的實體店卻被電商打敗?
    如果把這800億件訂單商品放在實體店鋪,帶來的線下購物經濟效益是非常可觀的。 中國實體店現狀一目了然,不少實體店鋪關閉,業績不景氣。因為銷售渠道只有特定的門店,如果沒有品牌效益支撐,想要靠人來人往進店消費,可能還不夠維持日常支出。所以實體店關閉並不常見,尤其是在2020年上半年,旺鋪出租,轉讓的橫幅隨處可見。
  • 中國電商兇猛,實體店不好過!為什麼在日本電商幹不過實體店?
    大家都知道,這些年隨著電商的崛起,國內很多實體店紛紛關門,有不少就算是開門經營,也是苦苦支撐,勉強度日,日子並不好過。很多人將其歸咎於電商的衝擊。確實,看看電商雙十一的戰績,絕對不是實體店能比的。然而,同樣是有電商,日本的實體店就比中國的日子好過多了。
  • 發達國家的電商,為何幹不過實體店,而中國卻恰恰相反!
    國內這些年發展迅速,最讓人引以為傲的行業不得不說就是電商,電商的發展之快已經達到了讓世界為之嘆服的地步。像天貓雙十一一天的銷售額就已經震驚世界了,每一年都會創造出新的記錄,讓世界都覺得不可思議。我國電商行業的崛起,也給實體經濟帶來了非常大的衝擊,不少實體店都相繼關門歇業。
  • 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問題在...
    最近,一份全球實體店陣亡名單在朋友圈廣泛流傳,零售業蕭條、百貨關店、各大曾經風光無限的零售巨頭退敗……在電商、房租、消費者習慣改變的多重作用下,實體店大洗牌的危機又一次被推到臺前。為什麼日本的電商市場做不到中國那樣大那樣快呢?
  • 為何日本的實體店,可以「打敗「電商,而我國卻不行呢?這幾點
    實體店的傳承,已經超過了上百年。尤其是在日本,光是上百年的老店就有33000家,長達200年的老店有3146家。當然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數字也會有所變動,不過這足以證明,日本的實體店傳承是很久的。而且,日本的實體店似乎並沒有受到電商的影響,而我國的情況卻截然不同,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 實體店+同城電商=未來新商機
    2020、21年是實體店比較艱難時期,從整個市場環境分析,因實體店具備有效的銷售場景和社交場景德功能,必將將迎來新的發展機會,要想抓住機會實體店需要在變革中轉變經營思維,通過實體店與線上引流、融合物流、打造社交等多場景融合,才能適應新市場、創造新機遇。
  • 電商法讓代購寸步難行 日本實體店忽臨寒冬
    自從上年國家頒布了《電商法》之後,今年也開始進入了實施階段,針對私人代購行為以及奢侈品進口的監管力度也開始加強,除了代購之外,各大電商平臺從也要開始進行整頓,電商平臺從業者也需要持有營業執照才能進行營業,這也證明了國家對於電子商務的是表示承認的,但對於電商從業者來說某種程度上電商卻變得更加難做了
  • 電商對實體店的影響是讓更多人失業?易店無憂來分析
    一是連年不斷上漲的房租和人工工資,二是迅速崛起的電商,造成了實體店的衰敗。那麼電商對實體店到底有沒有影響呢?我們急需一個權威的答案。據悉,京東曾在6年前的內部員工會上明確表示電商對實體店有影響,而且影響巨大,它將造成大量的失業。但做電商的人並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他們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比如電商的運營、客服、物流、系統開發等等。
  • 日本實體店是這麼幹掉電商的
    ↑這是為媽媽照顧嬰幼兒而設的嬰兒室。內有哺乳室、換尿不溼臺等。↑嬰兒室內的自動售貨機,比照幼兒身體設計,就連飲料盒都比一般的小,適合孩子的小手拿握。↑嬰兒室允許男性進入給孩子衝奶粉,換尿不溼。而哺乳區內是一個個獨立的哺乳室,男性止步。牆上有應急按鍵。
  • 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
    國內實體店頻倒閉現狀堪憂 1、一月賣2580個包才夠交房租,高房租攆走店老闆 最近,一份全球實體店陣亡名單在朋友圈廣泛流傳,零售業蕭條、百貨關店、各大曾經風光無限的零售巨頭退敗……在電商、房租、消費者習慣改變的多重作用下,實體店大洗牌的危機又一次被推到臺前
  • 當電商平臺遇到實體店未來會怎樣
    很多人都在關心電商平臺和實體店的關係,今天我也來談談自己的想法,以下內容為個人觀點,請勿轉載。如有不同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個人認為電商平臺和實體店鋪應該是接親聯姻的,電商平臺應該為實體店鋪服務,而實體店鋪也應該為電商平臺服務,實現雙贏或者是三贏,雙贏當然是指實體店鋪和電商平臺,還有就是購買者也就是所謂的顧客。甚至是多贏,還可以減少排汙量和資源上的浪費。那麼怎麼才能聯姻接親呢?
  • 戶外用品實體店如何戰勝電商網購
    淘寶的廣告語:「沒人上街,並不代表沒人逛街」,這句話雖然彰顯著「網購」的巨大魔力;但是同時,也標緻著實體店的存在意義。適者生存,劣者被汰。這也說明傳統實體店必須在各種經營作戰略上作較大的調整、應對,才能有效提升人氣,留住消費者擴大消費群體,才能適應時代網購潮流。
  • 為啥中國實體店被電商打敗,日本卻恰恰相反?問題出在這3個地方
    為啥中國實體店被電商打敗,日本卻恰恰相反?問題出在這3個地方!網際網路的發展,確實帶來了很多的改變,尤其是在我們中國,可以說,從2010年到2020年,在這短短10年的時間內,由於智慧型手機和網絡的普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很多的實體店,也都被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打敗,為啥中國實體店被電商打敗,日本卻恰恰相反?問題出在這3個地方!
  • 電商風頭正盛,實體店開展線上業務可行嗎?
    雖然電商通過網際網路技術解決了許多生活問題,但從本質上看開實體店的學問也並不少於電商。畢竟實體店也並非有個好位置、搞個漂亮裝修、請個專業導購就能迎來紅火的生意。 而且,如果以「目的」為導向進行分析,也能看出無論是實體店還是電商,其目的都是賣出產品或服務,最終完成盈利。不過,想要實現盈利,就需要一個不變的公式:銷售額=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復購率。而將這個公式代入實體店與電商兩種運營模式中,也能直觀看出二者不同的盈利方式。
  • 日本實體店「擊敗」電商,中國實體店卻因電商「倒閉」,因為啥?
    對於電商來說,有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手機普及之後,電商行業更是猶錦上添花,發展速度飛漲,之後導致各種實體店難以生存,甚至不少店鋪因為電商的出現,直接關門倒閉。但是我們的鄰國日本卻大大相反,日本電商行業發展多年,卻一直很難打開市場,反觀實體店生意經常火熱。日本實體店"擊敗"電商,中國實體店卻因電商"倒閉",是何原因?
  • 在日本實體店打敗電商,為何在中國卻恰恰相反?3個原因很現實
    在日本實體店打敗電商,為何在中國卻恰恰相反?3個原因很現實 推薦語:電商,這個曾經不被認可的「假冒偽劣」代名詞,在今天已經深入改變了中國商業生態與人們生活方式。 小到牙刷、垃圾袋,大到各種家具和日用電器,絕大部分國人都選擇在網上購買。
  • 日本商場碾壓電商,為何中國實體店卻鬥不過電商?
    在中國實體店似乎被電商幹掉了,但是在日本卻恰恰相反,在"購物天堂"東京、大阪的繁華商業區,一到節假日就被逛街掃貨的人群擠得水洩不通,實體商場更是日進鬥金,只愁買不愁賣。在同電商經濟的肉搏中,日本的實體經濟究竟是如何險中取勝的呢?
  • 與中國不同,日本的實體店為何就能打敗電商?問題出在哪裡?
    現在則不一樣,中國的電商逐漸替代了實體店,選擇實體店購物的人越來越少。電商這就導致很多的實體店鋪紛紛倒閉,一來是因為店租貴,二來是網上購物更便宜,兩個因素導致了中國電商打敗了實體店。與中國不同的是,日本電商卻被實體店打敗了。日本人更多都是選擇去實體店購物,雖然有電商行業,但電商的發展遠不如實體店。所以很多人不理解,日本的實體店為何能打敗電商,問題出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