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閨房頭飾收藏欣賞:美人可曾配玉梳

2020-12-12 博士洛陽鏟

時光流轉,美人已逝,獨留玉梳青絲,只佔片雲,寂寞空對,雖自是一番團圓,但青玉漸老,塵封石化,可惜也不是當年模樣。

收藏有時是一件傷感的事,古代閨房頭飾亦是如此,有些藏品的心思當如貓一般敏感,草長鶯飛,豪情滿懷之時,玉梳圓潤自然,清新沁人;感嘆世事無常、人生飄零的時候卻是稚澀晦暗,廖然傷情。

民國素麵和田玉梳

歷數幾件歷代和田玉梳,梳靜靜地躺在虛空之上,忽然間想起了它千百年前的主人。收藏者相信美的東西有其獨特的生命美學和內在律動,玉尤為如此,如此精美曼妙的玉梳當屬那個絕色清涼的女子。

遙遠的事情雖然不可追溯,但收藏者同樣堅信,透過玉梳晶瑩的梳齒,似乎看見了也聽見了那個青絲如瀑的故事和聲音。

遼代鳳紋和田玉梳

有的玉梳花好月圓,有的玉梳雲紋鳳翔,每隻玉梳呈半圓形,無論怎樣的寓意和紋飾,合起來正是一個輪迴,玉梳造型規整,玉質細膩,沁色自然,外雕有雙鳳回首,兩鳳相連,雲紋深深,青絲難忘。

古人對美女的標準,不外乎一頭秀麗烏黑的長髮,髮髻高聳的背後,更有每日清晨陽光雨露之中的耐心梳洗吧。古人煞是耐住性子,如此精巧細緻的玉梳在青絲間穿梭勾勒,自上而下,自前而後,一次次的如瀑飛流便是日常的全部生活吧。

金柄和田玉梳

人養玉,玉養人,玉梳便與那頭青絲相濡以沫,閒坐香閨。

玉梳的悠久,可以追溯到遙遠的新石器時代,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東北紅山文化遺址,浙江的良渚文化遺址中都出土過一些玉梳。可以想像那個冷兵熱血的時代,男兒愛青銅,女子配玉梳是何等的高貴雅致。

漢代雙鳳紋和田玉梳

到唐五代時,和田玉梳就比較流行了,更是浸透在那些寬袍大袖熱衷美學的唐人骨肉之中。在工藝製作方面,商周時期就已經很注意玉梳造型的美觀。春秋戰國時候,玉梳工藝則更加成熟,用料十分講究。戰國時期的中山王族墓中所出土的玉梳就非常精美。似乎可以斷定,青銅玉和田是那個熱衷青絲的時代主流。

明代百年好合和田玉梳

玉梳當贈美人。元代詩人姚燧曾填過這樣一曲詞牌,名曰《虞美人·玉梳贈內子》:「相輝瑜珥瑤釵鳳。寶翼蜻蜓動。新妝又得水蒼梳。人道秋風何物不瓊踞。人無玉質容何害。玉德斯堪愛。尚慚猶未十分全。聽取明年環佩戛?」

這曲詞牌若論藝術性自然比不上柳永秦少遊的婉轉細膩,但卻明白如話,從贈送妻子玉梳言明其功用與苦心,平實無華,天然無飾,卻也賺足了顏色。

清代糖白玉鳳凰紋玉梳

宋代詩人劉克莊曾寫《池上對月五首》抒懷,其一曰:「初插玉梳小,徐妝粉額新。烏啼風露冷,娥始現全身。」這首絕句清新靚麗,以景入情,卻也無意間說明即使到了宋代,玉梳在尺寸上還是相當袖珍的,這一方面是因為古人的雅致情緒,另外一方面大概是古人也比較享受一個玉梳繞頭的情趣。

漢代透雕雲紋玉梳

另一位宋代詩人史彌寧有關玉梳的描寫則是相當打趣了:月殿雙鬟整鏡臺,俄然拂下玉梳來。失驚怕觸姮娥怒,走奔人間不敢回。這對粗心的丫環想是嫦娥的侍從,為其整理梳妝檯時不小心將玉梳遺落人間,為避免責罰,竟也私入凡塵,黃鶴一去不復返。想來這玉梳當是蟾宮最愛,不然就是丫環思春,借個由頭開溜罷了。

明代花鳥紋玉梳

古代詩詞中對玉梳的描寫,最傷情的怕是唐代大詩人元稹的《六年春遣懷》詩有云:「玉梳鈿朵香膠解,盡日風吹瑇瑁箏。」這組詩表達的是元稹對亡妻的思念之情,詩人寫這組詩的時候,正是他因得罪宦官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特別需要得到精神支持之際,偶檢舊書,重溫亡妻在往昔艱難生活中所給予他的關懷體貼,想到當前孤單無援的處境,不能不百感交集,黯然神傷。

玉梳是一種難得之物,經過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積澱,玉梳不僅僅是過往歷史中某個美人的遺物,更是記載文化與歷史的藝術品,它是有靈性的,是潛藏於心扉最底層的必然心情,是一種至純至美的人格理解和生活昭示。它的力量是溫潤而無限的,它的表現是柔韌而高雅的,它可以演繹歷史,能夠詮釋哲理、關懷生命和升華情懷。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頭飾文化:滿頭珠翠或是一簪一珥,皆可伴一生
    再加上古人傳統觀念中髮膚受之父母,不可輕易毀之,為此,留髮結鬢是古代男女的習俗,這也就催生了種類繁多的髮髻式樣,其中髮髻高大的高髻一直在古代女子的髮式中獨領風騷,而為了讓高髻更加高聳嫵媚,各種簪釵頭飾也就相應而生,不過,古代的頭飾並不只是襯託女子容顏的單品,更重要是頭飾是區分身份、地位,體現時代發展變化的標誌。
  • 一步一美人,一搖百媚生,中國古代女子的頭飾如此驚豔
    無論是「蛾兒雪柳黃金縷」還是「翠翹金雀玉搔頭」,說的都是中國古代女子的頭飾,它們或華麗或淡雅,造型各異,風味不同,卻都有著各自的典雅和驚豔。  所謂頭飾,顧名思義,就是頭上的飾物。古代的女子更是喜歡佩戴精美華麗又形式複雜多樣的頭飾以保持住精心設計的髮型,使兩者相映成趣。
  • 帶你了解古代七大頭飾
    古代頭飾,指戴在頭上的飾物。與其它部位的首飾相比,裝飾性最強,因而主要是女性首飾,包括髮飾和耳飾、帽子。
  • 看中國古代那些頭飾
    古代男女均留長髮,笄為古代男女用來插定綰起的頭髮或弁冕的。「弁」為古代冠名。「冕」即皇冠。固定冠帽的笄稱為「衡笄」,周代設「追師」的官來進行管理。用來固定髮髻的笄叫「鬠笄」。 從周代起,女子年滿十五歲便算成人,可以許嫁,謂之及笄。如果沒有許嫁,到二十歲時也要舉行笄禮,由一個婦人給及齡女子梳一個髮髻,插上一支笄,禮後再取下。
  • 中國傳統文化,民族頭飾文化,梳發
    古人留長髮,對頭髮的梳洗極為重視,早期的梳子多以木、竹、骨為料,外形特徵基本一致, 都是直豎形,梳把較高,橫面較窄,很少作方形或扁平的。與現代梳子單一的功能有別,梳子在完成其梳理頭髮的實用功能的同時,成為頭飾美的一部分,這就是綿延不絕的梳飾習俗。到了唐代,插梳的數量明顯增加,從原來的一把增加到幾把、幾十把。
  • 學習中國古代頭飾設計製作那些你不得不知道的事!
    古代女子綁頭髮沒有橡皮筋,而是通過各種頭飾來固定頭髮。古代頭飾,指戴在頭上的飾物。與其它部位的首飾相比,裝飾性最強,古代婦女出席的場合來佩戴不同的頭飾,古代頭飾可分為七大類:笄,簪,釵,華勝,花鈿,步搖,梳篦。說起頭飾,西方最早在地中海發現了一具16萬年的古人類女屍,該女子身上佩戴著一獸骨和石頭串成的項鍊。可能上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首飾。
  • 中國古代女子最喜歡的三大玉飾,竟然沒有手鐲
    所以,即便在古代,圍繞女子產生的各種玉飾品就數不勝數,讓人流連忘返。而也只有古代女子,才能將美玉的華貴古典詮釋的風姿綽約、瑰麗絕倫。尤其是古人對美人曼妙輕柔的妝飾描寫,可謂令人浮想聯翩。比如:「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短短一首詩,便勾起世間男子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無限憧憬。
  • 美人如玉 玉如美人
    ✎willgem:珠寶一刊是珠寶玉石第一微刊,資深珠寶專家主編,是你珠寶玉石類「資訊·鑑定·收藏和寶友交流,曬寶貝分享心得,查看文章末尾加入珠寶社區吧美人如玉 玉如美人清蕭雄詩:「玉擬羊脂溫且腴,崑岡氣脈本來殊。六城人擁雙河畔,入水非求徑寸珠。」就是吟詠這種撈玉風習的。
  • 胭脂盒|古代女子閨房必備之物
    鏡中美人,眉蹙素顏,纖纖玉手,撫摸良久,打開,合上,再打開……仍溼潤不了枯舊,伴隨你青春的,也終將隨你的青春而去這一世,不為胭脂
  • 文化古代首飾配飾之(一)頭飾
  • 髮飾:配合髮型的重要「零件」(古代女子的頭飾)
    可以想像,古代女子的髮型要想保持住精心設計的「千姿百態」,最重要的的一點就是如何「加固」的問題,而且,聰明的古代女子,也當然能想得到在髮型上添加一些點綴的飾物,這樣才能相映成趣。所以,髮飾也就成了古代女子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
  • 「美人榻,貴妃榻」——古代大戶人家小姐榻
    美人榻,不論中西古今,都不同地演繹展現女人魅力身姿。它造型優雅,形態優美,面較窄小,可坐可臥,尤如美人出浴,慵懶地著一身華裳,斜睨著你。當美人們靜臥在美人榻上,可以慵懶、閒散,榻和榻上的人一同成為風景,風情萬種,令人陶醉。
  • 美人也曾明媚過:古代女子的化妝盒裡都藏著什麼?
    《說文解字》中記載:「奩,鏡匣也」「閨房脂澤之器」。簡單來說,妝奩就是化妝盒,是一種可以將鏡子、胭脂、梳子以及各類首飾盡數收納的盛物匣。李清照曾在詩中將妝奩稱為「寶奩」,可見對其重視程度。那麼,如此一款讓女子們愛不釋手的匣子究竟藏著什麼呢?
  • 中國古代女子的頭飾居然這樣驚豔!
    ——白居易無論是「蛾兒雪柳黃金縷」還是「翠翹金雀玉搔頭」,說的都是中國古代女子的頭飾,它們或華麗或淡雅,造型各異,風味不同,卻都有著各自的典雅和驚豔。所謂頭飾,顧名思義,就是頭上的飾物,可以分為髮飾和耳飾。那麼,中國古代的頭飾主要有哪些呢?
  • 神秘收藏:一睹閨房裡的家私
    一直以來,筆墨紙硯、琴棋書畫等傳統文人的風雅之物總為人津津樂道,而古代女子的閨房家私則鮮少被人提及。
  • 古代大戶人家小姐榻俗稱「美人榻,貴妃榻」,你了解嗎?
    美人榻,不論中西古今,都不同地演繹展現女人魅力身姿。它造型優雅,形態優美,面較窄小,可坐可臥,尤如美人出浴,慵懶地著一身華裳,斜睨著你。當美人們靜臥在美人榻上,可以慵懶、閒散,榻和榻上的人一同成為風景,風情萬種,令人陶醉。
  • 清代宮廷頭飾大掃盲
    古代女子十五歲成年,都要行「及笄之禮」,即把頭髮盤起來,用一根簪子(古稱「笄」)固定,插簪是女孩成為女人的標誌。到了清代,簪子的樣式繁多,兼顧實用與審美。有玉、翠、瑪瑙、金、銀的,各種材質取決於佩戴者的身份和等級。一種名為「東珠」、產於東北的珍珠,只有皇太后、皇后才能佩戴。同時材質也跟時節有關係,一般冬春兩季戴金簪,到立夏換戴玉簪。
  • 金步搖大講堂|雲鬢花顏金步搖 古代美女髮簪欣賞
    金步搖sayings:《簪花仕女圖》(局部)表現了唐代貴族婦女的生活,她們的頭飾中就有步搖花。
  • 古代皇后頭戴和田玉雕刻的鳳凰玉冠飾,代表其身份高貴
    玉冠飾物背景圖片家傳古玉舊藏分享欣賞玉箍頭冠飾物家傳古玉舊藏分享欣賞古代無論男女都留長髮,梳髮髻。笄即簪的前身,作錐狀,針細頭粗,是當時人們固定髮髻的用具。古代達官貴人頭上帶有各種各樣的冠,隨著時代的發展,冠也不斷變化。玉質束髮冠出現於五代,是束在頭上的發罩,也被稱為矮冠或小冠。小冠在宋代更為流行,可以單獨佩戴。如宋畫《折檻圖》中的漢武帝、《聽琴圖》中的撫琴者,均只戴束髮冠。中國古代官階的標識,常在冠飾、腰飾上得到體現。
  • 【古風插畫】古代髮飾大盤點及其正確應用!
    在古風插畫的繪製中,我們自然也不會忘了給畫中的美人添上髮飾這一筆。雖說髮飾的繪製屬於細節,但確實能為美人增色不少。奇姿異態的髮式若無飾物,豈不是有姿無色、有態無妍媚?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領略下古代常見髮飾的迷人風採及其應用吧▲項維仁工筆美人圖之西施:圖中美人衣著素雅,頭上一朵紅花顯得格外醒目,將其頷首嬌羞之態襯託得恰如其分。